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40页

外 第40页

  • 拎耳屏 扫外耳 拔双耳 摩耳轮

    拎耳屏 扫外耳 拔双耳 摩耳轮

      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因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下面我们来看如何按摩耳朵来健肾。   拎耳屏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

  • 尚德俊 十二种外科外治疗法

    尚德俊 十二种外科外治疗法

    尚德俊 1932年生,1955年9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专业,全国政协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1997年1月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014年10月,被评为“国医大师”。 我们从现代外科的角度对外科外治疗法做一些总结,大致有十二种。...

  • 门里门外保持着通的状态

    门里门外保持着通的状态

      笔者把人体的汗毛孔比喻为门,汗就是从这些门里出来的。如果有汗能通顺地出来的时候,门一定已经可以灵活地开合了。这样的状态里,门里门外保持着通的状态,是不会积攒“银屑”之类的垃圾的。   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如同门外积攒了很多垃圾,门也年久不开,导致门轴不灵了。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地修门,太急就会把门给破坏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见汗吃发物”、“见汗才能用大量热药”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大量热药”,还是&l...

  • 中外专家深入探讨中医药抗御病毒

    中外专家深入探讨中医药抗御病毒

    从中世纪的黑死病,到1918至1919年的大流感,再到艾滋病、非典、埃博拉病毒攻击人类,甚至死亡。对付病毒,是消灭还是与之共存?或是达至一种平衡?3月27日,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以“病毒与人类”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外专家展开激烈辨论。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叶雷是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他认为病毒和人类的相关性要在科学的角度之外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去探讨。病毒对人类的作用应该有一种平衡点,才能让病毒不会变得大规模为害并在可控之内。同时,人类的...

  • 生姜 内服食用 煨热外敷 挤汁涂

    生姜 内服食用 煨热外敷 挤汁涂

    夏至了,也正值我国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人们会感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酸痛不适,好像身体也“发霉”了。这时药食两用的生姜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温而味辛,归肺、胃、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温肺化痰、降逆止呕等功能,并可解毒。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日本石原新菜在其新书《不...

  • 中草药切碎捣烂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草药切碎捣烂外敷神阙和涌泉

    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 中药...

  • 程莘农院士 中国针灸对外传播的开拓者

    程莘农院士 中国针灸对外传播的开拓者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程莘农先生,他是我的老师,就像父亲一样……。”这是2007年10月30号中国俄罗斯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俄罗斯卡强先生报告的开场语。 程莘农院士是新中国针灸对外教育及传播的开拓者。他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期进修班,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教师。1956年间,朝鲜的金光一等来我国学习针灸,并对经典著作《难经》很感兴趣,程老的第一次对外教学便以《难经》开始了。...

  • 热病善后处理外 均属少阳病

    热病善后处理外 均属少阳病

    •少阳病均为柴胡类证,但柴胡类证又不独见于少阳病。 •柴胡汤类所治除热入血室、阳明病、厥阴病及差后劳复等 热病善后处理外,均属少阳病。 •柴胡类证散在分布于太阳病篇,故在少阳病篇略而简述。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共10条原文,列出了少阳病的提纲、脉症、方药、治法、禁忌、变证、传变、欲解时等内容。条目虽仅10条,但其编排有序,结构严谨,含义深刻。由于该篇原文过于简略,故关于少阳病的争议也非常多,主要包括少阳...

  • 闷热天 内湿外解有秘方

    闷热天 内湿外解有秘方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如果喝水较多又排不出来,就容易导致体湿。因此,夏季养生重在防湿。专家指出,体湿是由脾虚造成的,脾虚也就不能使食物的营养物质得到吸收,不能吸收就变成湿浊(废物)蕴结在体内,引发疾病。下面教你几招可以有效祛除体内湿气: 1.多饮绿茶 多吃绿豆 可以多饮绿茶,多吃绿豆、赤豆、马蹄、豆芽、冬瓜,这些可以利尿化湿。喝杨梅烧酒、藿香正气水、克痢痧等,有助化湿辟浊。平时可以用芡实煲粥。芡实为中药材,睡莲的干燥成熟种仁,...

  • “奚氏清法”内外兼顾治脉管病

    “奚氏清法”内外兼顾治脉管病

    兰州市中医医院牵手国内重点中医专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脉管病重点专科,4年来收治1000多位病人,保肢率达到90%以上,为患者解除了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脉管病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上海市领先特色专科,在脉管病治疗方面享有盛誉。该中心汇集了奚九一、曹烨民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专家。奚九一教授独创的“奚氏清法”,将脉管病的截肢率从50%以上降至4%以下。...

  • 外寒恶寒 热自内生

    外寒恶寒 热自内生

    在《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凡两见,一者为中风脉浮紧,见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等症,以大青龙汤主之如第38条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二者为伤寒脉浮缓,见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等症,以大青龙汤发之。如第39条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从文字表述可以看出,前者病程新、病情重、病位深、体质盛,正因为体质盛实...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让中医药辐射国内外

    让中医药辐射国内外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中将服务贸易上升到一定高度,提出要“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 业内人士表示,中医药事业要发展,前提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取得丰收,通过经济价值,引领带动中医药产业升级。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增长调结构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显现出不一般的战略意义。 让中医药辐射国内外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处...

  • 外敷按摩静坐 速治小妙招

    外敷按摩静坐 速治小妙招

    炒盐外敷治关节炎 我爱人患风湿性关节炎,每到冬天 膝关节就很痛。家乡一位老中医向我推 荐偏方:食用盐0.5公斤,放锅内炒热, 再加葱须、生姜各15克,一起用布包好, 趁热敷患处至盐凉,每日1次,连用1 周。我爱人在冬天连用此方1周后,疼 痛明显减轻了。 该方对膝关节肿痛效果佳,对骨质 增生、扭伤及“老寒腿”引起的关节疼痛, 也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 廖仲旭 合谷风池按摩止咳 感冒了咳嗽怎么办?中医认为,可按 合谷穴和风池穴两大养生穴位,效果 当于止咳水。 1.按摩合谷穴治感冒咳嗽。...

  • 中医药浴外治法

    中医药浴外治法

      药浴如今越来越流行,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选配适当的中草药,利用煮沸中药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药物煎汤取液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以防治疾病。药浴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也有洗、沐、浴、浸、渍、浇等法。   需遵循处方   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   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液亦可),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

  • 千名学者海外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

    千名学者海外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

    9月25日,第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来自35个国家的千余位专家学者及会员代表参会,本届大会主题是“让来自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为现代社会的健康服务做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和补充医学项目官员张奇、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技术委员会主席大卫·格兰汉姆、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汤恒出席,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监事会主席拉蒙共同主持开幕式。 大会分为7个分会场,...

  • 中药外治法小汇(一)

    中药外治法小汇(一)

    中药的保留灌肠、热熨 疗法、中药敷脐、中药敷贴 涌泉穴等,都属于中医的外 治法,这些外治法均具有洽 法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显 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如能 在熟练地运用内治法的同 时,又能不失时机地运用外 冶法施治,则定能开阔思 路,提高疗效。 本文将中药保留灌肠、 热熨疗法、中药敷脐、中药 敷涌泉穴等四种外治法作 一简要介绍。 中药保留灌肠 近年来,灌肠治疗慢性 肾功能衰竭、慢性结肠炎、 慢性盆腔炎和急腹症等,均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1.慢性肾功能衰竭:是 多种慢性肾脏病晚期的严 重综合症,其他一些疾病也...

  • 澄江针灸学派境外传播纪实

    澄江针灸学派境外传播纪实

      澄江针灸学派是以一代针灸巨擘、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承淡安为创始人,首批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以及邱茂良、杨甲三等众多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以探究和弘扬针灸学术为追求的现代针灸学术流派。上世纪前叶,面对官学失守、非科学责难等,学派众多弟子传人在承淡安带领下,慨然以复兴针灸绝学为己任,秉持兼容并蓄的学术风范,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致用思想,取石攻玉,纳涓成河,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确立了针灸高等教育新模式、开创了现代针灸临床研究范式,使得针灸仁术在华夏大地重发异彩,并洋溢于境外。   同祖国大陆一样,二战之...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针灸
  • 境外中医助抗战

    境外中医助抗战

    近代以来,中医中药随着华侨走向海外,在各地华侨聚居区行医售药,渐已形成相当的规模。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后,海外中医药界心怀祖国,积极申请成立分馆,先后有驻美(国)分馆、菲律宾分馆、北婆罗洲分馆、泰国分馆、荷属巴达维亚国医分馆等成立。在抗战中他们并未中断与国内联系,并且想方设法支持抗战。 捐资购债支前线 1939年国医节之际,中央国医馆发起“提倡中医药界各贡一日所得以尽绵薄”的活动,得到海外中医们的支持。驻美分馆分两批转来18000元和1100元,委托驻美分馆转达的还有...

  • 越来越多外国患者到甘肃求治中医

    越来越多外国患者到甘肃求治中医

    俄罗斯人菲达罗乌娜两年前患上支气管哮喘,在本国接受了一年西医治疗,却未见疗效。在一位俄罗斯医生的建议下,她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来到中国甘肃,希望借助这里的中国传统医术消除疾病的困扰。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岁的菲达罗乌娜仰卧在床,接受拔火罐治疗。医院为菲达罗乌娜配备了4名骨干中医组成的诊治团队。在为期12天的治疗时间内,这4位医生分别为菲达罗乌娜进行刮痧、拔罐、耳穴贴压、针刺、刺络放血、埋线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传统特色治疗。 菲达罗乌娜的主管医师范娥说...

  • 来华外国人士的中医缘

    来华外国人士的中医缘

    抗战期间来华的外国人士,有的在此认识中医药,并且与中医药结下了缘分。 柯棣华延安用草药 黄宗江的电影院剧本《柯棣华》中,借伤病员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咱们葛公村自古就有光荣传统,那葛公姓葛名洪,晋朝人氏,会炼仙丹。柯院长跟我说过,这仙丹八成就是草药。别看柯院长是外国人,到处寻摸这草药土方,你们大伙用的‘定骨粉’、‘退烧丸’,那就是柯院长炼就的仙丹嘛!……华佗转世白医生,葛洪重现黑大夫。”...

  • 中医药应助力公共外交

    中医药应助力公共外交

    我在一篇短文中曾经这样说,人与人都会有交往,与本国人的交往属于“内交”,与其他国家人的交往就应该属于“外交”;外交并不神秘,也无奥妙,需要的是在交往中时时、事事、处处能够体现国家的主权、形象和政策。尽管此话被有些人看成笑谈,但我依然“痴心不改”,顽固地坚持这样的看法,并把各种各样的对外交流和往来都视为“外交”行动,不管它是政府外交,还是公共外交。当然,不同身份的人在对外交往中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含义不同,作用也自然不同...

  •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医外科学手术源流   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一直停留在切开疗法、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浅表手术的层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医外科手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医外科手术水平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中医学某种程度上可谓起源于中医外科。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易遭受动物咬伤、冻伤等不测,且当时战事纷争,创伤、流血现象普遍,人们在自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外科疗法,如伤口包扎、压迫止血...

  •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4年,是松原地区最早成立的以中枢神经损伤、软伤康复为主的科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患者量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标明确,执着坚持 康复科成立之初经历了长时间的惨淡,患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把科室主要使用的Bobath手法认为是按摩,后经过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其实际效果博得患者的认可。在执着的坚持下,这个不吃药不打针的科室逐渐壮大起来。以“外治法”为主要发展方向是该科成立之初即确立的目标,“是药三...

  • 外科鼻祖——华佗

    外科鼻祖——华佗

      周泰身中十二枪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县)人。东吴大将。曾引军投奔孙策,被任为军前校尉,从孙权驻守宣城,在山贼攻入宣城时,周泰拼死将孙权救出。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说:周泰在与孙权守宣城的时候,忽然山贼四面杀至,当时正值半夜,抵敌不过,周泰急将孙权(当时孙权尚幼,仅十几岁)抱到马上,自己赤体步行。数十个山贼用刀来砍,周泰奋力抵抗,提刀砍杀十余人。随后一贼跃马挺枪直取周泰,被周泰扯住枪,拖下马来,夺了枪马,杀出一条血路,救出孙权。山贼逃跑了,周泰身中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旦夕。...

  •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早在周代,中医即有“疡医”之设;《后汉书》更有华佗采用“麻沸散”进行“开肠破肚”的记载;隋代以后,太医院均设有“疮肿(疡)”一科。但中国古代在医学分科上,从未使用“外科”作为分科名称。在传统中医知识体系内,凡皮里膜外(胸腹膜腔之外)的各种有形疾患均归属于外科的范畴;以研究与治疗各种疮疡、皮肤病、瘿瘤、痔瘘、损伤等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在理论、治则、用药等方面均注重内、外的结合与统一。西医东渐后,很快...

  • 腠理是外邪进入通道

    腠理是外邪进入通道

      从正气角度看:麻黄汤症“腠理密”;桂枝汤症“腠理疏”;小柴胡汤症“腠理开”。   从正邪交争的角度看:麻黄汤症“邪未入”;桂枝汤症“邪欲入”;小柴胡汤症“邪已入”。   从治疗角度看:麻黄汤甘草“一两”护正;桂枝汤甘草“二两”扶正;小柴胡汤甘草“三两”补中。   腠理的疏密是正气在体...

  • 慈禧长寿经 内外兼补

    慈禧长寿经 内外兼补

      慈禧(1835年~1908年),清咸丰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   慈禧由同治皇帝封为太后,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当时人的平均寿命是不超过50岁,而慈禧太后不但活到74岁,而且始终保持年轻人的体态,是内外兼补、医食同用的方法使她得以长寿。   精于药膳调理   慈禧能得以长寿,与她长期服用药膳有很大关系。慈禧太后经常服用一些用补益药加工制成的膏剂或丸剂,如养心延龄膏、保元益寿丹等,菊花延龄膏是慈禧一生中最喜爱、最常用的药膳,特别是到了老年,成了每天不可缺少的膳食。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清明养生户外多运动

    清明养生户外多运动

    清明:公历4月4~6日   【宜】保暖,户外运动   【忌】辛辣、甜腻性食物,“发物”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

  • 支招初春养生 外出戴口罩

    支招初春养生 外出戴口罩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季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高发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梗等疾病也易在这个时段高发;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病情加重或恶化。 在这个天气多变的季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春季防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防风御寒 根据季节特点和天气变化,采取应对措施。特别要重视防风御寒,适时增减衣服。这个时节不仅阴晴不定,而且多风,“风为百...

  • 清明节户外习俗

    清明节户外习俗

    清明之语在夏代已有,原指大禹治水后既清且明,天下太平。汉时成为节令之一,古称“三月节”,表示天气明朗,万物滋长。汉代《淮南子·天文训篇》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扫墓 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自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清明扫墓在唐宋时已盛行,唐代白居易在《在寒食野望》一诗中写道:“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宋代高菊卿《清明》诗中曰:“南...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