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09页
-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常见中成药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发生异常,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种常见乳腺良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主要表现为乳腺疼痛和乳房结节,与月经周期和情志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主要包括内治和外治两方面。 内治:分为辨证治疗和周期治疗。 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首要原则。若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乳房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考虑为肝...
-
周铭心遣药治疗子宫腺肌症 处方量宏力专
赵明芬(指导:周铭心)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干一科) 摘要:周铭心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其临证用药,师古创新,灵活多变, 善治疑难,每起沉疴。临证处方用药时理法方药有据,辨证执简驭繁。遣药主次跌宕,处方量宏力专,每张处方 大多不过10味,然每味药剂量悬殊较大。相反相成配伍,灵活运用经典。用药顾护脾胃,体现在于顺应四时,远 离峻药,辨识体质。其法遵仲景、鞠通先贤,结合病证各施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敛散结合、升降相因、润燥 互配、刚柔既济、动静相伍,使之相反相成。...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围放疗期诸症
放射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的放疗反应及后遗症。中医药在乳腺癌放射性治疗中能改善和缓解相关并发症,通过扶正祛邪来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治疗的毒副作用,同时与放疗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主要表现是早期为中度或重度干性脱皮、放射区域皮疹,中晚期出现湿性 皮炎、色素沉着、皮肤纤维化改变。中医内治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常用药物有穿山甲、皂角刺、当归、金银花、天花粉、贝母、防风、乳香、没药等,后期...
-
验方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验案
丹栀逍遥散出自《内科摘要》,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基础上加牡丹皮、栀子组成,药用炒白术、柴胡、当归、芍药、茯苓各一钱,甘草、牡丹皮、山栀各五分。该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清热凉血之功效,主治肝郁脾虚、化火生热而致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小腹作痛等。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肝主疏泄,又主藏血,故妇科疾病多从肝论治。肝体阴而用阳,劳役过度、郁怒及经、孕、产、乳等无不耗伤阴血,以致肝失血养、气失疏泄,或气郁日久化...
-
胎动不安 傅青主治疗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的方子
安奠二天汤是傅青主治疗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的方子,原方为人参30克,熟地黄30克,白术3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炙甘草3克,杜仲9克(炒黑),枸杞6克,扁豆15克。原方原量,疗效卓著,举例如下: 验案1 阴某,女,29岁,2014年9月6日初诊。 自诉第一胎孕后3月,搬动数个大花盆后第二天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流液,腰酸腹胀,经县医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发育正常,妊囊与子宫之间有液性暗区,遂给予黄体酮20毫克/日,肌注;维E胶丸2粒,日3次,口服。并嘱卧床休息,今天凌晨4时许,自觉阴...
-
温补肾督汤治疗尾骶骨痛
在临证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尾骶骨痛之病人,局部拍片,未见异常,妇科检查,无盆腔疾病,更无跌打损伤,扭伤闪伤史。吃西药止痛,虽可暂时缓解,但停药后,则其痛又生,久之,服药而痛也不止。为了治疗此病,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本病之部位系督脉与足少阴肾经所过之地。据此,笔者结合尾骶部隐痛,或胀痛,或痛而难忍,背不能直,喜按喜暖,甚至局部发凉,若有冷风吹状等,遂将此病断为督脉与肾经虚寒之候,并用自拟的温补肾督汤加减治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小结如下。 方剂组成、用法:黄芪30 克,续断、杜仲各15克,补骨脂、菟丝子、巴戟、桑...
-
中医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程度不等的相关症候群。临床以月经紊乱,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面目浮肿,烘热,多汗,五心烦热,心悸,烦躁失眠,心情抑郁,焦虑等为主要表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女性承受各方压力的不断增多,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在增加,并有不断提前的趋势。每年有超过1.2亿女性深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困扰,至2030年将超过2.1亿。西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多以使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及镇静、抗焦虑、抗抑郁药等对症处理,如长期应用可能引起...
-
盆腔炎 辨体辨证中医治疗验案举隅
徐元山辨治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经验总结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1], 缠绵难愈, 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等[2]。近年来慢性盆腔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徐元山主任医师系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第1批威海市名中医药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 中医理论根基厚实, 临床经验丰富, 在省内中医妇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对慢性盆腔炎诊治颇有研究。现将徐元山主任医师辨治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
妊娠水肿的养生指导 调理治疗大法
妊娠水肿是指妊娠期间出现下肢水肿,延及大腿,甚至全身,一般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中医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历代文献根据肿胀部位与程度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如水肿从足至膝,小便长者,属湿气为病,名曰子气;两脚肿而皮粗厚者,属湿,曰皱脚;两脚肿,皮薄光亮者,属水,名曰脆脚。 妊娠水肿是妊娠中晚期的常见病。其发生与素体虚弱,饮食不节,营养状况不良,严重贫血,初次妊娠,孕早期呕吐严重脾胃受损,既往有旧疾,如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有关。此外,妊娠双胎,羊水过多,葡萄胎的孕妇亦多见,与家族遗传史亦有关。...
-
王祥麒治疗乳腺癌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王祥麒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肿瘤学科负责人,从事肿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是河南省知名中西医联合诊治恶性肿瘤专家,对乳腺癌的诊疗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乳腺癌是目前我国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8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1]。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在抑制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指药物治疗)通过降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包括...
-
痛经治法方药 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阶段调理
痛经是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痛经的痛感属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丛的刺激等因素所致。目前治疗痛经西药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避孕药等,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但这些药物对正常机体代谢平衡有影响,因而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蔡连香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以养血和血、理气为基本原则治疗继发性痛经,辨证辨病相结合,分阶段调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蔡连香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治疗
全国名中医蔡钢是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妇科、内科疑难杂症。现将蔡钢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分型治疗 中医治疗需据临床分型而定,然目前尚无统一分型,在《中医妇科学》上主要分为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蔡钢认为本病可分为肾虚不足、肝郁气滞、心阴亏虚,因肾为水火之藏,内含阴阳,因此肾虚不足又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及肾阴阳两虚证,具体证型及常用方药介绍如下。 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肾阴,临床常...
-
乳痈治疗以止痛如神汤为主 随症加减化裁
毕朝忠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毕朝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他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乳痈病的治疗方面,遣方用药具独到之处,疗效显著,临床经验丰富。 毕朝忠认为乳痈的病因病变机理多与湿浊,邪毒相关,故临床常运用止痛如神汤为主辨证论治,效果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乳痈的病因病机 乳痈病名最早见于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论述其病因病机为&ld...
-
痛经治疗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
江西中医药大学 潘兆兰,童娟娟,郑兰,王阳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治疗痛经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探讨其疗法,分析其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关于 痛经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国 1979-2014 年有关中医治疗痛经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思路 与方法,以痛经为基点,运用SPSS19.0软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20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 其中中医特色单一疗法共统计出 7 种,配合疗法共统计出 6 种,其治疗痛经的有效率分别为 94.26%、95.22%。结论: 目前治疗痛经的...
-
痛经治疗上经前以通为主 经后以补为主
痛经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吾师王金亮认为:痛经者,痛在经前为实,痛在经后为虚。故经前腹痛多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瘀热内阻等,痛在经后则多为气血亏虚,冲任失养,治疗上经前以通为主,经后以补为主。现举例如下: 程某,女,20岁,2015年7月6日。初诊。经行少腹疼痛6年,现病史:初潮后即出现经行腹痛,时轻时重,无恶心腰酸,现经行第2天,腹痛明显,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为求缓解疼痛来治疗,考虑经行腹痛,气滞血瘀型,给行气止痛,化瘀通经为主,方药如下: 当归15克,川芎6克,炒白芍10克,...
-
乳腺癌辨病辨证 中西合参运用外治法治疗
陆明运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乳腺癌经验 陆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 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专家,为第五批国 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陆明 教授在恶性肿瘤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 到见解,尤擅长治疗乳腺癌。陆师认为,正虚 是乳腺癌发病的决定性因素,邪实是其发病条 件,病变与肝脾肾及冲任关系最为密切 [1] 。在 治疗过程中,应明辨标本缓急,辨证与辨病相 结合,调情志、慎饮食等。并提出了 “分层治 疗模式” [2] 。笔者将陆师治疗乳腺癌的临证经验 整理、总结如下。...
-
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
辽宁中医药大学:张欣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翠霞 关键词 痛经;肝郁脾虚型;止痛汤;王翠霞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指妇女在月经期或经期 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 厥,又称“经行腹痛”,常伴有腰部酸痛、恶心呕吐、手 足肢冷、汗出等全身不适症状 [1]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 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 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占痛经 90% 以 上 [2] ,以青少年多见。其发生多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 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及神经、精神...
-
张志远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经验
张志远教授生于1920年,业医70余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现为山东中医学会顾问、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迄今为止,张老师共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主审、著述医籍18部,曾荣获国际医学会议奖。张老师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经验丰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更为常见,通常认为凡是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腹...
-
燕京妇科学院派代表医家治疗痛经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指育龄期女性在行经期或行经期前后,出现与月经来潮相关的、反复发作的规律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疼痛剧烈导致晕厥,中医称之为“经行腹痛”[1]。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通常初潮即开始痛经,好发于青春期及未婚女性,多认为本病与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有关;继发性痛经是指因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发育异常等引起的痛经,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西医治疗原发性痛...
-
中医“乳岩”乳腺癌 配合下列中医治疗方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乳腺癌的典型体征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当体检或洗澡时发现这些症象时,应及时检查、治疗。 本病属中医“乳岩”范畴,多为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痰浊阻滞所为,在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中医治疗方。 1.肝郁痰凝型: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随月经周期变化的乳房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舌淡,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
-
宫外孕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患者60例临床观察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 即子宫以外妊娠现象, 好发于青年女性, 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引发宫外孕的因素较多, 如输卵管炎症、辅助生育技术、染色体异常、盆腔手术、卵巢肿瘤等因素都会导致管腔运行不畅, 致使孕卵在宫腔外发育、生长[1], 患者主要表现为停经、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随着妇产科医生对宫外孕的广泛关注及诊疗技术的提高, 多数宫外孕患者在未破裂前可确诊, 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保守治疗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 更符合年轻患者的需要[2]。中医认为, 宫外孕主要与肾气不足、瘀阻少腹、冲任不固、脾气亏虚等因素有关...
-
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宫颈癌是发生于宫颈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全球女性中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35~39岁和60~64岁是宫颈癌发病的两个高峰,但近年来,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宫颈癌已对中青年女性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医药治疗可改善宫颈癌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中医认为,宫颈癌可归属于“带下”等范畴,其发病与多种原因有关。肝疏泄失职,则可见带下淋沥;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妄动,崩漏而生,下血未止;湿郁化热,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逐成带下;感受热...
-
何成瑶治疗崩漏验案两则
国医大师何成瑶系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她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尤擅长以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对崩漏病进行论治,形成了自己的专长、优势和特色。笔者通过跟随何成瑶学习,受益良多,在此分享崩漏病的临床验案2则。 医案一孔某,女,15岁,否认性生活史。2017年1月15日来诊。末次月经(Lmp):2017年1月14日。诉月经量多3月。平素月经周期紊乱,近3月来月经量多如注,甚则淋漓不尽,血色淡红,质稀,平素手足冰冷,恶寒。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 诊断:(肾阳虚型)崩漏病(西医称为...
-
宫颈炎系湿邪影响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 中药外治疗法
慢性子宫颈炎是已婚女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色白或黄,或血性,可伴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胀不适以及性交后出血等症状。传统治疗慢性宫颈炎多采用激光加阴道局部涂药的方法,由于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层薄、抵抗力弱,加之局部黏膜皱襞多,病原体潜藏此处,故感染不易彻底清除。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系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采用具有升阳除湿、收敛止血、祛腐生新的中药外治疗法,不仅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药源广,无毒副作用及痛苦,易被患者接受。现介绍几则外治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