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第29页
-
唾应该是舌下之津液 养生有一条是吃芡实
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除了具有湿润和溶解食物,以及清洁及保护口腔的作用外,还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中精气。所以古代的养生家以舌抵上腭,待唾满口后重咽,以滋养肾精。由此可见,唾应该是舌下之津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其养生之道中有一条是吃芡实,方法是时取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苏东坡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坚持不懈,以达到补肾强身的目的。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
《闲情偶寄》与养生“儒家之理”作为养生的指导思想
《闲情偶寄》与养生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学家李渔最重要的作品。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下李村,出生在江苏如皋石庄镇。李渔年少聪颖,但青年时屡试不第。30岁左右,时局动荡,清军入关,中原大地改朝换代,李渔于是不再心存功名,而开起书铺,以刻书卖文为生,后来又组织戏班到各地卖艺。因他为了戏曲事业,不惜降志辱身,迎合时势,奔走于公卿之门,以致常为当时文人所诟病。但他集剧作家、导演、戏剧理论家和小说家于一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李渔 李渔...
-
从“急下之”谈“急汗之”
《普济本事方》卷第八大柴胡汤方后讲到:“仲景称急下之者……谓才觉汗多,未至津液干燥,便速下之,则为径捷,免致用蜜兑也。若胸中识得了了,方可无疑。若未能了了误用之,反不若蜜兑为稳也。” 朱步先对此发微曰:“急下之证,未可迟疑,趁其津液未涸,元气未漓,速去其邪,以存正气。” “急”与“稳”,在此文中为反义词。“急”为“未可迟疑&rdquo...
-
读《毛德西方药心悟》临证之纪实
近读《毛德西方药心悟》(毛德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感触良多。毛德西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医传承工作室导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书汇集了毛德西教授从医50余年的临床经验和治学思想,其显著特点是突显丰富的临床经验,独具辨证论治的特色,对中医临床工作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临证之纪实 《毛德西方药心悟》记述了毛德西教授临床喜用、善用、常用之方剂180首,其中经方40首,时方46首,经验方44首,简易方50首。对于经方、时方、经验方,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