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 第104页

痛 第104页

  • 主治各型关节疼痛 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各型关节疼痛 祛风通络止痛

    金实,男,1943年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首席学科带头人,澳大利亚中医药针灸联合会学术顾问。 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主编国家规划研究生教材《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主编著作9部,副主编及参编著作20余部,多次应日本奈良医科大学、名古屋市立大学、德国爱兰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学...

  • 治腰扭伤瘀痛方

    治腰扭伤瘀痛方

    处方与用法:大黄(酒炒)6克,桃仁、地鳖虫各10克,续断、泽兰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 功效:散瘀热,通脉络.治腰扭伤日久.瘀血化热,疼痛难忍,腰背刺痛,痛引两侧不能转侧.大便硬结,尿黄,舌边紫暗。苔黄,脉弦数。...

  • 跟痛症中药简便方二款

    跟痛症中药简便方二款

      跟痛症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肥胖人,多为老年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衰少,久行久站造成足底部皮肤、皮下脂肪、跖腱膜负担过重。长期、持续的牵拉,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或骨质增生,致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   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部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跟骨的跖面和侧面有压痛,局部无明显肿胀。若跟骨骨质增生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摄片常见有骨质增生,...

  • 治慢性腰背痛有妙方

    治慢性腰背痛有妙方

    腰背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甚高,且发病原因很多。一些非外伤性的脊柱病变,如腰骶部先天性异常所造成的肌肉、韧带、关节面不对称、不平衡等,以及老年人退行性或增生性病变都可引起腰背痛。外伤性腰背痛,常由于急性扭伤未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以致迁延为慢性腰肌劳损。 中医对痛与不痛有个认定的说法,即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痛则不通,气血壅滞也。因此,治疗痛就要以调理气血,畅通经脉为主。根据这一理论,临床运用“芎胡独生汤”治疗腰背痛,屡用屡验。一般服药5—7剂症状明显减轻,10&mdash...

  • 寒性骨痛艾叶泡脚

    寒性骨痛艾叶泡脚

    每年冬季,我经常会出现骨头里面寒冷疼痛,气温稍降就会加重。医生说这些寒性骨痛是由于老人本身就阳虚内寒,再感受外寒而发病,用艾叶汤泡脚可以治疗这种骨痛。我用过之后骨痛症状明显减轻,现介绍如下。 方药:朴枝20克,制附子10克,艾叶30克。 用法:将以上三味药用纱布包好,放在砂锅里加水500毫升,煮开,水开后冷却至40度(即摸上去感觉温热),捞出药包,把水挤出来后重复使用(可重复煮水3次)。用药液泡脚至水不热,约30分钟,每天煮1次泡1次,泡脚后的水例掉。...

  • 程氏蠲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程氏蠲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多发病,临证以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者居多。笔者运用主治风寒湿痹的程氏蠲痹汤治疗该病数十例,收效较好,现举例于下。 刘某,男,54岁,2002年1月17日初诊。 患者因睡地铺几天后,突然出现右侧腰至整个下肢酸胀疼痛,伴肢体沉重麻木,肢节屈伸不利,步履艰难;查苔白,舌质无变化,脉紧。证属风寒湿邪阻滞经脉所致,方以程氏蠲痹汤加减,并配合针灸、火罐辅助治疗。 组方:独活10克,羌活6克,秦艽10克,海风藤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桑枝15克,乳香10克,木香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

  • 老年腰痛常揉额头

    老年腰痛常揉额头

    秋季昼夜温差大,犯腰痛病的中老年人渐渐增多,经常点揉额头正中的腰痛穴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引起的腰痛有明显疗效。 做法是:端坐,以拇指指腹点揉额头腰痛穴(眉心和发际连线的中点),由轻到重,逐渐加力到额头酸胀为佳。然后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各揉1分钟,同时慢慢活动腰部,以疼痛能忍受为度。每日3-5次,两周左右可见效,长期坚持能逐步消除腰痛症状。...

  •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

    方源: 《备急千金要方》。 处方: 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各6克,细辛3克,党参10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症见腰膝疼痛,痿软,关节曲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 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

  • 风湿性关节炎 通络止痛之法治治顽痹

    风湿性关节炎 通络止痛之法治治顽痹

    患儿韩某,男,10,岁,小学学生。面黄肌瘦,畏寒喜温,舌苔淡白,脉象细弱,双膝肿痛,有如鹤膝,步履蹒跚,行走困难,病程已2年。其母经常背着孩子四处求医,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整天打针吃药,但收效甚微。余诊之为顽痹,用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法治之。 方药:制马钱子30克,天麻、杜仲、牛膝各30克,木香10克,土鳖虫30克,制乳香、制没药、防风、麻黄、羌活、独活、桑寄生、鸡血藤、僵蚕各30克,全蝎、甘草各1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5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 痛风难治 预防为先

    痛风难治 预防为先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说法,但在饮食及生活习惯上做到注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低嘌呤饮食:牛奶、鸡蛋、水果、植物油、蔬菜应首选,但嘌呤摄人量每日也应控制在150克之内。 低蛋白、低脂肪饮食:蛋白质可控制在 40克-65克/日,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尽量不吃肉类、禽类、鱼类等。 忌酒:啤酒中含嘌吟很高,因此必需严格戒酒以防痛风发作。 忌服用降低尿酸排泄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剂等,因以上药物均可加重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风发作,加快痛风结节肿的形成。 林青云...

  • 风湿关节痛药浴有良方

    风湿关节痛药浴有良方

    药浴疗法是民间常用来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对老年人很相宜,现介绍给读者。 治跌打损伤方:老年人年老体弱,一旦跌伤或碰撞伤,瘀血消散迟缓,导致疼痛不安。可用苏木、松节各250克,亦芍、红花各60克川芎、羌活各40克。先用清水浸泡药物30分钟,再煎取药液,趁温洗浴,以增强药性渗透力。 治风湿疼痛方:老年人大都易受风寒湿气,引发局部或关节疼痛和牵引力差,冬季尤甚。可用羌活、独活、五加皮、当归各80克,水煎取药液,趁温洗浴。 注意: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5分钟,洗浴后不要用热水冲洗,以维护药效。每剂药可用2次。 淡袁辉...

  • 足跟痛的外治疗法

    足跟痛的外治疗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以足跟部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证,多由肾虚、气滞血淤、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 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洗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疗程。 3.当归20克,川芎、乳香、栀子各15克。共研细末,撒入棉纱布间,缝制成合适的鞋垫数只,每日1只鞋垫,交替使用,1个月为1疗程。...

  • 防治痛风 建立痛风“防火墙”

    防治痛风 建立痛风“防火墙”

    如今当儿女的,常会给父母购买成百上千元的营养保健品;当妻子的,常会想着给老公煲鱼汤、鸡汤补身子。在这里要提醒您,如果您不了解他们的血尿酸水平,那么这些营养保健品和美食佳肴,就有可能由补品变成“毒药”,引发痛风。 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都容易合并高尿酸血症。一些食物如鱼虾、禽类、豆制品等嘌呤含量较高,过多摄入可导致血尿酸升高;市场上常见的核酸保健品在人体内代谢也可产生过多的嘌呤。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痛风发作。 易被忽略的高尿酸血...

  • 颈肩痛试试耸肩伸颈

    颈肩痛试试耸肩伸颈

    颈肩痛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多因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滑囊等受凉、外伤、感染所致。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如不及时治疗,拖延日久可使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年人也有发生。疼痛特点是胳膊一动就痛,不动不痛或稍痛,梳头、穿衣、提物、举高都有困难。 发生颈肩痛的人,可以直身跪坐于软垫上,将两肩头尽量耸起,头颈尽量缩进(似乎感到两肩头要碰上耳朵),然后将两肩尽量用力下落,将头颈伸长。这样反复耸肩、伸颈各30下...

  • 治颈肩肌肉痉挛疼痛方

    治颈肩肌肉痉挛疼痛方

    近日有名年轻男子,歪着脖子来到医院骨科,进门就说:“大夫,我昨天吹了一夜空调,今天落枕了,快帮我看看。”接诊大夫对年轻小伙子做了检查,发现他并不是“落枕”,而是吹空调之后肩部受凉产生的肌肉痉挛。 夏秋之交,各种疼痛病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这些患者中,以颈、肩、膝关节疼痛为主,且年轻人居多。 吹空调受凉,是年轻人疼痛病多发的首要因素。老年人虽然身体不如年轻人,但是平时注意保护,基本不用空调,即使开空调,温度调得也比较高,所以受凉的几率反而小。有些年轻人怕热,喜欢整...

  • 痹痛风湿病在厥阴太阴

    痹痛风湿病在厥阴太阴

      案例   戴某,女,76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   周身关节痛、肌肉痛1年余,经多方诊治不能明确诊断,治疗也无疗效。刻下症见:手指关节痛,腰、背、髋、膝疼痛,四肢肌肉也时有疼痛,时好时差,影响睡眠。伴见口干、四逆、纳差,时有身颤。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阴病,辨方证属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茯苓、陈皮、狗脊证。处方:麻黄6克,桂枝10克,知母10克,白芍10克,苍术15克,制附子12克,茯苓12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狗脊15克,陈皮30克,生姜15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7日二诊:诸症同...

  • 足趾肿痛 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足趾肿痛 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李某,男,71岁。2014年3月1日初诊。 患者述其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双足趾自觉发热疼痛,行走活动受限,痛甚时夜不能眠,需服止痛药方能入睡几小时。经在社区服务站治疗多次,效不显著。查见患处肤色发红略肿,无抓痕、渗出、鳞屑,触之灼手,详询发病前两月饮酒食辛辣之物较多。心肺透视、化验血脂组合、血流变、血常规均正常。口苦,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脉数。 辨属火热之邪下注,蕴于足趾部所发。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处方:黄柏30克,栀子30克,丹皮30克,白薇30克,忍冬藤30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连翘30克,延...

  • 痛风排酸汤

    痛风排酸汤

      一、方药组成 露蜂房、蚤休各15克,苡仁、生石膏各30克,苍术、黄柏各20克,玄参、金银花、土茯苓、车前子(另包)各30克,秦皮、秦艽、络石藤各15克。   二、服用方法 每日1剂,煎前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加适量水煎3次,取煎汁混合平分两碗,早晚各服1次,7天1疗程。服用期间多饮水,1日3000~5000毫升;限制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脑、胰、骨髓以及海鲜、贝类、鲤鱼、香肠、火腿、菠菜、豌豆、扁豆、花生、莴笋);多食碱性食物(冬瓜、南瓜、西红柿、茄子、西瓜、苹果、葡萄、鸭梨等...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痛风
  • 治跖管综合征 骨刺型足跟痛方

    治跖管综合征 骨刺型足跟痛方

    治跖管综合征方 内服方:稀莶草、海桐皮、松节各 12克,海风藤、’忍冬藤、威灵仙、秦艽、防己、当归、姜黄各9 克.黑豆24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洗方:伸筋草 50克,透骨草、卷柏各40克。当归、木瓜、乳香、生地、熟地各30克.没药20 克,川乌、草乌各15 克,食醋500毫升(后下)。加水3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后.将食醋倒入同煎.煎数分钟后.把药液滤入盆内.先将患足放盆上热熏.待药液稍凉不至烫伤皮肤时.即可把足放在盆内浸洗.每次熏洗时间约 40分钟.每日熏洗 2~3次.每剂药熏洗 2天。...

  • 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

    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

    方药:萆薢、瞿麦各12克,薏苡仁、泽泻、白术、茯苓、山茱萸、白花蛇舌草、丹参各18克,桂枝6克,车前子、木瓜、牛膝各15克,全蝎、蚕砂、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各服1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主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疗效:共治124例,显效65例,有效39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3.87%。...

  • 治外伤肿痛方

    治外伤肿痛方

    樟脑2块碾碎,用白酒浸泡,待溶化后,涂抹患处。干后再涂,反复涂抹,第二天肿痛就明显好转。 主治:扭伤肿痛、肌肉痛或关节痛。...

  • 中药浴足方治“足跟痛”

    中药浴足方治“足跟痛”

    足跟痛常由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引起。中医认为,足跟痛是因肝肾阴虚导致筋骨失养,或者寒湿侵入引起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有关。中药外治是治疗足跟痛常用而有效方法之一。 方法:血余炭、当归、木瓜、皂角各等量。加清水浸泡10分钟,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当时足浴20—30分钟,拭干后搓双足心200—300次,以发热为度。早、晚搓足跟部1次。 方中血余炭为“人发烧焦”而成(中药店有售),其性味苦涩,微温,人心、肝、肾经,有止血消瘀,利尿生肌功效,李时珍谓其“消瘀血...

  • 艾叶浴治风湿疼痛

    艾叶浴治风湿疼痛

    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等作用。 下面介绍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艾叶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给大家。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此法对风湿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四肢大关节疼痛酸楚麻木 治痹方

    四肢大关节疼痛酸楚麻木 治痹方

    处方:薏苡仁、白芍、当归、苍术、炙甘草各10克,麻黄、肉桂各6 克,生姜7片。 加减: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革薜、通草、姜黄各10克;肌肤麻木者,可加海桐皮、稀莶草各10克;肢冷重着甚者,加附子(先煎)、干姜各6 克,细辛2克;尿赤,舌红,苔黄腻者,加黄柏10克;痹证日久,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则强直变形,舌紫,苔腻,脉细涩者,可加白芥子、制天南星、桃仁各10克,红花、地龙、全蝎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渗湿,通经活络。 主治:着痹,中医辨证为湿邪痹阻型,症见四肢大关节疼痛重着、...

  • 揉额头治老年腰痛

    揉额头治老年腰痛

    秋季昼夜温差大,中老年人犯腰痛病的渐渐增多,经常点揉额头正中可缓解腰痛。据调查,老年人63%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腰痛,中医认为腰痛多由肝肾亏虚、气血瘀滞不通所致,额头正中的腰痛穴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引起的腰痛有明显疗效。 端坐,以拇指指腹点揉额头腰痛穴(眉心和发际连线的中点),由轻到重,逐渐加力到额头酸胀为佳。然后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各揉1分钟,同时慢慢活动腰部,以疼痛能忍受为度。每日3~5次,两周左右可见效,长期坚持能逐步消除腰痛症状。...

  • 足跟痛食醋泡足可治

    足跟痛食醋泡足可治

    足跟痛是人们常见的病症,采用食醋浸脚疗法,效果甚佳。 方法是:用食醋约1000克加热到脚足可浸入,倒在脚盆内每日浸脚半小时到一小时。 如食醋温度下降,应再加热,一般浸10天到半个月后,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可连续烫1~2个月,足跟痛即消失。...

  • 祛风湿止痛良药——威灵仙

    祛风湿止痛良药——威灵仙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哽。 用法用量:煎服,6~9克。外用适量。 临床运用:1.威灵仙60克,水煎分多次代茶饮服,治疗胆石症120例,总有效率87%。2.威灵仙、甘草各15克,水煎服,治疗病毒性肝炎35例,总有效率91%。3.鲜威灵仙根60克,水煎服,重者次日再服,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全部治愈。4.威灵仙研末,以米醋调成糊状,贴敷患乳,治疗多例急性乳腺炎,一般1—3天即愈。5.威灵仙研末,以米醋调敷治疗足跟痛,取得良好疗效。 此外,本品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痛...

  • 姜醋威灵仙治疗足跟痛症

    姜醋威灵仙治疗足跟痛症

    治疗方法:姜、醋适量,威灵仙50克。将威灵仙及鲜姜捣碎,研成细末,以少量醋调成糊状。外敷于足跟痛处,用纱布或胶布包扎固定(注意要包紧,以使药糊充分接触患处),每日换药1次,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点评:足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病所致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痛。病因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病因有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炎、跟骨高压症等。且此类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西药多有禁忌。本方有宣通经络、祛风散寒的功效,且用法简单,效果显著。...

  • 头痛身困 祛风除湿健脾化痰法

    头痛身困 祛风除湿健脾化痰法

    祛风除湿、健脾化痰法 任某,女,23岁,学生,2010年8月1日。 患者外出之后,头痛身困,胸脘痞闷,纳呆,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脉濡滑。 证属:外感风湿,兼有痰浊。 治以:祛风除湿,健脾化痰。 处方: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厚朴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8月4日):3剂头痛,胸闷大减,便已不溏。又取3剂,痊愈。 按:患者脾阳素弱,内蓄痰浊,外出之后,同气相求...

  • 便秘腹痛以通为先

    便秘腹痛以通为先

    六腑者,脾,胃,大、小肠,膀胱,三焦是也。《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的特性为“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后世医家对六腑特性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提出“六腑气化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腑病以通为补”。均在强调“通”“降”二字。六腑相对于五脏,则脏属阴主静主藏,而腑属阳主动主泻,六腑为管腔中空的器官,其有传化水谷糟粕之功,也只有六腑保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