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第54页
-
治秋燥咳嗽 秋燥鼻炎 秋季感冒
秋燥咳嗽:秋梨1个,桑叶12克,川贝母10克,百部9克,蜂蜜适量,水煎服。 秋燥所致发热头痛、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桑叶lO克,杏仁 lO克,淡豆豉10克,栀子6克,梨皮 12克,Jl I贝10克,北沙参10克,甘草 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秋季感冒口鼻干燥:梨1个,薄荷 6克,苏叶10克,先将薄荷、苏叶两味浸泡15分钟后,再煎15分钟,把梨切碎放入继续煎5分钟。温服,每日1次。 秋燥鼻炎:生地12克,玄参12克,白芍12克,丹参9克,麦冬9克,川贝母6克,甘草6克,白芷、辛荑(包煎)、薄...
-
王坤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思路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干咳,无痰或少量黏痰,咯吐不利,早、晚症状加重,且常伴咽痒等症状,可因异味、受凉、冷空气、运动等诱发。 病因病机 全国名中医王坤根认为因其发病突然,作止无常,喉间瘙痒并伴有胸闷气急等特点,符合中医风邪致病善行数变风盛则痒、风盛则挛急的特点。风邪致肺失宣肃则兼证百出,治疗上要兼顾。 痰阻因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全赖一宣一降,如宣降失司,则水道不调,津液...
-
感冒后为何久咳不愈?
张医生: 我最近很烦恼,原因是2个月前的一场感冒后到现在一直咳嗽,早晚比较明显,痰不多,偶尔有胸闷、气短现象。服用了不少止咳药,效果都不理想,至今仍无法有效控制住咳嗽。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湖南益阳刘先生 刘先生: 你好!感冒后久咳不愈,反复或持续达2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咳嗽,据统计,感冒后引发慢性咳嗽的发病率约为2.8%,原因包括环境、疾病影响和不良生活方式等。 其中,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吸二手烟;疾病影响如哮喘、鼻咽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肥胖、焦虑或抑郁等,都可引起咳嗽...
-
风寒型感冒后咳嗽 金沸草散
金殿春,男,1966年生,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中医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证善用经方,自创时方,集诸多名家之精华,疗效确切。临证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和内科杂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获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和科技进步奖。 组成:金沸草20g(包煎),炙麻黄6g,前胡10g,荆芥10g,姜半夏10g,白芍10g,蝉蜕10g,僵蚕10g,桔梗6g,炙甘草6g。 功能:外散风寒,宣肺降气,内通肺络。 主治:风寒型感冒后咳嗽。 用法:每日1剂,水煎...
-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
国医大师洪广祥是著名中医内科临床家,尤其擅长呼吸病治疗。洪广祥通过多年对哮喘的防治研究,提出了哮喘的发病观:“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形成了哮喘防治新概念,对临床治疗哮喘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 扶正固本补而不壅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由生黄芪、防风、白术、怀山药、胡颓子叶、牡荆子、鬼箭羽等药组成。已做成院内制剂,方便服用。其中前4味药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后3味药利气祛痰行瘀,全方补中兼疏,以防气...
-
小儿乳蛾咳嗽案辨治思路
患儿,女,6岁。数日前突发咽痛,发热,恶寒,后出现扁桃体化脓,于医院静滴后热退。当夜患儿再次发烧,清晨患儿咽喉肿痛加剧,以致无法发声、吞咽,并出现剧烈咳嗽。医院建议行扁桃体手术,患儿家属拒绝,请求中医治疗。 刻见:发热38.9℃,恶寒,咳嗽,汗出较少,喉核肿大化脓明显,舌质暗红,苔薄黄略腻,大便偏稀,不欲饮食,烦渴引饮,脉浮细无力,患儿整体精神状态较差。 病情分析:患儿数天前突发咽痛,后出现扁桃体化脓为暴病与苗窍病的范畴,多从少阳与少阴论治;发病早期即出现发热、恶寒说明可能兼有表证;于医院静滴后...
-
自拟金蝉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气道清除异常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咳嗽是呼吸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然而咳嗽病因繁多且范围广泛,若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咳嗽患者则易忽视治疗。慢性咳嗽是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部体格检查和胸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的一类咳嗽[1]。慢性咳嗽病因较多,包括鼻、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变应性咳嗽等[1]。目前西医主要应用抗组胺、激素、制酸剂、止咳化...
-
感冒后咳嗽迁延不止 是为什么?
张医生: 一个月前我感冒了,经过约一周的休息和治疗,发热、头痛、咽痛、流涕和全身酸痛不适等症状均逐渐好转,但就是咳嗽迁延不止。请问这是为什么? 湖南读者张女士 张女士: 临床上,这类感冒好转后出现的迁延性咳嗽,医学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病因与感冒病毒感染本身并无直接关系,可能是由于感冒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有关。 这类咳嗽多表现为干咳,或者一阵咳嗽过后有少量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清痰。咳嗽呈阵发性、刺激性发作,对冷空气、异味刺激较为敏感,少数人有胸闷、喉咙发紧的感觉,甚至发出嘶嘶的喘鸣音。而X线胸...
-
感冒后遗留咳嗽 中医验案举隅
感冒后遗留咳嗽为内科之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见,患者往往初起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症状,迁延数日或经治疗后,外感症状基本消退,然而常遗留咳嗽一症,难以缓解,轻者数日不解,重者可延至数周,甚至数月难愈。此类患者大多外周血象不高,影像学检查亦无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对于此病往往没有特效方法,临床治疗大多给予镇咳、化痰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疗效欠佳。中医学重视机体整体的状态,量体裁衣,灵活辨治,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辨证准确则可收佳效。 目前,现代...
-
风寒感冒咳嗽民间一偏方
湖北老河口孟国提供:这段时间突然降温,老爷子出门遛弯,不小心受了风寒,感冒咳嗽,第二天就发烧了。退烧后还一直咳,有一点痰,而且越来越严重。用药两周后,咳嗽还没完全好。我以前听说过一个偏方,具体方法为: 取梨1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的核,放入20粒花椒、两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即可。去除花椒后食用,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请问专家,这个偏方是否可行?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杨力教授点评:偏方中的花椒具散寒功效,梨润肺,对于治疗受寒咳嗽有一定道理,不妨一试。 中医认为,咳嗽分寒咳和热咳,风热...
-
小青龙汤浴足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详解
《伤寒杂病论》有丰富的外治法内容,近十余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而疗效颇佳。除对原著中的外治法拓宽应用之外,还将书中内服汤剂变为外用。清代医家吴师机长于外治法,其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临证时凡遇不愿服药者,或服药困难之病,便可把内服汤剂变为外用,亦殊途同归而取效甚捷。本文将小青龙汤浴足、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体会分述如下,与同道共赏。 小青龙汤释义 小青龙汤方证出现在《伤寒论》第40、41条,《金匮要略·...
-
感冒后咳嗽 主治宁嗽饮方
金殿春,1966年出生,1988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现为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扬州市中医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证善用经方,自创时方,集诸多名家之精华,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和内科杂病,疗效确切。 组成:黄芪15g,党参10g,南沙参10g,北沙参10g,百合10g,枸杞子10g,白前12g,前胡12g,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10g,蝉蜕6g,当归10g。 功能:益气养阴,疏风止咳,平调寒热。...
-
非典型性久咳中医治疗要点 扶正托邪为首选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各家学说专业博士生导师宋兴,长期深入研究伤寒、温病、温补等不同学派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见解和诊疗心法,对咳嗽辨治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现将其治疗非典型性咳嗽经验加以总结。 宋兴将咳嗽一病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非典型性咳嗽三大类,非典型性咳嗽是指主因不明,证性不清,初起时四诊几乎无异常的一类咳嗽,即便详审脉色形症,也难明外感内伤,难分寒热虚实。本病又可细分为非典型性新咳和非典型性久咳。其实本病并非真的无因可求,无性可分,只是因、证不明显,难以明断。 这类咳嗽的轻证新咳者大多仍与...
-
咳喘治肺不远温 痰瘀伏肺为哮病的夙根 肺阳虚弱为咳喘发病的内因
国医大师洪广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其学术观点渊源于中医经典著作,并善于撷取诸家精华,有继承、有发展,尤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临床风格。 痰瘀伏肺为哮病的夙根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特征。洪广祥认为,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气痹阻,宣降失常,必然会影响肺的布津行血,而使津停成痰,血滞为瘀,痰阻血瘀,相互为患。就痰与瘀的关系来说,痰瘀同源,痰是瘀的基础,痰可酿瘀,瘀亦能变生痰水,故痰夹瘀血,结成窠臼,伏于肺窍,遂成哮病反复发...
-
贝母柚化痰又止咳 香菜消食下气治伤风
蜂糖贝母柚化痰又止咳 柚皮配伍川贝,可下气消食、止咳化痰、镇呕止呃、润肠通便。取一个柚皮,洗净后剥去内层的白瓤,将皮切碎,加川贝母10g,适量蜂蜜和饴糖,入锅蒸烂后密闭贮存。每天加少量黄酒内服,早晚各1次,每次1匙。此方主要用于医治老年性咳嗽和气喘。(魏中意) 香菜消食下气治伤风 香菜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伤风、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消化不良等。取100g大米煮粥,煮至粥熟时下30g香菜末及调味品,再煮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适用于风寒伤风、麻疹疹出不畅等。(...
-
发热伴咳嗽阵阵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戴某,女,4岁。因发热2天伴咳嗽前来就诊。告知2天前因饮食不节,当夜即发热,最高达39℃,伴咳嗽阵阵,咳痰不多,大便不畅。平时易感冒,咳嗽,且迁延不愈。脉浮数有力,舌淡红苔白厚,手心热、腹热、腹胀。诊断:积食、咳嗽。 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颗粒:桂枝30g,赤芍30g,炙甘草20g,生姜30g,大枣24g,厚朴20g,炒杏仁20g。1服。冲水服用。1服未尽,即排大便,量多,酸臭味大,体温渐退,咳嗽亦轻。 效不更方,原方减量:桂枝10g,赤芍10g,炙甘草7g,生姜10g,大枣8g,厚朴7g,炒杏仁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