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 第3页

这 第3页

  • 促使自身的正气与这些邪气和平共处

    促使自身的正气与这些邪气和平共处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外邪入侵导致的,此时,用汗、吐、下等法可以达到驱除病邪的目的,且收效较快,但在驱除病邪之时,自身元气也会受到损伤,因此,还可以用一种较为温和的方法,促使自身的正气与这些邪气和平共处,保存元气,这样的方法就称之为“和法”。 《黄帝内经》中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阴阳必须要“和”,唯有保持动态平衡的“和”,人体才能...

  • 犯昏这件事

    犯昏这件事

    过去的一周好不热闹,有人在微博上大大方方地宣布离婚,也有人在海岛大张旗鼓地结婚。 曾有人分析,结婚这件事,“结”是个过程,“婚”这个结果就是“女”的被忽悠“昏”了。如此说来,离婚就是女方幡然醒悟,再婚就是女方执迷不悟。 犯昏这件事,在部分人看来还真是和女性脱不了关系,尤其是美艳的女性。例如史上最有名的昏君纣王,身边就有一个妲己。 传说某个冬日纣王带着妲己外出郊游,看到一老一少两个樵夫过河。年老的樵夫挽起裤...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为什么要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使用

    为什么要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使用

    一个中药方常常是由剂量不同的各种中药组成的。你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使用,在搭配时又有何依据吗? 中药之间有“七情” 之所以要将各种中药搭配起来使用,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只是如何将这些中药搭配起来,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每种中药都有其特有的性能,根据具体病情将它们组合起来的过程就叫做“配伍”。人们把单味药的应用及各种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加以总结,称为药物的“七情”。 对于比较单纯的病症,选用一种针对性...

  • 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

    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

      在药物说明书上看到“顿服”,你会认为是“每顿饭后服用”,还是“吃饭的时候服用”?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准确。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但意义却不尽相同。   中医所指的顿服是指一次性较快地将药物服完。其主要目的是将药力集中,使药物更迅速地发挥作用。如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需要顿服的方剂多用于治疗痛证、热证、血证等较重病情。   常见应顿服的中药有:驱虫药,如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应...

  • 我在县级中医医院这一年

    我在县级中医医院这一年

    去年5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我,放弃了广州一家省级医院的工作,辞别了同事、朋友和师长,毅然回到了我老家的洪洞县中医医院工作。 2014年5月20日,到洪洞县中医医院工作的第一天,我成为康复专科的一名医生,工作内容是为全院住院患者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服务。去了之后我才发现,当时科里连基本的针灸针、按摩床、火罐、刮痧板等用品都没有,科室马上统计了所需物品并向院方申请,肿瘤科魏丹峰主任专门把自己诊室钥匙给了我,让我暂时在那里为患者做按摩推拿。 针灸针很快就采购回来了,我有了&ldqu...

  • 这些养生方法你会吗?

    这些养生方法你会吗?

    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在京发布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即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有近9人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 据悉,2014年5月,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回南天这样保存中药

    回南天这样保存中药

      桂林市三金大药房乐群店药师曾双庆   最近,市民陈先生问我,家里的西洋参变黑了,这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他这是西洋参变质了。桂林迎来了回南天,中草药不能正确防潮就会变质。比如,虫草会变空、长虫;有的还会有粉末,发霉等等,这都是中草药变质的表现。   回南天,如何正确防潮?我告诉他们,中草药放冰箱是最好的防潮、保质方法。首先,用纸袋把草药包好,其次用保鲜膜套上,或者是将中草药放进干燥的瓶子里,把瓶子盖紧,放进冰箱里。还有另外一种传统的办法,就是在小瓷缸里铺上一层石灰,在石灰上铺上报纸,将中草药放在报纸上,...

  • 人参、灵芝、阿胶这三味是最好的长寿药

    人参、灵芝、阿胶这三味是最好的长寿药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改变,更注重饮食健康、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在传统的思想中人参、灵芝、阿胶等被看作是长寿药,而事实上生活中的这三味才是最好的长寿药。 长寿药一:营养均衡 《黄帝内经》中提及“饮食有节,饮食有时,饥饱得中”。今天我们也认识到任何单一的营养都不可能维持身体的健康,提倡营养均衡。 脂肪:包括了油脂、脂肪、类脂。提供人体热量、参与激素的合成、保护脏器、调节体温。 蛋白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构成机体、形成抵抗力、酶的催化、参与激素调节、促进生长和修...

  • 入夏 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入夏 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入夏以后,高温、多雨的天气开始增多,人体更容易出汗,皮肤更需要保养,体内湿气会增加,湿热的环境会让不少人的情绪容易烦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大家,这个时节有两种时令蔬菜的叶子不要浪费,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保健与食疗。 莴苣叶护肤健胃除疲劳 最近是莴笋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市民买完莴笋,会把叶子丢弃,但是叶子的价格是含在莴苣的售价里的,丢掉实在有点可惜,这不光是省钱的事儿。实际上,莴笋嫩叶的口感不比根茎差多少,且部分营养更是远远超过大家常吃的莴笋根茎部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

  • 孔明在这里以医道论政道

    孔明在这里以医道论政道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一个精彩的篇章。与张昭辩论道:“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

  • 染色馒头 咱这有没有

    染色馒头 咱这有没有

      一个馒头也能激起千层浪。   近日,上海多家超市销售染色馒头事件刺痛了国人的神经,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是一次孤立事件。作为媒体记者,此刻也都灵魂难安,之前呼吁大家多吃点粗粮之举,就可能在“误导”消费者走入歧途。情何以堪?   营养专家表示,染色馒头是添加了柠檬黄等色素,过量使用会对人体肝脏、肾脏有害,甚至可致癌。必须小心鉴别选购,避免伤害。看来,“吃粗粮”之前要加个定语——“吃真实的粗粮”。   染色馒头事件目前还在&...

  • 2013中医药报道这一年

    2013中医药报道这一年

    新闻背后:   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记者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采访,这个曾经风景秀丽的川南历史古城,震后变得满目疮痍,看着让人揪心。虽然凭借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积累的采访经验,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但心情久未平静,感想良多。   在芦山地震以及7·22甘肃岷县漳县地震救援中,中医药大展身手,让人们又一次体会到了中医药在突发灾难应急救援中的独到作用,具有可就近取材、简便易行、二次创伤小、避免截肢、灾后防疫易用等优势,也受到了灾区伤病员和群众的喜爱。可以说,灾后应急救援是中医药在今年的...

  • 如何去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医梦?

    如何去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医梦?

      只要你信中医、只要你学中医、只要你用中医,你就会学好中医,圆你一个中医梦,为人类健康造福。医圣张仲景就是这样一个人。40多岁以后才开始学中医的他。是在做官时看见族人患温疫病死亡数百人,立志治疗这一疫病,每周都抽出时间去坐堂行医,解除老百姓的病痛。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日后写下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承古纳今,当代的中医人、中医学子就理应实现自己的中医梦想。如何去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医梦?其实关键就在于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信中医,追求梦想   我国两部中医...

  • 白露 是时候做这些导引术了

    白露 是时候做这些导引术了

    白露节气时, 每天凌晨1 点至5 点,正坐,上身保持中正,两手掌按在膝盖上,指尖方向相对, 两肘尖向外侧, 吸气同时向右侧转头, 至极致时,右手用力推右侧的膝盖, 左手也用力按住左侧的膝盖, 使整个上半身向右侧转动至极致, 稍停片刻, 放松呼气, 返还原坐姿。 此式左右各15 次, 然后行叩齿、吐纳、咽津液法。 此式以锻炼脊柱及腰背为主, 以调理胃经为主, 同时也有调理两侧肝经的作用。主要功效为祛除腰背部风寒邪气, 对因阳明经受风寒导致的打冷战, 胃气不舒导致的爱伸懒腰, 打哈欠,...

  • 春日里养生 用这几招明媚自己吧

    春日里养生 用这几招明媚自己吧

    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草木生长,此时最宜养护情绪。爱美的女童鞋,学些调理身心的方法,坚持下来,便会拥有美丽的肌肤、轻盈的体态、温润从容的神韵,以及长久身心健康的能力。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告诉我们,春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要早睡早起,要经常在院子里走走,散步时散开头发,放松衣服腰带,使肝气自然升发。 此时如何护养身心? 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好好对待自己的情绪 好好对待自己的心 ▼ ★ 两款养生茶 ★...

  • 天气这么热 民间“防暑秘膳”

    天气这么热 民间“防暑秘膳”

      天气这么热,吃点什么又健康、又开胃、又清凉?为应对持续的高温天气,杭州推出了民间“防暑秘膳”征集活动。日前,首轮菜品亮相,它们分别是:   凉拌苦瓜取绿色的苦瓜、黑色的木耳、红色的朝天辣椒,放醋、芝麻油调拌,做成一道色彩搭配鲜明,有着清热、消暑食疗效果的菜肴。   择子豆腐用择子粉做成的类似豆腐的膳食。择子,学名“石栎”,是一种落叶灌木的果实。果子成熟时摘取,去壳,加水磨成粉,再晒干后储藏备用。烹制时,加水搅成浆状,慢慢下到煮开的水中,煮成糊状。再将煮...

  • 消暑绿豆汤这样喝

    消暑绿豆汤这样喝

    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绿豆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钙质是鸡肉的7倍,铁质是鸡肉的4.5倍,磷也比鸡肉多,这些对促进和维持机体的生命发育及各种生理机能都有—定的作用。实验还表明,绿豆可能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显作用。需要提醒的是:绿豆汤不宜喝冰镇的,否则会影响脾胃,造成脾胃失衡、腹泻。尤其是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冰绿豆汤。 其实,要避免...

  • 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图2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五运的真正涵义 五运即五行,运和行都是运动变化的意思。“万之大不可胜数”,古人执简驭繁,根据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五个时段的基本象态,创造了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行&...

  • 父亲留下了他的这份人事档案

    父亲留下了他的这份人事档案

    父亲离开我已近4年,但在我的书柜上,珍藏着一本他的干部人事档案。这本档案记录了他老人家82年的人生经历,也成了一面镜子让我时刻警醒自己、完善自己、净化自己和提高自己。 父亲的童年是在放牛捡柴中度过的。直到10岁才入学读私塾,读了3年半书后,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到黄石港余春生药店当学徒。5年学徒完后,本以为可以找份工作安稳地过日子了,没想到1949年初,还是被国民党抓壮丁,到大冶墈头左宏德部当了个伙夫(这一段历史在档案中有记载,成了后来,组织上一而再再而三审查的一段历史)。直到5月份,大冶解放才回家。 新...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人事
  • 流感病高发期慎吃这些食物

    流感病高发期慎吃这些食物

    生蚝 含有诺罗病毒(存在于海洋中的病原体)、弯曲杆菌和弧菌,它们是导致腹泻的源头。吃生蚝,应该细心挑选有信誉的供应商,了解生蚝的原产地。其实只要是新鲜的食物,味道必然味美,因此建议多以白灼的方式烹调,并煮至熟透。 冷藏三文治 冷藏三文治很容易引起李氏杆菌,因为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滋生李氏杆菌,若不留意会没防犯地掉进细菌陷阱。进食冷藏三文治时可涂上芥末,因为芥末可以在2小时之内杀死90%的李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鸡蛋 虽然巴氏消毒法已经把鸡蛋中的沙门氏菌量降到很低,然而鸡蛋仍是不少寄生虫的温床,不小心进食可能会...

  • 服这些药千万别喝酒

    服这些药千万别喝酒

    降血压药 酒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胍乙啶、复方降压片、肼屈嗪、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昏厥。 降血糖药 酒具有抑制糖吸收和糖异生作用,而降血糖药也主要作用于这些环节。两者协同产生的后果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此外,酒后服用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中毒。 解热镇痛药 酒可使胃消化液大量分泌,解热镇痛药同样可使胃消化液分泌增加。二者联合可导致胃消化液浓度剧增,以致胃...

  • 艾灸养生 这个冬天不怕冷

    艾灸养生 这个冬天不怕冷

      新闻背景: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7日, NBA球星皮特鲁斯来到中国治疗腿伤。在治疗过程中, 皮特鲁斯的膝盖部位被施以针灸,并用艾草加热。   推拿、按摩、针灸……“老外”都爱上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确,中医里有不少保健良方,新闻里提到的这个艾草生活中运用更是常见:美容院、中医针灸科、皮肤科、家庭药箱里都能看到它的踪迹。   艾草的运用主要是制作成艾条施灸,具体做法是将艾条点燃,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燃烧,直接或间接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

  • 这些物品的保质期有多长

    这些物品的保质期有多长

    一次性台布:保质期6个月,在自然环境中可能释放二氧化硫,不宜长期摆放在餐桌上。 一次性纸巾:多为原装卷纸切割后直接包装而成,与空气接触易发生化学质变,建议开封后两天内用完。 一次性内裤:多为化纤制品,保质期1年。过期后如未经洗涤、消毒处理,易导致皮炎、泌尿系统疾病。 一次性口罩:保质期1年。过期后不能隔离细菌,还可能因材料变质释放出侵蚀呼吸黏膜的物质,诱发哮喘。 一次性梳子:保质期1年左右。多为塑料制品,不仅容易与头发、头皮摩擦产生静电,释放的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还容易导致头屑、皮炎等发生。 一次性餐盒:保质期约4个...

  • 把太阳这味补药吃出最好的功效

    把太阳这味补药吃出最好的功效

    春天,老人多晒太阳不仅可以温煦体内阳气,驱除倒春寒,还有生发、助睡眠、强壮骨骼等好处。当然,要提醒大家的是,要选对时间、选对位置,才能把太阳这味补药吃出最好的功效。 晒脚踝 6~10点除寒气少抽筋 “寒从脚下起”,手脚容易冰凉的人,多是阳虚体质。一天中6~--10点太阳中的红外线比较强,紫外线偏弱,室内温度逐渐攀升,比较温和,适合晒足部。经过一夜的休息,老人的血液循环不畅,热量不易到达脚部,可能会引起脚趾肿胀,增加冻伤几率。起床后,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适当露出脚踝,对着太阳...

  • 中医改善体质 不是吃中药这么简单

    中医改善体质 不是吃中药这么简单

      身体出现亚健康问题,很多人想通过中医来改善体质,认为只要喝几剂中药,就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那么,调养体质真的只是吃中药这么简单吗?    生活实例:小陈体检没发现什么疾病,但觉得自己成天头晕晕的,懒于活动,于是想通过中药调理调理体质。她到某知名药店请老中医号了脉,开了几剂中药,她以为喝了中药,不适感就会消失,身体就能调理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谈到调养体质,很多人犯了小陈的错误,认为调养体质就是吃几剂中药的事,特别是工作忙碌,讲究效率的年轻人。广州市中医院体质中心杜文坚主任提醒大家注意两点:   调养体质...

  • 诱发气恼 中医把这叫做肝气犯胃

    诱发气恼 中医把这叫做肝气犯胃

    生命在于运动,这已经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并认同的了,但有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天天坚持锻炼的人怎么还会得一些本来以为不会得的病呢? 我有一个病人,是一个武术的教练,那可是童子功出身,父亲还是老家的一个“武林领袖”。要说这么多年练功真是一天没落过。五十岁出头的年纪,比试起来3、4个小伙子都进不了身,身板挺拔,光是站在那就气势不凡。可不知怎么搞到,他的胃总是不能很好的配合他,按他的说法,四十岁以后就再也没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了,老婆每天小心的伺候着一日三餐,可只要稍有风吹草动,胃就给...

  • 秋分就是这么一个有调性的节气

    秋分就是这么一个有调性的节气

    说真的,这些东西一过秋分就得和它们说分手!比如西瓜、香瓜这些容易坏肚、损伤脾胃阳气的瓜果,还有辛味的葱、 姜、 韭、蒜、椒等辛味之品也得忍痛说拜拜~ 舍不得? 没办法,秋分就是这么一个有调性的节气。 秋分这一天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昼夜平分,阴阳相伴。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凉爽的秋季,正如人们所说,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有诗云: “热浪了然去,风凉顺势回。风吹桐叶落,雨洗菊花开。昼夜平分后,阴阳互碰杯。桂香飘入韵,北斗亮瑶台。...

  • 古谈“疰夏”这到底是什么病?

    古谈“疰夏”这到底是什么病?

    疰夏 夏季总是身体各种不适? 进入夏季,一些老年人、中青年妇女及小儿常觉全身乏力,头晕脑胀,胸闷气短,四肢沉重,倦怠嗜睡;同时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进而日渐消瘦;部分患者甚至低热不退,但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并非由于感染所致。 这到底是什么病? 中医学中,称之为“疰夏”(summer non-acclimatization),老百姓常称之为“苦夏”,主要症状可概括为:心烦、身倦、体热、食少。 古谈“疰夏&rdq...

  • 秋分三候 秋分习俗 秋分养生这样做

    秋分三候 秋分习俗 秋分养生这样做

    今日迎来今年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北半球的秋天由此开始。“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录》此处的秋分有两个意思: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坯&rdq...

  • 生姜这般神奇功效

    生姜这般神奇功效

    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甚精,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6年(公元470年),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望闻问切后,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5两(16两为现在500克),必愈。” 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