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第40页
-
中草药切碎捣烂外敷神阙和涌泉
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 中药...
-
中药外治法小汇(一)
中药的保留灌肠、热熨 疗法、中药敷脐、中药敷贴 涌泉穴等,都属于中医的外 治法,这些外治法均具有洽 法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显 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如能 在熟练地运用内治法的同 时,又能不失时机地运用外 冶法施治,则定能开阔思 路,提高疗效。 本文将中药保留灌肠、 热熨疗法、中药敷脐、中药 敷涌泉穴等四种外治法作 一简要介绍。 中药保留灌肠 近年来,灌肠治疗慢性 肾功能衰竭、慢性结肠炎、 慢性盆腔炎和急腹症等,均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1.慢性肾功能衰竭:是 多种慢性肾脏病晚期的严 重综合症,其他一些疾病也...
-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医外科学手术源流 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一直停留在切开疗法、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浅表手术的层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医外科手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医外科手术水平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中医学某种程度上可谓起源于中医外科。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易遭受动物咬伤、冻伤等不测,且当时战事纷争,创伤、流血现象普遍,人们在自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外科疗法,如伤口包扎、压迫止血...
-
支招初春养生 外出戴口罩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季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高发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梗等疾病也易在这个时段高发;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病情加重或恶化。 在这个天气多变的季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春季防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防风御寒 根据季节特点和天气变化,采取应对措施。特别要重视防风御寒,适时增减衣服。这个时节不仅阴晴不定,而且多风,“风为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