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并 第2页

并 第2页

  •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

  • 妊娠合并症用药心得

    妊娠合并症用药心得

      有故无殒是中医治法的重要指导思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述:“皇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曰:有故无殒,故无殒也。”详细阐述了孕妇患大积大聚之病的用药治疗原则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治疗时的审慎态度,书中强调:尽管“大积大聚其可犯也”,但是仍然要“衰其大半而止”,并告诫“过则死”。提醒妇人孕期是特殊时期,人为本,病为标,在提倡积极治疗的同时,治标应先护其本,不可尽药。   妊娠合并症治疗要做到有故...

  • 胎位不正利用灸药并用

    胎位不正利用灸药并用

      胎位不正是妇产科很常见的疾病,对母婴造成很大的危害。以往常用的方法均采用膝胸卧位的方法,孕妇往往不能坚持,半途而废。笔者利用灸药并用的方法,效果理想。   具体方法是: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每日两次,每次大约20分钟。另外服用中药胶艾汤。基本方药为:生地18克,艾叶9克,阿胶6克,川芎6克,当归9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灸药并用,一般坚持7日。(巩在顺)...

  • 产后风 防与治并重

    产后风 防与治并重

    “产后风”就是指女性分娩后或做人工流产术后,因遭受风湿寒邪入侵而引起肌肉、关节酸痛的一种病症。它看上去很像风湿病,但风湿病化验指标多为正常,使用常规抗风湿药物也无效果,因而称之为“产后风湿病”。 病因大解密 首先,孕妇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产道出血,肌表、筋骨开放,造成体内血脉、经络虚弱,分娩后如果保健不到位,外邪则乘虚侵入肌肉、关节等处,随着产后的恢复,肌表、筋骨关闭,将风湿寒邪包裹于体内,产后风湿病遂告形成。 其次,产后过早活动导致肌肉、关节劳累也...

  • 脑中风并乳腺增生案 乳痹消汤

    脑中风并乳腺增生案 乳痹消汤

      乳腺病包括两种,一是乳腺增生,二是乳腺癌,均为妇女临床较常见的疾病。   乳腺增生,是乳腺异常增殖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中医的“乳中结核”,这种增生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一部分可转化成乳腺癌。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癌症之一,多发生在中老年妇女身上,特别容易发生在未婚或未育或丧偶者之中,年龄以40~60岁妇女居多。乳腺癌中医称为“乳岩”,朱丹溪曾指出:“妇人若不结于夫,不亲于友,忧怒郁闷,年久累积,脾气阻滞,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大为棋子,不痛...

  • 经期呕吐4年余 针药并治

    经期呕吐4年余 针药并治

      患者余某某,女,36岁。2012年5月27日初诊,因“经期呕吐4年余”入院。   患者自诉,2008年3月因情志不畅引发当月经行恶心剧烈呕吐,此后每月经行,呕吐均有发作。   每于经前数日,自觉疲惫,胸胁不适,饮食无味,夜寐不安。月经来潮日两胁作胀,自觉胃中有气上冲,恶心阵作,随即发作呕吐,其质初为食物,继为清水痰涎,直至吐出痰涎方觉为轻。其间虽胃中空虚,但不得食,心中嘈杂难忍,头痛眩晕,倦怠难支,月经干净则呕吐自止。每月都需住院,靠点滴维持。非行经期一切正常。月经周期、行经...

  • 乳腺癌中医辨证与辨病并重

    乳腺癌中医辨证与辨病并重

    卢雯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名老中医传承博士后、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联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科委评审专家、《中国医药》编委、《Cancer Letter》及《中医杂志》审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20余年,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赴美国高访研修一年。曾参与国家“八五”“九五”&ld...

  • 宫内合并宫角妊娠腹腔镜术后中药保胎1例

    宫内合并宫角妊娠腹腔镜术后中药保胎1例

    近几年,随着生活环境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不孕症患者逐渐增多。经过促排卵或行辅助生殖技术后,妊娠率提高,同时宫内合并宫外妊娠发生率亦逐年上升。宫内合并宫外妊娠(heterotopy pregnancy,HP)是指两个或是多个胚胎在生殖系内的不同部位同时发育,其中至少一个属于宫内正常妊娠,其余者为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宫内合并异位妊娠在自然受孕状态下极罕见,但随着促排卵药物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的广泛应用,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达1%~2.9%。其中宫内妊...

  • 林胜友辨治乳腺癌合并湿疹验案一则

    林胜友辨治乳腺癌合并湿疹验案一则

    笔者师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林胜友,整理其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辨治乳腺癌合并湿疹验案一则如下: 患某,女,65岁,2021年12月8日初诊。主诉: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9年,湿疹50年余。刻下:头顶、耳朵、耳后多处湿疹,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灰白,呈苔藓样变,或覆黄痂,反复发作,自觉瘙痒。时有头胀,口干多饮,咽喉干痛,鼻腔黄黏分泌物,心烦易怒,动则汗出,胃纳一般,进食生冷则胃脘不适,大便不成形,夜尿频数,夜寐安,舌红苔薄黄腻,脉弦。 辨证:肝郁化热,脾虚湿阻...

  • 妊娠病俗称“胎前病”治病与安胎并举

    妊娠病俗称“胎前病”治病与安胎并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为妊娠病。俗称“胎前病”,王氏妇科对妊娠病的治疗有一定特色。治疗之法多“治病与安胎”并举。用药宜平和,施治用药必须顾及胎元。   补肾系胞法   肾者主精,胞胎赖肾精之养,肾精充则胎有所养。肾主系胞,有提系胞胎之功。故安胎当先固肾系胞。肾虚常见胎前病有:堕胎、小产、滑胎、胎漏、子淋及妊娠腰酸、水肿等。治以补肾系胞,固肾益精,常用方:傅氏安奠二天汤、安胎饮、泰山磐石汤等。常用...

  • 乳痈立法方药 应通乳与回乳并举

    乳痈立法方药 应通乳与回乳并举

    乳痈是化脓性细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产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发病较急,可见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发于妊娠期称为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称为外吹乳痈。 王玉章教授是著名中医外科大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王玉章教授认为乳痈可分为三期,及初期(瘀乳期)、中期(脓肿期)、后期(破溃期)。瘀乳期的主要矛盾是乳汁瘀滞,应通乳与回乳并举;脓肿期脓已成,应促其外达,以防毒邪内陷;破溃期应培补人体正气,重视气血双补,回阳健脾之法。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

  • 拟方予老师过目并施治多例尪痹

    拟方予老师过目并施治多例尪痹

      痹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诸邪侵入人体,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致肢体关节疼痛,不论男女老幼皆可罹患。临床常见肢体、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等症状,而病势顽固,常缠绵反复。   顽痹又称尪痹。“尪痹”这一病名,是焦树德先生在1981年提出的,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疾病(痹病)而言。以补充行痹、痛痹、着痹分类的不足。其病因是风寒湿之邪与痰瘀互结,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

  • 肩周炎 中药方合并针推

    肩周炎 中药方合并针推

      患者因受凉而致左肩关节周围炎3月,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此乃“风寒痹阻”所致,采用针灸、推拿及内服当归四逆汤加减以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本案体现了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治疗筋伤病的学术思想。 陈某某,女,53岁,餐饮业退休人员。2010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因“左肩关节疼痛伴活动不便3月”前来就诊。患者于3月前因受凉而致左肩疼痛,并伴见左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左手后背功能受限为明显,经盲人按摩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CR片示左肩部骨...

  • 保持腰椎健康并不是难事

    保持腰椎健康并不是难事

      近年来,腰椎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从生理结构上讲,人的脊柱关节比较脆弱,腰椎部位的关节尤其如此,因此,在生活细节中,注意保护腰椎很有必要。事实上,从生活细节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保持腰椎健康并不是难事。   首先,在紧张的生活中注意让背部休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需要经常坐着工作,例如司机、公务员等。人坐着时,后背的压力要远远大于站立时,因此,如果必须长时间坐在桌前,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旅行时,一定注意每过一小段时间就改变一下坐姿,尽量做到每小时起立一次,并四处走走,让人的背部尽可能得到休息...

  • 热痹并角膜溃疡案 寒痹案

    热痹并角膜溃疡案 寒痹案

      热痹并角膜溃疡案   王某,女,20岁,1982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体质健壮,夏季贪凉,多次用冷水浴身而致两膝关节和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甚,以右膝关节为重,局部肿胀发热,有时呈游走性疼痛,向下放射至胫、踝关节。右眼球结膜发红,酸痛、流泪、怕光等眼病症状,随着膝关节疼痛轻重而增减,曾服西药治疗月余无效,遂来中医求治。   刻诊:发育营养均良好,右下肢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右膝关节和右踝关节均肿胀,触之有热感,右脚拇趾,中趾均疼痛。以右膝关节为重,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下方6~7点处有如针尖状...

  • 痛风患者须防治并发症

    痛风患者须防治并发症

    单纯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及高尿酸血症,本身不会直接造成痛风患者死亡。下列几种并发症则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肾脏损害: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与病程和治疗有密切关系。早期有轻度单侧或双侧腰痛,后出现轻度浮肿和中度血压升高。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几乎均有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偏低。约5~10年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17%~2...

  • 治血栓痔三招并举

    治血栓痔三招并举

    具体方法为: 一、取荷叶、白及、明矾、红花、地榆、芒硝各15克,马齿苋、生大黄各30克,蛇床子10克,连翘20克。将以上诸味先放入水中浸泡30分钟,再置火上煮沸,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时,用毛巾蘸此药液轻轻擦患处,共40分钟左右,每剂药可用3天。 二、肛门内塞人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剂1粒。 三、在患处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 中医狙击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中医狙击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目前肾移植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肾移植而恢复了健康。但肾移植术后仍可出现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低下、肾功能延迟恢复、肺部感染、红细胞增多症、疱疹病毒感染等并发症,临床若处理不好可严重影响移植肾肾功能恢复。近年来我们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治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中医治疗可明显改善肾移植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进展。   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低下   环孢素是肾移植术后最重要的抗排斥药物,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环孢素口服吸收个体差异很大,环孢素血浓...

  • 温清并用治尿路感染

    温清并用治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初期多表现为实证、热证,中医治疗多运用八正散等清热利湿药物,西医治疗多使用大量抗生素,往往在发病初期效果明显,但反复、大量使用,则容易复发,疗效不易巩固。因为从药性角度分析,清热通淋中药和抗生素,皆属苦寒之性,过用容易损伤人体阳气。所以慢性尿路感染者病机复杂,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既有下焦湿热,又有阳虚。一般医生往往拘于热象不敢用附子等温热药物。   《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指出阳气是人体的根本,也是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若...

  • 多措并举促骨伤流派传承

    多措并举促骨伤流派传承

    要破除中医骨伤流派传承面临的瓶颈,解决传统正骨手法特色优势弱化等问题,应多措并举,找准“突破口”。 探索建立骨伤科一体化发展模式。就社会需求来说,骨伤科是不可低估的“潜力股”,关键要创新思路,探索发展新模式,推进骨伤科医疗、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化,应引起业内各方重视和参与。 积极推进中医整复师职业培养。通过流派传承,让掌握中医正骨手法者,得到临床实践机会。201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有足浴按摩师、医疗救护师、康复保健师等,可以探...

  • 孕期发生便秘 并不可怕

    孕期发生便秘 并不可怕

      夏季很多孕妇因为天气影响心情,饮食也没了规律。近期因为饮食不规律或饮食调理不当而导致便秘的孕妇增多,很多孕妇生便秘后十分紧张,她们担心的最突出问题是便秘对腹内胎儿是否会影响,其次是便秘让自己感觉难受。专家提醒人们,即使孕期发生便秘,也并不可怕。   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戴咏梅主任介绍,怀孕的女性中便秘者占大多数,这是和孕妇的身体变化与生活习惯有关的。引发孕妇便秘最重要的原因是激素,从排卵到月经是黄体激素起主要作用,黄体激素有抑制肠蠕动作用,肠蠕动减弱的直接结果就是便秘。女性怀孕以后,黄体激素的功...

  • 春季肝气旺 养肝护肝并重

    春季肝气旺 养肝护肝并重

    春季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美好季节,但也是气温多变、细菌繁殖的季节。春季养生一定得掌握当季特点,注重“两并重”: 养身养心并重中医认为,春气与肝脏生发、条达之气相应,肝为风木之脏,如果春季违逆了肝脏的生发条达之性,就会产生肝郁、肝风、肝火等变证,不仅影响人体的情绪,而且会损伤“肝藏血”的功能,从而损伤人体的正气。所以,春季养生之道,在于养身与养心并重。 养身要多运动:起居有常,提倡春天夜卧早起,中午小睡,每天保持6-8小时的睡眠,睡姿宜“卧...

  • 麦芽治黄疸湿热并重型

    麦芽治黄疸湿热并重型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从医近70载,临床擅长运用针药治疗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难顽疾屡见奇效,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临床对麦芽的应用,得心应手。   麦芽为消食之品,性平味甘,功长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本品,法古而又创新,炮制有考究,用量有法度,煎服多样化,组方配伍,灵活自如,每收良效。 清泄肝胆 利湿退黄   郭诚杰教授认为,麦芽不仅善于疏肝,又有较好的清泄肝胆、利湿退黄作用,是治疗急、慢性肝胆疾病的良药,如甲型或乙型肝炎、阳黄或阴黄等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肝郁挟湿或肝郁...

  • 蛋白尿,肾性蛋白尿补泻并重治疗经验

    蛋白尿,肾性蛋白尿补泻并重治疗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疾病的表现,而且在肾脏慢性病变的进行性发展中有独立性的重要作用[1],因此减少蛋白的排泄、减少蛋白尿,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至关重要。传统中医文献中无蛋白尿的记载,由于白蛋白大量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患者出现全身浮肿、乏力、气短、腰痛等症状,故将其归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付滨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业医30余年,潜心钻研蛋白尿的病机与治疗,认为肾病进展符...

  • 慢性肾炎“病久必瘀”徐富业并治法治疗

    慢性肾炎“病久必瘀”徐富业并治法治疗

    辨证论治 慢性肾炎由于病情复 杂,迁延难愈,变化多端, 日久容易变生它症,甚则 危及生命,实乃临床难洽 之疾。中医认为“病久必 虚”、“病久必瘀”,所以慢 性肾炎日久,必然会出现 “虚”、“瘀”诸症,在临床中 应注意辨别。若单纯以健 脾益气,或渗利水湿,或滋 养肝肾,或收涩固精,或活 血化瘀,或利水消肿等法 治疗,则难以收到良好效 果。 徐富业教授认为应用 “动静并治法”治疗慢性肾 炎最为适宜...

  • 并不是所用的溃疡都能用红纱条

    并不是所用的溃疡都能用红纱条

    “红纱条”的大名在中医外科的医生群体和患者群体中如雷贯耳,很多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体验过“红纱条”的奇效后,选择出院自行换药治疗,疮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有很多痊愈的例子,这为“红纱条”在民间的火热传说增添了很多说服力。万能的某宝甚至还有代购“红纱条”的。 “红纱条”确实很好,对于慢性疮面有化腐生肌的作用,在脱疽、臁疮等外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如果在中医大夫合理地指导下使用,确实会有极好的疗...

  • 慢性肾炎祛邪扶正并重 扶正重在脾肾

    慢性肾炎祛邪扶正并重 扶正重在脾肾

    慢性肾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常见浮肿、蛋白尿、血压升高或轻度肾功能损害,在临证过程中,国医大师郑新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和规律,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祛邪扶正并重 郑新在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诊治过程中,常发现患者伴有咽喉肿痛或咳嗽等症状,且不少病例就因咽喉肿痛、咳嗽发病使病情加重。深究其源,咽喉肿痛为外感邪毒经口鼻而入,结于咽喉所致。痰热咳嗽则为风热邪毒犯肺,热邪壅结所致。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长期大量的精微物质泄于体外,肾虚脾弱,精血耗伤、卫气不固,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招致风寒湿...

  • 基于“态靶辨证”理论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

    基于“态靶辨证”理论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

    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之一,主要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消化系统所致。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患病率约为18.7%[1]。态靶医学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态靶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其中“态”是疾病某阶段的整体概括,具有状态、动态、态势3层含义;“靶”特指中药在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的作用点,包括病靶、症靶、标靶[2,3]。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辨证”理论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4],认为便秘症...

  • 脑出血扶阳固脱并用

    脑出血扶阳固脱并用

      脑出血病情既见闭证,又见有脱证的表现,要以回阳为要,且扶阳固脱并用,方能转危为安。下面举例说明。   潭某,男,69岁,2007年11月2日初诊。患者左半身突然活动失灵,倒在厕所内。当家人扶到床上时已昏迷不醒,急送某县医院抢救,CT诊断为脑出血,因病情危重转诊于我处,症见面色微红,大汗,湿透内衣,手足厥冷,痰声辘辘,二便失禁,神志昏迷,呼之不应,牙关紧闭不张,两手紧握不开,脉浮大,属大虚之后的危症。   从脉证分析属中风入脏,闭脱相兼,病情十分危急,用真武汤无疑,但痰声辘辘,两手紧握,口噤不开,一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