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汤加 第9页

汤加 第9页

  • 噫气胃气上逆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噫气胃气上逆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许某,女,47岁,2016年1月30日初诊。 主诉:噫气1年余。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噫气,于多处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效果均不佳,遂来此就诊。现患者精神可,噫气频繁,连声不断,声音响亮,于夜间入睡后方停止,同时伴有心下痞满不适,无吞酸、无烧心,无腹痛肠鸣,饮食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动力差。 诊断:噫气。 辨证:肝气犯胃,胃气上逆。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用药:半夏18克...

  • 咳嗽伴痰中带血 麦门冬汤加味处方治之

    咳嗽伴痰中带血 麦门冬汤加味处方治之

    张某,女,61岁,2014年7月11日初诊。 患者因咳嗽伴痰中带血半月余,来诊前已经抗炎、止血输液治疗,咳嗽仍甚,痰黄白相间质稠,痰中有鲜血,怕冷,大便不实,体倦乏力,舌苔薄黄,质偏红,脉细数。 因思今年乃甲午之年,属土运太过,在泉之气是阳明燥金,因此下半年火燥明显,7月份正当炎暑,肺金受邪,故选陈氏麦门冬汤,拟方如下: 麦冬、天冬各15克,党参15克,紫菀10克,桑白皮15克, 法半夏10克,白芷6克,竹叶10克,钟乳石25克(先煎),山萸肉10克,炒白术10克,炙远志6克,五味子10克, 浮小麦30...

  • 咳嗽十余年 辨证外寒内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咳嗽十余年 辨证外寒内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 黎崇裕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某,女,45岁,2016年3月1日初诊。 主诉咳嗽十余年。患者从十多年前感冒后一直咳嗽至今,头部、背部、双上肢遇冷后咳嗽加重,每次咳嗽时有少量白痰,每逢春季则咳嗽加重,大便黏软,舌淡苔薄黄白,脉细滑。另有慢性咽炎病史,患者为此咳嗽多方求治,中西药叠进,疗效不佳,又因珠海春季雨水增多,咳嗽严重,经朋友介绍来诊。 诊断:咳嗽。 辨证:外寒内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用药:桂枝尖10克,杭白芍10克,北细辛6克,淡干姜...

  • 感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小柴胡汤加前胡苏叶

    感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小柴胡汤加前胡苏叶

    病案:杨某,男,43岁,记者。自述近年容易感冒,经用抗痨药等治疗无效。最近感冒咳嗽,疲惫不堪,咽痒咳不爽,食纳差,二便正常,脉缓而力不足,舌苔薄白质淡红。曾用多种止咳药,青霉素注射,均未能使咳嗽停止。 处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苏叶、前胡、防风、法半夏、黄芩各10克,党参、葛根各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服药3剂后精神明显好转,咳嗽减轻十之八九。痰不多,咳声清爽,舌根腻,脉缓有力,继以原方再进7剂。咳嗽基本痊愈,精神明显好转,过去容易疲惫、不耐劳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查脉缓而有力,舌象正...

  • 经期感冒发烧:小柴胡汤加泽兰益母草

    经期感冒发烧:小柴胡汤加泽兰益母草

    病案:徐某女,41岁,医务工作者。病者经行第2天,因淋雨涉水,当晚月经停止,遂感小腹坠胀,诸身不适,关节烦疼。次日,发热恶寒,微有汗出,体温38.5度,倦怠乏力,食纳量少,口苦微渴,大便不畅,小便短黄,入夜暮时体温39度,脉浮弦虚数,舌质偏红,苔薄白徽黄。察其病因月经感受风寒,且淋雨涉水,经水适断,继之发热。酿成血合空虚,风寒侵袭,故可诊断为:经期感冒,热人血室。 拟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法半夏、郁金、黄芩、香附、泽兰、防风、独活各10克,党参、葛根各15克,益母草20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

  • 归脾汤加味治疗贫血一则

    归脾汤加味治疗贫血一则

    归脾汤源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所发挥,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致的下血、吐血。明代薛立斋《效注妇人良方》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二味药。清代汪切庵《医方集解》又扩展用于惊悸、盗汗、食少以及妇人经带崩漏诸症。该方由后世医家逐步完善,影响力在中药成方中并不多见。由于归脾汤能广泛用于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气血亏虚、心神不宁诸症,经查阅用此方治疗贫血的文献并不少见,运用此方时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因病化裁加减,既本乎原方用意,又不泥古、,妙在灵活运用。在归,脾汤之基础上,可...

  • 糖尿病肾病 浊毒泛逆证 方药温胆汤加减

    糖尿病肾病 浊毒泛逆证 方药温胆汤加减

    □ 庞国明 姚沛雨 付永祥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医案实录 王某,男,56岁,2015年8月7日因“间断口干多饮、乏力20年,伴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半月”收入我院治疗。有糖尿病病史20年,现予诺和灵50R早、晚餐前各18单位皮下注射,自测空腹血糖常波动于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9~11毫摩尔/升。2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于某三甲医院查尿蛋白(+++),尿糖(++);肝功:总蛋白60.4克/升,白蛋白22.8克/升;肾功:血肌酐129微摩尔/升,诊断为“糖尿...

  • 消渴糖尿病,消瘦伴下肢刺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消渴糖尿病,消瘦伴下肢刺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马某某,男,36岁,住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平和镇 主诉:消瘦伴左边下肢刺痛1月余 现病史:缘患者1月前呈现左边下肢刺痛,稍有口干,夜尿增多,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2.78mmol/L,尿常规:葡萄糖:3+,尿蛋白质:+-,尿隐血:2+;血常规未见显着反常;左边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显着反常;脊柱核磁共振:L3/4,L4/5,L5/S1椎间盘轻度膨出,腰椎退行性变;予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甲钴胺口服。患者返家后未准时服药,左下肢痛苦未见缓解,消瘦显着,前来我院就诊,查骨盆及髋关节DR:...

  • 耳聋一证予苓桂术甘汤加生姜治疗

    耳聋一证予苓桂术甘汤加生姜治疗

    骆某,女,27 岁,村民。2004年5 月初诊,自诉二十多天前,下地劳作,出汗较多,口渴不已,乃饮山泉之水;中午回家后自觉头晕头重,耳鸣鼻塞,逐渐加重,至晚间双侧耳聋如塞,与家人交流须打手势。次日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经西医打针服药三日,效果不显,乃改服中药三仁汤加苍术、藿香、石菖蒲之类,连服七日,亦无好转。患者焦急,遂到市医院五官科检查,意见为:“双耳鼓膜完好,耳内无异物”,诊断为“神经性耳聋”。服西药两周仍无明显好转。后经人介绍,延余诊治。 证见面色晦暗,四肢困倦,...

  • 感染性糖尿病足方用黄芩清肺饮和四妙勇安汤加减

    感染性糖尿病足方用黄芩清肺饮和四妙勇安汤加减

    杨某,男,59岁。患糖尿病15年,双下肢麻木2年余,左侧第一足趾破溃伴红肿1周。患者一直用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不满意。2年前自觉双下肢麻木,足趾发凉,痛觉减退,门诊双下肢彩超示:双下肢血管斑块,肌电图示:神经传导病变。诊为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1周前因鞋不适致左侧第一足趾皮肤破溃,局部红肿明显,余脚趾发凉不温,足背动脉未及。全身症状:畏寒发热,体温为38.3℃,口干多饮,胃纳不佳,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苔黄腻,脉象浮数。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

  • 治脆性糖尿病 方为清暑益气汤加味

    治脆性糖尿病 方为清暑益气汤加味

    患者,李某,女,65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8年”入院治疗。自2015年始,经常出现凌晨低血糖发作,血糖约3.5~4mmol/L,昼夜血糖波动仍较大,空腹4~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15mmol/L。当时治疗方案为“诺和锐30注射液:早18单位、晚10单位,拜唐苹:50mg,1日3次,二甲双胍:0.5g,1日2次”。查HbA1c 9.2%。C肽:空腹0.1ng/ml,餐后2小时0.3ng/ml。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肌电图示: 左右胫神...

  • 美尼尔氏综合征:单用吴茱萸汤加减

    美尼尔氏综合征:单用吴茱萸汤加减

    美尼尔氏病以旋转眩晕,波动性耳鸣和耳聋为主要症状。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并有一定的方向性,也有感到物体绕自身旋转或左右晃动,站立不稳而倒向一侧,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但患者神志清醒,体温、血压均无波动性改变,更无头痛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属眩晕证范畴。 治法:停用一切西药,单用吴茱萸汤加减。处方:吴茱萸5克,党参15克,生姜4片,大枣4枚,桂枝6克。若有呕吐加法半夏8克。上方每剂煎2次,日分2次服下。一般只需3剂诸证明显改善,眩晕、呕吐止,恢复正常活动。 注意事项发作时应静卧休息,少盐或无盐饮食。解除思...

  • 自诉耳鸣半年 天麻汤加减

    自诉耳鸣半年 天麻汤加减

    鲍某,女,67岁,2014年4月19日初诊。 患者自诉耳鸣半年,有白内障、气管炎病史,血压、血脂、血糖均无明显异常。患者现耳鸣,听力尚可,面色萎黄,眠差,噩梦纷纭,时感胸闷,纳可,二便正常,舌暗苔厚腻色黄,脉沉滑。 处方:明天麻10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钩藤10克,石菖蒲10克,竹茹10克,胆南星10克,全栝楼15克,川芎15克,炒枳壳15克,灵磁石(先煎)30克,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15克,泽泻10克,石斛15克,肉桂8克。7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患者7天后...

  • 急性巩膜炎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急性巩膜炎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魏某某,男,34岁,四天前右眼外眦发红疼痛。西医诊断为急性巩膜炎,外用氯霉素眼药水及强的松眼药水后,疼痛不减反而加重,遂来求诊。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4克,半夏12克,桂枝9克,甘草9克,黄芩9克,生牡蛎12克,生姜9克,水煎分2次服,3剂。停用眼药水,服1剂后,右眼发红疼痛减轻,继服2剂后其症全消。   按:小柴胡汤为少阳之主方,目外眦为少阳经脉所起之处,故用之治疗获效。方中去党参加桂枝者,因本病属风邪为患,恐党参滋腻留邪,故改用桂枝以疏散风邪,去大枣之甘腻,加生牡蛎...

  • 治眼睑跳动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治眼睑跳动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全身肌肉跳痛者中医称为“run(目+闰)动”,以如有虫伏肌肤间,肌肉皮肤跳动为症状,其病机复杂多样。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定伦主任中医师勘彻病机,治疗此病常应手而效。举例述之。 谭某,53岁,女性,2012年9月4日初诊。 刻诊:感全身肌肉游走性跳动及眼睑跳动,头昏纳呆,稍感腹胀,眠差,易惊醒,入睡困难;舌淡红,苔薄白稍滑,脉弦。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祛风。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黄连6克,茯苓20克...

  • 治慢性干燥性鼻炎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慢性干燥性鼻炎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病例:患者,男,25岁。患干 燥性鼻炎10余年,近5年加重。 夜间鼻塞,难以入睡,鼻前部有干 痂,并夹杂干血块,时有脓涕,口 中干苦,渴思冷饮,咽干而痛,目 眦俱红,眼球干涩,性急易怒,心 情烦躁,嘈杂易饥,手心常热,大 便干结,舌胖偏红,舌苔薄白,脉 弦。此属脾肺气虚,肝胆郁热,肺 阴受损。治以补脾肺,开鼻窍,清 肝胆,养肺阴。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葛根、沙参各20克, 白术、苍耳子各10克,柴胡、黄 芩、甘草各6克,菊花、薄荷各5 克,细辛3克。每日1剂,水煎分 3次服。服12剂诸症消失而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

    王曼华教授,湖北省知名耳鼻喉专家,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50余载,曾参加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主办的全国中医耳鼻喉科进修班,深受其学术影响。王曼华辨治慢喉瘖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选取验案,以飨同道。 补中益气汤 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 肖某,女,46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1月前因与他人大声争吵后出现声音嘶哑,初起为间歇性,未予重视,后发展为持续性。患者平日声低懒言,困倦乏力,晨起喜清嗓,偶有清痰,大便稀,一日2次,纳差,舌体稍大,边有齿痕...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补阳还五汤 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陈某,男,70岁,2013年6月5日初诊。6年前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曾多方求治,终不得效。现持续性声嘶,说话费力,伴咳嗽少痰,大便稀,一日2次,舌质紫暗,少苔,脉沉细。某医院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轻度充血水肿,左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右侧活动可。 西医诊断:声带麻痹。中医诊断:慢喉瘖;病机:气虚血弱,瘀滞声门;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

  • 梅核气 方剂选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梅核气 方剂选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秋天又到了,各种情志导致的疾病也找上了一些人群。 梅核气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发病较多,约占3/4,这与肝为女子先天有关。本病多因不良精神因素刺激而致,可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痰气交阻,结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同时伴有胸闷、太息等临床表现。梅核气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病人的思想容易有较重的负担,担心有癌变。 患者往往在心情舒畅时,症状就减轻,甚至完全消失;精神紧张、思虑过多,就会气机郁结而症状加重。因而,梅核气患者是越想越怕,越怕越重。 诊断梅核气的主要依据是咽喉部位有异物感,...

  •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 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 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潘氏,女,57岁,北京人。退休职工。 患者主诉近一年来自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咽不下,咳不出。早期咽干、咳嗽、胸闷。经多方治疗,服用抗生素类等药物,效不明显。曾经中医以滋阴生津、疏肝解郁等药物治疗,微效不愈。故前来就诊。 诊见患者咽干,咳嗽,声音微哑, 形体壮实,大便干结,脉缓,舌苔薄黄,舌质稍暗红。 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用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2克,桔梗12克,甘草5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每日1剂,...

  • 清气化痰汤加减治疗声带小结

    清气化痰汤加减治疗声带小结

    清气化痰汤 加减治疗声带小结 齐某,女,50岁,2014年1月8日初诊。声嘶3月余,现持续性声嘶伴咽痛,平素性情急躁,时有咳嗽,痰黏难出,大便干,2~3日一行,舌质偏红,苔厚,脉弦。某医院喉镜检查示喉黏膜干燥,两侧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有结节样隆起,表面光滑。 西医诊断:声带小节。中医诊断:慢喉瘖;病机:痰热聚喉,气血瘀滞;治法:清热化痰,散结开音。 处方:清气化痰汤加减。法半夏10克,陈皮12克,杏仁6克,茯苓1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瓜蒌仁15克,枳实10克,...

  • 常发口疮 犀角地黄汤合栀子大黄汤加减

    常发口疮 犀角地黄汤合栀子大黄汤加减

      刘某,女,22岁,学生,门诊病例。   2006年6月6日初诊:诉常发口疮6年,红汗半年。患者有口疮病史约6年,但近半年来不仅常发口疮,而且身上出红色汗,其色淡红,兼见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秘。望其面颧部略见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心胃火热汗血证。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合栀子大黄汤加减。   处方: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白芍10克,丹皮15克,炒栀子炭10克,生大黄5克,生石膏20克。10剂,水煎服。   2006年9月1日二诊:诉服上方...

  • 口眼歪斜 用《审视瑶函》正容汤加《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口眼歪斜 用《审视瑶函》正容汤加《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广东惠州6岁男孩刘某,2006年3月5日清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并伴有恶风,发热,无汗,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耳下有压痛等兼症,立即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面神经麻痹。医生为患儿安排的治疗方案为: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部,每日20~30分钟;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等药,注射加兰他敏。治疗20余天,病情未见缓解,患儿却食欲大增,身体发胖,已形成满月脸,生出了淡淡的胡须。其母焦急万分。在朋友的推荐下带患儿到珠海求余诊治。余用《审视瑶函》的正容汤加《杨氏家藏方》的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收效良好。 方药:白...

  • 口腔扁平苔藓 杞菊地黄汤加二仙汤加减

    口腔扁平苔藓 杞菊地黄汤加二仙汤加减

    陈某,女,48岁。2012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主诉口腔溃疡2年余,兰州空医院病理活检为口腔扁平苔藓。曾使用激素、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病情好转,但停药半年后再次复发。5年前因车祸致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体查口腔两侧见鸡眼形状溃疡两处,玉米粒大小,周边有白色细丝样黏膜生长,附有白苔。 刻下口腔溃疡疼痛遇冷热刺激加重,平素怕冷腰痛,眼睛干涩,口臭便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口腔扁平苔藓。中医辨证属阴阳两虚,瘀毒内结。治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杞菊地黄汤加二仙汤加减。...

  • 颅脑损伤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颅脑损伤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认为,苁蓉牛膝汤虽为丁酉年运气之方,但只要是具备了木运不及的病机特点,即使不在该运气年亦可应用此方。临证应把握运气病机,灵活应用,病不从方,必要时舍症从脉。今年多位龙砂医学传承弟子,学用此方收到了佳效,现将部分验案摘要如下。 《三因司天方》载苁蓉牛膝汤(苁蓉、牛膝、木瓜、白芍、熟地、当归、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乌梅一枚,鹿角一钱),乃为六丁年“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复则病寒热,疮疡疿疹痈痤,咳而鼽”所设运气方...

  • 心衰水肿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味

    心衰水肿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味

    心衰水肿 刘某,男,65岁,2010年8月13日初诊。诉反复双下肢浮肿2年,伴有心悸胸闷,腹胀,尿少,每服西药利尿剂水肿即消,因服药后极度疲倦,难以坚持,停则又发,病情反复。亦曾服温阳补肾等中药而无效。半月前水肿再发,伴有咳嗽、咳痰,服利尿剂效果不显。现症见:下肢浮肿,按之如泥,腹胀纳差,神疲乏力,畏寒,面色无华,口干不欲饮,轻咳,咯少许白痰,尿少,舌暗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涩。查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二、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EF值尚正常。胸片示:双侧胸水,肺炎。腹部B超示:肝脾大,腹水。西医诊断为:冠心...

  •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病案:患者,年7旬有余,女。 主诉: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1 年余,伴后背疼痛1’月余。患者1 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 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 喘,口服“丹参滴丸”后缓解。近1 月心慌,左胸前区不适,伴后背疼 痛,为胀痛。现症见:发作性心慌, 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伴后 背疼痛(胀痛),胃胀,小腹胀痛,时 有盗汗。食可,眠差,入睡困难,眠 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高血压病史30 年余,最高血压180/90毫米汞柱。 诊断:冠心病...

  • 麻木一症 方用神效黄芪汤加减

    麻木一症 方用神效黄芪汤加减

    麻木一症,古训有言:气病则麻,血病则痛。气病者,非是气虚则为气郁,故治疗上多用行气补气药。又因有些麻木为疼痛发展而来,或与疼痛并见,所以可加羌活、防风等祛风除湿药及天麻、木瓜等。《内经》又有言:“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固亦可用桂枝汤重加补气药,然纵然如此治疗,临床效果仍不理想。后笔者得阅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一书,书中有治疗麻木一方,验于临床,大效,只是此方花费甚巨,笔者遂思之,若在其方中加入虫类等血肉有情之品,其通络作用势必更强,遂加入乌梢蛇15克,成本约3元...

  • 脑梗死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

    脑梗死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

    脑梗死 患者,男,65 岁,因 “发作性眩晕 3 个月, 加重伴左上肢活动不利 1 周”于 2015 年 8 月 28 日 入院。患者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眩晕, 头重脚轻,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吐出少量胃 内容物,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 “脑梗死” ,治疗后( 具体治疗方案不详) 症状好转,仍遗有头 晕,头重脚轻,呈阵发性发作,1 周前患者因起居 不慎,症状又发兼见左上肢活动不利。患者既往 体健。入院症见: 阵发性头晕、头重脚轻,劳累 易诱发加重,左上...

  • 中风后遗症 辨证治则小续命汤加味

    中风后遗症 辨证治则小续命汤加味

    气血   李春生老师常以脉诊和舌诊来判断气分或血分。例如右脉虚大,脉大于左脉2~3倍即可判断其气虚;舌有瘀斑来判断血分是否有瘀。但具体用药还是要依据患者整体体质和中医经典论述来决定。现举一医案述之:   王某某,男,69岁,河南人。2014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偏瘫已五年,左侧上下肢软弱,手足不遂,走路时左肩高于右肩。口角流涎,滴湿衣裳。近半年气短心慌、心悸,怕冷,喉痒,微咳,小便排出困难,大便正常等症状。曾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以及前列腺增生。   检查:面部无明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