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第35页
-
扁桃体红肿疼痛外敷土茯苓
应用土茯苓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5 岁;病程多为1天。均有扁桃体红肿疼痛。 二、治疗方法 取土茯苓20克,研成粉,米醋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儿两足涌泉穴(足心),外贴一层塑料布,然后以绷带包扎,睡前敷药,次日晨起取下,一般l~3次即可见效。 三、治疗效果 本组20例经1~3次治疗均获效,其中治愈16例,好转4例。 四、典型病例 王某,男性,5岁。发热2日,扁桃体红肿疼痛,曾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土茯苓外敷涌...
-
患腮腺炎 中药外敷
用木芙蓉叶及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5例,均为4~15岁儿童,男8例,女 7例。 二、治疗方法 有发热感染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控制感染等,同时取木芙蓉叶、仙人掌(去刺去皮)各适量,洗净后一同捣烂,摊在纱布上,敷于腮腺炎局部,每日4次。 三、治疗效果 治疗15例,10例显效,肿痛在3~7天内消失,无并发症;5例有效,肿痛在8~1l天内消失,无并发症。 四、体会 木芙蓉叶、仙人掌外敷法源于民间。《本草选录》中指出,木芙蓉叶味辛行散,平而偏凉...
-
口腔溃疡外治法
笔者自拟溃疡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百余例,屡用屡验,一般用药2~3天即可痊愈,患者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及用法:红枣10枚,青黛、黄连、黄柏、白矾、乳香各10克,冰片5克。先将红枣去核,再把白矾、乳香填入红枣内,把红枣置文火内烤焦后加入黄连、黄柏、青黛、冰片,共研极细末混均,置于容器内密封。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面均匀地涂于溃疡面,以覆盖溃疡面为宜,每日3~5次,3~5天即可治愈。 中医认为,因小儿过食肥甘厚味,致心脾蕴热,熏蒸口舌,或复感邪毒,瘀阻气血,腐蚀肌膜,易患本病。本散有清热降火、解毒消肿、生肌止痛、祛瘀...
-
外治妙法祛病痛 牙痛案皮肤瘙痒案
蒋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外治法是中医的特技之一,历史悠久,曾经应用广泛。从广义来讲,针灸、推拿均属外治的方法,但现在则专指用药物进行外治。其共同特点是,在人体外在、外向或浅表部位用药,或敷或熏或洗,药物通过皮肤渗透或黏膜吸收而发挥作用。外治法在多数情况下是用以治疗外表浅在的疾病,但有时虽然在体表用药,也可治疗脏腑内在的疾病,例如敷脐疗法。 一般而言,外治法具有以下优点:安全性高(少数含铅含汞剧毒的例外);组方简单,很多甚至仅一二味药,因此价格十分便宜;携带、使用方便;直接作用于患病局部...
-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方
1.取新鲜蚯蚓数条,洗净,加入等量白糖并搅拌,放置半小时后即成糊状.然后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每 4小时换药1次。 2.胡椒粉0.5~ 1克,面粉5~10 克.用湿水共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3.连翘粉60 克,大黄粉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敷于患处。 4.吴茱萸12克,浙贝母9克,大黄9克,胆南星3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足心涌泉穴。患左侧敷右足.患右侧则敷左足,如系患双侧,则敷双足。每日换药1次,2~3日即可奏效。 (潘东曙)...
-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4方
特约专家、江苏省大丰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潘东曙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一:取新鲜蚯蚓数条,洗净,加人等量白糖并搅拌,放置半小时后即成糊状,然后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每日1次,连敷3日。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二:胡椒粉1克,面粉10克,用温水共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2—3日即可痊愈。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三:连翘粉、大黄粉各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敷于患处。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四:吴茱萸12克,浙贝母、大黄各9克,胆南星3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
-
中药外洗巧治下肢动脉硬化
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见 患肢肿胀、顽麻、疼痛、发凉,间歇性跛 行,皮色暗滞或见核硬结,肌肤甲错,头 晕头重,胸闷脘痞,食欲不振,泛吐痰涎, 久病而形体不瘦,舌胖色暗,或见瘀斑, 苔白腻,脉沉弦滑,趺阳脉、太溪脉搏动 微弱或消失。临床用中药外洗疗效好。 治疗方法 川芎、当归、金银花、生蒲黄、姜黄、 地龙、五灵脂、香附、秦艽各10克,艾叶、 红花各20克,鸡血藤、虎杖、大黄、瓜蒌、 石菖蒲各30克。将上药煎煮取汁3000 毫升,放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温水。水 温保持在35。45~C之间,水位以浸泡至膝 以下...
-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慢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它的 治疗难度较大。失眠时间长会导致 心理压力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 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 夜晚越想尽快入睡则越难以人睡, 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 眠,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久而久之不但影响患 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会诱发其他 疾病。中医外治失眠疗效显著、方 便、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现介绍 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3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4例;年龄42~83岁。 二、治疗方法 1.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
脑外伤后综合征 针灸时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蔡晓刚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一部分患者在发生脑外伤后持续3个月以上甚至几年,仍有如头痛、头昏、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抑郁、易激动及工作能力下降、心慌、多汗、性功能下降等一系列躯体、认知、精神、情感方面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CT或MRI检查并没有阳性体征。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明,但当前比较公认的是由于暴力打击头部之后,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轻者仅有暂时的生物化学及脑血管灌注变化,如头部受伤后颅内循环减缓。重者不仅...
-
外感头痛拟夷苍芷痛散加味
外感头痛 郭某,女,69岁,农民。2009年11月25日就诊。头痛3 d。患者有脑梗和鼻窦炎病史。3 d前外出不慎受风寒,头痛难忍,部位不定,遇风加重,伴有鼻塞,流涕,色清量稍多,恶寒发热不显,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头痛,治以疏风散寒止痛为法则,拟夷苍芷痛散加味: 辛夷20 g,苍耳子30 g,白芷20 g,细辛3 g,川芎15 g,荆芥10 g,吴茱萸3 g,薄荷15 g,大青叶20 g,苏叶20 g,柴胡15 g,炙甘草10 g。2剂,水煎3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服药2剂后,病减...
-
过伟峰从“内外合邪”论治慢性紧张型头痛撷菁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慢性头痛, 表现为双颞、后枕、头顶或全头部的钝痛、压迫感、麻木或束带样紧箍感, 可伴有疼痛部位肌肉的触痛或压痛、颈肩部僵硬疼痛[1], 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 每因精神紧张、劳累、吹风受凉诱发或加重。病程较长, 时作时止, 时轻时重, 病程可达10年以上[2], 终身患病率达37%~78%[3]。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 过伟峰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对紧张型头痛的诊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