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06页
-
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 刘寄奴治疗方
刘寄奴性温、味苦,入心脾二经,专入血分,临床多用于经闭不通,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等症。其苦能降泄,温可通行。笔者近来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刘寄奴治疗痛经,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 米某,女,32岁。患痛经2年,每于月经前小腹坠胀疼痛,脘腹怕凉,如敷冰感,四肢不温,面黄,靠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止痛,每月发作,十分痛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紧。证属:瘀阻冲任,寒客厥阴。治宜祛瘀通络,温经散寒。处方:刘寄奴20克,肉桂6克,桂枝9克,灸甘草6克,饴糖15克,白芍20克,炒灵脂12克,生蒲黄2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
-
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当归 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治疗。 《金匮要略...
-
几则药粥方 对痛经有明显治疗作用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者等证,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介绍几则药粥方,对痛经有明显治疗作用。 元胡止痛粥:元胡、白芷、益母草、红花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2剂,经前3~5天服用,连续5~7天。...
-
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药物流产后妊娠物残留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因避孕失败后要求流产者也较多。就终止的早期妊娠而言,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腺醇药物是当前使用次数较多、使用频率较高的治疗方案,前者在促进子宫蜕膜变性坏死中发挥作用,后者则主导强化子宫的收缩,促进胚胎排出[1]。两者联合的治疗方式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费用低、患者心理压力小的特点,较清宫术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等优势。药物流产易导致宫腔残留,如流产后蜕膜、胎盘剥离较慢或不完整,妊娠组织残留于宫腔等,这种情况常引起感染、阴道不规则出血、宫腔粘连、闭经,甚至影响到女性再次妊娠等。清宫术是治疗药物流产后...
-
马堃补肾兼活血治疗不孕不育
马堃,1962年生,女,回族。中医妇科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执行会长。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部),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3篇入选F5000论文,1篇被2018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引用。 我在中医妇...
-
自拟益肾促排卵方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症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属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一种。LUFS是指成熟卵泡在促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48h内,卵细胞未排出而出现黄素化,形成原位黄体,分泌孕激素,形成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变化,并且影响受孕能力导致不孕。杜宝俊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不孕不育科主任,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有独到的认识。现将杜宝俊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症经验介绍如下。 临证经验 补肾为本,强调分期论治杜宝俊认为治疗本病应以补肾为根本大法,临床多选用种子类入药,如桑葚、菟丝子、覆盆子、茺蔚子、枸杞子、韭菜子...
-
卵巢早衰 冲任瘀阻血瘀中医治疗经验介绍
龙江韩氏妇科对卵巢早衰的诊治策略及预防 龙江韩氏妇科是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 是医学界的典范, 现已六世相传, 享誉四方。韩氏妇科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 在全国颇具影响。对卵巢早衰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的诊治亦具有独特的建树。韩氏妇科认为, POF的发生与肾、肝密切相关, 其病机主要为肾虚, 精血匮乏, 血海干涸, 水不涵木, 或肝郁, 气机不畅, 肝失疏泄, 气血运行失常, 而致冲任瘀阻血瘀。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POF是指女子在40岁以前...
-
治疗痛经云南白药填脐 效果良好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泛恶欲吐等症,并伴有月经周期而发作,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而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医治。 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土血、咳血、便血、痔疮出血、崩漏下血,支气管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近几年来采取云南白药填脐治疗痛经收到良好效果。 方法如下: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敷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用热水袋...
-
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产后缺乳
肖承悰为萧龙友的嫡孙女及学术经验传承人,燕京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经验丰富,勤求古训,勇于创新。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女性疾病的影响,治疗主张平调肾中阴阳,认为女子阴柔之体,用药宜平和,组方精巧,擅用对药,衷中参西。历代医家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以脏腑辨证为主,药食同用;基于“乳房乃宗经之所”的特点,注重引经药物的应用,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尤其强调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的补泻。肖承悰治疗本病,从...
-
痛经常用有效治疗方法
痛经 痛经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本病的发生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久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此外,亦有因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或子宫位置过度不正而发生痛经的。 [方一] 山楂30克,向日葵籽15克,红糖30克。先将山楂、向日葵籽一齐放在锅内炒,以葵花籽炒香熟为度。再加水,熬成浓汁后,将红糖放入熬化即成。每次于经前1--2天,连服2--3剂,正痛时亦可服用。 本方适用于血瘀为主的痛经。 [方二] 荔枝核、香附、黄酒各30克。将荔枝核...
-
妇科月经病治疗中医医案3则
吴承玉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对肿瘤病、风湿病、代谢病、妇科病的疑难病诊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她对妇科月经病治疗采用以血为本的方法,积有丰富经验,现举医案3则以飨读者。 验 案 举 隅 案例1 林某,女,32岁,2010年6月25日初诊。近1年来每次月经均推迟7-10 d,末次月经时间是6月17日,经量适中,挾有血块。面部黄褐斑,面色暗淡,腹胀纳少,腰膝酸软,情绪不稳,急躁...
-
白带病的分型治疗
白带病中医称为带下证,其临床表现为: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者。治疗时,要根据发病原因分型施治。 1.脾虚湿盛: 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味,面萎黄、四肢欠温、纳少便溏、舌苔白。宜用人参归脾丸治疗。 2.湿热型: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量多、黏稠、有臭味,胸闷口腻、小腹作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化湿,治疗用治带片或二妙丸。 湿毒: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或如脓样、臭秽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治宜清热解毒。可选五味消...
-
治疗白带异常_中医调理方
治疗白带异常:症状1:白带量多、色黄、黏腻、有臭味、或白带如豆渣样、有臭味、阴道瘙痒、尿频尿痛。 中医诊断:湿热带下,是由经期、产后或手术后感染所致。 食疗秘方:车前草炖猪小肚。 原料:鲜车前草60~90克(干车前草20~30克)、猪小肚2具(约200克)。 方法:将车前草、猪小肚洗净,小肚切成小块,加水、少量盐,炖半小时即可,饮汤吃猪肚。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治疗白带异常:症状2:白带多、白色或淡黄色,质稠、无臭味。 中医诊断:脾虚带下,由饮食不节、过于疲劳、思虑过度所致。 食疗秘方:白...
-
化瘀止痛 李瀚治疗原发性痛经方
河南名医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处方:当归、柴胡、乌药、赤芍、香附各10克,益母草20克,川芎、桃仁、红花、川楝子、枳壳各8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经前1-2天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闷不舒,行经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四肢不温,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创方者:李瀚 河南名医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方 处方:肉桂、小茴香、当归、元胡、五灵脂、干姜各 8克,川芎、赤芍、茯苓各12克,甘草6...
-
陈文伯橘桔络治疗痛经 橘子籽治女性小腹疼痛
橘子里面那层白色的筋络我们叫橘络,许多人吃橘子时,都喜欢将橘瓤外白色的筋络扯得一干二净,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橘瓤外白色的网状筋络通常被称之“橘络”。中医认为橘络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不仅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而且对久咳引起的胸胁疼痛不舒还有辅助治疗作用。现代营养学研究认为,橘络中含有一种叫路丁的物质。路丁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致密性,可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有防止高血压病人发生脑溢血、糖尿病人发生视网膜出血的作用。对于平时有出血倾向的人,特别是有血...
-
痛经:调经治疗大法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以玛丽为例,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 现介绍6招简易的中医治疗方法,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食疗方:当归3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葱、黄酒、花椒、盐等适量,共煮汤。待羊肉熟烂后,撒上胡椒粉,喝汤吃肉。经常吃可预防与治疗畏寒腹冷之痛经。 经验方:三七粉15克,肉桂粉30克,失笑散60克。共装胶囊,每日2次,每次5克。自行经前5天开始口服,至服完为止,可治行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