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汤加 第11页

汤加 第11页

  • 嗳气,打嗝,打饱嗝,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

    嗳气,打嗝,打饱嗝,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

    林某,男,42岁。主诉近来常嗳气,打嗝,并加重1周。1年前由于饮食不规律后出现上腹不适饱胀,伴有嗳气。腹胀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无明显反酸、恶心、呕吐、厌油腻感。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昨晚喉间有痰不适,胸闷,嗳气头晕,纳差。舌尖红苔白干,脉弦略滑。中医诊断为“嗳气”,证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处方:枳实、茯苓、法夏、竹茹、浙贝、厚朴、黄芩、牛蒡子各10g,陈皮、桔梗、甘草各5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共7剂。1周后复诊...

  • 治疗胃痛半夏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加四逆汤

    治疗胃痛半夏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加四逆汤

    半夏泻心汤 讲到胃病,我不得不提的半夏泻心汤,这是治胃病的专方,尤其是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像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等,用半夏泻心汤就有效,而且是原方不要加什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如果硬要加减的话,加一点肉桂、黄连,合上肉桂往往效果更好。 我的老师治疗胃痛有个经验,就是见到胃痛不要就想着佛手、香附、良姜,而是要看看他的喉咙,如果喉咙通红,说明肺胃有火,可以加栀子泻火,如果大便里面有一点血,化验检查有隐血,做胃镜提示胃黏膜糜烂了,加一点炙大黄,其实就是三黄泻心汤的合方,这...

  • 顽固性呃逆 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味

    顽固性呃逆 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味

    门某,女,45岁。2021年5.月13日初诊,平素脾胃虚弱,近日因琐事生气,情志不畅,刻诊患者脉胃脘痞满,无腹胀压痛,频频嗳气呃逆,恶心欲呕,脉弦滑,舌质暗红,苔灰白微腻。诊断:(肝郁气滞型)呃逆。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30g(研细包煎), 姜半夏15g,党参15g,炙甘草6g,醋香附10g,白芍15g,青皮9g,降香9g,白蔻仁6g,神曲20g,丁香3g,生姜30g,大枣三枚。水煎服,日1服,早晚分服。 上方连服5服后,呃逆明显减轻,1日中偶有...

  • 胃痞病 理气止痛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胃痞病 理气止痛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胃痞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泛指以患者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长期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脾胃病有较大优势,《黄帝内经》《脾胃论》《理虚元鉴》《证治汇补》等书对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思路颇有佳音。 男,60岁。诉胃脘不适5年余,近年来胃脘及两肋隐隐胀疼加重,易嗳气,纳食减少,进食稍多则胃脘胀满更甚。心悸,头晕,形体逐步消瘦,神疲体倦,四肢酸软无力。畏寒怕冷,有时口干。夜寐不安,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平时恐惧不安,恐胃有癌变。胃镜示...

  • 胃炎,胃脘痞,柴桂龙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胃炎,胃脘痞,柴桂龙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刘某某,男,51岁。 2013年4月3日初诊:间断胃胀10余年,加重1年余。做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现症:近1年余胃胀加重,伴嗳气、纳食欠佳,食后不化,形体瘦,面色萎黄,夜间口干不欲饮,饮水后感胃脘不适,五心烦热,夜休差,梦多,大便时干时稀,小便调,舌质红,苔黄腻,左脉滑,右脉弦。 西医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证 胃脘痞(肝郁化火,胆热犯胃) 处方 柴桂龙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7g,姜半夏15g,...

  • 肠梗阻肠结 证属气虚热结 方选大承气汤加味

    肠梗阻肠结 证属气虚热结 方选大承气汤加味

    王世彪为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甘肃省第一、二批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近三十年,擅长以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症。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四大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肠坏死、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肠梗阻属祖国医学“肠结”“关格”“腹痛”等范畴。王世彪认为:体虚是造成肠梗阻内在本质的因素;外感时邪是肠梗阻发病的重要外因;多数患者发病时情志失调...

  • 腹痛 脘腹胀痛排便困难 百合知母汤加减

    腹痛 脘腹胀痛排便困难 百合知母汤加减

    关某,女,1972年1月1日生。2005年3月16日首诊。诉腹胀腹痛伴排便困难2月余。 刻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进食后腹胀腹痛且多日未便,后经他院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经治疗,大便虽通,但始终排便困难且腹胀腹痛不缓解,患者为求中医治疗来诊。症见:脘腹胀满疼痛,进食后尤重,肠鸣,排便困难,伴乏力,口干口苦,消瘦,盗汗,无发热,双下肢浮肿。 舌脉:舌薄质淡绛,苔白少津。脉细,略数。 辨证分析:患者证属阴虚感邪,湿热蕴结胃肠,日久血伤肉腐,气机...

  • 肺癌术后放射性肺炎 麻杏石甘汤加减

    肺癌术后放射性肺炎 麻杏石甘汤加减

    王某某,男,58岁,湖南醴陵市人。 患者1992年12月呈现咳嗽,痰中带血,在当地医院抗感染医治一月无效。1993年2月转来我院,经胸片考虑为右中叶肺癌收住外科,于1993年3月24日行右中肺切除术,术后病理:低分解鳞癌。1993年4月22日转放疗科行放射医治,放疗后呈现咳嗽、气急、发热,肺部CT:右肺片状致密影响,考虑放射性肺炎。于1993年12月5日求吾师中药医治。 症见:刺激性干咳,无痰,伴胸痛,偶有低热,气急显着,活动后加剧。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辨证:肺气阴虚,热毒蕴结。 治...

  •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

    杨某,男,52岁。因咳嗽、喘息30余年,本次发作20余天,于2010年1月11日首诊。因感冒引起发作,整天咳嗽,以早晚严重,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状稀痰,胸闷气短,稍微活动则加剧。在本村卫生所输液5天不效来诊。病来畏寒纳少。刻诊:咳嗽咯痰,痰为白色泡沫状,咳吐爽利;喘息气短,少动则气喘难于接续;饮食减少,畏寒怕冷。舌质紫暗,苔水滑,脉弦细。 诊断:支饮(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证属阳虚水泛,痰湿阻肺。 治法:温阳化气,止咳平喘。 方药: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制附子(先煎)30克,干姜...

  • 二陈汤加味治疗夜间咳嗽

    二陈汤加味治疗夜间咳嗽

    治疗夜间咳嗽验方 林建亮, 王金霞 ( 山东省青州市立医院, 山东 潍坊 2 6 2 5 0 0 ) 笔者曾于门诊遇到以下症状的患者: 患者白天无任 何不适, 夜间咳嗽严重, 胸闷不舒, 痰液黏稠不易咯出, 五心烦热, 舌边有齿痕等。胸片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笔者给予二陈汤加味治疗: 陈皮1 2g , 清半夏9g , 茯苓 1 5g , 甘草片 6g , 当归 1 5g 。 5 剂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有 明显改善, 再服5剂症状消失, 诸症获愈。 体会: 脾虚湿困导致的咳嗽仅在夜间发作, 多提示 有阴血不足的...

  •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的临床观察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为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 异质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多变的呼吸道症状( 如 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 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 限 [1 ] 。该病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各个年 龄段的人群皆可发病,各国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 占人口的 1% ~18% [2 ] 。其发病的主要基础是慢性 气道炎症。即使哮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气道炎 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的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导致气道重塑和不可逆 肺功能损害 [3- 4 ] 。同时本病具有反复发作性,西药 能够较迅速缓解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症状...

  • 咳嗽处方 平喘五药合二陈汤加减

    咳嗽处方 平喘五药合二陈汤加减

    范某,女,50岁。2012年8月6日来诊。诉咳嗽1年余,咳甚时吐逆,重复发生,查无显着反常,经多方诊治,作用欠安。现见阵发性剧烈咳嗽,吐白痰,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患有冠心病,血压高,糖尿病等。 确诊:咳嗽(痰阻气机,肺络郁滞)。 处方:平喘五药合二陈汤加减:麻黄6g,麻黄根6g,苏子10g,炒莱菔子15g,葶苈子10g,陈皮6g,半夏6g,茯苓10g,甘草5g,干姜3g,细辛3g,百部15g,紫苑15g,浙贝6g,桔梗6g。5剂。水煎服,日1剂。一起配以抗敏止咳散1瓶,每次3g,日2次。...

  • 哮喘反复发作采用补肺定喘汤加减

    哮喘反复发作采用补肺定喘汤加减

    张某,男,27岁,自幼患有哮喘,反复发作,尤其在季节变化之时最为明显,发时喉间哮鸣气促,张口抬肩,呼吸不能平卧,现在症: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多汗,易感冒,面部浮肿,双侧下肢浮肿,视物昏朦,舌红苔黄腻弦细数。 体检:肝肾功能异常,尿酸增高。沈师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因此治疗上采用宣肺定喘,益气扶正之法,采用补肺定喘汤加减,方予生麻黄5 g,射干10 g,熟地25 g,茯苓15 g,陈皮5 g,炙甘草3 g,苏子10 g,莱菔子10 g,法夏10 g,党参30 g,麦冬15 g,五味子5 g,猪苓10 g,白芥子...

  •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李某,男,46岁,教师。2009年12月9日就诊。咳嗽2周。患者自述2周前患“感冒”后就出现咳嗽,痰稍多,色白,口稍干。患者曾在市中心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稍偏高,亦行X线检查,结果示两肺纹理稍增粗,多次静脉点滴抗生素和口服中西药物治疗,至今未愈。目前咳嗽频作,以夜间尤显,痰多而黏,不易咯出,时有咽干痒,偶有胸闷感,舌苔白,舌质偏红,脉浮。辨证为外感风寒邪气迁延不愈,郁闭肺卫,肺窍不利证,治宜以疏风止咳,宣畅肺气为主,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炙麻黄15 g,苦杏仁(炒用...

  •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牛某,女,45岁,2016年10月15日初诊。 病史:2年前因咳嗽入住某医院诊治,行肺功能、肺CT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信必可都保吸入,顺尔宁、阿斯美胶囊口服,咳嗽减而未除,每因气候变化加重。半年前因自感吸入及口服西药效果不显而停用。刻下:夜间刺激性咳嗽,基本无痰,咽痒,乏力畏寒,口干饮水不多,时有鼻塞喷嚏,纳可,因夜咳致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既往过敏性鼻炎病史。 辨证治则处方:证属气虚不固、风寒外束、肺气不利,治以益气升阳、祛...

  • 柴胡三仁汤加味治咳嗽

    柴胡三仁汤加味治咳嗽

    贾某,男,24岁。2012年9月27日诊。诉胸痒则咳,已有数年,素常自觉体质差,肢体无力。一周前患外感,症状发热,咳嗽,经其村医师医治,外感愈。留传,咳嗽症状久不缓解,求诊于中医。现咳嗽,有痰,夜间重,胸痒则咳甚,舌淡,后半部苔厚腻,脉沉。 确诊:咳嗽(邪袭肺络,湿浊内阻)。 处方:柴胡三仁汤加味:防风10g,荆芥10g,牛蒡子10g,沙参30g,薄荷10g,柴胡10g,黄芩6g,半夏6g,党参10g,甘草5g,杏仁6g,白豆蔻10g,薏苡仁15g,当归30g,桑叶15g。5剂。水煎服,日1剂。...

  • 外感咳嗽案 方用麻杏芩龙汤加减

    外感咳嗽案 方用麻杏芩龙汤加减

    咳嗽是由外感、内伤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发出咳声、咳吐痰液。 其既可以作为多种肺系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有症状而出现,又可视为一个独立疾病。 中医虽有“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之说,但纵观临床,其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常将之并称。(策划编辑 / 秦丹 责任编辑 / 冯欣宇) 医案举隅 外感咳嗽案 患者程某,男,11 岁,2014 年1 月 10 日因咳嗽就诊。患者于 2 日前不慎感受风寒,引发咳嗽。 初起咽痒,咳嗽气急...

  • 肺结核(陈旧)咯血 泻心汤加味

    肺结核(陈旧)咯血 泻心汤加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晨峰 范亚兰 陈淑敏 李晶   李春生在西苑医院急诊科工作多年,深察标本缓急之重要,故其在诊病过程中,会依病人之症状缓急,结合中医经典,对标本的叙述开出最合适的药方。在其看诊过程中,一定会问患者大小便状况和饮食胃口好不好,如果大小便不利或饮食胃口差难以下咽,必定会很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这完全体现出《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中的叙述“小大不利治其标”“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此外,李春生在急诊科工作多年,对于...

  • 反复寒战发热 宣痹汤加味

    反复寒战发热 宣痹汤加味

      杨某,女,30岁,湖南省冷水江市人,门诊病例。   2010年6月11日初诊:反复寒战发热6个月。患者于2010年元月起病,身发皮疹,瘙痒,随后寒战发热,先后前往多家大型综合医院就诊,经CT、骨穿、血沉、活检、B超等多种检测,疑为“结缔组织疾病”;经门诊、住院多次诊治无效。来就诊时仍有发热、寒战,伴周身肌肉疼痛,面生斑疹,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方:宣痹汤加味。   组成:防己6克,杏仁10克,滑石30克...

  • 恶寒 流清鼻涕 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

    恶寒 流清鼻涕 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

    陈某,男,71岁,2014年2月12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1周。患者曾有恶寒、头痛、身痛、流清鼻涕,因发热曾服用过解热镇痛药及中药荆防达表汤、银翘散之类,发热未已来诊,刻下患者发热,体温39.7℃,以午后及夜6~7点为甚,发热前稍有恶寒,口渴明显,口苦,口黏,呛咳,咳吐白黏痰,舌苔黄腻而燥,舌质暗红,脉浮滑数。 结合运气特点,从少阳合并阳明论治,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因有舌苔黄腻、呛咳、咯吐白黏痰等,故复入清化湿热、清宣肺气之品。 处方:柴胡3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30克,炙甘草5克,生石膏...

  • 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 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 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洪敏俐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届漳州市名中医,对肺系疾病的中医诊治有深入研究,对慢性咳嗽的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侍诊洪敏俐,得其授业解惑,受益匪浅,现结合3则医案,介绍洪敏俐从脾胃论治慢性咳嗽的诊治思路。 医案 李某,女,9岁。2015年7月17日因反复咳嗽咳痰6个月就诊。患儿6个月前外感后出现反复咳嗽,痰白黏、量多,咳剧稍喘,闻及香烟可诱发加重。于当地诊所诊治,服复方甘草液及复方鱼腥草口服液后症状稍有缓解,但病情反复。症见:咳嗽咳痰、痰白量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红、苔白厚,脉细。皮肤点...

  • 反复发热6年余 治拟化湿清热三仁汤加减

    反复发热6年余 治拟化湿清热三仁汤加减

    颜某,女,18岁,2013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反复发热6年余,加重5天。病史:6年前暑假期间无诱因发热,体温未超37.8℃,当地医院未确诊而转某省级医院住院,多方检查后考虑鼻窦炎所致,遂行手术,术后抗感染治疗亦无效,持续约2月后自愈。6年来夏秋间必发热,体温多在37.2℃~37.4℃,无明显规律,持续2~3个月,天凉自愈,曾在当地寻求中医治疗,无明显效果。5天前再次发热,体温最高未超37.5℃,发热时乏力、头沉。刻诊:乏力身困,口干喜饮,冷热均可,纳差,大便不干,2日一行,小便可,舌淡齿痕,苔白厚腻...

  • 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和策略 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和策略 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新冠肺炎

    中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病机特点在于寒热错杂,本虚标实。其致病因素包括“寒”“热”“湿”,主要病位在“肺”和“肝”,涉及脾肾。临床多呈现出:表邪未解,正虚邪陷,阳气郁遏,伤阴损阳而发生肝肾亏虚,肺热脾寒、木火刑金,呈寒热错杂之象,提出了不同阶段的中医治疗方案和用药策略。针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了麻黄升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新冠肺炎的可行性。麻黄升麻汤清上...

  • 支气管哮喘 药用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

    支气管哮喘 药用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

    全国名中医米子良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擅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等疾病,尤其对肺系病症的治疗有独特认识。现将米子良治疗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临证经验 调理肺气米子良认为轻可去实,临床喜用银翘散、桑菊饮、杏苏散等,药如桑叶、金银花、桑白皮、连翘、苦杏仁、薄荷、牛蒡子、芦根、白茅根等。桑叶、连翘、薄荷、牛蒡子诸药,气味轻薄,清灵活泼,皆为宣肺透邪,宣畅肺闭之佳品。既言轻清,则知大寒大热、质重味厚之品应谨慎应用。 宣肃肺气六淫外袭,痰热内扰,气道阻塞,咳喘气急,皆肺失宣...

  • 发热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

    发热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

    刘某,男,7岁。缘患者6月16日突然发病,高烧至39.6℃。急入某医院住院治疗,诊为“小儿夏季热”。经打针、服药(用药不明。家属代诉:打了消炎针,吃了退烧药)连用3天,患儿体温仍在38.6℃~39.4℃之间。家属心急如焚,携患儿自动出院,求治于余。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气血。患儿精神疲惫乏力,口渴心烦,舌红而干,脉大而虚。 诊断:发热(暑热伤气,耗伤津液)。 治则:清暑泄热,补气生津。 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西洋参10g,石斛10g,麦冬10g,知母10g,...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 体温超过38.3 ℃,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诊断者[1]。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45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临汾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45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5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21例;年龄8~67岁, 平均 (42.3±2.3) 岁;病程最短3周, 最长1年, 平均 (21.2±5.7) d;...

  • 发怒后突然失明 方投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味

    发怒后突然失明 方投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味

    2018年10月14日,一位患者从千里之外的浙江余姚赶到湖北武汉,说一个月以前因生活琐事而大发雷霆,致右眼突然失明,现在只有一半视野。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医生无法诊断。该患者颇觉纳闷,明明右眼都快看不见了,为什么检查无异常?无奈之下想找中医寻求治疗。 患者诉近来两目及两太阳穴附近胀痛,右眼为甚。口干甚,口苦,反酸,自服逍遥丸后生口腔溃疡。入睡难,梦多,易醒,复睡难,翌日精神差,偶发头昏欲睡,记忆力减退,易怒。纳可,小便黄,夜尿1~2次。脉见弦象,舌红,苔白稍干。证属肝郁化火,胆经痰热。治宜疏木降火,清胆化...

  • 糖尿病消渴病阴虚热盛型 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糖尿病消渴病阴虚热盛型 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林兰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三型辨证理论是林兰结合中医消渴病病机理论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病理认识总结出的辨治分型理论,涵盖了2型糖尿病发病的早、中、晚期三个阶段的病理病机特点。早期包括糖尿病前期和初发糖尿病,此时患者大多症状较轻,一般无并发症表现,中医辨证以实证为主,伴有肺胃阴虚热盛。中期患者多病程较长,出现并发症,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受损,正虚逐渐加重,气阴亏虚转变为主要矛盾。晚期患者糖尿病病史长,年龄偏大,并发症较重,同时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接近...

  • 治耳鸣 黄玉地黄汤(自拟方)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治耳鸣 黄玉地黄汤(自拟方)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张士舜教授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靳某,男,18岁,2015年5月22日就诊。患者自诉夜间耳鸣5月余,偶有口干,剧烈活动后头晕,手足麻木,纳可,腰酸,舌红,脉弱,尺脉不足。 诊断为耳鸣,辨证属于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方选黄玉地黄汤(自拟方)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黄精40克,玉竹40克,熟地40克,砂仁10克,淫羊藿10克,石斛30克,北沙参10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木瓜30...

  • 感冒 桂枝汤加味

    感冒 桂枝汤加味

    王某,男,6岁。因发热2天于2019年3月16日就诊。患儿2天前游泳后外出玩耍,受凉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口服退热药,热退复升,精神差,昏沉思睡。就诊时发热、不咳、前额痛、鼻塞、睡后有少许汗出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查体:T:39℃,精神较差,咽稍红,扁桃体Ⅱ°肿大。 诊断:感冒(风寒袭表 营卫不和)。 治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6g,生姜6g,大枣6g,炙甘草4g,柴胡15g,黄芩8g,粉葛15g,升麻15g,当归9g,白芷9g。3...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