首页 治疗 第2907页

治疗 第2907页

  • 多囊卵巢综合征案例分析 治疗4个月经周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案例分析 治疗4个月经周期

    胡小芳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与卵巢泡膜细胞良性增生,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表现为月经紊乱、持续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多毛、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症状,其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1]。PCOS属中医“不孕症”“月经病”范畴[2]。 胡小芳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

  • 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临证指南医案》 卷九“调经案” 是叶天士妇科 学术思想的代表, 笔者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 “调 经案” 共58 案71 方的研究, 就叶天士治疗月经病的 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讨。 1 重视奇经八脉, 尤其是冲任二脉 女子以血为本,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 行有蓄溢和调节作用。月经正常来潮与否与奇经八 脉尤其是冲任二脉的关系非常密切。冲任二脉同起 胞中, 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 为阴脉之海, 总司精血津 液等一身之阴 。《素问·上古天真论》 说...

  • 调理脾胃治疗妇科疾病

    调理脾胃治疗妇科疾病

    赵瑞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学者。妇幼健康研究会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咨询专家等。 女性生理功能依赖脾胃而成,病理机制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从脾胃论治妇科病,主要从脾胃与肝、肾的关系出发,阐述调脾胃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r...

  • 从伏邪理论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从伏邪理论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伏邪, 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病 因学的范畴。 其理论起源于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的 《黄帝内经》 ,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冬伤 于寒, 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 夏生飱泄; 夏伤于暑, 秋 必痎疟; 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 。 其后经历代医家修 正发挥后, 得到不断发展, 至明清时代趋于成熟。 目 前, 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肾 小球肾炎、 儿童抽动障碍等临床疾病的诊疗, 并取得 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4] 。 经前期综合征 (prem...

  • 产后身痛 中医组方治疗思路

    产后身痛 中医组方治疗思路

    产后身痛是女性产褥期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全身性的肌肉、关节酸楚疼痛。本病虽不危及生命,但缠绵难愈,可以贯穿整个产褥期,严重影响女性产后恢复;加之现代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大,若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可进一步发展为身心疾病。中医对产后身痛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的“产后腰痛”,唐·昝殷在《经效产宝》中也对“产后遍身疼痛”进行了详细论述[1]。桂枝新加汤原为《伤寒论》中治疗汗后身痛的一首经方,但在辨证论治下可以治疗产后身痛...

  • 回医常用治疗崩漏的经验方

    回医常用治疗崩漏的经验方

    中国回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学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回族医药理论中其对妇女生理结构及功能的认识,特别是在崩漏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治疗崩漏常用药物及方剂介绍如下。 回医常用治疗崩漏的药物 诃黎勒: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以黄橙色有光泽坚实者为佳。《回回药方》称“可不里诃子”。其味酸、涩,性温,能敛肺、涩肠、下气,用于治疗久咳、久泻、崩漏、带下、遗精等。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回回药方》称“阿福散汀”。其味苦、辛,性...

  • 直肠给药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直肠给药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即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炎症的总称。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本病临床以小腹疼痛为主症,多伴有腰骶酸痛、带下增多、月经紊乱等,属“盆腔炎”“带下病”“癥瘕”“月经不调”范畴。 直肠给药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中西医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给药之外...

  • 马大正以脏腑藏泻特点选用经方治疗月经病经验

    马大正以脏腑藏泻特点选用经方治疗月经病经验

    马大正教授, 主任中医师, 第三、五批全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从事妇科临床工作 四十余年, 精于《黄帝内经》 《难经》而旁及诸子之 学, 尤精于仲景经方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研究。 笔者 作为浙江省第二批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 有幸进入 其工作室学习, 收益甚多。 其中对于马老师根据胞宫 藏泻功能特点, 运用同一经方治疗病态完全相反的 月经病症, 且疗效确凿, 体会颇多, 现以经方治疗崩漏和闭经为例, 将浅显心得介绍如下。 肾气丸治验 马老师认为肾司开阖, 开则津液得以出, 阖则 精血得以留。 肾的气化正...

  • 产后缺乳自拟验方配合针刺及耳穴埋豆治疗

    产后缺乳自拟验方配合针刺及耳穴埋豆治疗

    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李伟莉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载,对该病的治疗方面传承中又有创新,用药具有特色。由于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社会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产后缺乳发病率升高。缺乳指产妇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多发生于产后2~3天至半月内,亦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近年来,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切口疼痛,社会心理因素等,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升高,同时奶粉使用加重经济负担,奶粉安全问题威胁婴儿的健康。此外,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药物较少,易被新生儿通过乳汁吸收,安全性待进一步研究。中...

  • 治疗痛经也可用速效救心丸

    治疗痛经也可用速效救心丸

    去年2-3月期间,我时常感到胸闷不适,肢体疲乏,大夫说我患心肌缺血症,让我服用速效救心丸。 我遵医嘱,一直服用速效救心丸。出乎意料的奇迹出现了,不仅胸闷不适症状消失了,多年困扰我的原发性痛经,竟然也治好了。我惊喜地问大夫是怎么回事。 大夫解释说,痛经与心肌缺血的原因有相似之处,均与脏器缺血有关。中医认为,冠心病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需要用速效救心丸治疗。速效救心丸是由川芎、冰片等药物制成,具有芳香温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胸闷、心绞痛,而痛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肌壁收缩、缺血产生的剧烈...

  • 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临床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针对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气滞血瘀型:若月经前1-2天及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属于寒症;若痛甚于胀,经行时有血块排出,排出后腹痛减轻,属于血瘀。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吴茱萸3克,小茴香、川芎、甘草各6克,桂枝、干姜各5克,当归、法半夏、香附、延胡索各10克,乌药9克,白芍12克,水煎服。也可用中成药&ldquo...

  • 中医治疗不孕症一例

    中医治疗不孕症一例

    “天癸”一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天癸”是人的精气神 天癸就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繁衍的法则,是人性成熟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七情六欲,是五脏的精气神。天癸就是性和情的冲动,就是天癸的表现力。 天癸...

  • 痛经治疗8个小妙方

    痛经治疗8个小妙方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因此,调经治疗大法以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为主。这里有8个小妙方可以帮助大家治疗痛经。 妙方1:山楂桂枝红糖汤      配制方法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功 效   此食疗方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具有...

  • 吴熙谈人工流产术后发热的治疗

    吴熙谈人工流产术后发热的治疗

    人流手术相对来说安全可靠,但也有个别患者因术后感染等原因导致发热。对此,西医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其疗效并不十分满意。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主任医师吴熙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发热,疗效满意。 人工流产术后发热的病因病机较复杂,从临床实践体会可归纳为:人流手术后气血损伤,导致机体阴液亏虚,阳气相对偏盛,从而引起发热;人流手术后胎物残留于体内,气血郁遏不通,因而引起发热;人流手术后,元气受损,邪毒乘虚而入,引起感染则发热;人流手术后,失血过多,造成血分虚损,而血本属阴,阴血亏虚导致阳浮而发热;人流手...

  • 妇女带下病多由带脉失约 临床治疗方

    妇女带下病多由带脉失约 临床治疗方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状如带,量多淋漓,如涕如唾者,称为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白带色黄者,称为黄带;色红者称赤带。另外,还有青、黑,或五色杂见的,因而又有青带、黑带、五色带之称,总称带下。   中医认为,本病之生,多由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加上脾虚、肝郁,或奇经虚损、阳气不足等因素,致湿浊、湿热下注引起。至于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所致白带,临床也为常见。   凡带下色白,黏腻稀薄,秽气不重,且精神倦怠,食欲不佳,劳则带下更多者,为脾虚湿浊下注,应健脾除湿,佐以收敛。临床上常用完...

  • 带下病治疗以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带下病治疗以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中医分型为脾肾阳虚型、湿热蕴结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一、脾肾阳虚型: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食少便溏,面色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则:健脾除湿,温肾止带。 处方:山药、白术、苍术、自芍、柴胡、车前子、菟丝子、泽泻、茯苓各10 克,荆芥穗、甘草各6克。 加减: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加金樱子、芡实、龙骨、乌贼...

  • 少女痛经中医治疗药方

    少女痛经中医治疗药方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的女性,往往生育后痛经就会减经或消失。在未婚少女中,原发性痛经较多见,多数女子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数月即发生痛经,每次月经来潮小腹疼痛,经血紫黯或有血块,痛经轻者一般用热水袋热敷一会儿可缓解。现提供一中药治疗方: 处方与用法:红花、丹参、当归、元胡、香附、山楂、牛膝、泽泻各10 克,小茴香、吴莱萸各3 克,肉桂(后下)5克。水煎服,日1剂,月经期前3 天,连服3天。下个月经周期再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共9剂。血块较多者,加桃仁5克,红花 5克,莪术5克。 功效:温经化瘀.行气止痛,治少女腹部受寒后...

  •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临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验案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临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验案

    黄煌运用黄芩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 是一首仅包含黄芩、芍药、甘草、大枣4味药的小方, 其主治为下利。黄煌教授喜用黄芩汤原方, 临床上将之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胃肠道疾病、口腔科疾病、关节炎、肝胆类疾病以及癌症术后调理等, 大大扩展了黄芩汤的应用范围。 黄煌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医40余年来, 一直致力于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并形成了系统的方-病-人辨证体系。方, 即经典名方或后世经验方;病, 是具有发生发展变化特点的一组让人痛苦甚至是影响...

  • 结合验案将其治疗常见妇科病,子宫肌瘤,痛经,经闭

    结合验案将其治疗常见妇科病,子宫肌瘤,痛经,经闭

    国医大师贺普仁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针灸病机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贺氏三通法。总结出经络病变时“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针灸治病就是调理气机”的学术观点,于二十世纪80年代形成了“病多气滞”的病机学说和“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组成的“三通法”理论。现结合验案将其...

  • 马大正治疗产后病经验撷菁

    马大正治疗产后病经验撷菁

    马大正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四十载, 出版妇科著作10余部, 囊括医学史、经方、时病研究、中药学研究, 对于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有独到经验。 产后病病机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所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1]。因其独特的生理阶段和病因病机, 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治疗格局。新产妇人亡血伤津, 元气虚损, 又因瘀血内阻, 呈现多虚多瘀的特征。产后用药, 需辨证论治, 谨守“三禁”, 即禁大汗, 以防亡阳;禁峻下, 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 以防亡津液。慎防“三冲&rdq...

  • 辨证治疗带下病

    辨证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虚寒(脾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或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宜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山药、白...

  • 治疗带下病的验方加味完带汤

    治疗带下病的验方加味完带汤

    张士舜,男,1939年生,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首届名中医、石家庄市名中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倡“三辨论治”理论治疗肿瘤,多年来临床获显著疗效,现介绍其治疗带下病的验方加味完带汤如下。   组方 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人参10克,白芍10克,车前子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黑芥穗1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   功用 补脾肾、疏肝解...

  • 刘敏如灵活运用补肾法治疗不孕症之经验

    刘敏如灵活运用补肾法治疗不孕症之经验

    国医大师刘敏如是享誉全国的妇科名家,从事医、教、研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妇科各种疑难病症。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刘敏如重视灵活运用补肾法:根据月经周期,择期论治;根据邪正虚实、轻重缓急,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准确把握补肾之时机及尺度;根据阴阳互根之理,重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治法。笔者有幸随刘敏如侍诊,得以认识刘敏如的辨证思维及用药心得,现谨将笔者对刘敏如灵活运用补肾法治疗不孕症之经验,简要整理如下。 审因为先补肾为根 刘敏如依据中医学理论,总结出妇女受孕育胎的三个必备条件:...

  • 傅金英运用补肾化瘀法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经验

    傅金英运用补肾化瘀法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经验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1]。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其言:“阴虚阳搏谓之崩。”漏下首见于《金匮要略》,其言:“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景岳全书·妇人规》言:“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故崩漏指与正常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不一致的月经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异常子宫出血。该病常由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引起,多见于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卵巢功能...

  • 治疗子宫肌瘤余常用加味桂枝茯苓丸

    治疗子宫肌瘤余常用加味桂枝茯苓丸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属于中医的癥瘕范畴,其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并发症。有的肌瘤小、生长缓慢,无症状终生未被发现。由于近年来B超的广泛应用,许多患者在正常查体发现,本人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的症状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失去正常周期,腹部出现包块,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不适,白带增多,一旦感染坏死可有大量脓性白带,如溃烂坏死,出血时有血性白带,有恶臭,且有阴道排液。肌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潴留、尿失禁。压迫直肠,可出现大便不畅,阔韧带或巨型宫颈肌瘤压迫输尿管可形...

  • 中华跌打丸外用治疗跟痛症

    中华跌打丸外用治疗跟痛症

    不少中老年人患有脚跟痛病症,不易治愈。近年发现中华跌打丸外用治疗跟痛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是: 1.取中华跌打丸2枚,白酒适量。将跌打丸以酒适量蒸化成膏状备用。洗净患处,将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12小时换1次药,每曰2 次,连续1周。 2.跌打丸1枚,白酒50毫升,艾条适量。取一小瓷碗,盛取高浓度白酒,将其点燃,放入跌打丸,嘱患者俯卧,保持膝、踝关节呈90度,约 10分钟后灭火,用残余热酒涂擦患处数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后,将药丸捏成5厘米大小薄饼,将药饼贴敷于痛点上,点燃艾条,行隔药饼灸。保持温度以不烫伤皮肤...

  • 基于循证医学经方治疗痛经证治规律的研究

    基于循证医学经方治疗痛经证治规律的研究

    《伤寒杂病论》 为医圣张仲景所撰, 是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的方书, 书中所蕴含的辨证论治思想开创了中 医临床论治疾病的先河, 因此被后世医家视为中医四 大经典之一。书中所载方剂, 组方严谨, 选药简炼精 当, 疗效卓著, 被称为经方, 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性, 为 后世医家所推崇。自古至今, 擅用经方者无一不是临 床大家, 由此便可略窥一二。然而由于经方组方药味 多十分简炼, 少则一二味, 多则七八味, 故而临证运用 时对于方证病机的掌握就有较高的要求, 难以圆机活 法运用自如, 因此推崇者大有其人, 而真正善用者却不...

  • 滋水涵木治疗绝经前后诸症

    滋水涵木治疗绝经前后诸症

    人体从出生到死亡,像一条抛物线,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归无,从阴到阳再到阴的过程。出生前为阴,出生后为阳,25~35岁之间阳气最旺,最有活力,像是抛物线的顶点,然后逐渐转向阴,生理状态表现出许多阴的特征,如精力不济、喜静恶动、活力日减等。老子曰:“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盈极必损,盛极必衰。月盈则亏,日午则偏。” 女性更年期生理变化 女孩从母体出生后,虽更早能表现出一些“阳”的特征,如相对而言,比男孩更伶俐、发育快、明白事理早等。但就人体本身而言,男属阳...

  • 乳房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学术经验

    乳房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学术经验

    朱松毅治疗乳房病学术经验总结 乳房病指发生在乳房部位的疾病, 主要包括乳痈、 粉刺性乳痈、 乳痨、 乳漏、 乳核、 乳癖、 乳岩等, 患者以女 性为主。 朱松毅, 男, 上海市名中医, 海派杜氏外科的第 3 代传人。18 岁师承江南名医杜少谷, 具有 60 余年临床 经验, 除擅治一般外科常见病外, 在治疗乳房病及颈淋 巴结炎结核、 骨结核、 痛风等疑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 临床经验, 治疗神经性皮炎、 荨麻疹、 痤疮、 秃发等亦有 独特疗效 [1 ] 。现将朱老关于乳房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 法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 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方法

    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方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曹元成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可通过性关系传播。细菌性阴道病是加特纳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其中,健康妇女阴道中也有加特纳菌寄生。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此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阴道异常分泌物明显增多,呈稀薄均质状或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由于碱性前列腺液可造成胺类释放,故表现为性交时或性交后臭味加重,月经期阴道pH值升高,故经期时或经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