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281页
-
便血老人 让血得以固摄 补气养脾胃
有一些老人经常会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有便血的情况,到医院检查也没发现什么毛病,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气候干燥,老人更加容易出现这种大便出血的情况。面对这种无病的便血,其实可以选择一些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调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老人出现肉糜便血多是由于脾虚不能摄血,容易出现面色■白、唇甲淡白,大便时肛门下坠感。便血的老人要适当地补气、养脾胃,让血得以固摄。 补气健中方:黄芪20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升麻5克、血余炭10克、柴胡5克、槐花10克、地榆15克、仙鹤草15...
-
中药三七治便血
便血归于中医血证领域,其间便血色黑者为远离肛门处的胃肠出血,称为远血;便下鲜血或先便后血,为近肛门端的肠段出血或痔疮出血,称为近血。本篇所论述之便血属远血领域。 中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现代药理学研讨白及可明显缩短凝血时刻及凝血酶原时刻,对胃肠道黏膜有维护效果。 临证中凡遇糜烂性胃炎伴有出血、胃及十二指出血等导致的便血,不管中医辨证属邪热迫血妄行、血逸脉外,仍是气虚不摄、血逸脉外的出血,均...
-
主治血清转氨酶升高 中药方
五味降酶丸组成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柴胡、枳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藿香、佩兰、丹皮、龙胆草、甘草50克,五味子100克。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血清转氨酶升高。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中、晚各服1丸。 方解本病乃由湿阻中焦,肝气瘀滞而成。方用茵陈五苓散(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清热利湿,化气行水;用四逆散(柴胡、枳壳、陈皮、甘草)疏肝理气,调和肝脾;用鸡内金、炒麦芽、神曲健脾消食,增强运化之力;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龙胆草...
-
便血不止需手术 中医中药显奇功
2006年暑假,笔者应邀在老家的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为父老乡亲诊病。7月下旬某日,天气炎热异常,午饭毕,一亲戚突然打来电话,称其好友的亲人病危,我立马允诺前往。大约一刻钟后,车至,患者女儿介绍:患者男性,72岁,约6天前出现大便带血,血量不大,因素有痔疮,故未以为然。但到第3天时,突然便血如崩,家属急忙拨打“120”求助。入院后的3天中,虽输血八九次,但仍不及便出的量。患者病情愈来愈危重,医院每天都告知病危。第3天晚上,经内科、外科、肛肠科、心血管等多科紧急会诊,一致决定马上手术。一切准备妥当...
-
肝硬化内痔出血中医方
止痛如神汤加味治疗肝硬化内痔出血的临床观察 内痔是临床常见病证,主要病因分为肛垫下移学说及静脉曲张学说。肝硬化患者可出现直肠肛管静脉曲张,故肝硬化后痔病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且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存在凝血异常、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等临床表现,所以手术切除及注射疗法的风险增大。笔者近年来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味口服治疗肝硬化内痔出血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硬化合...
-
孙晓娜从活血化瘀法论治结肠黑变病经验
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检出率逐年上升。MC是以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含有大量脂褐样物质沉着的巨噬细胞为特征,使黏膜呈灰黑色的一种非炎症性、可逆性的良性病变。目前,该病主要通过肠镜检查诊断,肠镜表现为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褐色或暗灰色色素沉着,呈虎皮纹状或斑片状分布,根据黏膜色素深浅不同将其分为3度:Ⅰ度为浅褐色,Ⅱ度为暗黑褐色,Ⅲ度为深褐色[1]。西医目前对于该病尚缺乏统一的发病机制、治疗和疾病进展方面的认识,临床多为对症处理,效果不佳。 孙晓娜教...
-
血栓性外痔坐浴处方
血栓性外痔的主要临床症状为 肛门疼痛、异物感明显以及肛门肿 胀等,检查可见肛门表面有轻度出 血和糜烂的情况,并且肉眼能够观 察到葡萄状暗紫色肿块。血栓性外 痔疾病的产生对于患者日常的如厕 以及生活行为等会造成严重的不良 影响,患者确诊后应该要进行及时 的治疗。西医对于血栓性外痔疾病 ,的治疗主要与硫酸镁联合高锰酸钾 粉化水坐浴治疗为主,而中医则采 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中药熏洗治 疗血栓性外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 下。 一、一般资料 选择接受治疗的37例血栓性 外痔患者,男14例,女24例;年龄 为20~58岁;病...
-
外痔多与湿热下注或瘀血阻滞有关
外痔一般分为血栓外痔、炎性外痔等。外痔都可以在肛门外面摸到类似疙瘩的东西,常伴有肛门潮湿、异物感、肿胀、疼痛及充血等。临床应用证明,中成药京万红软膏治疗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都有良效。 方法:选用淡盐水或温开水清洁肛门,用京万红软膏涂抹于患部,1天2次。血栓性外痔在局部涂抹软膏后,也可用纱布条固定,每日换药1次。多数患者用药2~3天后肿痛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可连用7天1个疗程。 外痔多与湿热下注或瘀血阻滞有关,其病机为: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常见诱发因素为过食辛辣,嗜酒,久坐少动等。最早它是用于治烫伤,...
-
溃疡性结肠炎 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血瘀的关系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 UC) 与克隆恩病 统属于炎症性肠病,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 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等。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 本病治愈难度大, 且有癌 变风险, 属世界难治病之一。近年来, 许多研究发现 UC 患者体内血流缓慢, 血液流变性指标异常, 机体处 于血栓前状态, 血栓引起的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三大 重要原因之一 [1] , 这些正是 “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 共识”里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2]...
-
肛裂,大便带血,肛门间歇性痛苦,蛋黄油
肛裂是肛管皮肤破裂,久不愈合形成裂口,患者表现以大便带血,肛门间歇性痛苦为主要特点。现介绍用蛋黄油外搽治肛裂有效的办法。 蛋黄油制取:把鸡蛋3~5个煮熟,将蛋黄取出放入锅中捣碎,用微火炒,开端会干,稍后开端出油,再炒至深褐色后将油倒入洁净的小瓶内,候冷备用。 用法:每天大便后用温开水或10%过锰酸钾溶液清洗肛门,然后用小棉签蘸上鸡蛋黄油少许,搽在肛裂部,1日1~2次。一般连用数次,痛苦能显着减轻,使用3~5天,肛裂可痊愈(血止、痛消)。本方适用轻、中度肛裂患者。 肛裂可归为中医的&ld...
-
治尿血方用归脾汤加味
病例:李某,男性,46岁。患者诉尿血1年余。近日加重,曾用止血药治疗效果不佳。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头目眩晕,气短声低,饮食无味,牙龈出血,舌质淡,脉细弱。证属脾不统血,气血虚损。治宜补脾摄血,兼补气血。 方用归脾汤加味:黄芪18克,党参、阿胶(烊化后兑服)各15克,白术、当归、茯苓、远志、炒酸枣仁(打)、桂圆肉、木香、熟地、花生衣、仙鹤草各10克,生姜、炙甘草各6克,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8剂后复诊,诉尿血明显减少,余症减轻。原方再服8剂,尿血止,余症大有好转。原方去阿胶、仙鹤草,加制何首乌、白...
-
仙方活命饮合复元活血汤治肝脓肿
近日,业师张振忠主任医师在门诊采用中草药治疗肝脓肿2例。经过短短1个月的治疗,患者肝脏脓肿得以全消,惊叹之余,笔者深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吕某,男,37岁,患者于2015年4月16日首次就诊于张振忠老中医工作室,主诉:肝脓肿3月余,自觉右侧胁痛,发热,体温37.5℃,口苦口干,食欲尚可。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B超:肝右后叶脓肿3.5厘米×2.7厘米。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肝胆湿热,瘀浊阻滞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活血止痛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