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第36页
-
清肺排毒汤:内外兼治 珠联璧合
清肺排毒汤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疗效肯定的中药方剂,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有效方剂。 方药组成及来源 清肺排毒汤组方为:麻黄9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30克(先煎),桂枝9克,泽泻9克,猪苓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黄芩6克,姜半夏9克,生姜9克,紫菀9克,冬花9克,射干9克,细辛6克,山药12克,枳实6克,陈皮6克,藿香9克。以上21味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如有条件,服药后可加服米汤半碗至一碗。3剂药一个疗程。石...
-
新冠诊疗方案内闭外脱证为何用山茱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医治疗部分新冠肺炎危重型内闭外脱证的推荐处方是参附汤加味。临床通用的参附汤最早出现在《严氏济生方》中,有大补元气、回阳固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阳虚气弱的病证。方案推荐处方用人参15克、黑顺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笔者认为,此治疗方案先用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再用参附汤加味大补元气,回阳固脱。黑附片味辛,回阳救逆;人参味甘,大补元气;山茱萸味酸,收敛阴液。黑附片合人参辛甘化阳,山茱萸同人参酸甘化阴...
-
外感咳嗽 李春生临证表里治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晨峰 范亚兰 陈淑敏 李晶 李春生(194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急症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师从著名经方派中医学家岳美中,历任中国老年学学会理事、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临证52年,发表医学论文及其他医学文章202篇,主持或参加编写并已出版的医学著作69部,完成...
-
咳嗽食疗 分清外感和内伤之咳
医生,可以给孩子炖雪梨吗?可以喝萝卜水吗?可以煲川贝吗?可以喝蜂蜜吗?......。当孩子咳嗽时,这些是家长经常会提及的问题。 咳嗽的食疗同其治疗一样,也要分清外感和内伤之咳,才能更好的配合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咳嗽时间较短的,伴有发热的属于外感咳嗽。咳嗽时间较长,或反复迁延的,或干咳时间长的,属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种。内伤咳嗽分为痰湿咳嗽、痰热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等几种。 1 风寒咳嗽 多见于冬春两季。表现:痰多色稀白,呈泡沫状,喉间有痰声,易咳...
-
治疗咳喘的名方 主治外寒内饮之咳喘证
【病案】 王某,男,8岁,2013年11月9日初诊。家长述其素有哮喘,平素稍一受凉或喝饮料、凉开水时即哮喘发作。3月前感冒后咳嗽气喘,经服中西药(具体用药不详)后,时愈时发。刻诊:患儿咳嗽,晨起受凉时咳嗽一阵,夜晚入睡前亦咳,咳时气喘憋闷,直至吐出清稀痰后方觉少舒,而咳喘止。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弦。诊为哮病,辨证属于外寒内饮。因患儿不愿服药,故处以中药外洗。 处方:麻黄、白芍、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茯苓各30克,细辛、杏仁各15克。2剂,每剂药用3天。水煎煮两次,取汁2...
-
治外感发热100例“柴芩石膏汤”
外感是指人感受六淫、疫疠之气等外邪。病邪或先侵犯人体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期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外感发热。对于此类发热虽不算什么大病,但其发热会导致一系列不适,诸如头痛、乏力、呕吐、口渴等,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一类变证。因此,应及早治疗。自2002年来,我们以经方小柴胡汤为基础,自拟“柴芩石膏汤”,具有退热解毒、外透内清之功,用治外感发热100例,退热效果良好。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先煎),连翘15...
-
外邪乘虚侵入时会引起感冒 中医施治
春夏之交,也是感冒高发季。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病。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儿童每年会感冒数次,而成人每年得感冒2~4次,女性多于男性,30岁左右的女性最易中招,因为她们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年过60以后,感冒次数会减少,平均每年1次。 但感冒之后是积极治疗,还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扛着,直到它自然痊愈?恐怕没人能说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2010年10月发布了一份《感冒白皮书》,为我们揭露了有关感冒的一些真相:例如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有...
-
雾霾患流感 引邪外达治方
近期,中原地区雾霾为患,罹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大幅增多,临床输液治疗以及对症服用感冒药效果不佳。患者多表现为高热,身痛,轻度鼻塞,咽部干痒,无明显红肿疼痛,脉多浮数,少见紧脉等。迁延不愈,多转为咳嗽,且咳声重浊,血常规、胸部X线等检查多无异常,部分患者舌苔白腻,有挟湿之象。 笔者结合近期气候应寒反暖,干燥少雨的特点,辨证本病属温病中冬温的范畴,考虑患者感邪轻重、寒热多少,以及有无挟杂湿邪、郁火内结等,多选用桑菊饮、银翘散、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栀子豉汤合用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等化裁,方中不忘加一味...
-
风寒感冒外治二法
方一麻黄70克,荆芥、防风、葛 根、桑叶、菊花、桑白皮、桂枝各50克,黄 芩、细辛各25克。 用法:先将上述药物放到锅里,加入 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将煎液倒 进盆里。余下的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先用 首麒药液然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 脚,为保持约水温度可以随时缓慢加入 二次煎煮的药液,每次20~30分钟,若药 液能没过小腿更好。药液可重复使用,只 需加热即可。 方二食盐100克,生姜70克。 用法:将食盐和生姜放入锅内,加水 煮沸30分钟。先用药液的蒸气熏双脚, 待水的温度适宜时,再泡脚,并且相互搓...
-
胡椒膏外敷葱姜水治感冒
将胡椒15克、丁香9克、白芷9克研成细末,加葱白6克捣成膏状,平均分成3份,分别敷在大椎穴(颈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脖子后面最为突出的骨头处)、两侧风池穴(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耳垂齐平的位置),用纱布、胶布固定。 每晚1次,每次30 分钟,一般使用2~3 次,感冒即可治愈。 胡椒能温中散寒。丁香可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白芷可祛风解表,葱白能发汗解表、通阳。此方能辛温祛风、发汗解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症状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等。(吴长虹) 葱姜水烫脚治感冒 取葱白60克(切...
-
喝热粥 补充振奋体内的正气来抵抗外邪的入侵
秋冬季节,感冒多见。常骤然发作,头痛难耐,活动时加重,发热不退,往往伴有恶寒,脊背觉有凉风吹,咳嗽、闭塞流涕等症状。对于大多数感冒,可以通过喝热粥盖被子发汗来治疗,而不是随便买些感冒药来吃。 实际上,对于普通感冒发热,可以在医师诊治的基础上,采用喝粥等方法辅助药物治疗。汉代张仲景在论述桂枝汤用法时,做出了详细介绍,对我们今天通过非药物疗法治疗感冒,提供了法例。《伤寒论》记载用桂枝汤后“服已须臾,啜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服药以后,要马上喝热粥来助药力。 桂枝汤重在扶正,发汗力不足。要...
-
读《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有感
外感病初期必须辨别寒热,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共识。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中辨寒热的方法是根据恶寒和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而临床的事实是,根据发热和恶寒的轻重不能区分外感病初期的寒热属性。外感寒邪初期的麻黄汤证发热往往很高,恶寒也很重;而外感热邪初期的银翘散证、桑菊饮证发热往往并不高。这就告诉我们,辨别外感病初期的寒热性质是个值得深究的课题。辨不清外感病初期的寒热性质,外感病初期的误治就成为必然。 每年的流感流行、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多次的猪流感(甲型H1N1、H7N9)等,一次次地警告世人,传染病...
-
虚人外感 名医谭绍尧的益气逍遥散
组成及用法:丹皮、柴胡、当归、焦白术、元胡、郁金各12克,栀子、川芎、白芷、防风、荆芥各9克,茯苓24克,白芍15克,火麻仁30克,甘草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虚人外感。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谭绍尧的经验方。 虚人外感,常数月未能愈,若头部昏沉而痛,时有寒热心悸,神疲乏力,睡眠不安,性情烦躁,食少口苦,大便或稍结,小便或短色黄,脉细数而弦,苔微黄稍厚者,临床颇为常见,乃久病体虚,寒火不清。本方乃丹栀逍遥散加益气化瘀,疏风除湿之品,余用之每觉应手,稍类防风通圣散而性尤平和,用...
-
柴瑞霭 风温外感发热案验案介绍
柴瑞霭,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春季外感热病,柴瑞霭教授认为:春季是冬季冷冽的寒气渐退,气温回升,由寒变暖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特点是风木当令,阳气升发,气候先由寒转温,再由温渐热,若温暖多风,感受风温病邪成为风温;若春阳过盛,感受温热病邪形成春温;春季又是寒冬已过,春暖已至,然寒温交替反复,若偶为风寒所折,体弱者易发为中风,体强者易发为伤寒。今将柴瑞霭教授的验案介绍如下: 案:风温外感发热案 舒某,女,46岁。2016年3月23日初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