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咳 第55页

咳 第55页

  • 喉源性咳嗽 经典中药方

    喉源性咳嗽 经典中药方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医耳鼻喉科著名专家干祖望首次提出,主要指咽喉疾患所引起的以“痒而作咳”为主症的一类咳嗽: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黏痰;或兼有咽异物感、频繁清嗓等症。胸片检查及实验室抽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咽部可见黏膜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与慢性咽炎类似的局部体征。其病程一般较长,有的持续数月之久,甚则数年。主要发作于春秋两季,严重者咳嗽频繁,或伴剧...

  • 咳嗽晕厥 乌梅丸方证

    咳嗽晕厥 乌梅丸方证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和《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治疗厥阴病之主方。因又有“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之论,故后世视此方为治蛔厥和治久利之方。然自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却多以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疑难病均取得良效,现将用乌梅丸治疗咳嗽晕厥综合征的经验体会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乌梅丸方证 对《伤寒论...

  • 王旭高一则“心咳”医案的启示

    王旭高一则“心咳”医案的启示

    历史悠久的中医学,“学古”是继承,“变古”是创新。清代医家王旭高的一则“心咳”医案,既不失经旨,又不落前人的窠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而能变的范例。兹从《增评柳选四家医案》将此案以及柳宝诒、邓养初、孙梓文三家的评按一并录出,略作解析如下。 原文: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盖因风温袭肺,引动心包之火上逆,故治法仍宜宣散肺经风邪,参入宁心缓火之品,仲景方法,略示其端。但语焉未详,后人不能细审耳。 前胡杏仁象...

  • 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咳嗽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病症状,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善用经方治疗多种证型的小儿咳嗽,现整理分析五则验案如下。 1. 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以治咳 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天来诊。患儿服用感冒药后汗出热不解,咳嗽加重,伴气喘,痰多黏稠,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拟清宣肺热。方药:炙麻黄6g,杏仁4g,甘草3g,生石膏20g(先煎),浙贝母10g,炙桑白皮8g,紫苏子10g,莱菔子6g。3剂。患儿药后热退,咳嗽大减,...

  • 新冠后遗咳嗽及肺结节辨治

    新冠后遗咳嗽及肺结节辨治

    古代医家对疫后诸证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如清代余师愚在其《疫疹一得》中专列“瘥后二十症”并加以论述。笔者在研习古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新冠疫后的病机特点是以虚、瘀为特征,临床以发热、咳嗽、身痛、厌食、腹泻、乏力为主要症状,部分男性伴有阳痿等。本文主要介绍新冠后遗咳嗽及肺结节的辨治经验。 咳嗽:益气养阴生津,宣肺止咳化痰 咳嗽的病机为肺气不利,失于宣肃,其气上冲于咽喉而发病。内伤咳嗽病机复杂多样,常涉及多个脏腑,《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论断,同...

  • 止嗽散加减治咯痰不爽之新久咳嗽

    止嗽散加减治咯痰不爽之新久咳嗽

    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主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脉浮缓者。方中百部、紫菀理肺止嗽,特別是百部,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说它“治咳有卓效,不拘新老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白前、陈皮利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甘草、桔梗宣肺利咽。全方药性平和,不偏寒热,故对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均可加减使用。 咳嗽是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所致。肺气不宣则清肃之令不行,咳嗽乃作。《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论》云:&...

  • 六腑之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六腑之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梁宏正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系统研究了“六腑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现整理总结如下。 六腑之咳乃病位传变于脏与腑之间,其传变是按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而发生。由于表里相合脏腑的经脉直接属络,其病气可以相互移易,正所谓“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素问·咳论》)。六腑咳的表现均反映了本腑各自功能失常的特点。...

  • 咽喉发痒咳嗽不止 金银花方解

    咽喉发痒咳嗽不止 金银花方解

    梁万发,男,汉族,1945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人,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成都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临证擅治肺胃系疾病,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1部。 组成:金银花20~30g(后下),连翘20~30g,桔梗10~20g,蜜桑白皮10~15g,蜜枇杷叶10~20g,紫苏叶3~6g(后下),杏仁6~10g,蜜紫菀10~15g,蜜冬花10~15g,蜜白前根10~15g,射干10~15g,浙贝母10~15g,法半...

  • 慢性咳嗽辨证论治 自拟健脾消痰饮

    慢性咳嗽辨证论治 自拟健脾消痰饮

    基于扶正祛邪法辨治慢性咳嗽临床探析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8周以上,以咳嗽为主症,胸片无明显异常的一种病证[1]。慢性咳嗽多与感染无关,治疗时应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随着空气污染、环境变化、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病因常复杂不明,加之患者对疾病不重视,长期失治误治,易发展为难治性慢性咳嗽。西医多采用抗菌、镇咳、祛痰等治疗方法,虽能缓解病情,但停药后常复发,长期服用毒副作用明显。因此,难治性慢性咳嗽与少见病因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中医药治疗注重整体...

  •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旋覆花12g(包煎),白芍15g,前胡10g,清半夏10g,炒杏仁10g,橘红10g,茯苓15g,僵蚕10g,桔梗10g,枳壳10g,薄荷6g(后下),炙甘草6g。 功能:宣肺止咳,祛风止痒。...

  • 厚朴麻黄汤:脉浮咳喘此方当

    厚朴麻黄汤:脉浮咳喘此方当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 •厚朴麻黄汤证的病机应当是饮邪上迫于肺,肺气失却肃降功能。其证当属饮留于肺,肺气开合不利,虚中夹实(饮邪),偏里不离表,寒多而热少。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陈修园《金...

  • 肺虚咳嗽 疗虚三仁方 仿吴鞠通三仁汤之制

    肺虚咳嗽 疗虚三仁方 仿吴鞠通三仁汤之制

    邱健行,全国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8年,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血证如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及顽固性咳嗽、失眠、眩晕、消渴等内科杂病。出版《岭南脾胃论》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组成:白果仁10g,板栗仁30g,核桃仁20g。 功用:润肺燥,健脾胃,补肝肾。 主治:肺虚咳嗽、脾胃虚弱、肾元不足诸证。 用法:每日1剂,水...

  • 熊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熊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岐黄学者熊磊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儿科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疗小儿咳嗽,曾提出小儿咳嗽证治三期九法的见解。 咳嗽变异性哮喘系儿科常见多发病,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临床表现多为久咳不愈、夜咳明显、咽痒即咳、咳剧面红胸胀、咳嗽反复发作,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等范畴。 笔者跟熊磊侍诊两年有...

  • 顽固性咳嗽处方用华盖散

    顽固性咳嗽处方用华盖散

    梁某,男,25岁。2019年12月6日初诊。主诉:咳嗽1月余。患者自诉4年前感冒后,在操场进行长跑运动,后来导致咳嗽难愈。近几年每年到12月份,咳嗽都会发作1次,屡服中西药,疗效都不佳,需要拖延2~3个月左右咳嗽方能止住。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现症:咳嗽晚间较剧,无痰,无恶寒发热,无咽痒咽干,无口干口渴,纳可,入睡较为困难,二便可,舌淡胖有齿痕、色偏红,脉滑,双尺有根。 处方用华盖散:麻黄5g,杏仁10g,炙甘草3g,陈皮12g,紫苏叶10g,竹茹30g,茯苓30g,瓜蒌皮20g,百部10g,法半夏9g。5剂...

  •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李敬孝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对经方的运用见解独到,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小儿咳嗽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典型医案 张某,女,5岁,2023年9月4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肺炎住院治疗,治愈出院后出现自觉头热,体温波动在36.2℃~36.8℃之间,该症状夜间较重,干咳,少痰,易过敏,易感冒,食欲好,多食易饥,消化不良,大便稍干,小便黄。舌质淡,苔白,舌尖略红,脉细数。 诊断:咳嗽(内伤发热,证属余邪未尽)。 治...

  • 洪秀珍运用郭氏喉症方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洪秀珍运用郭氏喉症方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喉作痒而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其特点是阵发性喉头奇痒,随之呛咳,难以控制,咳嗽时很不爽快,并愈咳愈不舒服,饮水后可缓解,很少有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提出该病从宣肺散邪、清心泻火、滋阴降火、养阴润燥、活血化瘀、脱敏敛肺六法论治。陕西省商洛市首批名中医、商洛郭氏经方流派第五代传人洪秀珍据多年临证经验,以家传郭氏喉症方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效果显著。笔者曾跟师学医,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验方组成 郭氏喉症方系陕西商洛郭氏医学流派第三代传人郭松亭先生创制,收录于195...

  • 越婢加半夏汤治妊娠咳嗽一则

    越婢加半夏汤治妊娠咳嗽一则

    2021年4月1日学生在电话中诉:其爱人怀二胎已6个月,前几日进食油炸之物,加之吹风受凉后咳嗽,自行给予止咳中成药未见缓解。现症见阵发性咳嗽,平躺咳嗽加重,影响睡眠,咳嗽甚则眼泪鼻涕自出、小便自遗,有黄稠痰,舌苔黄偏燥,脉不详。 处方用越婢加半夏汤:生麻黄6g,生石膏30g,生姜1片,大枣15g,炙甘草6g,姜半夏9g。2剂,水煎服,日1剂。 4月3日回访:咳嗽明显减轻,偶有黄稠痰。咳时眼泪鼻涕自出、小便自遗症状已无,改用越婢汤:生麻黄6g,生石膏30g,生姜1片,大枣15g,炙甘草6g。2剂,...

  • 剧烈咳喘《伤寒论》解

    剧烈咳喘《伤寒论》解

    “身为振振摇者”见于《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五版《伤寒论》教材解释:“误用吐下损伤中阳,若更发汗,则阳气愈伤,经脉失养而动惕,故可发生身体振颤摇动不能自持的证候。”《医宗金鉴》在苓桂术甘汤方解部分提到:“身为振振摇者,即战振身摇也;身振振欲擗地者,即战振欲堕于地也。二者皆为阳虚失其所恃,一用此汤,一用真武者…&he...

  • 止嗽散 随证加减治疫咳

    止嗽散 随证加减治疫咳

    •止嗽散的作用机制关键在于“通”,疏通气道、调理肺气的升降出入是治咳之本,故无论新咳、久咳、热咳、寒咳,均以止嗽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止嗽散既能治外感咳嗽,又能治内伤咳嗽,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后各期咳嗽,但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发病轻重、兼证及咯痰的量、色、质等情况随证加减。 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其所著《医学心悟》中明确指出,止嗽散能治“诸般咳嗽”,且“投之对症,其效如神”。后世医家以止嗽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

  • 肺纤维化引起的反复咳嗽 干咳肺纤方

    肺纤维化引起的反复咳嗽 干咳肺纤方

    朱启勇,男,汉族,1952年出生,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疾病。 组成:丹参15g,麦冬10g,赤芍10g,桃仁6g,水蛭3g,青果10g,木蝴蝶3g。 功效:活血化瘀,养阴利咽。 主治:肺纤维化引起的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咳嗽伴有气短胸闷不适,可有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咽干咽痒、局部刺痛,舌质红或紫暗,或舌有瘀点,脉细涩或细数。 用法:水煎...

  • 六君子汤治疗咳嗽

    六君子汤治疗咳嗽

    袁某,女,41岁,护士,2023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咳嗽、咳痰量多半月。患者素来体健,少有疾患。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质地黏稠,伴咽干、咽痒,其他并无异常。血常规、胸部CT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予以口服止咳、化痰等西药,症状可临时缓解,但停药后又出现咳嗽痰多,并影响到工作,颇为苦恼。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咳嗽(肺脾气虚,痰湿困脾)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 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24g,炒白术18g,茯苓18g,甘草9g,枳壳12g,陈皮12g,法半夏15...

  • 外感风寒咳嗽,嗓子疼干泡胖大海

    外感风寒咳嗽,嗓子疼干泡胖大海

    前几天,我外感风寒,咳嗽、嗓子疼且干,很不舒服,遂找了位颇有经历的中医,他问明病情后,开了三味中药——甘草、桔梗和胖大海。让我每天用开水泡饮,说不过三五天就能好转。 我拿上处方,到中药房拿了四天的剂量。甘草、桔梗我较为熟悉,对其药性也略知一二。但面临呈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棕色或暗棕色,且浑身布满了不规则皱纹的胖大海,我一脸茫然。既然中医说了,那肯定有其道理,便将胖大海与甘草、桔梗一同冲进茶杯。 胖大海遇水后,很快胀大成海绵絮状,数分钟后,药力逐渐渗透到液体中,水也变了色彩...

  • 咳嗽处方 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咳嗽处方 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新冠感染后易出现反复咳嗽、胸闷等症状,西医称之为新冠后遗症,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者则被称为“长新冠”。笔者临床从“劳嗽”辨治新冠后反复咳嗽,可迅速缓解或解除症状,缩短病程。现列举典型验案二则,与同道共享。 案一 范某,女,51岁,2023年1月26日初诊。主诉:咳嗽1个月余。患者新冠感染后出现咳嗽,经服药及注射药物后虽缓解但迁延不愈。刻下: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胸闷,动则喘促,乏力,时有心悸,脉滑略数,按之无力,舌红,苔薄黄。 诊断:咳嗽(...

  • 孙浩运用宣通法治疗小儿咳嗽验案四则

    孙浩运用宣通法治疗小儿咳嗽验案四则

    小儿咳嗽病因较多,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鼻后滴漏综合征、哮喘、类百日咳综合征、肺结核等,其临床表现虽各异,但总不越乎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认为,咳嗽初起,常因寒邪犯卫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鸣等症,病机表现以肺气失宣为主,治疗当以宣肺透邪为主。宣发肺气一般有清宣法和温宣法两种。清宣法适用于外感风热证,常选用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等加减;温宣法适用于外感风寒证,常选用三拗汤、杏苏散、华盖散等加减。孙浩指出,若痰...

  • 咳嗽治疗方药 清肺化痰清宣肺热

    咳嗽治疗方药 清肺化痰清宣肺热

    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学验颇丰,善治温热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在肺热咳嗽的治疗中积累了独特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于风热袭肺、痰热蕴肺、肝肺郁热3种类型的咳嗽治疗效果颇佳。咳嗽多见于急、慢性气管,急、慢性咽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现简述孔光一对于下面3型咳嗽的治疗经验。 医案一 风热袭肺型咳嗽 李某,男,12岁,2009年1月13日初诊:一周前着凉后咳嗽,两天前开始发热。刻下症见:咳嗽频作,痰色黄白相间易咳出,体温37.2℃,咽红,食欲下降,大便干,脉浮滑,...

  • 梁宏正治疗五脏咳思路

    梁宏正治疗五脏咳思路

    五脏咳和六腑咳首见于《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只提及症候和病名,并无具体治法与方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梁宏正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系统研究了五脏咳、六腑咳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本文主要介绍其治疗五脏咳的思路。 肺咳 病因病机:外内合邪为导致肺咳的主要原因,外受寒邪,内伤寒饮,即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 症状特点:为咳而喘息有声或咳逆倚息,心烦胸痛,甚则久咳后肺络损伤...

  • 咳虽小恙治亦难 真热假寒需细辨

    咳虽小恙治亦难 真热假寒需细辨

    宋某,男,33岁,2021年12月18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2年余。患者2年前腰部受凉后咳嗽,伴后腰发冷,畏寒甚,受凉则咳剧,痰少,曾查胸部CT、肺功能未见异常。寻求中医治疗,前医曾先后予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九味羌活汤以及温补脾肾类中药治疗,无明显效果,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口舌溃破。刻诊:咳嗽,昼夜无明显规律,受凉易加重,近2日咳出少量白沫痰,轻微鼻塞、喷嚏,后腰发凉,纳可,无烧心泛酸,口不渴,夜寐可,大便偏稀,每日1次,小便可。舌淡紫,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滑偏数。...

  • 反复咳嗽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黛蛤散

    反复咳嗽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黛蛤散

    王某,女,43岁,农民,2021年12月18日首诊。主诉:反复咳嗽5年。患者5年前出现无征兆干咳,开始未引起重视,后发现每年冬季均易复发。现病史:患者素来情绪偏急躁,体质欠佳,长期手足冰凉,易于感冒,自觉长期处于感冒之中,症状一般表现为自觉发热,随之又怕冷、头痛等。已多处就诊,收效甚微。现无口苦,无易汗出,纳食欠佳,寐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质淡,舌边略有齿痕,苔薄白,脉弦。 诊断:咳嗽(少阳不和,枢机不利,宣降失常)。 治法:和解少阳,调和枢机,宣肺止咳。 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

  • 咳嗽痰饮 小青龙汤

    咳嗽痰饮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以其外散风寒、内化水饮之功,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鼻炎等多种疾病。更有医家将该方拓展应用于癫痫、青光眼等病的治疗,日本汉方医生也常用该方治疗急性腮腺炎等病毒性疾病。 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小则能治水驱邪。伤寒大家刘渡舟更是称该方为仲景公对医学的一个伟大发现,颂其为伟大的“云龙三现”(一见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见于治热喘的麻杏石甘汤,...

  • 止咳平喘方 方中麻黄味苦辛为肺经专药

    止咳平喘方 方中麻黄味苦辛为肺经专药

    邱健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8年,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系疾病,各种血证如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及顽固性咳嗽、失眠、眩晕、消渴等内科杂病。出版《岭南脾胃论》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组成:麻黄6g,杏仁12g,炙甘草10g,干姜10g,法半夏12g,陈皮6g,白芥子12g,苏梗15g,紫菀15g。 功用: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主治:寒...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