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消 第49页

消 第49页

  • 慢性咳嗽辨证论治 自拟健脾消痰饮

    慢性咳嗽辨证论治 自拟健脾消痰饮

    基于扶正祛邪法辨治慢性咳嗽临床探析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8周以上,以咳嗽为主症,胸片无明显异常的一种病证[1]。慢性咳嗽多与感染无关,治疗时应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随着空气污染、环境变化、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病因常复杂不明,加之患者对疾病不重视,长期失治误治,易发展为难治性慢性咳嗽。西医多采用抗菌、镇咳、祛痰等治疗方法,虽能缓解病情,但停药后常复发,长期服用毒副作用明显。因此,难治性慢性咳嗽与少见病因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中医药治疗注重整体...

  • 主治胃痞病 化瘀消痞组方

    主治胃痞病 化瘀消痞组方

    王道坤,男,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主要著作有《医宗真髓》《决生死秘要》及《新脾胃论》等。 组成:枳实12g,黄连6g,半夏曲15g,黄芪12g,党参12g,茯苓12g,...

  • 祛瘀退热法 消导退热法 滋补退热法

    祛瘀退热法 消导退热法 滋补退热法

    祛瘀退热法 发热出现狂证而不是热入心包,兼见小腹急结,小便自利得,《伤寒论》称为“蓄血”,用桃仁承气汤。伴有瘀血的发热,不是单纯的退热药所能收效,必须结合祛瘀。 尝治数例新产发热患者,已经用过多种退热药,神情极疲,又似昏糊,小腹结痛,诊断为瘀血未净,用失笑散加味,随下血块许多,热退神清。 中医对于气血,在生理上十分重视,在病理上也极其注意气郁和血瘀,认为能使功能障碍,产生多种疾患,发热是其中之一。 凡是气血阻滞如外科肿疡引起的发热,亦惯用和营消散,不以...

  • 周信有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周信有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国医大师周信有是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学崇《黄帝内经》,济世活人。在临床实践中不仅深谙《黄帝内经》旨趣,而且兼通诸家之学,以“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为遣方用药原则,对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深感周信有不仅辨证入微,而且立法用药确有特色,受益匪浅。兹将周信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证经验作一浅述。 临证经验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周信有认为本病病机表现错综复杂,其总的病机为脾胃虚弱,且以虚寒为主,兼夹气滞血瘀,因此治疗上应虚实兼顾,通补兼施...

  • 基于消法理论探讨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

    基于消法理论探讨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临床上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我国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7%[2]。对于老年人来讲,PD在影响生命健康与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正在不断增加患者家庭与社会的负担。PD是一种慢性、无法逆转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纹状体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但引起该病变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针对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进行综合治疗,最常用的疾病缓解药物包括单胺氧化酶...

  • 麦粒肿未自行消退 试试艾灸二间穴

    麦粒肿未自行消退 试试艾灸二间穴

    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感染葡萄球菌而发病,导致出现皮肤局限性红肿、硬结和压痛。又称为针眼、睑腺炎。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称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 麦粒肿是一种眼科常见多发的疾病,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患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青少年人群也十分常见。 虽然其外观看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大部分麦粒肿可自行消退。得了麦粒肿,要做好以下几点:注意饮食清淡,忌辛辣;注意休息;局部清洁、热敷,以促进炎症消退。需要提醒的是,在麦粒肿的炎症红、肿期间,切...

  • 治疗淋巴结核汤剂(消瘰汤)

    治疗淋巴结核汤剂(消瘰汤)

    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功效:解毒散结,行气和胃。 主治:瘰疬(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方解:本病由瘵毒侵袭少阳之经,导致痰凝气滞而成。方中泽漆、土茯苓、夏枯草、连翘解毒化痰,其中泽漆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冶结核性瘘管有专长;夏枯草《本经》谓“主...

  • 古秘方熏治消毒避瘟疫

    古秘方熏治消毒避瘟疫

    古人熏治消毒常采用的药物有艾草、苍术、贯众等。苍术的药用机理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临床上运用苍术的方剂很多,端午节前后,古人有用苍术“辟疫邪”的习俗,或用苍术熏屋,或以苍术和辛夷、薄荷、苍耳子、紫苏、细辛、云香草等多种中药做成香袋、香囊挂于室内、佩于身上,达到辟疫邪、身芳香之功效。 李时珍谓:“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和剂局方》的仙术汤,能“辟瘟疫,除...

  • 消化不良首选中成药:保和丸

    消化不良首选中成药:保和丸

    保和丸是许多人家中常备的中成药。保和丸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创制,也是朱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名方之一。 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麦芽、莱菔子八味中药配制而成。具有较强的消食和胃、健脾化滞、理气消痰的功效,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痛吐泻、嗳气酸腐、厌食、痰饮内停、严重消化不良等症。 【处方】 山楂 (焦)300g 六神曲 (炒)100g 半夏 (制) 100g 茯苓 100g 陈皮 50g 连翘 50g 莱菔子 (炒)50g 麦芽 (炒)50g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

  • 疏肝理气软坚消瘿 主治瘿病

    疏肝理气软坚消瘿 主治瘿病

      组成银柴胡15克,白芍14克,川芎10克,陈皮15~30克,枳壳15~30克,制香附14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夏枯草14克,青皮9克,郁金14克,生牡蛎30克,浙贝母10克,玫瑰花6克,合欢花6克,甘草9克。   功效疏肝理气,软坚消瘿。   主治瘿病,证属肝气郁滞,痰瘀互结,症见瘿部肿大,胸闷不舒,烦躁易怒,不寐多汗,消瘦乏力,胁肋胀痛,或兼脘腹胀痛,善太息,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或细滑。   用法上药除生牡蛎外加水浸泡半小时,生牡蛎加水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入浸泡药物共煎25分钟,两...

  • 健脾清热消炎法治小腿灼痛

    健脾清热消炎法治小腿灼痛

      胡某,男,53岁。2011年6月10日初诊。述其两个月来在无明显诱因下,双小腿灼热疼痛,略有肿胀,并逐渐向踝关节扩展,近十几天来症状加重。其间经服独一味、伸筋丹、芬必得、奥沙新、强的松,及静脉注射(不详)等冶疗,效不显著,疼痛较剧。下午及夜间除灼热疼痛外,并有沉重不适感,难以安眠。查见双小腿下1/3段、踝关节肌肤略肿色红,触之灼手。化验:抗链“o”、血沉、类风湿因子、血常规,均属正常范围。近些日来口腻口渴不欲饮,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尿有热感,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 冉雪峰 脱敏消癜汤

    冉雪峰 脱敏消癜汤

    2003年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时,公安局政委杜某某,皮肤出现瘀点,伴有小形荨麻疹或丘疹,皮肤轻微瘙痒。瘀点在四肢和臀部,特别在下肢的内侧为多见,诊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为血热妄行,用北京名医冉雪峰《冉氏经验方》中创立的脱敏消癜汤治之。 方药:艾叶10克,乌梅15克,阿胶10克,当归15克,金银花20克,槐米15克,大枣50克,甘草10克,生大黄5克,白茅根20克,鸡内金15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服完10剂,紫癜已经消退。为了巩固疗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量3倍,研粉制成蜜丸,每丸1...

  • 治疗湿温疫疠名方——甘露消毒丹

    治疗湿温疫疠名方——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原载于《续名医案》引叶天士名方.又名普济消毒丹。 药物组成: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等11味中药组成。共研成细末,每次服9 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也可以神曲糊热,如弹子大,开水化服。 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湿热并重。证见发热肢软、无汗神烦,或汗热不退,胸腹闷胀,咽痛项肿,口渴便秘,或泻而不畅,小便淋涩,或身目发黄、舌苔白腻而厚或干黄者。 方中连翘、薄荷辛凉疏表,清热解毒;射干、贝母清泄肺气,利咽喉,与黄芩清泻肺火于上;滑石、木通、茵陈清利湿...

  • 活瘀消积汤治疗肝脾肿大

    活瘀消积汤治疗肝脾肿大

    组成:荆三棱(炒)10克,连莪术(炒)10克,青皮(炒)10克,枳壳(炒)10克,柴胡8克,郁金 10克,当归10克,赤勺12克,鳖甲(醋制)15克,生牡蛎(先煎) 20克。 加减运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汤 (白术、泽泻、猪芩、茯苓)。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茜草、白茅根。肋痛者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痛,软化肝脾。 主治: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肋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

  • 小儿消化不良一验方

    小儿消化不良一验方

    【辨证】脾胃阴伤,肝木横逆。   【治法】以甘理胃,以酸制肝。   【方名】加味脾胃健运汤。   【组成】西洋参2.1克(药液煎服),麦冬9克,北五味肉3克,干葛5克,川莲3克,白芍3克,乌梅3克,茯苓12克,南豆12克,木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 大山楂丸 消除食物油腻促消化

    大山楂丸 消除食物油腻促消化

    过食油腻食物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如果备点大山楂丸,可消除食物油腻,促消化,防治食积。 在开胃消食的中成药里,大山楂丸算得上是“最刮油”的一个,虽然只含三味药,却个个是“消食化积”的好手:山楂含有多种脂肪酶,能促进肉类等油腻食物的消化;麦芽富含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B,擅长促进面、薯、芋等淀粉类主食的消化;神曲含有酵母菌、多种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对米面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颇有效验。 临床上常将这三味药合用,统称为&ldquo...

  • 消化不良 食积不化 选啥药

    消化不良 食积不化 选啥药

    (1)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症状特点: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泄泻,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可选用中成药:午时茶颗粒。 (2)食积不化 症状特点: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厌食。 可选用中成药: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 (3)外感暑湿内伤生冷 症状特点:夏令宿食不化,胸闷厌食,腹痛泄泻,恶心呕吐,伴恶寒发热,头痛。 可选用中成药:六合定中丸。 (4)湿阻气滞 症状特点:纳呆嗳气,胸隔痞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腻。 可选用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5)脾虚气滞 症状特点:食欲不振,不知饥饱,...

  •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山甲消瘰丸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山甲消瘰丸

    组成及用法:柴胡9克,青皮9克,制香附12克,玄参12克,浙贝9克,牡蛎15克,昆布12克,黄药子9克,海藻12克,炮山甲粉4.5(分吞)克,全蝎粉4.5(分吞)克,赤芍12克,当归9克,紫草9克,海浮石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陈慈煦的经验方。陈慈煦(1913年~1983年),江苏南京人,受业于南京名医杨伯雅。杨氏擅长温病与内科杂病,陈氏得其心传,受益殊深。抗战初期,携眷入黔,定居贵阳,解放后执教于贵州省中医进修学校,历任...

  • 络损血溢的紫癜患者 育阴消斑饮

    络损血溢的紫癜患者 育阴消斑饮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周信有,男,汉族,1921年生,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   组成:生地黄20~30克,玄参20~30克,枸杞15~20克,旱莲草20克,当...

  • 越鞠丸 苍术升降消导 总解诸郁当为君药

    越鞠丸 苍术升降消导 总解诸郁当为君药

    越鞠丸组方思路及苍术为君之探讨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 解气、血、痰、火、食、湿六郁, 由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该方堪比经方, 组方用药可谓精简, 临床应用广泛。一般认为[1,2]: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 气郁则诸郁随之而起, 治疗当行气解郁, 以香附为君治疗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解血郁, 苍术燥湿运脾解湿郁, 栀子清热泻火解火郁, 神曲消食和胃解食郁, 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然而, 通过《丹溪心法》《推求师意》中关于“郁”的论述及其治疗思想, 结合古今苍术之功效...

  • 枳术丸的源流 枳术消积丸与积热证

    枳术丸的源流 枳术消积丸与积热证

    枳术丸的源流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此条经文虽短,但症状、病因、治法却一目了然,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关于水饮病的治疗经验。历史到了金元,补土学派代表李东垣,受易水派创始人张元素的影响,在其《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等著作中,反复提及枳术丸的应用,如《内外伤辨惑论》云:“易水张先生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文后还有橘皮枳术丸(枳术丸加橘皮),曲蘖枳术丸(枳...

  •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

    笔者在2015年有幸拜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为师。多年来跟随教师门诊,听教师讲学,在中医学术上收成颇多。裴永清指出:“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第九卷·杂方门·时毒治验》,此方主治原文为:“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晦气,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现将对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收拾如下。 病例一:浸润性嗜酸性细胞肉芽肿(西医病名)。患儿商某某,2015年1月10日由其父带来门诊就医。...

  • 颈部串状结节 治瘰疬主方消瘰丸加味

    颈部串状结节 治瘰疬主方消瘰丸加味

    罗某某,男,20岁,常德人。2009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右颈部串状结节,质中等,轻度压痛,边清,可推移,伴口苦,常有心烦,神疲,眵多,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略数。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痰结。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主方:消瘰丸加味。 处方:玄参15克,生牡蛎20 克,浙贝30 克,柴胡10克,郁金15克,青皮10克,橘核15克,西参10 克,蛇舌草20 克,黄芩6 克,夏枯球15 克,菊花10克,刺蒺藜15克。15剂,水煎服。 二诊...

  • 枳实消痞汤方药浅析 经方溯源

    枳实消痞汤方药浅析 经方溯源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枳实消痞汤为中医临床常用方剂,其组方思路清晰,兼顾消补之功效,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对枳实消痞汤研究广泛,本文从经方溯源、方药浅析、临床研究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1 经方溯源 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丸,首见于《兰室秘藏》,原书记载:“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成方便读》言:“夫满而不痛者为痞,痞属无形之邪,自外而入,客于胸胃之间,未经有形之痰血饮食互结,仅与正气搏聚一处为患。故以黄连、干姜并用,一辛一苦...

  • 普济消毒饮治疗头颈部实热肿毒

    普济消毒饮治疗头颈部实热肿毒

    普济消毒饮是金元时期“脾胃派”医家李东垣所创,用于治疗“大头天行”(又称“大头瘟”)的温疫时毒病。现此方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腮腺炎。 在探寻普济消毒饮源流时,1979版全国统一教材《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提示此方“录自《医方集解》”。清代汪昂《医方集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指出:“然十书无此方、见于准绳”(十书是指李东垣所著的十本医书,包括《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伤寒会...

  • 消瘰汤

    消瘰汤

    消瘰汤 方源 清代《医学心悟》。 处方 玄参、煅牡蛎、浙贝母各12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瘰疬、痰核,症见咽干、舌红、脉弦滑者。 方解 本方所治瘰疬,由于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痰火凝聚而成。方中贝母消痰散结,牡蛎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三药均能散结消肿,药性均属寒凉,合用可使热清痰化,瘰疬自消。 按语 本方以瘰疬、痰核伴咽千日燥、舌红、脉弦滑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急性淋巴结炎等。若肿块大而坚硬,蘑用牡蛎,...

    秘方方剂 2024-03-07 12 0
  • 上消化道出血(秘方数:12)

    上消化道出血(秘方数:1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时,若胃腔内有积血,则可引起恶心,经口吐出,即为呕血。血液在胃内与胃酸按触转变为酸性血红素,呕出的血液便呈棕褐色;通过肠道排出时,血液中的铁经肠道细菌作用变成硫化铁而使粪便变黑,即黑便。出血量超过60毫升可引起黑便。如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血液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如在肠内停留时间短,则排出粪便呈暗红色。一般认为,幽门以上出血多表现为呕血,幽门以下出血多表现为黑便。在幽门以下出血量多时,血液返流入胃,也可引起呕血。黑便患者可无呕...

  • 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丹,方源方义 临床应用

    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丹,方源方义 临床应用

    方源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消毒丹)为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制,但叶氏著作中未予收载,致使此方最早见于何书,迄今说法不一,或谓引自《温病条辨》,或谓录于《温热经纬》。但据查证,吴氏的《温病条辨》无此方,谓其出自该书是不妥的。故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该方源于王孟英《温热经纬》,如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21世纪课程教材《温病学》《方剂学》等,《中医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亦主此说。查阅《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载有甘露消毒丹方,并有“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之。”叶...

  • 五积散消寒湿痰瘀治痹证

    五积散消寒湿痰瘀治痹证

    案一黄某某,女,52岁。2002年9月12日初诊。患者少时生活辛苦不易,居住房屋潮湿不堪,冬日寒浸,夏天湿郁。中年以后生活条件大有改善,然已落下寒湿病根,全身肢体关节重着胀滞不能舒展,肌肤麻木,双膝关节肿胀变形,活动不便,雨天必然加重,晴日则稍好。平素食少,常感恶心,时咯出较多白色黏痰。近日又感冒风寒,寒热往来,体温38℃,头痛,项背胀痛不舒,胸脘痞闷,口渴,小便量少。舌质淡、有瘀斑、苔白腻,脉浮紧。 此系风寒湿郁痰滞痹证,先予和解散结、温里祛寒之方药:柴胡30g,桂枝12g,葛根30g,干姜12g,花粉...

  • 消化性溃汤(秘方数:15)

    消化性溃汤(秘方数:15)

    消化性溃疡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胄液中胄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而命名。溃疡主要(约98%)发生于胄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中上腹疼痛为其最主要的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上腹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后缓解。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且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出现上述节律。疼痛发作可持续数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