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消 第45页

消 第45页

  • 醋豆消渴丸治疗糖尿病

    醋豆消渴丸治疗糖尿病

      醋豆   用药:生黄豆100克,醋100毫升。   制作用法:黄豆洗净晾干,然后浸入醋中,8天后就可食用。每日30粒,日服3~6次。经常食用有效。   功效:降脂、降血糖、降压,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   猪骨莲枣汤   用药:猪脊骨一具,莲子(去心)100克,大枣10枚,木香3克,甘草10克。   制作用法:将猪脊骨洗净剁块,大枣、莲子洗净,木香、甘草装入纱布袋,一同入锅,加水炖熟,去药袋可成,每日或隔日1剂。   功效:补脾益肾、生津止渴,用治糖尿病之消渴、善饥、尿多等。   消渴丸   ...

  • 黄中柱消渴安主治糖尿病

    黄中柱消渴安主治糖尿病

      组成黄芪15克,天花粉30克,生地30克,怀山药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知母15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云苓10克,大黄6克。   功能养阴润燥,益气止渴,清热生津。   主治消渴病。   用法水煎3次,每次取液150毫升。每日1剂,早、中、晚饭后分三次服(或当茶饮)。嘱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态,平衡饮食,生活规律。   方解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是体质太弱,身体阴虚火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所致。病发部位以肺、胃、肾为主,而以肾亏为关键。方中天花粉、知母泻火生津;生地、...

  • 自制消暑药茶

    自制消暑药茶

      药茶价格低廉,制作简便,深受人们的喜爱。现介绍几款消暑药茶,供选用。   薄荷甘草茶:薄荷10克,甘草3克。将薄荷、甘草同放入锅内,加开水约300毫升,煮沸后加白糖适量调味,待凉后饮用。此茶对咽喉痒痛不适、声嘶、咳嗽等症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玄麦桔甘茶:玄参、麦冬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共放入茶杯内,加开水适量浸泡10分钟左右,不拘时频饮。此茶具有滋阴清热、解毒通便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干咳无痰、大便燥结等症。   绿豆酸梅茶:绿豆100克,酸梅30克,白糖适量,水煎代茶饮。具有清凉解暑、...

  • 论治糖尿病及津亏液耗之“消渴”

    论治糖尿病及津亏液耗之“消渴”

      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一般按“消渴”分“三消”辨治:以烦渴多饮为主者为“上消”,多属肺热津伤,予消渴方(天花粉、黄连、生地、藕汁等)加减;以多食善饥为主者为“中消”,多属胃热炽甚,予玉女煎(石膏、知母、生地、麦冬、牛膝等)加味;以尿频量多而混浊为主者属“下消”,予金匮肾气丸加减。   此外,现有学者经长期临床观察诊疗认为,久患糖尿病者,多兼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症候,主张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或选用养血活血...

  • 擦腹健脾治消渴

    擦腹健脾治消渴

    中医将糖尿病归入消渴的范畴,顾名思义就是患者总是有一种口渴的感觉。明人李梃在《医学入门消渴》中明确指出:“养脾则津液自生。” 脾胃是津液化生、输布的枢纽,一旦受伤害,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失常,津液不能上达于肺,肺脏得不到津液的滋养,就会想喝水;而津液一旦亏虚,血液必然黏稠,血液中的糖分、脂肪等含量都会增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各种气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法则。足太阴脾经在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 寸循行,通过按摩有很好的健脾功效,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1.直擦腹:双手手掌掌根放在腹股沟距前正中线4寸处,从...

  • 昊鞠通妙用秋梨治消渴

    昊鞠通妙用秋梨治消渴

    吴鞠通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的温病大师,著有《温病条辨》等著作,为温病学科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他参加《四库全书》检校,受到嘉庆皇帝赞。许并召为御医。由于他医术精湛,用药神奇,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而名扬海内外。 道光十三年,杭州书生李凉约同伴入京都会试。船至扬州邗江口,李凉不幸染疾,同伴即登岸将其送至黄某医生处诊治。黄医生诊治良久说:“君疾系感冒风寒,一药即可愈,将何往?”李凉答道:“将赴科举考场。”黄医生听后断言说:“先生休矣,此去舍舟登陆,必患消渴症...

  • 治疗2型糖尿病“消渴病”方

    治疗2型糖尿病“消渴病”方

      中医之“消渴病”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其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在现代医学属于糖尿病的范畴,是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中在临床上以2型糖尿病较为多见,并常常多伴随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一日三餐饱食无常,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寒凉之物,以及醇酒厚味、腥辣香燥等物会损伤脾胃,引起脾运化功能失职而导致积热内蕴,化燥伤阴,消谷耗液而发为“消渴”;此外,精神压力大引起情志失调、郁怒日久而伤肝,致郁火化热,灼伤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rdquo...

  • 糖尿病名方 止消宣痹汤

    糖尿病名方 止消宣痹汤

      庞国明,男,1958年生,河南省长垣县人。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开封市糖尿病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医院院长。   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提出了消渴非独“阴亏燥热”论;消渴痹症“病分四期,症有四大”论;内外同治同理同方药,凡内服之药皆可外用论”等学术见解。为《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编写人员之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36部...

  • 几款方便实用的消暑汤

    几款方便实用的消暑汤

      炎夏已至,以下介绍几款方便实用的消暑汤,原料易寻且价格低廉。   芦根麦冬汤:鲜芦根100克(干品30克),麦冬20克煎汤代茶饮,具有消暑生津止渴、止呕除烦的作用,对咽喉炎、声带疲劳及口腔炎、牙周炎都有良好的疗效。对高温人体大量出汗,所造成头晕、烦闷等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消暑消食汤:山楂、甘草、麦芽、薄荷叶各50克。将前3种原料洗净放入砂锅,清水适量,煮沸10分钟后放入薄荷叶,然后加盖离火,5分钟后即可去渣饮用。每日当茶饮,能消暑解渴、健脾消食,对暑天的风热感冒有防治作用。   清暑养阴汤:枸杞子、五味子...

  • 利水消肿酵素

    利水消肿酵素

    利水消肿酵素:原料为桑葚500克、冰片糖100克、柠檬2个,制作时间15天。桑葚制出的酵素不仅可消水利尿,还具有增强胰腺代谢,保护胰腺功能的作用。 在发酵中糖变成寡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可饮用。糖尿病患者每日午餐前30分钟饮用30毫升,水肿者每天早晨空腹服30毫升。 适宜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退造成下肢水肿者。 · 更多自制酵素治病方 · 保肝酵素方 · 整肠酵素方 · 护心酵素方 · 杀菌解毒酵素 · 利水消肿酵素方...

  • 主治 瘦型糖尿病(消瘅)

    主治 瘦型糖尿病(消瘅)

      仝小林,1956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内科杂病。承担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部863、卫生部等课题30余项。   组成:干姜6~9g,黄连15~45g,黄芩15~45g,太子参15~30g。   功效:清热降浊,益气养阴。   主治:瘦型糖...

  • 几款消暑凉茶

    几款消暑凉茶

    炎炎夏日来临,解暑凉茶受到大众的追捧,现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凉茶。 去火茶 若出现口渴咽干、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症状者,可选取白菊花、金银花、莲子心、枸杞子等中药泡茶,以达到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目的。 消痘茶 若面部有痤疮、暗斑的患者,可用野菊花、连翘、金银花、白芷等泡茶,取其化斑消疮的作用。 口臭茶 若出现口臭或口中异味等表现者,可用淡竹叶、莲子心、麦冬、金银花、白菊花、石斛、甘草泡茶,不仅具有清热泻火作用,且能清新口气。 明目茶 若有视物模糊、心烦易怒、口舌干燥等表现者,可用桑叶、白菊花、决明子泡茶,取其滋...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消暑
  • 芦根泡水治磨牙 桂皮水泡脚消肿

    芦根泡水治磨牙 桂皮水泡脚消肿

    芦根泡水治磨牙 磨牙的原因多数是胃内有热、 胃经有火,“热则动”,所以才会磨 牙。因此,磨牙时就得清胃火。如果 不严重,可以取芦根15克,洗净后 分次冲泡沸水,代茶饮。短则一两 天,长则三五天就可止住。 白玉兰花泡水缓解头痛 玉兰花味辛,性温,有祛风、散 寒、通窍的功效,用玉兰花泡水,对 风寒头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每次 可用玉兰花鲜品5朵或干品3克, 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桂皮水泡脚消肿 久站、久坐后容易出现下肢水 肿的现象,这时可以用桂皮水泡脚。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有...

  • 糖尿病患者易口渴,三分钟消渴

    糖尿病患者易口渴,三分钟消渴

    冷毛巾消渴法 患糖尿病的人易口渴,可拿冷毛巾包住整个脚板,约三五分钟就能消除口渴。临睡前采用此法,可一夜不口渴更不会有尿意。...

  • 消暑饮料制作

    消暑饮料制作

    盐汽水: 用苏打水(超市有售)2000毫升,醋20克,盐2克,白糖5克,混合后,放冰箱冰镇饮用。 荷叶茶: 荷叶(新鲜的或药店的干荷叶均可)一张,撕成碎片,加白术、藿香、甘草各5克,水3000毫升,煮10分钟,加适量白糖,放凉后饮用。 乌梅汁: 乌梅50克,洗净捣碎,加水3000毫升,煮10分钟,冷却后过滤去渣,加蜂蜜适量即可。 山楂水: 山楂100克,酸梅50克,加3000毫升水煮10分钟,放适量白糖调味饮用。 双花白菊: 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用沸水冲泡,加白糖饮服。 五味枸杞饮: 五味子50克(用小纱布袋装...

  • 夏饮凉茶消暑热

    夏饮凉茶消暑热

    银翘茶:金银花、连翘、鲜荷叶各10克。上药水煎取液或沸水冲泡即成药茶,每日1剂。具有祛暑解毒的功用,用于预防或治疗暑天痱子及疔疱疖肿等皮肤感染。 银菊茶:金银花、菊花各3克,将苦丁茶2克,荷叶3克切细或制成粗末与金银花、菊花混合后放杯中,加入沸水冲泡,代茶饮服,每日1—2剂。有清凉解暑,健胃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夏天感受暑热、头痛烦热、食欲不振,对流感、咽炎、肠炎也有防治作用。 薄荷茶:薄荷2克,绿茶3克,白糖适量。将薄荷与绿茶、白糖一同放人杯中,用沸水冲泡5分钟,凉后饮用,不拘时。具有清暑,提神的功效,适...

  • 消渴病痹症 医案实录医案分析

    消渴病痹症 医案实录医案分析

    医案实录 罗某,女,52岁,农民,河南省通许县人,2017年5月21日以“间断性双下肢灼痛3年,加重6个月”为主诉入院。有糖尿病史5年,入院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克、每日2次,空腹血糖在7~9毫摩尔/升之间,餐后血糖未监测。3年前渐现双下肢烧灼样疼痛,曾于当地二甲医院住院治疗,口服α硫辛酸胶囊、甲钴胺胶囊,效果欠佳,6个月前因情绪因素上症渐重,经糖友介绍到我院治疗。症见:双下肢烧灼样疼痛,入夜痛甚,时有挛急,口干多饮,心烦、善太息,小便量多,伴泡沫尿,大便稍干,舌质...

  • 消渴病纯中药治疗五法

    消渴病纯中药治疗五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章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纯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疗效,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改善症状,关键在防治慢性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和优势。   消渴病是由于饮食失节,中焦不运,脾胃气机升降紊乱,内生寒湿所致。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悟,总结出消渴病纯中药治疗五法。临床应用确有疗效。   固护脾胃,三阴同治   以运太阴为主,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固护中气,太阴温运则复斡旋升降之职,并佐以肉桂、砂仁、...

  • 三焦升降论消渴

    三焦升降论消渴

    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消渴病初发之因 2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以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及胰岛素抵抗为基本机制,现已经成为共识,而不良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则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消渴病始发动因分析,理当主要咎于脾之不能散精,致水谷精微无由敷布并化生为气血,反留滞于体内,而致浊邪害清。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尿病早期高胰岛素血症可视作脾气不升而郁滞;后期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视作脾气日渐受损而虚弱。胰岛素似可看作中医脾之阳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过程中发挥着非...

  • 治疗消渴 木瓜籽桂圆核荔枝核

    治疗消渴 木瓜籽桂圆核荔枝核

      网络上盛传的偏方“三核汤”主要包含木瓜籽、桂圆核、荔枝核三味。由文献记载来看,这三味药物并无治疗消渴的记录。所以,这个方子不能用来治疗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要症状,俗称为“三多一少”。中医主要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降糖药物为主,如果口服药不能控制,应该使用胰岛素。中医药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网络盛传的偏方“三核汤”主...

  • 糖尿病俗称“消渴”降血糖处方

    糖尿病俗称“消渴”降血糖处方

    糖尿病,俗称“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处方: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楤木15克,决明子15克,制玉竹15克。 本方具有滋阴降火、固肾活血之功,治疗2型糖尿病,在降血糖,改善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温服,以半个月为1个疗程。(符陆帅)...

  • 消渴病 和中降浊调糖饮加减

    消渴病 和中降浊调糖饮加减

    赵某,男,54岁,山西运城人,2017年5月16日入院。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近3月渐现口干,体重下降7公斤,近一月来周身乏力渐重,求治于我院,行纯中药治疗。症见:口干而黏,乏力困倦,每至餐前饥饿感明显,进食量大,眠差,大便黏腻不成形,日2~4次。舌质淡暗,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诊断:消渴病(痰浊中阻)。   治疗:和中降浊调糖饮加减。   治则:燥湿健脾,化痰降浊,和中调糖。   处方:炒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川厚朴10克,淡豆豉10克,建泽泻30克,云茯苓30...

  • 消渴病(2型糖尿病)纯中医治方

    消渴病(2型糖尿病)纯中医治方

    患者黄某,女,77岁,上海人。初诊:2017年1月25日。平素嗜食肥甘厚味,2月前出现口干渴、多饮、多尿、乏力,逐渐加重,体重下降10k克不伴手抖、心慌、颈前肿大、出汗及情绪烦躁,初未重视,门诊以“消渴病”为诊断收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口干渴、多饮、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纳食可,睡眠尚可,大便干,2日1行,小便量多,日8~10次,排尿有灼痛感。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消渴病(2型糖尿病),属热盛伤津型。   治则:清热生津止渴。  ...

  • 《千金方》消渴病证治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千金方》消渴病证治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糖尿病是现今临床的常见病、 多发病, 归于中医的 “脾瘅 ” “消渴” 范畴。随着糖尿病的高发, 现代医家希 望从消渴古方中找到灵感与思路, 挖掘出能降血糖、 改 善并发症的方药。但糖尿病与消渴并不完全等同, 古 代对消渴的诊断需依靠患者出现“三消” 症状, 而现代 糖尿病, 许多人早期并无症状, 只是体检时发现血糖升 高, 若到了 “三多一少” 的消渴状态, 大多数已是糖尿病 的中晚期, 故消渴并不能赅括现代糖尿病,...

  • 消渴煎

    消渴煎

    陈卫川,男,1939年生,回族,中共党员。首届全国名中医,历任宁夏吴忠市中医医院院长,宁夏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近年来致力于回族医药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回族医药文献的挖掘与整理工作,收集古今中外回族医药文献资料千余篇、医疗器械800余件,香药、地方中草药标本近千种,创建民间回族医药展示馆。“陈卫川回医药医技医术抢救性传承研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临床上用药平稳,采众家之长,善治多种疑难杂症,对脾胃病、肾病、肝...

  • 中医“消渴”糖尿病简单食疗方

    中医“消渴”糖尿病简单食疗方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为“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以下几种简单有效的食疗方,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减轻症状。   肺胃燥热型主要症状是烦渴多饮,饮不解渴,饮水无度,善饥形瘦,口干舌燥,舌红脉数。   适宜药膳:   1.生芦根粥。取鲜芦根30克,粳米50克,以水1500毫升,煎芦根,取汁1000毫升,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2.雪梨浆。取甜水梨大者1枚,...

  • 中医古籍“三消辨证”诊治糖尿病

    中医古籍“三消辨证”诊治糖尿病

    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治疗体会 糖尿病( DM)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和 消瘦,或尿中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学 “消渴”范畴。DM 包含 1 型糖尿病 ( T1DM) 、2 型糖尿病( T2DM) 、妊娠糖尿病、特 殊类型糖尿病等,其中 T2DM 占成人 DM 患者的 90%以上 [1 ] 。近年来,DM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 对心脑血管、神经功能和肝肾功能的损害以及有 可能带来的急慢性并发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 来了极大的损害。西医治疗 T2DM,主要治疗目标 是控...

  • 糖尿病应称为消渴病 糖尿病辨治分3期

    糖尿病应称为消渴病 糖尿病辨治分3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世东 肖永华 邵凡 闫璞 赵进喜 王耀献   •吕仁和提出 “消渴病”比“消渴”更合适做糖尿病中医病名,消渴病可代表特定的病机变化,对疾病的界定更为清晰,有利于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与现代医学含义的糖尿病进行相互参照。   •他认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机制是消渴病日久,治不得法,热伤气阴,久病入络,在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基础上,内热、痰湿、气滞、血瘀互相胶结,形成“微型癥瘕”...

  • 胸痹消渴 治法方药肾气丸加减

    胸痹消渴 治法方药肾气丸加减

    王某,女性,64岁。于2018年3月17日初诊。患者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8年余,近一周加剧,胸痛如窒、心悸汗出、眩晕头痛、左半身麻木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浮足肿等。查心电图示:ST段下移。血糖高。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及糖尿病。察其面色淡黯,额头及两颧黄褐斑密布,两侧睛明穴处浮肿,唇色紫暗,舌体右歪,舌质紫暗、苔花剥,脉细、尺沉弱。 诊断:(肾阳亏虚型)胸痹,消渴。 治法:益气温阳,水火兼补。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20g,山茱萸30g,淮山药30g,茯苓30g,泽泻30...

  • 陈士铎“水升火降”治疗消渴理论探讨

    陈士铎“水升火降”治疗消渴理论探讨

    消渴一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 后世 医家多有发挥, 其论治各有特色, 温清消补, 靡不赅 备。 至清代, 由于温病学说的影响, 医者多偏执阴虚 燥热之说, 使滋阴清热一法, 成为治疗消渴的唯一正 治大法。 任继学先生及多位医家对此颇有异议。 王 辉先生认为单纯以阴虚燥热很难解释消渴的复杂症 候群, 而且临证时若一味以滋阴清热, 收效良莠不 齐。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石室密录》中提出 “消渴之 证, 虽分上中下 , 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 。 同时指 出, “消证非火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