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 第45页

五 第45页

  • 施金墨糖尿病的通用方 五付中药治愈糖尿病

    施金墨糖尿病的通用方 五付中药治愈糖尿病

    * 我国名医施金墨有个糖尿病的通用方: 黄芪、葛根各30克,山药、生地、玄参各15克,苍术、丹参各10克。毎日一剂,水煎汤分服用即可。祝谌予治疗糖尿病‘对药’方:生黄芪、生地,苍术、玄参,葛根、丹参;被誉为治疗治疗糖尿病的经典方。其疗效可概括为:稳定血糖水平 、 防止伴发症 、 调节人体‘内稳态’。 五付中药治愈糖尿病: 生黄芪18克、生山药、麦门冬各15克、元参30克、肥知母12克、干地黄10克、北五味、天花粉各9克、生鸡内金6克、生葛...

  • 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咳嗽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病症状,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善用经方治疗多种证型的小儿咳嗽,现整理分析五则验案如下。 1. 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以治咳 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天来诊。患儿服用感冒药后汗出热不解,咳嗽加重,伴气喘,痰多黏稠,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拟清宣肺热。方药:炙麻黄6g,杏仁4g,甘草3g,生石膏20g(先煎),浙贝母10g,炙桑白皮8g,紫苏子10g,莱菔子6g。3剂。患儿药后热退,咳嗽大减,...

  • 胃肠疾病 中医五脏使理论

    胃肠疾病 中医五脏使理论

    “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在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胃肠道在人体中起到消化和吸收营养及水分、屏障保护、调节内分泌等作用。胃肠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条件是胃肠道营养充分、肠道菌群平衡、内分泌协调等[1]。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储菌库,含有许多种类的细菌及毒素。当肠道黏膜被破坏,其屏障功能受到损害,肠内的细菌及毒素则可出现移位,激发全身炎性反应[2]。重症患者的胃肠道在应激条件下极易出现缺血、缺氧,是应激的“原发部位”[3]。胃肠功能的破坏可加重感染,影响预后,因此治疗...

  • 梁宏正治疗五脏咳思路

    梁宏正治疗五脏咳思路

    五脏咳和六腑咳首见于《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只提及症候和病名,并无具体治法与方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梁宏正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系统研究了五脏咳、六腑咳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本文主要介绍其治疗五脏咳的思路。 肺咳 病因病机:外内合邪为导致肺咳的主要原因,外受寒邪,内伤寒饮,即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 症状特点:为咳而喘息有声或咳逆倚息,心烦胸痛,甚则久咳后肺络损伤...

  •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

    五苓散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经方,冯世纶教授临证应用五苓散,常信手拈来,疗效卓著。   五苓散中,茯苓、猪苓、泽泻、苍术重在逐内饮,猪苓、泽泻解其烦渴,桂枝解外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   《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临床中医大家如胡希恕、恽铁樵、章太炎,必是精通此书而后有所建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有260余方,其中约50个方子临床应用频率最高,其中就包括五苓散方,所以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其适应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笔者有幸侍诊当代经方名家、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半年来亲历冯老临证应用五苓散,信手拈来,疗效...

  • 妙用补阳还五汤

    妙用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方由黄芪60克,当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桃仁3克,川芎3克,红花 3克组成。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的功效。黄芪是方中主药。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恢复脑细胞的功能、扩张血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等作用。桃仁、当归尾、赤芍、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通调气息的作用;地龙能引药直达经络,以发挥全方药的作用。 此方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者;还可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类和某些脊髓、神经病...

  • 鸡蛋壳治病验方五则

    鸡蛋壳治病验方五则

      鸡蛋营养丰富,其实常被人们随手丢弃的蛋壳也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鸡蛋壳味咸,性平,具有和胃降逆、止血疗疮的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现例举数例。   1、治嗳气吐酸:鸡蛋壳炒黄研成细末,饭前用开水送服,每次3克,每日3次。   2、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取鸡蛋壳、延胡索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2次。   3、治咯血、吐血:鸡蛋壳6克,维生素C适量,共研细末,开水送服,每日2次。   4、治外伤出血:鸡蛋壳洗净,研末,高温消毒,敷患处。   5、治鼻衄:鸡蛋壳研极细末,用棉球蘸蛋壳粉适量塞鼻。...

  • 补阳还五汤日临床新用

    补阳还五汤日临床新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之症。临床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病证亦获良效。兹举临床验案例如下。 1,治格林巴利综合征。蔡某,女,9岁。发热,消瘦,面黄,四肢痿废不用1个月。在某医院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经治疗半个月,发热已退,双上肢功能稍恢复。症见:面白,消瘦,双下肢痿废不用,稍咳嗽,舌红、边有齿痕、瘀点、少苔,脉滑涩。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黄芪15克,当...

  •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是一首治疗阳气不足、血行不畅,兼以外感风邪,以肌肉麻木为特征之血痹证的有效方剂。本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常用该方化裁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三则。   中风先兆   金某某,男,51岁,朝鲜族,2004年10月13日就诊。   患者二周前头目眩晕,时觉脑中昏聩,语言现一过性不利,呕吐多痰涎,继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半身肢体麻木,肢冷,头重脚轻。当地卫生院诊为“脑血...

  • 五苓散新用 高脂血症+多汗症

    五苓散新用 高脂血症+多汗症

    五苓散来源于汉·《伤寒论》一书。现代临床已把它制成丸剂、片剂(各地大中型药店一般均有售),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药。 它传统应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湿停聚所致水肿等病症。近年来发现,五苓散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高脂血症 方法是内服五苓散丸剂,每次6-9克,每日3次。服药后可使血脂降低,体重逐渐减轻。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白术有降低血糖,利尿,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桂枝能扩张血管,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茯苓、猪苓均有利尿,提高免疫力作用;泽泻...

  • 汗出色黄 黄如柏汁 方选茵陈五苓散

    汗出色黄 黄如柏汁 方选茵陈五苓散

      王某,女,43岁,2013年8月3日初诊。   诉:二周前发现两手发黄,曾来院化验肝功,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时逢木耳生长旺季,患者常冒雨劳作采摘木耳,劳累时喜饮酒以解除疲劳,且平素有饮食辛辣之嗜好。后渐出现身困重,乏力、纳呆、发热烦躁,口黏腻,口苦,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黄汗出。遂来中医求诊。   刻诊:形体肥胖,汗出色黄,黄如柏汁,用白色毛巾拭之,毛巾即刻着色染黄。肝胆超声显示:“胆囊壁毛糙。”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属湿浊中阻,蕴久化热,湿热蕴蒸肝胆,胆汁随...

  • 中医一剂良方“五皮方”

    中医一剂良方“五皮方”

    中医讲春季多风,风属肝,易引起肝阳上亢,引发春燥,导致肝火旺盛,使人心烦气闷,情绪不安,影响血压的稳定。怎样可安然应对这种“上亢型”高血压呢? 中医开了一剂良方,因其中五味药材均带个“皮”字,故命名为“五皮方”。该方为取桑白皮50克,大腹皮30克,赤茯苓皮15克,陈皮9克,生姜皮5克,五味药一起入锅煎水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7天为1个疗程。春季常服用,还有平肝清热、宁心凉血、利水散浊、消烦益气的功效。 吴一福...

  • 五子衍宗丸用于不孕症、滑胎、闭经、神经衰弱

    五子衍宗丸用于不孕症、滑胎、闭经、神经衰弱

      前不久,贵报刊登了《古今种子第一方:五子衍宗丸》一文,详细介绍了该方的功效和适应症及组方释义,殊不知,五子衍宗丸经长期临床实践,其运用已大大超出了原来的主治范围。例如用于不孕症、滑胎、闭经、神经衰弱等病症,每每收到较好效果。   不孕症   用五子衍宗丸内服,每次9克,每日8次,治疗妇女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刘某某,女,26岁,工人,2001年8月9日初诊。   婚后4年未孕,月经量少色淡、腰酸腿软、头昏乏力、少腹冷痛、白带清稀而多。经妇科检查为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及宫体均小,子宫后位,双侧...

  • 喉症丸勿与五类药合用

    喉症丸勿与五类药合用

    喉症丸是治疗咽喉疾病的常用中成药,含有板蓝根、人工牛黄、冰片、猪苦胆、玄明粉、青黛、雄黄、硼砂、蟾酥、百草霜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疗效较好。但喉症丸不要和以下五类药物合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喉症丸含有牛黄、猪胆汁,其中的钙离子会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难溶的络合物,使抗生素的吸收率下降。 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喉症丸中的硼砂能碱化尿液,减少氨基甙类抗生素的排泄,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产生前庭功能紊乱的毒性反应,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秘方方剂 2024-03-07 9 0
  • 治痈疽 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治痈疽 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孙某,男,21岁,门诊病例。   2010年1月6日初诊:双足趾疼痛、发热13年不愈,足趾色黑、肿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气虚血瘀,热毒阻络。   治法:补气活血,清热通络。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组方:黄芪2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6克,红花4克,桃仁10克,金银花30克,玄参10克,生甘草10克,水蛭粉6克,煅乳香10克,煅没药10克,紫草10克,炮山甲10克,黄连4克,黄柏10克。15剂,水煎服。   2010年1月22日二诊:左...

  • 白塞氏综合征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白塞氏综合征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白塞氏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狐惑病”。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眼损害,皮肤损害,可有发热、急慢性关节炎等。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所致。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肝脾湿热型起病急,病程短,头痛、怕光,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大小不等,灼热疼痛,或有下肢结节红斑,潮红灼热疼痛,急性期可见发热畏寒,胸胁闷胀,食欲不振,咽干口苦,妇女带下、带稠。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

  •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1.腹胀尿频钱某,女,32岁。初诊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少,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 余次,脉细,苔薄腻,质淡红。小便常规检查正常。症属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化气利水,以缓其急。方用:桂枝6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知母、黄柏、白术各10克,肉桂末3克(分吞)。水煎服,每日1齐U。服药3齐0 后,复诊:尿...

  • 民间验方五则

    民间验方五则

    治产后头痛验方: 当归9-15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克,干姜(炒透)1。8-2.1克,炙甘草3克,荆芥穗1.8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两次。 治习惯性便秘验方 枳实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效著。 治寻常疣验方: 取三七粉10—15克。每次服1—1.5克,每日两次,白开水送服。 治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1.取仙人掌——片。将其洗净后捣烂,外敷于肿痛的部位。 2.取六神丸5~10粒。将其磨...

  • 介绍五积散医案二则

    介绍五积散医案二则

      众所周知,作为解表温里的代表方剂五积散,与之相对的是解表攻里的防风通圣散,两个大方在临床上都大有作为,他们的疗效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五积散,其疗效令人赞叹。   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名方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

  •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临证凡饮水腹胀、水饮水肿、呕吐泄泻、身热头痛,甚或口干、目痒、咽痛、鼻干者老师多用五苓散,每用之似皆得心应手。然其使用之理,细细想来有明了者,有晦涩者,甚至有不知所云者。问及,师曰:“五苓散其实是一张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方剂,全身无论何处出现水液代谢障碍,均可用之。”《本草疏证》记载有桂枝六种功效:“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曰补中。”而在五苓散中,桂枝宣通阳气,通津液于周身,最终使得“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看来,桂枝当为本...

  • 病人选择使用五子衍宗丸 服用方法

    病人选择使用五子衍宗丸 服用方法

      五子衍宗丸最早见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有张果献给唐玄宗的五子守仙方,即是五子衍宗丸的原貌。此后,《摄生众妙方》有载。五子衍宗丸全方由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五种药组成,有补肾填精,疏利肾气,种嗣衍宗之功,对男性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中医认为,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生精养血,明目安神,滋阴润肺、化痰止嗽之功,适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弦,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历代...

  • 毛德西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

    毛德西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

      关于“五参”汤的名字,最早来源于孙思邈《千金翼方》,原方名“五参丸”,由人参、沙参、苦参、玄参、丹参组成,治疗心经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等。   毛德西教授所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也是在不断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曾用过玄参,虽有养阴润脉的作用,但考虑到玄参寒凉,偏于清热解毒,且有腻胃阻膈之虞,故取而代之用三七参,以加强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一个经验方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反复实践才能得到的。   组成...

  •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上一个储存尿液的袋子,俗语叫“尿脬”。实际上,这只说对一半,膀胱不仅仅只扮演着一个尿袋子的角色,中医对膀胱的功能认识的更深一些。中医认为,膀胱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所储存的不是简单的尿液,而是“津液”,也就是说,...

  • 陈宝贵治阳虚水肿 用五苓散加减

    陈宝贵治阳虚水肿 用五苓散加减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其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现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各种阳虚水肿等证。陈宝贵教授治阳虚水肿,也常用五苓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   基本方: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炒车前子15克,附子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祛湿,更加炒车前子以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走,湿去...

  •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

    钱乙是中医儿科寒凉派的代表 [1] , 他秉承 《颅囟 经》小儿 “三岁以内,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说, 结合 儿科临床以阳证、 热证、 实证为多的实际, 提出 “小 儿纯阳, 无须益火” 的治疗思想, 即治疗小儿疾病, 擅用凉泄之品。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中的 140方中, 除益黄散、 白术散、 温中丸等13方外, 皆为 清凉之剂。 尤其是该书记载的治疗小儿五脏热的方 剂, 对后世儿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至今仍为临 床所常...

  • 补阳还五汤治验三则

    补阳还五汤治验三则

    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的内科杂证,收效颇显,兹录三则,介绍于下。 案1 慢性肾小球肾炎 卜某,男,47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腰痛时作,尿色黄,下肢常浮肿,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经中西药治疗,症状时有反复。刻诊:形体瘦削,神疲气短,纳谷欠馨,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腰痛,尿黄,汗出不甚,微恶寒发热,测体温37.4℃。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5/HP,白细胞2~5/HP,颗粒管型+。舌胖色紫,苔白,脉弦滑。 中医诊为水肿,乃水湿羁留,久则成瘀阻络,复...

  • 乙未年用五积散验案

    乙未年用五积散验案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之一,但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尚没有被广大同仁很好地认识。 笔者2014年3月拜全国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组长、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为师,跟师临证一年多,受益匪浅,并运用运气理论试治多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近日,笔者据乙未年运气特点,仿效顾植山教授应用五积散治疗胃脘痛、痞证、腹胀及痤疮等,疗效确凿。兹举三案,与同道分享。 病案1 尹某,女,36岁,2015年4月20日初诊。胃脘胀痛两月,餐后及未至酉时加重,延及后背,伴胸闷嗳气,食欲不振,...

  • 对于去甘草 黄芪桂枝五物汤

    对于去甘草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之“去甘草”刍议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血痹虚劳篇第一方,仲景言:“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1,2]现行“十一五”七年制教材《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桂枝汤倍生姜、去甘草、加黄芪化裁而来,因此此方为桂枝汤类方之一。桂枝汤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生姜、大枣、甘草顾护中州,重视后天之本,充分体现仲景“存津液,保胃气”的学术思...

  • 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范围极广

    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范围极广

    患者元某,女,45岁。2015年7月就诊。诉自觉双肘关节以下桡侧面感觉异常,非痛非痒,莫可名状,部分恶风,无显着汗出,舌质淡胖苔白脉缓。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免煎剂)医治,处方如下:生黄芪3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生姜15g,细辛5g,威灵仙9g,大枣15g。2剂,装6袋,每次1袋,每日2次。 二剂而获康复。 辨证思路:患者为中年女人,素常缺少训练,符合“尊荣人,骨弱肌肤盛”的体质特征。就诊时正值盛夏,汗出加吹空调而发病,如《金匮要略》中描述:“疲惫...

  • 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

    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

    在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即水蛭、虻虫、䗪虫、蛴螬、蜣螂。 其中水蛭、虻虫出现在抵当汤、抵当丸中,二者都是太阳病篇的方子。太阳病因病程较短,血结的时间不久,适合用峻药急攻,说明这两种药的力量是比较强的。 徐灵胎说:“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则生血不伤,善人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无害也。” 因为水蛭行动迟缓,味咸,所以药性不是十分急迫。虻虫就不同了,它是空中飞的,行动迅疾,而且味苦,苦味有开破性,所以虻虫的破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