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第37页
-
受寒感冒 外邪乘虚而侵治宜散寒解表
曹某某,女,55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平素体虚易患感冒,一周前劳作后当风受寒,自觉畏寒肢痛,关节酸楚,鼻塞头痛,自服感冒冲剂、复方大青叶、康泰克等药物,症状未见减轻,又出现阵阵汗出寒战,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依据症状舌脉,辨证为气虚失固,外邪乘虚而侵,营卫失调。治宜益气固表,散寒解表。予辛透化湿汤加减。 处方 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紫苏叶15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4剂。水煎服...
-
小儿外感发热 中药药浴
半岁的小宝1周前因受凉流涕,发热、打喷嚏,口服西药效果欠安,遂寻求中医医治。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经医生辨证后,确诊小宝为风寒型伤风,主张中药药浴医治,在继续医治5天后,小宝伤风康复。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门诊的常见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该病多由外感风邪所造成的。婴幼儿发病时症状大多较重,以发热恶寒、咳嗽、流涕为主要体现。西医在医治上以解热镇痛及对症医治为主,一起加用抗生素。因为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功用未完善,加用抗生素易伤及脏腑,并发生耐药性及毒副效果。...
-
丁甘仁治疗伤寒外感病经验浅析
丁甘仁(1865-1926), 名泽周, 生于江苏武进, 是近 代著名的医学家、 教育家。丁氏自幼聪慧, 不屑举子 业, 始学医于家乡圩塘冯绍成, 后求教于马培之学外 科, 其后又跟随汪莲石研习伤寒学。丁氏生平勤奋好 学, 博闻强识, 酷爱阅读古籍, 博采众方, 对张仲景《伤 寒论》 , 深信不疑 [1 ] 。丁氏常曰 :“医有两大法门, 一为 《伤寒》 之六经病, 二为《金匮》 之杂病, 皆学理之精要, 治疗之准则。 ” [2 ] 在治疗伤寒外感病方面, 他不以经方 和时方划清界线。受伤寒...
-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介绍几则外治方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发病年龄以5~9岁小儿居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很少发病,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但一般预后较好,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本病多为风温邪毒侵袭,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为。当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活血止痛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青黛糊:青黛适量,择净,以醋或水调匀后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猪胆外治疾病八验方
猪胆:猪科动物猪的胆。益肺,补脾,润燥。性味:苦、寒、咸。中医认为,猪胆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润燥、泻肝胆之火、明目消疳、通利大便等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猪胆有消炎、抗过敏、抑菌等作用。猪胆用于外治疾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现介绍一些外治验方,供读者选用。 1)治外阴溃疡 取猪胆3个,大黄60克,焙干研成极细末,过筛,置阴凉干燥处备用。外阴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后,取猪胆大黄粉撒在溃疡面上。每日3~4次,6天为1疗程。 2)治黄水疮 取鲜猪胆1个,将槐米20克装入猪胆内,挂在通风阴凉处,待其干后研细末...
-
治疗外伤后综合征汤剂(健脑散)
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克, 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功效:养血益气,化淤通络,疗伤定痛。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淤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侯,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
-
涎液不断外涌 治喜唾中医方
王某某,男,45岁,教师,1980年11月2日初诊。唾液增多2个月,加重2周。患者平素饮食不节,两个多月前忽觉唾液较常增多,未予在意,诸症渐次加重,两周来每分钟要唾四五大口之多,说话吃饭时更是涎液不断外涌以致不能讲课,饮食几废。曾经中西医治疗,服用西药维生素B1、B6、谷维素等以及利咽开胃之中药多剂,皆无效验。刻诊:唾液如涌,诉说病情时唾涎涟涟不绝,色清且冷,夹有白痰,咽喉干燥,四肢乏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色白不利,舌质淡嫩,苔薄白滑润,脉沉细无力。辨证属“喜唾”,由脾阳亏虚不能摄...
-
胆囊炎外敷膏方
肝胆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清洗能力,能按照生理节律将每天的代谢废弃物排出体外。但是, 由于大气和水污染、农药残留、长期服药、快节奏生活、饮酒、应酬、高蛋白高脂肪摄如入过多,加上熬夜、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肝脏自我清洗的能力,现代社会 90% 以上成年人的肝胆内残留大量的代谢废弃物。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收缩能力下降,就更加重了废弃物的残留。 治疗方:黄柏40克,桃仁30克,元胡30克,冰片12克,共研为末,过筛,加入凡士林120克,调成膏剂,外敷胆囊区(即右上腹压痛点),直径3~5厘米,外用纱布铺盖,胶布固定,每隔24...
-
治外伤宜用引经药
在中医学理论中,引经药可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引经报使,增强其他药物的治疗作用。在治疗外伤疾患中,如果以伤患的部位为主,结合脏腑经络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物,即能增强疗效。头部外伤 头部受损,经常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昏迷等症状。其病机在于瘀阻清窍,清阳浊阴升降失调。在治疗上,初期升清降浊,化瘀宁神,用细辛3克,当归尾、川芎、柴胡各10 克。中期平肝息风,活血养血,用天麻、丹参、柴胡、川芎各10 克。末期则视其体质强弱,健脾益气,调养补肾,用黄芪、党参、柴胡、川芎各10克。以柴胡、川芎作为头部引经之药,既能够行气化...
-
牛黄解毒片外用治病新用途
牛黄解毒片是常用中成药,由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常用于火热内盛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近年来,临床发现它外用治病的新用途: 带状疱疹:将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3~6天即获显效,且愈后不留后遗症。 乳腺炎:将牛黄解毒片研末,同酒糟和匀外敷患处,每日两次。一般用药3天既可肿块变软,肿消痛除,乳汁畅通。 毛囊炎: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用蜂蜜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局部,每日1~2次。 疖肿...
-
牛黄解毒片外用新招
牛黄解毒片为传统中成药,过去有丸剂,现在又有片剂。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炎、目赤肿痛、口舌糜烂等病症的治疗。近年,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它的外用新功效。【处方】人工牛黄 5g 雄黄 50g 石膏 200g 大黄 200g 黄芩 150g 桔梗 100g 冰片 25g 甘草 50g 1.治皮肤病 可治热疖、疗疮、无名肿毒、丹毒、痤疮、带状疱疹等。取牛黄解毒片2—3片,压碎,加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用消毒棉球蘸涂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重症者,将浸有牛黄解毒药液的棉球敷于患部并包扎。 2.治带状疱疹将牛黄解毒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