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第102页
-
理筋按摩 针灸治疗足跟痛
有些人在生活中常会出现足跟疼痛的症状,这多半是患了跟痛症。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疼痛的慢性骨内科疾患,该病的治疗如下: 1、注意休息。跟骨骨刺及滑囊炎所致者,应减少站立及行走,少承重。一般卧床休息后,症状会随之缓解。 2、理筋按摩。可在痛点及其周围做按摩推揉,以减轻患部疼痛。 3、针灸治疗。针刺昆仑、太溪、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取补法,隔日1次;药艾外灸(或隔姜灸),取阿是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2次。据临床报道,约80%患者经灸后疼痛明显减轻。一般2-3周为1疗程。 4、封闭...
-
解烫伤疼痛 轻度外伤
葱叶汁巧解烫伤疼痛 药理研究表明,葱的挥发性成分对白喉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所含的葱辣素能刺激血液循环。因此,葱叶既可解毒消肿,又可抑菌促进血液循环,外用治疗烫伤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具体方法是,清洁伤口后,将洗净的新鲜葱叶剥开,将带有黏液的葱叶一面平覆在烫伤表面即可。 张婷 轻度外伤慎用药酒 药酒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使用前必须弄清用法。外用的药酒通常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一般适合以疼痛、肿胀为主的跌打损伤、关节脱位、骨折、皮肤明显破损等病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但如果外伤后,局...
-
按摩倒走 减轻颈部酸痛
有颈部酸痛困扰时,除了就医,还可适当进行按摩也有助于减轻颈部酸痛。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专业按摩治疗师每周进行3次按摩,每次1小时,可有效改善颈部酸痛问题。 发表在《家庭医学年刊》上的这项研究称,刚开始出现颈部酸痛前4周,最好每周都能接受全方位治疗,以1个月短期疗程来说,每次按摩时间60分钟效果要比30分钟效果好。 过去已有研究发现,按摩要持续4周以上,效果才会较好。而在这项研究中,美国群体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228名、20岁到64岁的男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患者每周接受3次按摩,每次按摩1小...
-
枕颈部僵硬抽掣痛 病机与治则
韩某,女,32岁,1985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后枕部、颈部、背部僵硬抽掣痛2个多月,加重半月。患者曾在几个医院用过中西药及外敷药等治疗,但都无效。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精神紧张,处于焦虑状态,上半身如木僵样,头不能前后左右运动,转头必须身子同时转动,否则引起后枕部、颈部、背部抽掣痛,伴面红,失眠,烦躁,苔白,脉沉弦。有精神抑郁史。 病机与治则: 肝郁阳亢,经络壅滞;治宜平肝潜阳,补卫温经,活血通络。 处方:(1)针列缺穴。 (2)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元参30克,龙骨30克,牡蛎...
-
治两腿疼痛上引腰部疼痛验方
苏某,56岁,农民,于2007年5月21日就诊。 主诉:两腿疼痛上引腰部疼痛,酸软无力,渐不能行走,近月余。 问诊:患者于一个月前,因家庭琐事生气而出现脘腹胀满、串痛,时轻时重,并觉下肢烦乱不适。经服用西药3天后,腹部痛疼痛减,但两腿酸痛逐渐加重,右侧下膝关节偏重,牵引腰部两侧,手足时有发凉。经当地医院诊断治疗一周,效不佳。治疗用药不详。现腿痛烦乱加重,转侧困难,影响休息,坐立减轻,饮食减退。面色萎黄。二便正常。无其他病史。望诊:舌质红,苔薄白。切诊:左寸脉弦,关脉弦滑,迟脉弱,右脉弦细。 治疗:疏肝解...
-
通脉止痛 陈立刚治疗肩周炎方
治肩周炎(湿热蕴结)方 处方:黄柏、苍术各10克,薏苡仁、葛根各25 克,牛膝、川断、桑枝各12克,元胡、地龙、秦艽、防己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行气止痛。用于治疗肩周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症见肩关节疼痛,灼热感,肩关节活动受限,指压肩关节疼痛明显,伴口苦干,面红,大便粘滞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创方者:陈立刚 治肩周炎(风寒凝滞)方 处方:羌活、独活、当归、防风、威灵仙、桂枝、宣木瓜各10克,杜仲、桑寄生各20克,牛膝、川断各 15克,细辛3克。...
-
老中医治痛风食疗经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病症,同时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种之一。此病症在发病早期,如诊疗及时用药合理,一般2~3周即可临床治愈或缓解。但此病复发率极高,如治疗不到位彻底或饮食不节制,则极易反复发作,多时可在一年内反复发病3~5次,甚至更多。 老中医胡大夫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组用于预防痛风复发的食疗方,现介绍如下。 1.车前子煮冬瓜 配料:车前子20克,冬瓜O.1公斤,菜油、盐、酱油、姜、葱适量。 制法:将车前子浸泡20分钟后捞起,冬瓜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备用;把铁锅烧红人菜油烧至八成...
-
骨质增生夜间剧痛治验一则
患者,李某某,女性,51 岁,农民。颈腰骨节疼痛2年,多次到医院就诊,诊断为“颈腰骨质增生”,先后服用多种西药、中成药、药汤,效果均不理想,用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近1个月来,每到夜间准时疼痛,剧烈难忍。查体: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四肢厥冷,畏寒怕风,身体骨节疼痛,背恶寒,大便稀烂,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辨证为阳气内虚,寒邪外束的病相。拟以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 处方:附子60克(先煎),细辛6克,炙麻黄、炒白芍、炒白术、干姜、人参、桂枝、茯苓各10克,炙甘草8克。每...
-
治疗足跟痛民间快速疗法
特约专家、香港国际医学院客座教授、医学博士 郭振东 一、米醋足浴法:取米醋1公斤,适 当加热,每日浸脚数次,每次1小时,2日 1剂,连续30-60天。 二、醋药浸泡法:皂角刺80克,陈醋 1公斤,共置盆中,煎沸后熏洗足跟部,待 药液变温,再泡患处20分钟,每日2次, 每剂2天,15天为1疗程,连续1—2疗 程。 三、药泡按摩法:取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各30克,水煎取汁,浸洗患处,洗毕用拇指或掌根沿跟骨内外侧进行按摩,然后按摩足跟底部,手法由轻到重,每次30分钟,每日2次,连续1-2 周。...
-
“三操”治疗腰背痛
旱地划船操 先将身体挺立站直,双脚开立,并由髋处上体前倾,塌腰挺胸,抬头向前看,双手前举,手心朝下握拳,好像抓住划船的双桨。双手从前向后,后背肌肉用力夹紧,如拉船桨的动作,如此反复。上身前倾,双手由前向后运动,约做50次,每天晚上做1次。这套操可缓解颈背部诸多疼痛、僵硬症状,还可有效地缓解和根除伏案工作者和中老年人的背部疼痛问题。 伸展背部操 取俯卧位,两上肢放在背上伸直,将头颈和肩部逐渐抬高。同时收腹将双腿伸直逐渐抬起,让腹部着床,肢体成船状,共做10次,早晚各1次。这套操可防止腰部肌肉劳损、腰背酸痛等。 捶击背...
-
中药外敷巧治“腰突”术后残留痛
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其他疗法失败后常采用的方法。但该疗法存在着并发症较多的弊端,术后残留痛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对312例经手术后出现腰腿残留痛的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治疗312例,其中男202例,女11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术前病程最短3天,最长92天;术后病程最短16天,最长33天;开窗髓核摘除术307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5例;单侧手术223例,双侧手术89例;单个髓核摘除术79例,2个以上髓核摘除术233例;术后单侧下肢残留痛23...
-
缓解肩部疼痛不适 调治肩周炎热敷法
热敷法是将发热的物体放置于病人患处或机体某一特定部位(如穴位),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以达到调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也是人们常用的自我调治慢性伤痛的方法之一。肩周炎患者通过适当的热敷,可解除肩背部肌肉痉挛,缓解肩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恢复肩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有利于肩周炎患者的康复。 毛巾热敷法 先把毛巾浸在热水盆内,取出并拧至半干,用手腕掌侧试其温度是否适当,把温度适当的热毛巾敷于患侧肩部疼痛处,敷时还应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烫。毛巾上面可再盖一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同时,要准备两块毛巾,以便交替使用。大约每5...
-
足跟痛动动脚趾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患之一。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跟骨下脂肪垫变性,筋膜损伤及骨刺形成等。且病程一久就会刺激跟骨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骨刺,使症状加重。建议患者到医院治疗的同时,可用下列方法辅助防治。 足趾移物 将一条毛巾平铺在地上,在一头压上约2500克的重物,端坐椅子上脱去鞋袜,用足趾抓住毛巾的一角,慢慢将重物拉至脚下,反复移物10-20次。 足趾取物 端坐椅上,腰背伸直,然后用脚趾夹取放在地上的钢笔或铅笔,提起脚与膝部成一直线再放下,如此两脚交替各重复做10~20次。 趾根悬物 端坐椅上,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