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 第137页

痛 第137页

  • 功能性头痛民间验方治

    功能性头痛民间验方治

    临床报道运用民间验方治疗功能性头痛47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47例均为门诊病人,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主症,部分患者伴有呕吐、头晕等症。其中头痛以颞侧为主者23例,以前额及头顶部为主者11例,以眼眶及后头痛为主者13例。所有病例均经检查排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防风12克,川芎10克,路路通30克,鸡蛋3只。上药和鸡蛋同煎,待鸡蛋熟后敲破蛋壳再放入同煎1小时,分3次服药汁及鸡蛋,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疗效:临床治愈13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2例。 体会:功能性头痛是由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与...

  • 偏头痛,试用腹式呼吸训练

    偏头痛,试用腹式呼吸训练

    偏头痛是一种间歇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是指任何由颅血管收缩功能变化所致的头痛),发作频率不定,轻度和中度头痛是钝痛,当达到严重头痛时,则变为搏动性。 心理测验发现,偏头痛患者情绪稳定性差,性格多内倾,其负性生活事件较多,紧张焦虑情绪也比较明显。精神刺激是促使偏头痛发作的常见因素,同时,环境及心理因素也可以改变偏头痛的病情。研究还表明,91.6%的偏头痛患者极易发生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中体外血栓形成异常占65%,血浆黏度异常为58.3%,血小板黏附率异常为55.1%。 对于偏头痛,目前临床上主要是进行药物...

  • 田淑霄治疗头痛的病案二则

    田淑霄治疗头痛的病案二则

    田淑霄,全国名老中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头痛虽为小病,但是临床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田老临床治疗头痛常以桂枝、甘草、菊花各10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无论外感或者内伤所致头痛,皆能效若桴鼓。此方配伍选药巧妙,由仲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去姜、枣,加上《局方》川芎茶调散之主药川芎与《医方集解》菊花茶调散之主药菊花组成。 中医认为头痛的病机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不通则痛”;二是“不荣则痛”。...

  • 丹参白芍妙治偏头痛

    丹参白芍妙治偏头痛

    偏头痛在中医称“偏头风”,多见于 中青年女性,头痛部位常偏于一侧,也可 遍及整个头部,因本病常反复发作,缠绵 难愈,故患者非常痛苦。中医认为,偏头 风多因精神刺激而致肝气郁结,日久肝 郁化火,火极生风,风火上扰清窍,伤及 脑络则持续作痛。病久入络,气血瘀滞, 则头痛更剧。对于该病,中医治疗多以疏 肝解郁、清火祛风、活血通络为主。中药 治疗偏头风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处方:丹参、白芍各15克,川芎、柴 胡、蔓荆子、白蒺藜、元胡、地龙各10克, 栀子、香附、僵蚕、牛膝、甘草各6克。 用法:上...

  • 治疗血管性头痛方

    治疗血管性头痛方

    方药:川芎、白芷、钩藤、白蒺藜各12克,白芍30克,蝉蜕8克,菊花、地龙、黄芩、山栀子各6克,甘草5克。加减:若苔白腻痰湿者,加法半夏9克,陈皮6克;颈部板痛者,加葛根30克;跳痛不止,舌边有瘀点者,加红花、全蝎各6克,蜈蚣2条。用法:水煎2次,分3次饭后服。功效:清热祛风,平肝解痉,止痛。主治:血管性头痛,症见一侧刺痛,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等。疗效:治疗48例,治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 提示:本方以头痛,持续性跳痛为用方要点。...

  • 头痛眩晕目胀耳鸣 清脑饮

    头痛眩晕目胀耳鸣 清脑饮

    阮宗武,1946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盐城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出生于中医世家,幼受庭训,学验俱丰,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擅长中医对心血管疾病辨证治疗。主编、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多篇。 组成:鬼针草 20克,天麻10克,钩藤(后下)20克,炙僵蚕10克,川芎 5克,珍珠母(先煎)20克,煅石决明15克,葛根10克, 枸杞10克,菊花10克,炒黄芩10克。 功能:平肝熄风,...

  • 通络止痛 刘萍治疗三叉神经痛方

    通络止痛 刘萍治疗三叉神经痛方

    三叉神经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名医治三叉神经痛(风热外袭)方 处方: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生石膏、蒲公英各25克,川芎、菊花、僵蚕、葛根符12克,川楝子10 克,枳实、白芷各9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祛风清热,通络止痛。用于治疗 三叉神经痛,中医...

  • 治风热头痛 老中医彭静山验方

    治风热头痛 老中医彭静山验方

      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空,致血气逆乱之头痛,可用单味玄参治疗,每取50克,煎浓汁500毫升温饮,一次内服,屡用皆效。   2003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观察200余例,一般服药3~5天即愈。如治王某,男,28岁。外感风热,头痛如裂,面赤,苔黄,脉浮数。诊为风热头痛,方用玄参50克,水煎顿服,1剂后头痛缓解,3剂而愈。   按:一味玄参治风热头痛乃彭静山老中医验方,临床验证确实“屡用皆效”。玄参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味甘、苦、咸,性寒凉,入肺、胃、肾经,既可祛外感之风,又可去...

  • 肝阳头痛滋阴潜阳 痰浊头痛服白果汤

    肝阳头痛滋阴潜阳 痰浊头痛服白果汤

    肝阳头痛滋阴潜阳 肝阳头痛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头 痛,症见头胀痛,头晕,烦躁易 怒,睡眠不安,面红口干,大便 干,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 弦。治宜滋阴潜阳,平熄肝风。用 夏枯草、杜仲、玄参三味中药治疗 肝阳头痛,效果满意。 方法:取夏枯草、杜仲各15 克,玄参9克。水煎分3次服,每 日l剂。 于渊 痰浊头痛服白果汤 神经性头痛,中医辨证为痰浊头 痛者,表现为头重昏沉,隐隐作痛, 恶心,呕吐痰沫,胸脘闷胀,疲倦, 饮食减少,舌苔白腻,脉滑。治宜燥 湿化痰。饮白果汤治疗效果好。 方法:取...

  • 头痛中医偏头痛简易疗法

    头痛中医偏头痛简易疗法

    头痛,许多病都有这个症状。大抵叫分内伤、外感两 类。外感多由感受风寒,风热引起;内伤多山气血虚,或体 内有痰湿。治法以针对原因进行治疗为主,因此,外感头痛 治法同“感冒”篇,这里只介绍内伤头痛的治法。常见的有 气虚,血虚、痰湿、偏头痛等四种。 气虚 时痛时止,早上痛得比较厉害,晚上就要减轻一 些,稍微劳动一下,就觉得更痛,休息一下,就要好一些。 兼症有饮食减少,精神疲倦,耳朵里嗡嗡地响,呼吸短促, 手脚松软没有力。舌淡红无苔,脉多虚软。治宜补气。 处方 (1)党参10克 炙黄芪10克...

  • 头痛 重在分经辨证治疗

    头痛 重在分经辨证治疗

    头痛,重在分经辨证治疗。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

  • 没事揉揉耳朵 可养生健体能防治一些病痛

    没事揉揉耳朵 可养生健体能防治一些病痛

    你知道吗,没事揉揉耳朵,不仅可防腰腿痛、乳腺疾病,还可有效防治头痛、头昏、健忘、小儿发热,而每天艾灸足三里穴,能缓解胃痛、腹泻、便秘!一提到针灸按摩,很多人都觉得很神秘,以为非专业医生不能掌握实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国华教授指出,其实,普通人只要稍加练习,都能掌握几招简单实用的针灸按摩窍门。这些小招数虽然未必招招立竿见影,但勤加练习,不仅可养生健体,还能防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病痛。 “料理”耳朵全身受益 林国华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有64种病症为针灸适应症,针...

  • 苗药定痛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

    苗药定痛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

    患者,女,28岁。患者发作性左侧颞部跳痛2年,每次头痛维持1—2天,自服散列通后可缓解。头痛时伴头晕,严重时可有恶心呕吐,近3天来,患者疼痛复发,于9月12日来我院神经科门诊。查体:血压130/70毫米汞柱,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CT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头痛;西医诊断:无先兆性偏头痛。此次症见,左侧颞部跳痛,伴头晕,舌淡紫,苔白,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之头痛。投以苗药定痛汤,处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30克,大血藤30克,熟地30克,全蝎10克,蜈蚣3-6条,僵蚕1...

  • 小儿头痛 中医治法

    小儿头痛 中医治法

      某医之子,8岁。2010年11月17日早晨诉头痛,家人未在意。至上午10时许学校联系家长说:孩子头痛剧烈。接回家中其父亲为孩子诊查、处方用药(不详)治疗,未效。吃晚饭时伴呕吐,继续用药治疗,第2天头痛依旧,且饮水、吃饭则呕吐,不饮、不食则不呕吐,遂赴县医院诊查,做脑CT、脑电地形图、血液分析等检查皆无明显异常。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早期”,用穿琥宁、甘露醇等输液,效仍不显著。   11月19日下午1点左右,家长邀笔者诊治,至其家见患儿正在输液,且啼哭不止。询之得知,孩子前额及两侧太阳穴部位疼...

  • 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

    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

    方药:川芎、白芷各12克,附子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加减:风热加桑叶、薄荷各9克;痰湿加姜半夏、竹茹各9克;肝旺加钩藤、黄芩各9克。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阴寒内蕴型。 疗效:治疗43例,症状缓解17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注:本方适用于阴证、寒证者,即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者效果较为明显。若为实热证,如舌红、苔黄、脉数、发热者则不宜使用。)...

  • 芎羌术陈化痰汤妙治痰浊阻络型偏头痛

    芎羌术陈化痰汤妙治痰浊阻络型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 经血管性疾病,患病率为5%至 40%,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 活和学习。临床使用“芎羌术陈 化痰汤”治疗痰浊阻络型偏头痛,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 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6例,其中男32 例,女24例;年龄22~60岁,病 襁5个月一6年。 痰浊阻络型偏头痛诊断标准: 头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 口淡,食少,舌胖大,舌苔白腻, 脉弦滑。 二、治疗方法 处方:川芎、炒白术各15 克,陈皮10克,清半夏8克,防 风、枳壳、茯苓、刺蒺藜、竹...

  • 中医“正邪”对偏头痛的治疗

    中医“正邪”对偏头痛的治疗

    对于不是学中医的很多人来说. 关于中医的知识有很多不了解.所以 看中医的时候会有一些茫然,比如说 中医上的“正”与“邪”。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 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 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 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 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 力之总称.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 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 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 邪气侵袭...

  • 秦月好从风痰瘀论治女性偏头痛经验

    秦月好从风痰瘀论治女性偏头痛经验

    秦月好主任医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临床特 聘专家( 学科带头人) , 全国中医妇科学术流派之一 “秦氏妇科” 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临床工作 近 50 年, 尤善治疗妇科及内科疑难杂病, 在女性偏 头痛的治疗中以风、 痰、 瘀立论,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并根据女性偏头痛特点对治疗头痛的经典方 剂散偏汤进行化裁,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介绍 如下。 1 风、 痰、 瘀为女性偏头痛的核心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 患,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

  • 冷热对敷止头痛

    冷热对敷止头痛

    头痛是老年人常有的病,有时疼起来非常厉害,就像头要裂开了一样,这里介绍一种用冷热对敷缓解头痛的方法。 把装满冰水的袋子放在颈后部,而将热敷包置于面部。热敷包的放置不要超过下颌,以免颈部血管受热。置于颈后部的冷敷包引起局部血管反射性收缩,从而使头部降温,而热敷包则把胸部的血液吸引到面部。根据需要,此法也可反其道行之。例如,将装满热水的热水袋置于颈后部,而冷敷包则置于面部或额头,此种敷疗的作用是缓解脑充血。 冷热对敷的时间为15—45分钟,可用于治疗许多类型的头痛,尤其是颅神经、眼神经和耳神经因为受刺激太突...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头痛
  • 平肝熄风通腑法治头痛便秘合病案

    平肝熄风通腑法治头痛便秘合病案

    单兆伟,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感悟良多,现将其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尹某,女,48岁。于2013年4月8日初诊。主诉:头痛反复发作2年余。病史:2年来头痛每于大便干结难下时发作,发时疼痛不甚,呈钝痛,部位不固定,伴有头晕,无恶心欲吐感,若大便持续不下则头痛加重,需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后头痛才逐渐缓解,平素性情急躁,终日惧怕大便干结,夜寐欠安。有高血压病史,服西药治疗,血压控制不满意。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乃求诊...

  • 气血不足头晕头痛 鱼头汤

    气血不足头晕头痛 鱼头汤

    川芎天麻鱼头汤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 | 庄礼兴教授 材料: 川芎10克、天麻15克、大鱼头一个(约500克)、生姜3片、蜜枣一个、瘦肉100克。 做法: 将上述材料加水后用炖盅炖一个小时。 专家点评: 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头晕、头痛,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血虚生风,因此治疗的原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川芎除了有补血的功效外,和其他补血的佳品相比,它活血通络、走窜祛风的效果更强,适合与天麻搭配祛头风,适合老人...

  • 肋间神经痛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病案举例

    肋间神经痛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病案举例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发生剧烈疼痛,并随咳嗽、呼吸、打喷嚏,疼痛加重,发病呈阵发性,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两种。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为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多因邻近器官感染,外伤异物压迫所致。其中有胸膜炎、肋骨外伤骨折、主动脉瘤等胸腔疾病引起者,也有单纯性因肋骨劳损导致肋间神经痛者。肋间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胸痛”范畴。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气不舒和寒邪客肋,闪挫跌仆等因素,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肝经气滞和血瘀产生疼痛。 辨证要点...

  • 龙眼壳治头痛

    龙眼壳治头痛

    龙眼壳15克,水煎服,有祛风明目功效。 主治:风寒引起的头晕、头痛。...

  • 偏头痛巧用食材来治疗

    偏头痛巧用食材来治疗

    偏头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在春季气候多变、冷暖不稳的条件下极易诱发。可以巧用身边的一些食材来进行治疗。 本病属中医“头痛”范畴。春季发病多由于风寒之邪外袭上犯巅顶,致使头部经脉气血运行受阻、脑部失养,不通则痛,治疗以祛风除寒,通络止痛为宜。此外,鼻为清窍,其气上通于脑,又通过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脑直接相通,可通过鼻腔给药来治疗偏头痛。白胡椒性味辛热,具有较强的散寒功效;黑豆性味甘平,具有祛风除痹、活血解毒的功效;干姜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解毒功效;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益气血、养血安神功效...

  • 暖胃胃不痛

    暖胃胃不痛

    取桂枝、吴茱萸各30克研为细末,与粗盐一起炒热后,再用纱布包扎,趁热熨中脘穴(腹正中线,脐上4寸),每次10-20 分钟。也可取葱白250克,麸皮 100克,花椒50克,吴茱萸70 克,白酒适量。将上述药物炒烫后分装3袋,热熨胃脘部、脐下 1.5寸、足心,每日2次,每次30 分钟,药袋冷却后可加热后再用。 方中桂枝能温经散寒,吴茱萸能温中止痛、疏肝理气,适用于脾胃虚弱、寒温失调等所致胃脘痛,胃痛隐隐,得热熨或热食后则痛缓者。 (刘正)...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 止头痛茶疗方

    止头痛茶疗方

    茶叶为”百病之药”,由于其中含有咖啡因、茶多酚,类脂,芳香物和维生素 C、维生素D以及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用来冶疗多种病症。用茶叶与其他的一些药物配合饮用,可以治疗各种头痛。 红茶一小撮,生姜数片,红糖10克,一同入锅加水煎服,可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头痛。 绿茶1克,谷精草5克,加水300毫升,煮沸5分钟后,去渣取汁,依据个人口味加人适量蜂蜜,于每日三餐后饮服,可以治疗偏头痛。 绿茶3克,川芎9克,一同煎水取汁200毫升,温热饮服,每日1剂,对顽固性偏头痛有很好的疗效。 绿茶1克,...

  • 宋金元时期头痛诊疗思想分析

    宋金元时期头痛诊疗思想分析

    宋金元是国家重视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政府 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 组织编纂本草 及方书、 大量校勘古医籍、 发展医学教育、 提高医生 地位等方法, 造就了许多儒医相同、 精于临证的医学 家, 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 。这一时期 各医家对头痛的基础理论、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和临 床治疗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 使头痛的诊 疗体系逐步形成规模。本文以宋金元时期医学古籍 为蓝本, 参酌代表性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简 要分析本时期头痛疾病的诊治特点。 1 头痛的分经辨证理论 张仲...

  • 头痛眩晕 头风盛时发作 兹举例如下

    头痛眩晕 头风盛时发作 兹举例如下

    头痛是指因外感或内伤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根据“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从《内经》始,即称本病为“脑风”“首风”。 笔者在跟随导师曾定伦临证过程中发现,其使用《医宗金鉴》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反复发作之头风证疗效颇佳,兹举例如下。 病案举例 胡某,男,41岁,2013年11月2日初诊。患者诉患偏头风十余年,每遇冷风则头痛发...

  • 血管神经性头痛_神经性头痛血管痉挛治方

    血管神经性头痛_神经性头痛血管痉挛治方

    处方:天麻、川芎、石决明各15克,白芷、白僵蚕、胆南星、红花、葛根、甘草各10克,吴茱萸、炙全蝎各5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祛风化痰,平肝潜阳,通络止痛。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痉挛等引起的头痛,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剧烈疼痛,呈跳痛,胀痛或刺痛。劳累、情绪刺激可诱发或使之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阵发性反复发作,舌质红,脉弦。 专家点评: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系由风、痰、瘀杂合而致。本方中天麻、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胆南星、炙全蝎、白僵...

  • 治神经性头痛2偏方

    治神经性头痛2偏方

    【疾病】神经性头痛 1. 【组成】老鹰一只 【制法】去除毛及内脏,加生姜、米酒,炖烂后吃。 2. 【组成】紫河车(胎盘) 一个,川芎30克 【制法】先将胎盘洗净煮熟,同川芎在新瓦片上培干,研为细末 【用法】每次以开水冲服3克,每日2次。 【出处】晴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