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18页
-
延缓记忆力的衰退 中医中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欧志穗 本期专家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若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些人,除记忆力衰退外,同时伴有腰酸、盗汗、耳鸣、脚跟空虚感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肾虚的表现,那么该如何才能减缓肾虚导致的记忆力衰退呢? 为延缓记忆力的衰退,关键之一是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减少肾精的损耗。同时通过锻炼,让生机旺盛起来,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爬山等,或通过一些传统的养生方式,如舞剑、打太极、打长拳等等。形神共养,整体调和,以保肾精充足,记忆清明。有人说,...
-
中医如何养神保养精血
中医养神 《黄帝内经》指出“心藏脉,脉舍神”,这里所说的神是指心神,脉是指血脉、血液。血脉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旺盛;血脉亏损,心血不足,则失眠,多梦、健忘。能够养心神的食物有浮小麦、猪心,百合等。药膳有柏子仁炖猪心,即将猪心洗净,把柏子仁放入猪心炖烂,捞出切片加作料食用,能养心安神、益智。 综上所述,合理的饮食有利于人体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相应的食疗亦能帮助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康复;反之,人体心理活动异常又直接影响食欲的好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中医养魂 由于“脾藏营,营舍意”,所以...
-
中医之“秋冬养阴”
祖国医学之: 秋冬养阴,养生术语。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养阴中成药,可服用人参健脾丸、生脉饮、玉灵膏、黄精糖浆、复方蜂乳、雪哈参精等,上述各种中成药,可在秋冬季选择用,以消除燥热之邪对人体的侵袭,即使没有造成口干、舌燥之津伤者,也可少量服用。但因滋阴药多厚腻,故凡脾胃虚弱者,当先调理脾胃。 中医“秋冬养阴”,其基本原则是应滋润切忌耗散,常用补药如下: 玉竹:味甘,性平,有养阴...
-
基于中医古籍的老年衰弱中医干预方法述要
衰弱老人经历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 床负性事件发生 [ 1 ] ,正如 《养老奉亲书》所云: “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 易攻” 。衰弱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提醒人们加强对 老年人的照护,警惕各种老年病症的发生,做到未 病先防、已病防变、病瘥防复。老年人衰弱、衰老 是自然规律,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生理常态 。 《灵 枢·天年》云 : “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 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 衰……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 百岁, 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具而终矣。 ”...
-
“清阳”“浊阴”的内涵 中医谈从脾主运化
从脾主运化角度探讨“清阳”“浊阴”与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中国肥胖人数呈爆 发式增长, 肥胖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给 家庭、 社会及国家医疗服务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如 何预防和治疗肥胖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 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在脂质代谢过程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后, 能 显著促进机体的能量消耗, 改善糖脂代谢。 中医学 认为, 肥胖与脾的运化关系密切, 而 “清阳” 与 “浊 阴” 作为脾胃运化的产物, 从目前研究来看, 与白 色脂肪棕色化的发生有...
-
中医教你三招防辐射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辐射危机,防辐射已经成为时下讨论最 多的话题,我们也开始关注影响 着我们健康的其他辐射问题。 近年来很多白领开始出现眼 睛干涩、疲劳、睡眠质量下降等一 系列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电脑 辐射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很多人 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好的 预防辐射,中医保健教你一个最 简单的方法——中药茶。 1、黄芪茉莉花茶:取黄芪10 克,茉莉花0.5、克,放入茶杯,加 85摄氏度开水浸泡一小时后服 用。作用:预防电脑辐射污染影响 人体的循环系统及免疫、生殖和 代谢功能,消除电磁波诱发癌症 的几率。 2、酸枣仁...
-
中医春季排毒法
中医认为,冬季具有封藏、收引的特性。经过漫长的冬季,人体的脏腑内很容易堆积各种毒,所以春季需要及时为脏腑排毒。 中医所谓的毒,广义上讲,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如瘀血、痰浊、寒湿、寒气、食积、气郁、火热等。这些毒邪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从而使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血脉也一起衰老。这些毒邪在春季天气转暖后,还是会以各种不适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下简介部分脏器毒的表现及中医排毒方法,供酌情选用。 心毒症见失眠、心烦、急躁、胸闷等。 治以竹莲茶:竹叶3克,...
-
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杏林悬壶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在长年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中首创浊毒理论,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并将化浊解毒法应用于脾胃病的治疗。 运脾醒脾,不喜补脾 朱丹溪《格致余论》云:“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之交泰,是为无病之人。”中医学中,脾不仅具有承载,受物的功能,还具有化物、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说其既有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运。近代医家江育仁认为“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李佃贵认为“脾少...
-
中医就教您肠和胆的排毒方法
内脏有很多垃圾需要 “打扫”,下面中医就教您肠和胆的排毒方法。 午后蹬腿排肠毒 小肠如果有垃圾,会出现下巴出痘、便秘、肤色暗沉等现象。那么如何打扫小肠中的垃圾呢? 1.午后可以后蹬腿。在午后的这两个小时里 (13/15点),小肠经开始 “值班”,此时是强健小肠的“最佳时期”。午餐后20 分钟,用力地后蹬腿,可以刺激小肠经,让小肠有效蠕动。 2.多喝水。当人体饮水量不足时,小肠的蠕动能力就会降低,不但营养无力及时输送,排便也就成了每日的最大问题。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后,先喝一大杯白开水。基本半个小时至两个小时内就会有排便...
-
中医学对衰老原因的认识 强调阴阳协调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老(或称衰退)的过程。探讨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时的生理、病理改变,以至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衰老的分类 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另一类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 衰老的原因 中医学在对衰老原...
-
中医药在老年衰弱多学科干预中的特点和优势
2016 年底,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有 2. 31 亿,占总人口的 16. 7%,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 有 1. 5 亿,占总人口的 10. 8% [1 ] 。研究显示,我 国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病率为 5% ~31% [2 ] ,衰弱严 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和并发症风 险,与无衰弱老年人相比,衰弱老年人的平均死 亡风险增加 15% ~50% [3 ] 。 1 衰弱老年人综合评估及多学科干预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衰弱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中医春季养生:饮食起居调理
按照中国传统天干地支,2009年为己丑年,五行的属性特点为土运不及、风乃大行。风对应脏腑为肝胆,土对应脏腑为脾胃,所以今年养生方面,特别需要疏肝利胆、养脾胃,全年的养生原则:调畅情绪,避免暴怒与烦躁,饮食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开始上升。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脏腑为肝胆,传统养生注重养肝疏肝、调理脾胃。因今年五行属性特点肺脏也易受影响,所以也要注意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避免感冒、咳喘;另外,一些与风相关的宿疾如哮喘病、荨麻疹、过敏性疾病、肠胃疾病和高血压病容易在此时复发。 饮食调...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医诊疗方法
有机磷农药有蒜味,难溶于水,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较易通过皮肤和黏膜、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有机磷农药中毒占急诊中毒的49.1%,居各种中毒之首。 辨证分型 毒蕴脾胃: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腹泻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午后潮热,舌质深红、苔黄腻、或花剥苔,脉弦数。 [治法方药] 和中解毒,健脾和胃。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毒聚肝胆:两胁胀痛,恶心呕吐苦水,咽干口燥,头目眩晕,甚则出现黄疸,四肢抽搐,舌质红、苔黄微黑,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解邪毒。四逆散(《伤寒论...
-
秋冬季中医茶疗养生
茶疗,是关于用茶以及相关中草药或食物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学问,既保持了茶的特色和作用,又有茶本身所不具备的功效,可谓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因此古语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冬季燥邪正盛,肺容易与秋冬季燥气相通,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冬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冬饮食养生应忌苦燥。茶疗简便,既可养生又能治病,近年来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不断...
-
中医秘方助你活百岁 打通血管祖传方
都说好方千金难求,可是今天,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名家、湖南省名老中医 彭坚教授,将公开他多年研究后的成果——10个秘方,全部免费送给大家! 彭坚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是我国中医临床名家、湖南省名老中医,时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员,中医临床经验十分丰富。 看到我们老百姓因为缺乏医学知识,经常被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折磨,他特意公开几十年医学研究成果,他说: “我不想过多地讲授空泛的中老年保健常识,侧重讲些实用中医食疗保健方。”...
-
手足心发热中医疗效好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手心经常发烫,贴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有热热的感觉;有的人还有夏季手心热、冬季手心凉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前两者好发于女性,后者好发于儿童。 阴虚所致的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滋阴清热的药物进行治疗。 血虚导致的手心热,大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手脚冰凉,平...
-
中医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天的病在夏天医治,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一些常见老年慢性病,采用夏季服用温补药物的方法,使之到冬天不易发病,症状多有减轻,现介绍如下。 一、经常性感冒可在夏季服用玉屏风散(或玉屏风颗粒),一般要连服10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如药店无货,可自行配制:取黄芪 12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煎煮后饮用,每日1剂,分2次饮。 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可在夏季选用河车大造丸,固本咳喘片、金水宝胶囊、紫河车胶囊。若阳虚卫表不固,每当汗出就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可从夏季入伏后进行耐寒锻炼,以冷水洗脸...
-
食物中毒怎么办 中医疗法大全
胃肠型食物中毒较常见,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集体发病,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病人有进食变质食物,海产品,腌制食品,未煮熟的肉、蛋食物史。各型食物中毒其感染症状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大便可为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血水样便,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头昏、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中医诊治 中医文献中有许多类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之记载,对本病主症腹痛、吐泻的病因,证治论述甚详。《内经》首先指出了本病风、热、寒、湿的致病特点。张仲...
-
中医学对衰弱的认识
老年衰弱的中医评估与干预 衰弱( Frailty) 是降低老年人工作和生活质量及 加速疾病进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加重社会和 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衰弱与疾病发生、失能和 死亡的关系成为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65 岁 以上老年人约有 10% 患有衰弱,85 岁以上老年人 25% ~50% 患有衰弱。研究 [1 ] 表明衰弱老年人仅 有一半接受了有效的医疗干预。现代医学有关衰 弱评估的方法甚多,内容繁杂,临床操作有一定 难度,衰弱的防治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中医学 相关文献报道甚少,观点和见解的依据尚不充分,...
-
“补阴”中医补阴有三法
冬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 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古时人们 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苦夏” 之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 农忙打下身体基础。而现代人早已过了 普遍温饱不足、农耕体力消耗大的时代, 主食、肉蛋及油脂的摄人量早已超出日 常需求。此时再以“贴秋膘”为由敞开肚 皮大吃大喝,轻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重则诱 发心脑血管疾病。 “补阴”才是重点 《黄帝内经》中早有“春夏养阳,秋冬 养阴”的说法。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 燥最伤肺阴,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
-
黄酒 中医药用价值高
黄酒是尽人皆知的一种饮品。其实,在中医处方中,黄酒既是药引子,又是丸、散、膏、丹的重要辅助材料。黄酒酒精度只有15度左右,多是用糯米酿制而成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日,黄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散寒湿气、养脾扶肝、除风下气,热饮甚良”。用黄酒做药引不仅能引药归经,而且对身体具有一定的祛病养生作用。特别是一些因寒湿困脾而引起的胃肠不适,用温黄酒做药引治疗效果更佳。 黄酒长期饮用,具有舒筋活血、补肾益阳、强身壮骨、延年益寿之功效。 黄酒凉饮,有消食化积、镇静作用。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