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 第9页
-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30克。 组方依据 该方所治胃炎,包括各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诊断以胃脘疼痛、吐酸、嗳气三大症状为要点。该病因长期寒湿侵胃,郁久化热,湿热阻络,气血瘀滞,气虚津亏所致。治宜清热散瘀,理气和胃,制酸止疼。药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化瘀解痉,蒲公英素有“疔疮圣药”之誉,有抑菌和杀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能生肌活血,故对溃疡的修复、炎症的消退及清除幽门螺杆菌等起重要作用。川芎素...
-
胃脘痛 经典方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相反相成配伍,灵活运用经典 周铭认为临证中常有寒热互现,虚实夹杂,燥湿 相混,内闭外脱之种种诸证。若用药单一,则首尾不 顾。此时应法遵张仲景、吴鞠通先贤,结合病证各施 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敛散结合、升降相因、润燥 互配、刚柔既济、动静相伍,使之相反相成。运用经 方时可用其法其意,未必全用其方,用其方,未必全 用其药,用其药,未必全用其量。依据寒热之多寡, 体质之强弱,虚实之轻重,表里之缓急,方可制定药 性之偏重,药量之大小,做到病变法变,法变药变, 药变量变。 如治疗胃脘痛,常用经典方半夏泻心汤为...
-
滋阴清热食疗方 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口干口渴胃脘隐痛
玉竹银耳汤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闫雪主管中药师 材料: 鲜玉竹、冰糖、银耳各10g。 做法: 将玉竹洗净,切片,银耳发开,择净,加清水适量同炖至银耳熟后,加冰糖,烊化饮服。 功效: 滋阴清热,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口干、口渴、胃脘隐痛,大便燥结,纳差等。 【微百科】 玉竹,别名:萎蕤(ruí)、铃铛菜、竹根七、玉竹参,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生于林下、林边、山坡的灌木丛中,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分布,其中湖南有大量栽...
-
不寐心悸胃脘痛 健脾养心汤
杨廉方,1944年生,男,重庆市垫江县人,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6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出版《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发表论文多篇。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8克,五味子9克,白术18克,茯苓18克,陈皮12克,法半夏9克,丹参18克,瓜蒌18克,甘草6克。 功效:健脾,养心,生脉。 主治:不寐、心悸、胃脘痛辨证属于心脾两虚者。...
-
胃痛 胃脘疼痛灼热烧心胁肋胀满 主治方
夏斌,1945年出生,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7年,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对痰饮、肺胀、胸痹、心悸有深入研究。著有《雅俗医学》《夏斌医论集》等作品。 组成: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9g,黄连6g,吴茱萸3g,白芍15g,砂仁6g(后下),延胡索9g,炙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养血祛瘀,清肝和胃。 主治...
-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 简效方瓦楞子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吞酸领域。其体现是以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泛酸、厌恶、吐逆等为主症。本病成因复杂,如饮食不节、吸烟饮酒、乱用药物、精力要素等,都是本病的诱发要素,现多认为本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下面介绍一个医治胃溃疡(或吞酸)简效方。 办法:瓦楞子、甘草各150g,将瓦楞子煅后研细末,甘草焙干后研细末,两药混合均匀,每次服6g,每日2~3次,1周为1个阶段,宜饭前服,如胃痛有节律性,可选在痛苦发生前20分钟服,效果更佳。可连服3~5个阶段。主治胃溃疡,胃酸排泄过多。 瓦楞子为海产软体...
-
胃脘痞闷不适 痛处不固定 中医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世恩 杨发超 患者邱某,女,48岁。初诊时间2017年11月28日。素有胃病多年,近日加重已有月余,胃脘痞闷不适、甚则疼痛,痛处不固定,并时有烧心、反酸、恶心、欲呕,心烦易怒,食少,大便偏干,睡眠欠佳,脉弦细少力,舌淡红、苔白,腹诊未查,脉证合参,辨为少阳证。 处方:黄连8克,桂枝6克,党参4克,干姜6克,清半夏9克,甘草6克,大枣10克。3服。冲水服。 2017年12月1日复诊:服药后,反酸、烧心减轻,仅晨起明显,胃痛仍有,或左或右,发无定时,夜...
-
朱文元加减治疗 胃脘痛案 梅核气案 痛经案
朱文元主任医师从医近五十年来,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情志郁结而致气机紊乱之各种证,疗效显著,谨举验案三则供同道临证参考,并请指正。 胃脘痛案 仇某,女,44岁,1999年6月17日诊。胃脘胀痛2年余,时轻时重。10余天来因情志刺激,胃脘胀痛加剧,两胁及背部亦胀痛,伴恶心,嗳气频作,矢气腹胀。形体消瘦,痛苦面容,腹部稍隆起,剑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肝气横逆犯胃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香附 12g,郁金12g,陈皮10g,延胡索12g...
-
胃脘痛,浅表性胃炎,良附丸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祝建华主任医师临床喜用经方,并常与时方合用,疗效显著。现浅述其用逍遥散合良附丸经验。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具疏肝和脾,养血调经之效。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具疏肝行气,温中止痛作用。两方疏肝行气功效相近,但前者还可健脾养血调经,然后者可温中止痛。两方合用不仅增强了疏肝行气之效,而且又加强了温中和脾的作用。 刘某,女,34岁。2018年7月3日初诊,自述近3个月来因家庭矛盾和工作不顺利,出现上腹部胀闷不舒,并牵引两胁胀痛的症状。末次月经来时双乳胀,口淡,纳差,易怒,时叹气,睡...
-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化浊解毒养肝和胃方
患者,赵某,女,63岁,于2018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间断剑突下隐痛半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隐痛,食欲不佳,期间未曾进行治疗。患者2个月前因情绪不畅剑突下疼痛加重。于当地查胃镜结果示:萎缩性胃炎。为求系统治疗,故来李佃贵门诊就诊。现剑突下隐痛,反复烧心,口中异味,乏力,纳不佳,寐差,难以入睡,易醒,大便日行1次,排便困难,艰涩难出,肛门下坠感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滑。既往曾患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切除术后以及轻度结直肠炎。姐姐有直肠癌。 诊断:浊毒内蕴...
-
慢性胃炎胃脘痛 处方黄香汤加减
张洪洲,河北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省馆陶县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精研经典,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脾胃病研究透彻。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特择张洪洲老中医从痰郁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案例,分享同道。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反复发作,患病年龄甚广,属于中医胃病范畴,张洪洲认为该病病机要点是气郁日久,六郁丛生,痰郁互结,脾胃升降失常。胃炎病位在肝、脾、胃。脾主运化而输布营养精微,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和生化气血之功能...
-
胃脘胀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润雪 刘小发 娄莹莹 张纨 王某,女性,62岁,2008年9月1日初诊。诉间断胃脘胀满10余年,加重1周。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自服药物(不详)后缓解。后胃脘胀满反复出现,且症状时轻时重,未予重视及系统诊疗。1周前,因生气后复出现胃脘胀满,症状较重,且伴有胸骨下段疼痛,服药后效果不佳,遂来就诊。现胃脘胀满,伴胸骨下段疼痛,食后甚。后背不适,恶心,纳可,寐多梦,大便干稀不调,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诊断:痞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
-
独活寄生汤治胃脘痛 支气管哮喘 黄褐斑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孙思邈 《备急干金要方》。处方为独活9 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 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 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此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 肾。补气血之功。用于痹症日久。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证见腰膝 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 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 白.脉细弱。 1.隐形脊椎裂某女.49 岁。5年前因背负过重之物.腰 部闪挫.经某医院确诊为“隐形 脊椎裂”。两日前又因劳累诱发, 腰部痛而沉最.弯腰或转侧肢体 及咳嗽排便时疼...
-
胃痛又称胃脘痛 病因病机分证论治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见于西医的胃炎、胃溃疡等病证。 病因病机 胃痛究其成因有三,一为情志波动,肝气犯胃;二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三为气候骤变,寒中脾胃。 分证论治 胃病辨治首先要分清虚实。关键看舌苔,苔腻为实,苔薄为虚。实证苔腻,证属痰浊阻滞或湿阻中焦,治宜祛痰化浊或芳香开胃,以温胆汤、保和丸为主方化裁,主药有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莱菔子、焦三仙、木香、公英、连翘、生牡蛎。并应区别寒凝、气滞、胃热、血瘀,分别给予散寒止痛...
-
治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的上腹胃脘部胀满方
作者:杨宇玲 丁国宁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何复东:补肾消痞汤 何复东,男,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载。被评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初,他带领的工作室确定为“自治州首批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同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昌吉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名老中医。他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对心脑系病、肺病、脾胃病、经络肢体病等的研究尤为突出,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学术思想。...
-
胃脘痛治则 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笔者跟师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老师学习期间,见老师治疗一胃脘痛兼胆石症的患者疗效较好,现整理总结其治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如下。 患者张某某,女,58岁,2022年1月20日初诊。患者胃脘胀疼、烧心十余天,伴有胃气上返,吐酸,平素脾气急,口黏,口臭,纳差,眠差,舌暗苔白厚腻,脉沉弦。肝胆彩超示:胆囊壁厚,毛糙,胆囊结石(多发,考虑为泥沙样结石)。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诊断:胃脘痛、胆石症(肝胃不和型)。 治则: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
胃脘痛,中医处方治肝阴虚夹郁
陶某,女,47岁,农人。2007年2月20日初诊。胃痛时作10多年,未引起注重。2年前,突然胃痛剧烈,被送往医院诊察,胃镜显现,胃体黏膜充血、水肿,伴有针尖样溃疡多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经医治3天后缓解,回老家求诊中医。刻诊:胃脘痛时作,痛连两胁,每因心情改变加剧,善叹息、嗳气,心情易激动,偏瘦,食少纳差,月经少,先后无定期,舌苔薄白,脉弦细。 确诊:胃脘痛(肝阴虚夹郁)。 处方:北沙参15g,百合10g,半枝莲10g,海螵蛸10g,黄芪15g,白芍15g,乌药10g,当归10g,柴...
-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百合生地北沙参
慢性浅表性胃炎 陈某,女,57岁,2017年10月6日初诊。缘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反酸、无恶心欲呕。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现症见:神志清,精神疲,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返酸,偶有胸闷心悸,神情焦躁,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腹泻,纳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百合15克,生地10克,北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黄连5克,砂仁5克(后下)。 连服7剂后复诊,诉...
-
应用尺胃穴治疗胃脘痛 顽固性呃逆 产后腹痛案
赖新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兹将赖新生应用尺胃穴治疗疾病之验案简述如下。 胃脘痛案 患者,男,33岁,2016年5月22日因“胃脘部疼痛1小时”就诊。自诉1小时前运动后贪饮冷品,遂出现胃脘疼痛,呕吐清涎,口不渴,畏寒肢冷,自服“胃复安”未见缓解。刻下症:胃脘胀满痛甚,拒按,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查体:腹软,胃脘处有明显的跳动感,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