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第14页
-
抑郁症补益心脾法 养血补肝法 甘润缓急法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增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属于中医失眠、郁证、癫证和脏躁等病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兴趣减退,多愁善感,神疲乏力,睡眠障碍,腹胀纳呆,胸闷脘痞,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多年来,笔者专注于中医分型辨治抑郁症方面的临床研究,收获颇丰,现将自己治疗抑郁症的十种方法总结如下。 补益心脾法 本法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主要表现为郁郁不乐,兴趣减低,失眠多梦,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健脾养心,夑理阴阳,和中安神。笔者常用归脾...
-
益气升阳治焦虑症
李某,女,46岁,1997年11月18日初诊。自诉患头昏、头痛、烦躁失眠5年,数次经医院做系统检查,均无任何阳性结果,考虑为焦虑症。曾服用谷维素片、黛力新等西药及疏肝理气、清心降火、重镇潜阳类中药,疗效始终不显,近来病情加重,怀疑自己得了高血压、脑梗死,家属苦不堪言,延余诊治。 刻诊:头昏,头痛,烦躁失眠,面如醉酒状,且自诉有麻木、发烫之感,自觉两颞骨部有紧束感及说话时舌头不能灵活转动,伴身疲乏力,心悸,耳鸣,腹泻,尿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稍数。血压135/84mmHg。此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
颤证帕金森病,健脾和络法,健脾益气法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中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归属于“颤证”范畴。杨思进教授从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辨治疑难杂病常独辟蹊径,取得良效。 病因病机 脾胃亏虚为本,络脉阻滞为标:受“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影响,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肝肾不足、虚风内动,主病在肝、肾,治疗多以滋补肝肾、息风定颤为主,疗效不尽如人意。杨思进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诊...
-
胃下垂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胃上穴刺激手法
案一马某,女,30岁,1998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胃下垂6个月。患者家住农村,1年前在家中拉土搬砖建房后,时感饭后胃部胀满并有下坠感,有时微痛,饮食逐渐减少,经医治无效,体质较前瘦弱。半年前X线钡餐透视显示胃下极在两侧髂嵴连线下方9cm,诊为胃下垂。住院治疗后,效不显,遂来诊。现患者面色无华,平卧时上腹呈舟状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诊断:胃下垂(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处方:百会,中气法组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气海),足三里,胃...
-
胃脘痛 验方枳实益胃汤
王道坤,男, 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主要著作有《医宗真髓》《决生死秘要》及《新脾胃论》等。 组成:枳实15克,生地黄15~30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北沙参15克,...
-
虚人外感 名医谭绍尧的益气逍遥散
组成及用法:丹皮、柴胡、当归、焦白术、元胡、郁金各12克,栀子、川芎、白芷、防风、荆芥各9克,茯苓24克,白芍15克,火麻仁30克,甘草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虚人外感。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谭绍尧的经验方。 虚人外感,常数月未能愈,若头部昏沉而痛,时有寒热心悸,神疲乏力,睡眠不安,性情烦躁,食少口苦,大便或稍结,小便或短色黄,脉细数而弦,苔微黄稍厚者,临床颇为常见,乃久病体虚,寒火不清。本方乃丹栀逍遥散加益气化瘀,疏风除湿之品,余用之每觉应手,稍类防风通圣散而性尤平和,用...
-
耳鸣耳聋,目障不明,益气聪明汤
耳鸣耳聋 葛某,男,30岁。右耳鸣响,以夜深人静或晨起时最为明显,而且耳聋不聪。体疲无力,大便不畅,小便频短。舌质嫩,脉沉弦无力。曾服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方药数十剂而不效。此脾气虚而清阳不升,下焦阴火上犯清窍。东垣之法,于升中求降,补益脾胃元气则阴火自能复其位。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葛根6克,蔓荆子6克,柴胡3克,升麻3克,黄柏3克。 服四剂则效,又服六剂耳鸣止,而听力恢复正常。 目障不明 李某,男,48岁。患左眼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物不清,眼前有黑影如棱形,甚...
-
暑病治法 益气养血清暑 八珍汤
女,30岁。2021年8月11日初诊。诉胸闷十天余,伴心烦、心前区燥热、乏力。平素易劳累,血压低,月经量少但行经时间偏长,二便与睡眠可。刻诊见:身体消瘦,面色萎黄,五轮中肉轮松软不饱满。舌体瘦,舌中凹,舌边淡,舌尖红,少苔。左寸脉滑而有力,右寸脉濡,其余四脉弱。 诊断:(邪入脏腑型)暑病。 治法:益气养血清暑。 方药:八珍汤(四君四物即是八珍汤)合生脉饮(麦味与人参)加减。党参15g,麦冬8g,五味子6g,炒白术12g,茯苓10g,甘草3g,当归15g,炒白芍12g,熟地12g,炒麦芽...
-
老年人的牙齿健康 正确认知牙齿缺失 叩齿吞津益处多多
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的牙齿或多或少都会出毛病,也因此逐渐意识到牙齿的重要性。牙齿的变化不仅反映局部问题,其背后原因往往很复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修复科教授冯剑桥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引起牙痛的龋齿和牙周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水平的重大课题。现代医学证实,口腔疾病可引发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和胃病就与牙周炎有关,尤其不要忽视老年人牙齿健康,尤其不要忽视老年人牙齿健康。 正确认知牙齿缺失 冯剑桥提示说,在看牙医之前,患者对自身口腔...
-
多寐之证治以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名方,后世诸多补气之方皆从本方衍化而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或苍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方中人参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二药相配,益气健脾之力大增。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与白术相配,则健脾渗湿之功更著。甘草助人参甘温益气,且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使中气复而脾运健,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多寐是以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亦称嗜睡、多卧...
-
心悸 治法温补心阳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田某,女,58岁,2023年7月16日就诊。主诉:心慌不适2年,加重3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偶有胸闷、心慌不适,曾多次去医院就诊,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均正常,发作时治疗。3天前出现心慌、胸闷、乏力,较往明显加重,自行口服复方丹参片未见缓解,遂来诊。刻下:心慌,胸闷,乏力不适,动则汗出,口干欲饮,食欲尚可,夜间睡眠欠佳,多梦易醒,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结代。患者在三伏天还穿两件衣服。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26/65mmHg。 诊断:心悸(心阳不足,气阴两虚,心失所养)。...
-
不寐 顽固性失眠 治法补益心脾温化水饮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邱明义临证50余年,一直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深谙辨证论治之精髓,主张经方与时方并重。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撷取邱明义合用经方、时方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1则,以飨同道。 白某,女,68岁,2020年12月24日初诊。主诉:失眠5年余。刻下:睡眠差,易醒,多梦,头昏痛,以头顶为甚,后项疼痛,怕冷,舌淡,苔白腻,脉细缓。 诊断:不寐(心脾亏虚,痰饮上逆)。 治法:补益心脾,温化水饮。 方用归脾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0g,当归10g,龙...
-
陈国权治痉病 清心益肺健脾
编者按:湖北中医药大学陈国权教授行医40余年,善用经方时方辨治疑难杂症。其学生湖北中医药大学2009级秦丽跟师学习之余,总结其治疗痉证验案4则,本版将分4部分刊出。 刘某某,女,4岁。2010年4月24日初诊。诉抽动20余天。患者4月初即上半身抽耸,如呛逆状,就诊时即可见右肩前耸。平时出汗多,纳少,尿黄,夜晚喜俯卧。诊见脉细,舌红尖尤甚,苔白。证属心经热盛,脾虚有湿。治宜清心益肺,健脾除湿。方投导赤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生地15g,木通10g,甘草梢8g,竹叶10g,生甘草15g,浮小麦5g,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