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 第6页

所 第6页

  • 中医养生所说的神

    中医养生所说的神

      中医所说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即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调神,就是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怀和意志等方法,来保持人体的心理平衡,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作为与天地相应的人来讲,调神显得格外重要。   春季情绪易波动和困乏   春天到来之后,伴随上升的春阳,不仅人的生理活动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同样人的心理活动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民谚云:“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据医学气象学研究,在乍暖还寒之际,变化多端的气候常使很多人难以适应,出现情绪不稳、多梦、...

  •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贴“三伏贴”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贴“三伏贴”

      今年入伏之后,安徽省六安市一些医院里贴“三伏贴”的患者络绎不绝,眼下已是中伏了,这几天医院更是挤满了贴“三伏贴”的患者。   六安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黄川介绍,虽然头伏结束了,但是每天仍然有很多贴“三伏贴”的新病人。“三伏贴”最好在每伏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当然如果错过了这一天,只要在伏天贴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由于今年闰中伏所以就需要再加上一贴,最好的贴敷时间是7月13日(头伏第一天)、7月23日(...

  •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绿豆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绿豆

    采访专家 西安市第五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主任 胡心愿 炎炎夏日,要问哪种食物是人们餐桌上的最爱,绿豆一定得票率很高,绿豆汤、绿豆稀饭等成为很多家庭晚餐的首选食物之一。吃绿豆真的很健康吗?吃它时有哪些禁忌呢?一起来听听西安市第五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胡心愿主任的建议吧! 胡主任指出,从中医角度讲,绿豆性凉、味甘、入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健胃止渴,解百毒的功效。绿豆不但是食品,也是一味中药。从食疗的角度来说,食物的温热、寒凉等天然属性要与摄食者的体质状况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健作用。 绿...

  • 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

    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

      茶是一种天然保健饮品。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然而,茶叶的产地、采摘季节和加工方法不同,其药理作用也不一样,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   春天宜饮花茶或中药扶正茶,因为春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可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宜饮绿茶或中药清暑热茶,因为夏天赤日炎炎,...

  • 要避免饮食所伤

    要避免饮食所伤

    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转变成水谷精微,传输到人体各个部位,从而营养周身,维持人的生命以及各个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气血生化有源,人体健康长寿。我国民间一直流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的重要性。许多人都不注意饮食,并因“饮食所伤”而导致一些疾病。 中医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价值的利用,既取决于饮食本身,也和一些脏腑功能相关。饮食的异常改变一旦超越机体和脏腑的适应能...

  • 所谓“贴秋膘”合理均衡 预防秋燥

    所谓“贴秋膘”合理均衡 预防秋燥

    所谓“贴秋膘”,就是用美味佳肴,把炎夏失去的“膘”补回来。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加之昼长夜短,活动时间多,体能消耗大,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身体会消瘦。 “贴秋膘”首选吃肉,就是“以肉贴膘”。生活中,有人吃炖肉,有人吃白切肉、红焖肉,还有人吃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总之,各家各户就是找理由大吃一顿。但是,秋天“贴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循序渐进 夏日酷热,人们普遍胃...

  • 所谓“有是证必有是方”

    所谓“有是证必有是方”

    《伤寒论》是方证对应的,112方都有相应的证候,是一种线性思维,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用经方虽力求方证对应,但方证不对应时,方与病机对应,同样可以有效,这符合异病同治的道理,非如此难以拓展经方的用途。 笔者学中医,是从读《伤寒论》开始的。那是20世纪70年代,我的老师、湘雅医学院彭崇让教授要我从读《伤寒论》入手,把《伤寒论》条文背熟记牢,特别要注重那些有证有方的条文,紧扣“方证对应”这个环节;将来临床,遇到患者出现原文中相同的证候,即可运用《伤寒论》原方治疗,往往效如桴鼓。例如:患者...

    养生秘方 2024-03-07 10 0
  • 秋梨膏并非适合所有人喝

    秋梨膏并非适合所有人喝

    秋冬季节,天气日渐干燥寒冷,不少人经常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于是,秋梨膏便成为很多人此时养生保健的必备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嗓子不舒服或是咳嗽时,买上两瓶秋梨膏,取一勺用温开水化开,喝下去甜丝丝的,没一点药味儿,还带着淡淡的梨香,可谓老幼皆宜。不过,专家提醒:秋梨膏并非适合所有人喝,更不能把它当作饮料随便喝。 秋梨膏是以秋梨(即秋季所产的鸭梨或雪梨)为主料,配以其他止咳、生津、润肺的药物(比如菊花、胖大海、川贝、麦冬、茯苓、贝母、蜂蜜等)加工熬制而成的膏剂,相传始于唐朝,后由《本草求原》中所载的&ldq...

  • 所谓“气之盛衰”所谓“虚实之所起”

    所谓“气之盛衰”所谓“虚实之所起”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大凡涉及“数”的术语,除了蕴涵人们熟知的数目、数量、序数等内涵之外,常常有“河图”“洛书”数理所表达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及其状态之内涵。这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开篇即将“始于一,终于九”作为医生施针治病必须掌握之“纲纪”的理由。此处的“一”和“九”都...

  •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病机十九条”

    中医关于病机的研究,早于秦汉时代就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载“病机十九条”(以下简称“十九条”),迄今虽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 十九条“火”“热”经文解读 就其文字而言,“十九条”字数尚不足300,但其内容涵盖诸多方面,从疾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不同的发病原因着眼,外以六淫之害、内以五脏所伤,归列诸病。细审每句条文,均以“诸”...

  • 兹就“八法”所反映的治疗思想作一探讨

    兹就“八法”所反映的治疗思想作一探讨

    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这是程氏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对疾病的分类和治疗大法进行的高度概括,至今为业内认可并沿用。尤其是“八法”,更是因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的治疗思想,而作为基本的治疗方法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兹就“八法”所反映的治疗思想作一探讨。 实者泻之 因...

  • 清代医家庄一夔所著的儿科专书

    清代医家庄一夔所著的儿科专书

      《福幼编》《遂生编》系清代医家庄一夔所著的儿科专书。庄一夔,字在田,会稽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少从儒学,后因体弱多病,弃儒学医,潜心岐黄,遍访名医。尤精于儿科,药到病除,应手而愈,著《福幼编》《遂生编》,论小儿痘、疹、惊三证,卷帙无多,而精当独到。   《福幼编》专论小儿慢惊,继承发展了《小儿药证直诀》有关急慢惊的学术观点,对小儿慢惊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做了具体分析描述,主张以温为主,提出了“补土所以敌木,治本即所以治标”的观点。   《遂生编》专论痘疹,谓“治痘之法...

  • 诟病中医 中医所谓的证侯

    诟病中医 中医所谓的证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一年前,我一朋友的两岁小儿与其爷爷吃虾后再吃水果,双双出现严重呕吐。小儿的妈妈坚持选择中医,用绿豆甘草煎汤,给孩子喂服,服后即吐,再喂几次慢慢就不吐了,当天即愈。而其爷爷则不肯用中医,坚持要去住院,结果挂了三天水后仍是病怏怏的,精神不振。每每谈起如何育儿,我朋友就鼓励要选择中医。   我在微博里经常会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有人说:明明现代科学已经解释清楚了,何必硬扯阴阳五行呢,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岂不知人是天地交...

  • 所闻所悟的《伤寒论》学习方法

    所闻所悟的《伤寒论》学习方法

      笔者参加了“灵兰书院·中医书友会”举办的以“《伤寒论》学习经历和入门机缘”为主题的中医经典沙龙活动,受益良多。在此简述自己所闻所悟的《伤寒论》学习方法。   学习《伤寒论》,首先是背诵条文的基本功。背熟每一条原文、每一个证、每一个方,一条一条归纳。因为不熟记《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如遇到发烧病人,第一反应多是清热解毒,那就和用抗生素没啥区别,这不是中医的思路。中医与西医对疾病不同的理解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思路正源于《黄帝内经...

  • 所谓子午觉“阴气尽则寐”

    所谓子午觉“阴气尽则寐”

    夏至阳气最旺,又恰逢梅雨季节,空气潮湿。在这样的天气下,人体会觉得很不舒适。如果人体正气不足,或因天气炎热而嗜食生冷,水湿内滞,往往容易感受暑兼湿邪而致病。所以,此节气起居养生要多睡子午觉。 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因为子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阳气尽则卧”,午时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之时“阴气尽则寐”。 在古代养生之道中,“三寒两倒”七分饱的理念最为...

    养生秘方 2024-03-07 12 0
  • 眼屎多 可能是内火旺盛所致

    眼屎多 可能是内火旺盛所致

      北京读者金先生:我今年76岁,患有肾结石和前列腺增生,肠胃也不大好。最近我的眼屎也特别多,很不舒服。请问这和我的这些疾病有没有关系?   答:眼屎增多应该和肾结石、前列腺增生没有太大关系,可能是内火旺盛所致,表现为口苦、眼干、眼屎多、大便干燥等,可以多吃些绿豆汤等清火。平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刺激辛辣的食物,多喝水。 如何睡个好觉?   深圳读者梁伯:我今年65岁,每年一到3、4月的时候就开始晚上总是睡不着,早上又很困,而且肤色发黄,有黑眼圈,本身我也有高血压,是不是跟我的高血压有关...

  • 中医所说的体质到底是什么呢?

    中医所说的体质到底是什么呢?

    【原文】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型、阳虚型、阴虚型、气虚型、痰湿型、湿热型、血瘀型、气郁型、特禀型九种。 【解读】我们经常听中医提到“体质”这个词,那么中医所说的体质到底是什么呢?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体质一样吗?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里有个人叫刘小辫,他会按照官员的不同体质来搭配膳食;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所著的《良方》中记载了人体对很多物质反应的差异,比如对油漆,有的人天天接触都没有什么反应,有的人稍微碰一下就会过敏,这是为...

  • 瑞士中医诊所

    瑞士中医诊所

    诊所运营公司化 在瑞士,中医诊所都是以商业公司的形式开办和运营的。这是一个公司林立的国度,宪法保护贸易和企业活动自由,任何人(包括外国公民)都可以开办企业或投资参股。上百人的公司在这里就算中型企业了,不少公司里里外外就一个人(称家庭公司),很多中医诊所就是这种形式。当然,中医行业也有较大的公司,如我们谈到过的MediQi和莲福。但就开办程序和要求来说,开办大的股份公司也很简单,只要公司董事会成员有一位居住在瑞士,注册资本达到10万瑞士法郎即可建立。 与国内的中医诊所不一样,瑞士中医诊...

  • 日晡究竟是何时 日晡所发潮热如何看

    日晡究竟是何时 日晡所发潮热如何看

    关于《伤寒论》中的“日晡”,大多数医家及著作都笼统地解释为“下午申酉时分”,虽然时间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概念却截然不同。 要了解“日晡”到底是哪一个时段,首先须了解各种不同的计时方法:有起源于埃及的十二时制,开始于西周时期的十二时辰,还有形成于西汉的十六时段,均系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或不同习惯,对一昼夜进行等时划分,并形成作息制度。 古代三种计时方法 十二小时制起源于埃及,将从黄昏到黎明分为12个小时...

  • 所谓“失时之和”

    所谓“失时之和”

    中医有句谚语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加之现在生活条件较好,故而现在的夏季常可见失时之和。所谓“失时之和”,就是如夏因暖而反寒,冬应暖而反温这些反季节规律性的做法都是属于“失时之和”。 一勿贪空调太凉 夏季阳极盛,暑热邪盛,汗多难眠,很多人喜欢空调开得非常凉来睡觉,殊不知夜喜纳凉,则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易出现头晕、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可用藿香正气散寒祛湿,健脾开胃。...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讲解舌体颜色所预示的病症

    讲解舌体颜色所预示的病症

      指导专家   邓 力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   在中医舌诊中,如果身体出现了毛病,舌头的颜色也会有所变化。从本期开始,将为广大读者讲解舌体颜色所预示的病症。邓力指出,如果舌头舌质鲜红,则预示着身体可能上火了。   专家点评:舌质比正常的淡红色较深,呈现鲜红或深红色,则表明体内有热,即热证。如果舌质深红而苔黄,则为实热,患者表现为口干口苦、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若嫩红无苔,则为阴虚火旺,通常以心烦失眠、两颧潮红、口腔溃疡为常见表现。另外,如舌尖红,表明心火上炎,同时伴有口...

  • 冬季忽冷忽热 注重养生的老人无所适从

    冬季忽冷忽热 注重养生的老人无所适从

      古人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在养生方法上也应该遵照这个原则,然而,近年广东地区的冬季忽冷忽热,使广大注重养生的老人无所适从。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帮助老人做到科学冬藏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吴艳华。   指导专家   吴艳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吴艳华指出,“四时养生”是遵循天人相应、体内阴阳平衡原则的养...

  • 化解吹空调所带来的不适 排毒更顺畅

    化解吹空调所带来的不适 排毒更顺畅

      空调在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相关疾病。特别是抵抗力低下的老年人,如果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很容易会因空气不流通而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症”或“空调病”。   其实,老年人只要从饮食上多下工夫,平时适当搭配解暑化湿的食材,同样能够化解吹空调所带来的种种不适。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为大家讲解如何利用食疗治“空调病&rdq...

  • X诊所20160105视频:程文,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便秘,淋巴-x诊所-

    X诊所20160105视频:程文,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便秘,淋巴-x诊所-

    本页提供2016年1月5日星尚频道X诊所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程文,本期主题是《轻轻松松提高免疫力》。主要介绍什么是免疫力,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行为,免疫力低下的警示信号,如何提高免疫力,等相关内容,X诊所栏目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程文:国家公共营养师。 免疫力是指人体抵抗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 21点-23点是淋巴排毒时间,细胞无活力免疫力就会罢工。 免疫细胞需要营养,因此三餐要按时吃,如果错过了食用时间应该补充点食物。 图:免...

  • 解暑喝绿豆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解暑喝绿豆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炎炎夏日,喝上一杯冰冰凉凉的绿豆汤,可真是一大享受。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生津的功效,但是解暑喝绿豆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江苏省宜兴市中医院副主任中药师孙荣良表示,绿豆性味偏寒,体质强健、容易上火以及体内有热毒的人,可以常喝绿豆汤(粥)。但是,脾胃虚寒、经常腹痛、腹泻、肢体关节冷痛者、月经期女性,以及老人、儿童、体质阳虚者,不宜多食绿豆汤(粥)。另外,血糖偏高的人,忌食加糖绿豆汤。 民间有“绿豆可以解百毒”之说,很多人认为服用中药时,喝绿豆汤(粥)会降低药效。孙荣良表示...

  • 所谓消法 消食导滞消痞化积

    所谓消法 消食导滞消痞化积

    所谓消法,就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针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的实邪,使之消散的治疗方法,又称消积导滞法。临床上,该法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凡食积、虫积、痞块、积聚、痰饮、瘰疬、痈肿初起等症,均可用消法,目的在于消散脏腑、经络、肌肉的实邪,《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坚者消之”、“结者散之”就是其立法原则。 根据临床具体应用的不同,消法可分为软坚散结、消痰化饮、消食导滞、消水散肿四类。凡因气结、痰湿或血瘀所导致的肿核痞块...

  • 所谓“过用”指超越常度

    所谓“过用”指超越常度

      《黄帝内经》中有“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提出了一个疾病来源的重要理念。所谓“过用”,就是指超越常度。这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从外在六气、生活起居,到内在七情,都需防止过用。   生活起居不“过用”,《黄帝内经》中早有原则:“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渭五劳所伤。”应成为对今人的警示。   外感六气不“过用”,是指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七情所致疾病 音乐的独特作用

    七情所致疾病 音乐的独特作用

      对于七情所致疾病,音乐所起的独特作用,医家张子和颇有见地:“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音感之;以喜治悲,以谑戏狎之言误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师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能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动人耳目,易之视之。”七情和悦乃健康长寿之基,音乐正是通过意识情感的作用,对五脏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用音乐“雪其躁心,释其竞心”,追求“淡泊宁静,心无尘翳”,达到养生的目的。   角音与怒...

  • 中医所重“天地人合一”

    中医所重“天地人合一”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所重,在“天地人合一”,其学问精微渊深。必有聪颖明达之士,肯花得数十年功夫,忍受得住寒窗、贫困、寂寥,且能透悟医理,明了人事,然后或能成就大医事业。吾自知才薄智浅,不能比翼前贤,但深明学问在于居敬持志、循序致精,故用功不懈,朝晚于斯。纵然毕生未能契合大道,亦终可跟得前贤步伐。   中医不仅是医学体系,亦是文化,是哲学,是历史。因此,我认为学习《黄帝内经》,需尽量多地了解春秋战国时的人文历史,需多读先秦诸子著作;同理,学习张仲景,亦需多了解汉代的文...

  • 中医之所长与所短 对中西医的比较

    中医之所长与所短 对中西医的比较

      ●梁漱溟赞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目的是剥去中国文化在千年时光中僵化而走形的外壳,使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显露与光大;尤为反对含混、模糊地希望融合东西文化,各取所长为一世界未来文化,他认为这是对文化的误解。   ●中西文化因其着眼问题不同、根本精神不同、理论方法不同,取得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就。“西方是科学的成就,中方是艺术的成就”。具体到医学上,梁漱溟说:“在中西医学上的不同,实可以代表中西一切学术的不同:西医是走科学的路,中医是走玄学的路。”对于两者都是肯定的意...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