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 第141页

痛 第141页

  • 胃脘疼痛 急性胃脘痛穴位临证心得

    胃脘疼痛 急性胃脘痛穴位临证心得

    杨某,女,42岁,农民,2008年11月14日初诊。 胃脘疼痛2天。2天来,因饮食不节,活动不协调,胃脘疼痛,饭前饭后均有疼痛不适。来诊时,仍有胀满、咳嗽、喘气,饮食尚可,两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此为胃脘气滞血瘀作痛,选内关穴针刺。 令患者坐位,前臂平放在桌面,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约30秒后,胃脘疼痛即可消失,每15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针后随访,仅针刺1次,一直未反复。 临证心得 急性胃脘痛,为常见病,多发...

  • 间歇性右上腹部胀痛 胆胰合症方加降脂方加减

    间歇性右上腹部胀痛 胆胰合症方加降脂方加减

    患者王某,男,42岁。2009年10月10日。 主诉:间歇性右上腹部胀痛4年。 刻下症:患者右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泻稀水样便,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肝胆,气滞血瘀。 治则:疏肝利胆,活血化瘀,降脂排浊。 方药:胆胰合症方加降脂方加减。 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川芎6克,香附6克,丹参10克,木香6克,草寇6克,大黄10克(后下),黄芩10克,黄连6克,元胡10克,川楝子20克,制乳...

  • 治咳嗽胸痛 气逆喘息1月余 方以加减

    治咳嗽胸痛 气逆喘息1月余 方以加减

    气逆咳嗽 史某,女,29岁,2010年11月3日初诊。 诉:咳嗽胸痛、气逆喘息1月余。患者1月前搬运重物后,感胸部憋胀不适,继而气逆咳嗽,入夜咳嗽尤剧,影响睡眠。痰少质稀,周身倦怠乏力,饮食不佳,体质日渐消瘦。刻诊: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舌下筋脉紫黑,脉弦。 此患者症属劳伤,瘀血结于胸中,肺络受损,宣肃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治以活血和解,顺气肃肺,方以桂枝茯苓汤加减。 组方:桂枝6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半夏6克,柴胡5克,枳壳6克,桔梗6克,紫苑9克,百部6...

  • 单刺三穴抑制胃脘痛

    单刺三穴抑制胃脘痛

    急性胃炎,是指上腹胃脘急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病证。本病多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或情志不遂导致胃失和降所致。属中医“胃脘痛”之范畴。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球炎,胃癌等引起的疼痛,都属于急性胃脘痛的治疗范围。 临床胃脘疼痛,由于病因、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一。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分别采取散寒、泄热、消食、理气、祛瘀之法,使腑气通畅,疼痛自止。 辨证要点 寒邪犯胃 外感寒邪,胃脘疼痛,紧缩拒按,遇热则轻,遇冷则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 白术芍甘散治疗痉挛性胃痛

    白术芍甘散治疗痉挛性胃痛

    胃痉挛是由于其黏膜受到刺激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反射,从而产生胃壁肌肉的一种剧烈收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绞痛,可向中下腹甚至向胸前、后背放射。胃痉挛疼痛多由于一时性受凉或胃炎引起。突发痉挛性胃痛,要排除其他疾病或确定诊断后才能进行治疗,否则会掩盖急腹症的表现而延误治疗时机。下面推荐痉挛性胃痛的中医单验方治疗。 方药组成:白术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肝脾不和,胃脘疼痛。用于痉挛性胃痛、腹痛,亦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颈椎病等属于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用法:...

  • 百日咳中药汤 热毒咽痛饮

    百日咳中药汤 热毒咽痛饮

    痰热蕴肺型百日咳,表现为病起7~10 天后咳嗽剧烈,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声短促,伴面红目赤,泪涕交流,深吸气时,发出一种特殊的鸡鸣样的回声,呕吐粘痰或食物,舌红苔黄,脉数。发病日少夜多,延续 2~6周不等。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好。 方法:取蜜炙百部15克,胆南星6克,炙麻黄、炙甘草各3克,硼砂1.5克。前四味水煎2次,混合后,将硼砂溶于药液中,分3次口服,每日1剂。此方为3~5岁患儿用量,其他年龄酌情增减,但硼砂量不得超过3克。据介绍,用本方治疗百日咳180 例(服药3~9剂),总有效率为95%。 胡慧娟 热毒...

  • 上腹痛的表现 如何正确辨别区分合理选择药物

    上腹痛的表现 如何正确辨别区分合理选择药物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都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然而这几种疾病都会有上腹痛的表现,那如何正确辨别区分,并合理选择药物呢? 诊断鉴别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依据疼痛与进食先后的时间关系,通常表现为进食后半小时疼痛的是胃溃疡,进食前疼痛的为十二指肠溃疡。鉴别依靠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表现为主。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临床表现和精神心理状态上无明显差异。...

  • 腹中诸痛 莫忘理中

    腹中诸痛 莫忘理中

    理中汤出自《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笔者用理中汤,治疗诸般腹痛常收佳效。临床体会是,治腹痛可根据腹痛的部位,分析不同脏腑或经络的病变。 大腹痛:指胃脘以下,脐腹部以上的腹部痛疼;脐腹痛:脐周围的腹痛。小腹痛:脐下腹部正中的疼痛;少腹痛:指小腹部两侧或一侧的疼痛。 有时也可以从病变表现的不同症状,来判断腹痛的原因。腹部中寒:表现腹部疼痛,阵阵发作,...

  • 头痛鼻塞流鼻涕 喝辛夷花粥

    头痛鼻塞流鼻涕 喝辛夷花粥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管大病小病,真要遇到这种情况,挺烦人的。比如感冒,有些人药也吃了,针也打了,但感冒还是好得不利索,头痛脑热不说,单单鼻塞或流鼻涕就让人受不了。   《本草纲目》载——   辛夷花:散风寒通鼻窍   在《本草纲目》里有记载,说“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所以能温中,去面目鼻之病”。它性味辛、温,入肺、胃两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因此,如果您真是感冒引起的鼻塞,不妨考虑考虑此花。辛香温散...

  • 治肾阴虚头痛方

    治肾阴虚头痛方

    肾阴虚类症状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喉痛、耳鸣耳聋、遗精盗汗、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玉竹、枸杞子、熟地、钩藤、茯苓各 30克,麦冬、当归、五味子、川芎、天麻各20 克,地龙、全蝎各1克,蜈蚣5条,荆芥穗、菊花(二味醋炒)各10克,川牛膝4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5天为1个疗程。 主治:头痛属肾阴虚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伴腰痛,久痛不止,舌红,苔薄,脉混细弱者。 (杜昌)...

  • 中药塞鼻治头痛真灵

    中药塞鼻治头痛真灵

      我生孩子以后不久,就莫名其妙患了头痛症,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三天两头发作,左侧太阳穴处出现搏动性刺痛,每次持续疼痛时间长达5~6小时,甚至更长些。   上医院求医,大夫说是偏头痛,病因较复杂,治愈难度大,易反复发作,只能对症下药,“头痛医头”,便给我开些止痛镇静类药物。由于我患有胃溃疡,每次服药后,我的胃病会复发,就得服胃药,真是既为难大夫下药,也让我遭罪。没办法,只好头痛医头,胃痛治胃,拖拖拉拉就是七八年。   去年冬天,我出差到贵阳,听说当地老中医肖大夫用中药治头痛很灵验,我便前去...

  • 烟熏疗法治疗头痛

    烟熏疗法治疗头痛

    方法一 取位:鼻孔 操作方法:取大枣1枚,红矾0.9克研末、放入大枣肉内,以镊子挟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药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边头痛,用左鼻孔吸;右边头痛,用右鼻孔吸;满头痛,则左右鼻孔同时吸。以上为1个鼻孔的吸药量,左右俱吸时,可再加1枚大枣。一般可连熏2次。熏几次后有口鼻发干感。熏后仍痛不减,连熏几次不愈者应停用。本方法用于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方法二 取位:鼻孔 操作方法:取冰片3克、白芷3克,研粗未卷成药捻,点燃后放鼻下熏吸。本方用治风寒头痛,亦可用治牙...

  • 冰块揉虎口能止牙痛吗

    冰块揉虎口能止牙痛吗

    ■一条微博 一项研究发现,用冰块揉虎口,可大大减轻牙痛。其原理是,虎口区的神经活动可刺激大脑的疼痛区域,阻断面部和手部的疼痛信号。 ■求真相 冰块揉虎口可减轻牙痛?中医专家认为,按揉虎口确实对缓解牙痛有帮助,但临床中并没有遇到用冰块揉虎口缓解牙痛的情况。 ■说原理 人们常说的虎口位置,即中医里的“合谷穴”位置,也称作“容谷”“合骨”“含口”。 传统医学认为,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从经络...

  • 枸杞叶治偏头痛

    枸杞叶治偏头痛

    枸杞叶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苦甘,凉。①《药性论》: “味甘,平。”②《千金·食治》: “味苦,平,涩,无毒。”③《纲目》: “苦甘,凉。”《要药分剂》: “入心、肺、脾、肾四经。” 药用:补肝益肾 生津止渴 祛风除湿 活血化瘀 虚劳发热 烦渴 目赤昏痛 障翳夜盲 崩漏带下 热毒疮肿 方法:用枸杞叶炒鸡蛋让病人食用,疗效甚佳。具体方法为:每次用鲜枸杞叶7—9片,锅内加花生油1汤匙,炒鸡蛋1个,每...

  • 四法止头痛

    四法止头痛

    头痛与脑部血管的收缩扩张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水潴留有关,常常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寒冷刺激、高温环境等因素而诱发。预防头痛发作的一般方法为:保持心理松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工作之余,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远离寒冷与高温环境,平常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清凉安神的食物,如带芯莲子、百合、薏苡仁等。头痛发作时,可试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热水浸。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在热水中,水温以能忍受为度。坚持浸半个小时,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2.揉太阳穴。每天清晨...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头痛
  • 止头痛二法

    止头痛二法

    头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对于一般性的偏头痛、头痛可以用简单的敷贴法止痛。 1.二白止痛方:白附子3克,葱白15克。白附子研细末,与葱白捣成泥状,取如黄豆大小,堆在小圆形纸上,贴在痛侧太阳穴处,约一小时左右取下。本方具有祛风化痰、通阳止痛之功效。主治偏正头痛。 2.麻香止痛方:蓖麻仁6克,乳香6克,食盐少许。将3味共捣为泥状,取适量贴在两侧太阳穴。本方具有行气解郁之功效,主治情绪激动引起的偏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方 ·按摩合谷穴治疗神经性头痛 ·产后头痛秘方 &middo...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头痛
  • 治感冒腹痛-五积散

    治感冒腹痛-五积散

      【处方】白芷(七分),陈皮(一钱) 厚朴(姜制、二分),桔梗(九分),枳壳(去穰、制炒、八分),川芎(八分),甘草(炙、六分); 茯苓(八分),苍术(米泔浸、二钱),当归(八分),麻黄(一钱),肉桂(六分),芍药(八分) 干姜(炮、八分),半夏(汤洗七次、七分)。   【功能与主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并皆治之。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加减】   (1)又法:除桂﹑芷﹑枳壳﹑陈皮,余...

  • 顾植山“六经欲解时”理论治哮喘胁痛

    顾植山“六经欲解时”理论治哮喘胁痛

    顾植山教授认为仲景提出的“六经欲解时”理论,实际上是基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有序的动态变化的时空方位概念,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六经“三阴三阳”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三阴三阳各藉其主气随其旺时而解。 “六经欲解时”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笔者通过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学习实践,对其应用价值感触颇深,在此结合案例谈谈心得体会。 案1:胸...

  • 伤口抹醋杀菌镇痛

    伤口抹醋杀菌镇痛

    如果不小心划伤了,要先用冷水清洗伤口。 如果是在切肉的时候被刀切到了手,就要用肥皂清洗伤口。在伤口上抹一层薄薄的醋,然后用手按压伤口,这样做能快速止血,并且醋有镇痛、抗菌、消毒等作用,能够预防皮肤感染,并加速伤口愈合。 如果被昆虫刺伤,也可以在伤口处抹些醋。钟 雯...

  • 头痛并非都是病:附方

    头痛并非都是病:附方

    头痛,许多人都患过。当你头痛时,不应急于服用头痛药,因为生活中有一些非疾病因素也可导致头痛,但这些诱因常被忽视。 治疗偏方:1. 生藕汁100至250克,西瓜汁200至250克,雪梨汁50~150克。将三汁混合,慢慢饮服。若在冰箱冷藏后服用,效果更佳。 2. 干白菜1块,生姜3片,红糖60克。上三味加水煎汤,饮服。 3. 草鱼1条,青葱一把,香菜125克。将草鱼、青葱、香菜同煮食之。 药物性头痛:口服避孕药后常引起或加剧头痛,服用扩张血管、扩张支气管剂、消炎痛、麻黄紊、抗抑郁剂等药,亦可引起头痛。美味性头痛:由菜肴...

  • 治普通感冒,关节疼痛

    治普通感冒,关节疼痛

    【简介】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可伴有咽痛 【治法】透表泄热,祛风胜湿,治普通感冒,关节疼痛,头痛目眩,胸闷欲呕,舌边红,苔白,脉弦等。 【方名】感冒方 【组成】柴胡15克,防风、陈皮各10克,白芍12克,甘草10克,生姜5片。 【制法】水煎服 【用法】一天1剂。症状严重者,可日服2剂,以愈为度。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偏头痛治疗三小方

    偏头痛治疗三小方

    【简介】偏头疼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疼,属众多头疼类型中的“大户” 【治法】 1.白芷30克。川芎15克,甘草6克,以上三药共研为细末。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克以开水送服。 2.白附子3克研细末,葱白15克以上二药一起捣成泥状。取如黄豆大一粒,摊在小圆形纸上,贴敷患侧太阳穴处。约 l小时取下。 3.白芷、川芎、天南星各60克。葱白3根,蜂蜜15克,前3 味共研细末,以蜂蜜调敷太阳穴和印堂穴30分钟。 【疾病】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

  • 白菊花治神经性头痛验方

    白菊花治神经性头痛验方

     取白菊花200克,  水2000毫升,煎沸后,倒入脸盆内,趁热熏蒸头部。  方法是:将头部置于离水面适宜的高度,至药汁温度降至体温以下为宜。熏蒸后防止受凉,一般1次就会有些疗效。...

  • 谷糠入药治头痛

    谷糠入药治头痛

    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谷糠有补虚降脂等作用,对于肾虚、血虚、脾虚等引起的头痛疗效较好。 1.谷糠10—30克,夏枯草 10-20克,车前革t0克,白蒺蒙、潼蒺藜各6克,益母草30 克,水煎服。治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 2.谷糠20克,山药、熟地各30克,茯苓、泽泻各12克,山荑肉、桂心、枸杞子各10克,水蕉服。治肾精不足、肾气虚弱、头痛、乏力、失眠健忘等症。 (钟冀)...

  • 防芪汤治疗恶寒头痛感冒

    防芪汤治疗恶寒头痛感冒

      赵某,男,45岁,半年前洗澡时不慎受凉,初觉周身不适,恶寒头痛,始按感冒治疗,服数种中西药物治疗罔效。来诊时头戴棉帽,面戴口罩,颈系围巾,身着大衣,惟恐受风寒。自述身体重着,肢体倦怠,时常自汗,舌质淡,苔白,脉浮。   临床辨证属肌表虚弱,卫阳不固,风寒湿邪滞留于肌腠,而发上述诸证。治宜益气固表,疏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12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羌活10克,炙甘草9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6剂后即脱掉棉大衣、棉帽、口罩、围巾,精神振作,肢体重着感消失,自汗止,肢体...

  • 小功法祛寒性头痛

    小功法祛寒性头痛

    冬日天寒地冻,外出不慎很容易感受风寒,诱发头痛,可表现为掣痛、跳痛、胀痛等。此病属于实证,治法以祛风散寒为主。不妨尝试练习以下两种功法。 功法一:正身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息心静虑。意守丹田,自然腹式呼吸。左手上提,托住下颌,尽力向上托,同时右手尽量向后伸展,在右侧身后做快速转手,向四方显露手掌,连做28次。右手上提,托住下颌,尽力向上托;同时左手尽量向后伸展.在左侧身后做快速转手,向四方显露手掌,做28次。两手一并托住下颌、尽力上托,同时,上身向左右两侧倾斜,各连做14次。 功法二:面朝东坐,全身...

  • 腹痛、腹泻 胃肠型感冒

    腹痛、腹泻 胃肠型感冒

    前段时间,宋老师感觉胃有点不舒服,以为是老胃病又犯了,自己服了点胃药,可没想到的是,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接着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后来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后才得知,宋老师患的不是什么“胃病”,而是“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和普通感冒一样,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简单来说,当病毒侵袭上呼吸道就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即我们平时说的感冒;如果病毒侵袭到胃肠道,那就会导致“胃肠型感冒”。 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胃肠型感冒以胃肠道症...

  • 治鼻出 痛风 颈椎病偏方

    治鼻出 痛风 颈椎病偏方

    治鼻出血方 取一节莲藕,洗净后切成20片放在碗里,放适量白糖、拌匀。然后放在锅里,蒸20分钟,每天早晚各吃10片。吃上四五次后,流鼻血的毛病一般就不容易再犯了。 治颈椎病方 取适量羊骨,刮除肉质后,烘干研成粉末备用。颈椎病发作疼痛时,取适量羊骨粉涂擦患处,有明显的止痛功效。 治痛风方 取威灵仙10克,黄柏15克,苍术、川牛膝各20克,薏苡仁、忍冬藤各25克。加水2000毫升煎汤,滤取药液后待温,以小块纱布浸泡洗敷患处。每日2-3次,药液加温后可重复用2天。 此方既能清热解毒...

  • 久站脚酸痛 泡盐水缓解

    久站脚酸痛 泡盐水缓解

    在柜台久站,或是外出远足,长时间站立、行走总让我的脚又酸又痛,有时连睡觉都睡不踏实。就算睡觉时把双脚抬高,也不太有效果。 后来单位的一个同事教给了我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双脚酸痛时,把脚放到盐水里泡浸。做法是:用脸盆装大半盆热水,加食盐4—5汤匙,充分搅拌后,把双脚泡到热水中,直至满到脚脖子处。每次要热泡3—5分钟,如此反复使用数次。经实践,确实非常有效。 陕西宝鸡 黄福海...

  • 治疗偏头痛6方法

    治疗偏头痛6方法

      热水浸手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