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 第7页

所 第7页

  • “廉”与“效”是中医药“三进”的关键所在

    “廉”与“效”是中医药“三进”的关键所在

      目前,国家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发展,政策主张中医药要“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号召,切实让中医药为百姓的健康服务。中医之所以让百姓受到青睐,是因为中医药的“简、便、廉、效”的确给百姓带来了健康实惠。   “廉”与“效”是中医药“三进”的关键所在。“廉”是前提,“效”是结果。只有“廉”与“效&...

  • 所谓脉诊 所谓望诊

    所谓脉诊 所谓望诊

    所谓脉诊,主要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观察脉象的变化,以此来诊断病情。因为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脏腑气血发牛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会产生异化,而脉象的变化与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以及体内正邪阴阳盛衰的情况紧密相关。如果病位浅,在体表,脉象就浮;如果病位深,在体里,脉象就沉:如果疾病属寒则脉迟,疾病属热则脉数;邪气盛则脉实,正气虚则脉虚。所以,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脉诊推断疾病的发展。这其实是利用了阴阳和五行相巨制约转化的原理。 脉象洪大的,大部分是由于阴精不足而川气...

  • 追逐着一所西医院校的中医梦想

    追逐着一所西医院校的中医梦想

      2002年,率先在山东省内同类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本科专业;2006年,顺利获批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成功获批康复治疗学专业;2012年,与兄弟院系特殊教育学院联合创办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方向),招收首批视障学生;2012年,学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开创了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新局面……这就是山东滨州医学院中医学科,一个在西医院校成长起来的传统学科,一路走来,追逐着一所西医院校的中医梦想。...

  • 南京国医传习所

    南京国医传习所

    立学校、设学会、办杂志,一直都被近代中医学界视为振兴发展的“三大法宝”,其间诞生了至今被我们遗忘或忽视的第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南京国医传习所。 先期建成南京国医传习所 1932年,南京“医药界巨子”张简斋、隨翰英等暨“政界闻人”陈立夫、杜同甲等人,“鉴于国医学术,向系人自为学,以致学说纷歧,难收统一之效,当此学术竞争时代,不可不筹设医事教育团体,以谋国医学术上之补充”,共同发起...

  •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史称“寒凉派”,然而细究后会发现,视其为“寒凉派”“主火论”者,是“见其偏而未见齐全”。河间的视野贯穿人与自然,为医不仅重方更重疾病机理,其实践重寒凉而不偏执于寒凉;故笔者认为,称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为“病机气宜河间派”更妥。以下详细解说。   谨候气宜无失天信   《汉书·艺文志》载“经方十一家”,并谓“经方...

  • 冬病夏治之所以受欢迎

    冬病夏治之所以受欢迎

      每年夏天三伏,各地中医医院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人们在感受冬病夏治带来的疗效同时,也逐渐认识中医,进而相信中医。冬病夏治之所以受欢迎,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冬病夏治历史悠久。在人体的穴位上贴药是中医防治疾病颇有代表性的方法。如天灸疗法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天灸主要由细辛、延胡索、干姜、白芥子、肉桂等中药制成,使用时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保留一定时间,通过药物对皮肤的刺激,疏通背部穴位,一气贯通,从而系统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是冬病夏治方法独特。冬病夏治疗法包括多种治法,除...

  • 论五脏所藏之神

    论五脏所藏之神

      “神、魂、魄、意、志”五脏所藏之神是《内经》借五行五脏对神志活动,尤其是认知、思维、意志过程,所作的分类,即心为火藏神,肝为木藏魂,肺为金藏魄,脾为土藏意,肾为水藏志。下面依次对其各自的含义进行分析。   神   《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然就五脏并列主神而言,其中心藏神,大多医家认为此神当指精神心理活动之统称或总括。正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所云:“神之为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

  • 邪之所凑 正气必虚 易感冒运太阳穴

    邪之所凑 正气必虚 易感冒运太阳穴

    《黄帝内经》在描述中医养生法则时曾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只要人体正气充足,邪气就不容易侵袭,不容易生病。中医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而“邪气”相当于外在的各种致病因素。 人体正气的强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先天禀赋、精神状态、生活环境、饮食起居、锻炼、年龄等,其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先天禀赋体质,如“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等正是由于体质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病理特...

  • 夏日所苦的现象民间谓之“苦夏”

    夏日所苦的现象民间谓之“苦夏”

    进入伏天以后,不少人常会感到十分难受,极不舒服,出现心烦意乱,情绪急躁,头昏头重,无精打采,浑身没劲,胃口不开等表现,并为此叫苦不迭。这种为夏日所苦的现象,民间谓之“苦夏”。 苦夏又称疰夏,它的发生与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三伏适逢古代所称长夏季节,此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日照强,雨水多,外界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空气流动小,这种特殊的气候,影响了人体散热,使得汗液难以蒸发,以致体内大量蓄热,内环境平衡失调,于是产生了上述烦闷不适、苦不堪言的感觉。 身处苦夏之中,...

  • 五味所补 五味所宜 五味所伤

    五味所补 五味所宜 五味所伤

    五味所补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见《食 品集》) 五味所补,对我们用的药物和食物,在炮炙时,是有益的。 如,酸人肝,故我们在炮炙鳖甲时用醋炒,使药性先人肝、对治 疗肝病有益。又如,成人肾,药脯杜仲腰花,所用杜仲用盐水炒 焦,烹制腰花,其疗效甚佳。 五味所宜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枣、葵、牛肉皆甘,”(见《食品集》)凡患肝病,可食糖、粳米制作的党参粥、红枣炖冰糖。葵菜炒瘦肉、芹菜炒牛肉等,对肝病有益。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李、韭、...

  • 养性之道 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养性之道 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黄帝内经》指出,视、卧、坐、立、行五种动作持久过度的疲劳,均能伤及血、气、肉、筋、骨,同时也会伤及其所应的五脏。其中“久视、久立、久行”是劳作过度,“久卧、久坐”则是安逸过度,“五劳所伤”实为劳逸太过、病起过用。 过劳与过逸都会成为疾病的发生因素,唐代医药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千金要方》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劳逸结合,使&ld...

  • 药膳与四时所宜

    药膳与四时所宜

    春天,气候温和,万物以荣。宜早睡早起,散步、打太极 拳、体操运动:春气温,宜食面粉制作的食物,应补肝,可食首 乌肝片、猪肝粥,能使春季身体健康, 夏天,气候炎热,万物华实。宜夜卧早起,呼吸新鲜空气, 散步,走路运动;夏气热,宜食寒凉食物,绿豆、苦瓜制作的菜 肴,应补心,可食玉竹炒心子、绿豆粥,能使身心凉爽、健康。 秋天,天高气爽,气候逐渐变凉、燥热、万物枯黄,宜早卧 早起,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运动,秋季燥,宜食润燥的食物、 芝麻、香油制作的食品,应补肺,可食萝卜炖猪肺、芝麻兔等食 物,以滋润心肺,得益健康。 冬天,...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药膳
  • 所谓“无药处方”

    所谓“无药处方”

      日前,笔者因长期体乏、失眠、腹泻,到市级某二甲中医院看病。该院脾胃科老中医在为我“望、问、闻、切”给予开药物处方之余,又综合本人的病情和精神状态开具了一张“无药处方”。读完老中医的“无药处方”,笔者不禁为老中医认真负责、一心装着患者的做法为之感动。这几百字的“无药处方”不仅满足了患者对中医药养生知识的需求,还填补了广大群众对强身健体及“治未病”知识的不足。笔者认为此法值得借鉴,应在医院内大...

  • 中医学在传承中有所失落

    中医学在传承中有所失落

      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传承之中不断发展,也时常有所失落。   古代书写材料不方便,甲骨、金文只有片段的言语信息,所以古代记载医学知识的文献是十分稀少而珍贵的。  宋代印刷术推广开来之后,虽然医学书籍能够依靠刻印而逐渐普及,但是仍然时有失传,因此,得一个善本很不容易。时代不断发展,印刷术也赶上了技术革新的快车道,各种书籍出版空前繁荣。书店里印刷精美的图书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   有中医爱好者,听了科普讲座或经中医诊治后,对中医深感兴趣,于是赶快到图书大厦想买一本中医启蒙的书来读。没想到关于中医的...

  • 柑桔治病 桔柑橙柚各有所长

    柑桔治病 桔柑橙柚各有所长

    桔柑橙柚各有所长 桔、柑、橙、柚是人们平常喜欢食用的水果,它们均多汁,甜酸爽口。 据《本草纲目》记载:桔味酸、甘,性温,能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甘者润肺,酸者聚痰。柑味甘,性寒,能利肠胃去热毒,利小便。橙味酸,性寒,能去胃中浮风恶气。柚味甘、酸,性寒,能消食,去肠胃中恶气,疗妊妇不思食、口淡。 以上4种柑桔类水果,还含多种营养及药物成分,尤其每100克桔子含维生素C(抗坏血酸)30毫克,柑为19毫克,橙为33毫克,柚为23毫克,均居果品前列。维生素C(抗坏血酸)有强化毛细血管的作用,对防止...

  • 中药药引是方剂中引药归经、直达病所

    中药药引是方剂中引药归经、直达病所

      中药药引是中医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方剂中引药归经、直达病所及能增效减毒的药物,受到历代医家的充分重视。如张睿谓:“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医学阶梯》);尤在经言:“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医学读书记》),均强调了药引的重要性。   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其后《神农本草经》谓“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此可能为迄今所...

  • 中医所言之魂魄

    中医所言之魂魄

    ●中医所言之魂魄与民间相较,更倾向于实用,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中医更多关注的是以之为概念的相关心理、生理与病理现象。   中医教材通常有一怪现象,“魂魄意志”几个字虽不少见,但解释却常语焉不详,没有展开来说。中医学的这种学术尴尬,皆因“魂魄”二字,与民间所言的“魂魄”字眼一般,似带巫韵,于是就成了一个学术心理上的无形雷区,怕一碰就会连累中医被疑为迷信或唯心。但“魂魄”的内涵于中医,真如民间?真有那么难说明吗...

  • 乳房胀痛不单是肝郁所致

    乳房胀痛不单是肝郁所致

      2003年秋,阴雨绵绵,有一中年妇人求诊。主诉:双侧乳房胀痛半月余,乳房触及有条状节结,B超提示双乳有增生。余以常法,疏肝理气为治。逍遥散加瓜蒌、香附、木香、青皮之类,其效不显。   回想近些年来,妇科乳腺病在临床中日益增多,辨证多认为与肝经关系密切,故治疗一般多疏肝理气为主,逍遥散常被视为主方,但临床疗效并非十分满意。故与家父谈及乳房胀痛的诊断治疗问题。   家父云:乳房胀痛,不单是肝郁所致,应结合全身症状作虚实之分。常见有肝郁脾虚型、肝郁肾亏型、肝郁血虚型、肝郁火旺型、冲任虚寒型。实者,乳房胀痛...

  • 五味所入 五味所禁

    五味所入 五味所禁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语出《素问·宣明五气》   释文:五脏各有所喜好的气味,所以吃进去的五味经胃肠消化后,就各按五脏各自的喜好归入相应的脏腑了。酸味先入肝,辛味先入肺,苦味先入心,咸味先入肾,甘味先入脾。而五味不可多食,偏食过多,就可以使人得病,或者使已有的病情加重,所以说五味各有所禁忌。“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五味
  • 小诊所:想说爱你不容易

    小诊所:想说爱你不容易

      小诊所本应该是桂林市民的“贴心小棉袄”,因为去那里就诊方便、便宜。但是,为了有利可图,现在的小诊所却存在着众多问题——进门就推荐打吊针,因为这样可以赚钱;一个医生可以看三个科室的病,这违反了“不能跨行业行医”的规定;开假药或次药,为了和药店竞争……   近日,记者接到市民爆料,称自己在诊所打了2天吊针,花了近200元,甚至比大医院收费还贵。为此,记者对桂林市的小诊所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确实存在很多行业乱象...

  • 中医服务全人类是大势所趋

    中医服务全人类是大势所趋

      ●我们必须尊重和强化中医作为东方科学的学术地位,为中医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当今信息社会和正在进入的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契机,实现在宏观整体基础上更精准地认知世界、更精确地维护人体健康和调整疾病状态。   ●“中医梦”不仅是中医人的梦,而且也必定是世界人民的健康梦。目前中医已呈现出令人瞩目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中医知识必将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健康知识财富”;二是中医养生必将成为现代人的“标准健康方式”;三是中...

  • 心中所思便是治病良药

    心中所思便是治病良药

    清代文人李渔著有《闲情偶记》一书,内容多含养生之道。其中有《笠翁本草》一节,提出以情治病7个妙方,读来令人颇获启迪。他还说病中得所思之物,也是治病良药。 他现身说法举了一个例子:某次李渔有病,想吃杨梅,医生对他妻子说杨梅性热,一二枚即可使他丧命。于是妻子哄他说街市上没有卖杨梅的。李渔心里不乐,病情更重。适时街上传来叫卖杨梅声,李渔大喜,精神为之一振,急让妻子去买杨梅。待几枚杨梅吃下,气定神怡,不觉病竟退去。于是他得出结论:能在患病时得到所思之物,也是治病良药。一个文人以其切身体会也许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医理...

  •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跟随王辉武老师临证,发现一些体倦乏力、身体沉重的患者,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现举例说明王辉武老师对此类患者的详细诊断及用药思路。 病案一 谭先生年近五旬,穿着考究,身材魁梧,若隐若现的小肚腩提醒有点体重超标外,看上去与健康人无异。走近后,方见到一张垂头丧气的浓眉大脸,经一番仔细问诊得知,谭是退役军官,转业后在一家国企做管理,收入颇丰,衣食无忧,典型的金领族,是王辉武的老病号。 谭先生瓮声瓮气开了口...

  • 外来药物皆可为我中药所用

    外来药物皆可为我中药所用

    中国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是其支流之一。自“神农尝百草”以来,中药的品种日积月累,时至今日,已达上万种之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收载常用中药材六百余种。 这些常用中药,看似姓“中”,实际上许多都曾经是外来药物,他们随着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渐渐繁荣来到中国。外来药物在经历了被中医药文化接收、吸纳和消化之后,他们的外来血统渐渐隐藏起来,变成了地道的“中”药材。有的甚至在中国寻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落地生根,到如今已俨然...

  •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所述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所述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如下所述。 理气祛瘀法 适用于气机郁结,脉络瘀滞的血瘀证。“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故血瘀先有气滞。治疗法则应“疏其气血,令其条达”,常以丹参配伍柴胡、木香、香附等。以宣通气机,破除滞气,推动血行的丹参饮、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剂。 温经化瘀法 寒凝可引起气滞血瘀,“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治疗上采用温经化瘀法,丹参配以温经散寒之品,如桂枝、附子、细辛等。方剂如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 清热化...

  • 导引法调理风气积滞所导致的疾病

    导引法调理风气积滞所导致的疾病

    立春节气时,适宜在每天的半夜11点到凌晨3点,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身体转向右侧,并略向右侧倾斜,吸气,扭头向右侧上方牵引身体,同时两臂用力伸直,按压小腿,右式同左,左右各15次。 结束后,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即六字诀)保健后结束。 此式可调理风气积滞所导致的疾病,如肩颈部的疼痛,耳后及上肢外侧肌肉的疼痛等。 说明 此导引法锻炼要点是通过扭转的颈项向上牵拉导引,带动肩颈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扭转拉伸,从而促进相关部位的气血运行。 对感受风...

  • 五味之所伤

    五味之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出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语出《素问·五藏生成》   释文:过食咸味,将使血脉凝涩,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是皮肤干燥枯槁,毛发脱落;过食辛味,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粗厚的肌肉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过食五味会使五味所入的脏气增强,而损伤其所克制的脏腑而发生种种病变。《黄帝内经》很...

  • 知治法当然 又知其所以然

    知治法当然 又知其所以然

      医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以消导治积、以快药泄满、以补治虚羸、以涩固脱、以利下攻秘、以润治渴、以辛温散表、以香燥理气、以寒凉止血、以通止痛、以养血治不得眠、以补兼滑治脉迟涩、以清且敛治脉洪大、以下气清火治上逆、以利水通淋治水泛滥、以凉表治发热,虽在下愚不难措手。   惟是以寒治寒,如诸寒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是也;以热治热,如发表不远热是也;以补治积,所谓养正积自除是也;以益气治满,所谓满用术、甘是也;以下治利,所谓通因通用是也;以提气治闭,如小便不利用补中益气是也;以泄水治渴,如五苓散治消渴是也;以寒散...

  • 希迁和尚所著《心药方》

    希迁和尚所著《心药方》

    希迁和尚所著的《心药方》为: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七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迁和尚解释说,凡欲齐家、治学道、修身,先须我十味妙药,方可就成。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愈。 其中“阴骘”为阴功、阴德,此为有迷信色彩,指的是人活着要进修做善事,积下功德,死后可以在阴间得到善报。今指,暗中做...

  • 蒙汗药就是今天所讲的麻醉药

    蒙汗药就是今天所讲的麻醉药

    《水浒传》第十六回里,梁山好汉晁盖等人为智取生辰纲,用蒙汗药下到酒里,把公差麻翻在地,然后大摇大摆地推车劫去财物。这蒙汗药为何物?其实这蒙汗药就是今天所讲的麻醉药。 中国应用麻醉药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两千多年前,《列子·汤问篇》中就记载了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用“迷酒”剖胸探心,术后又投以“神药”使患者清醒的故事。《后汉书·华佗传》曰:东汉末年名医华佗首创以曼陀罗花为主的“麻沸散”能令人麻醉,忽而不知人事,任人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