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汤加 第14页

汤加 第14页

  •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它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等同属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受累的肌群为颈屈肌及四肢近端肌,表现为平卧位抬头费力、举臂及抬腿困难,严重者可累及延髓肌群和呼吸肌,出现吞咽、构音障碍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以中青年发病较多,儿童极少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中医经典科采用中医药为主导的方法治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收效显著,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

  • 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 方用三仁汤加减

    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 方用三仁汤加减

      湖北中医药大学戴天木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研究,善于经方与时方并用。笔者现撷取其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验案1则,与同仁共享。   周某,男,73岁,2013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阵发寒战发热6年余。患者6年来阵发性寒战发热交替反复发作,常伴随汗出并恶风,平素易感冒,纳稍差,寐差,头闷重,乏力,晨起口苦。此前曾服过中药方剂小柴胡汤、玉屏风散、桂枝汤等数十剂加味,均无济于事,且呈逐渐加重之势。   刻诊:当时无寒战发热出现,形体稍胖,舌质红,舌苔黄腻,多裂纹,并且裂纹较深,脉数。...

  •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周某,男性,14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发烧,引发病毒性脑炎,在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20天。出院时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头晕、咳嗽、咯痰等症;但四肢及头部无规律性震颤抽搐仍未改善,偶尔有自觉性发烧,测体温正常。为了进一步治疗,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震颤抽搐,双眼睑跳动;小便黄,大便调,无头晕、纳差、嗜睡、失眠、无步履不稳等症状,无颈项强直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信息,脑电图提示脑电位信号正常...

  • 四君子汤加减治阴证

    四君子汤加减治阴证

      元代医家王好古“虽治伤寒,独专阴例”,创立“阴证学说”。在阴证的治疗上,除使用前人的方药外,独创了四张方剂,即神术汤、白术汤、黄芪汤、调中丸。   治疗“内伤冷物,外感寒邪无汗者”,用神术汤:苍术(制)二两,防风二两,甘草(炒)一两。治疗“内伤冷物,外感风邪有汗者”,用白术汤:白术二两,防风二两,甘草(炙)一两。治疗“伤寒内感”,“三焦气虚”,用黄芪汤:人参、黄芪(味甘...

  • 健脾暖中 鲫鱼汤加黄芪补气

    健脾暖中 鲫鱼汤加黄芪补气

    陈皮胡椒生姜鲫鱼汤 用料:陈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鲫鱼1 条。 做法:陈皮浸软、切丝,生姜切碎,与胡椒一起放 在煲汤袋中;鲫鱼宰杀洗净,煎至微黄,把药袋纳入鱼 腹中,并用牙签扎紧。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约6 碗量),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健康提示:陈皮为理气类中药,能理气健脾、燥湿 化痰。胡椒食药兼用,中医认为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 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药兼用,中医还将其列为解表 类药,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嗽。此汤能辅助 治疗中寒型腹痛腹泻,症见食欲不振、腹部冷痛、喜温...

  •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张某,女,32岁,2014年10月初诊。诉胸闷,口渴、饮水不解。半月前因搬新家,负重劳累致疲倦不堪,次日晨起,感胸闷,渐增口渴,饮水稍安,时而又渴。近日来口渴加重,甚则夜间因渴而醒数次。日前做糖尿、血常规、胸透等检查,均属正常。前医曾用清热生津之品罔效。 刻诊:脉弦不数,舌质偏暗。 辨证:瘀血为患。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丹皮12g,当归18g,桃仁10g,赤芍10g,川芎9g,柴胡6g,香附6g,生地18g,瓜蒌9g,元胡10g,枳壳9g,川牛膝10g。3剂,日1剂,水煎服。...

  • 特发性冷症 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干姜

    特发性冷症 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干姜

    李某某,女,34岁。2019年1月18日就诊。诉晚上睡觉怕冷十多天,全身怕冷,脚更冷,冷得难以入睡,白天并不怕冷。无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口渴等不适。二孕二育,月经正常,既往无特殊疾病,仅有轻微的胃炎,常施二三剂方药便可,诉说病情时态度自然,但面色微显淡白,舌质正红,苔薄白适中。脉较沉细,但重取有力。笔者认为这种情况,虽属病状,但不严重,可不必吃药。但患者要求中药治疗。 诊断:特发性冷症。 辨证:独阴无阳,阴盛生寒,厥阴少阴合病。 治法:温经散寒,回阳救逆。 方药:当归...

  •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医案 瘀血发热案 王某,女,44岁。2014年10月20日初诊:间断性发热2月余。症见:面色晦暗,形体适中,语声正常,低热,乏力,口渴不欲饮,时有小腹部疼痛,纳差,月经先期,量多,睡眠和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 诊断:(瘀血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活血化瘀、凉血清热、益气养血。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20g,生地15g,熟地15g,鸡血藤20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枳壳15g,桔梗15g,牛膝15g,甘草15g,黄芪20g...

  • 狐惑病即白塞病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之

    狐惑病即白塞病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之

    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属于中医学狐惑病的范畴,它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风湿类疾病。全国名中医张鸣鹤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他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肯定的疗效,且有望彻底治愈。现将其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医案一则介绍如下。 医案患者,男,28岁。2016年7月11日初诊。患者于1周前出现双眼结膜红肿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就诊。现患者双眼结膜红肿,视物不清,时感痒痛,左眼不适感明显;口腔内可见绿豆大小黄色溃疡面2处,疼痛明显;双肘关节、双...

  • 发痧方用九味羌活汤加减

    发痧方用九味羌活汤加减

    痧病,俗称发痧,《伤寒杂病论》称之为“中暍”,表现为因高热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心悸、乏力等一系列症状,江南一带的居民也把常温环境下头昏、乏力、心悸等一系列症状称为“黑痧”。此病一年四季皆可能发作,且随时随地发作,令患者痛苦不堪。当地民间常用手蘸水捏挤颈部肌群来拔痧治疗,拔后患者可感到头昏、乏力等症状好转,或以钝器压刮皮肤刮痧治疗,或用拔罐法治疗。如何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痧病,值得进一步探索。笔者曾跟师太仓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葛友庆,记录一例其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愈反复发痧3...

  • 危重症方用开胃进食汤加减

    危重症方用开胃进食汤加减

    谭某,男,89岁,农民,2023年7月12日初诊。主诉:右股骨颈骨折10天,不能进食4天。10天前,患者不慎跌倒导致右下肢活动受限,紧急送往某院,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胸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因患者基础疾病多,体质差,家属经商议后未采取手术治疗方案而选择保守治疗。4天前患者因卧床等因素,出现无食欲,并迅速出现恶病质状态,患者家属拒绝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于昨日办理出院,出院诊断:右股骨颈骨折,胸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重症肺炎,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状态。出院至今患者仍毫无进食,遂来诊。刻下:患者精神状态差,不能平卧,不能坐起,...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