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 第24页

产 第24页

  • 妊娠难产 针刺手部合谷穴

    妊娠难产 针刺手部合谷穴

      【穴性特点】   合谷穴最早记载于《灵枢·本输》,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又名虎口。   《千金翼方》谓其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者中。合谷,亦是山名,穴位在太阴与阳明经结合之处,开则如谷,合则入山也。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对于合谷穴的主治,《针灸甲乙经》载: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喉痹,瘖不能言;截疟;狂易。《备急千金要方》载:热病汗不出;紧唇;口噤不开;鼻鼽清涕出;面浮肿;吐舌颈戾喜惊。《针灸大成》载: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

  • 刘启廷治产后肢冷经验方解读

    刘启廷治产后肢冷经验方解读

      产后肢冷病因为气血亏虚、肌肤失养、寒湿内侵、阳气不达、筋骨肌肉失其濡养。治疗重在补气养血、温经散寒。重用黄芪、炒白术的同时,配以炮姜、桂枝以温经,全蝎、细辛以通脉。   产后肢冷是女性在分娩后坐月子期间,尤其是冬季和夏季,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空调风扇,或体质虚弱过早活动,以致受风受凉而造成的一种以关节、筋骨、肌肉冷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发生在腰脊后背和四肢部位,严重者兼见肢体关节麻木重着,可在产后数月甚至数年后逐渐加重。现代医学将其归为“产后风湿”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很明显,但西医检...

  • 因流产胎坠致冲任损伤 立方用药

    因流产胎坠致冲任损伤 立方用药

    余与家父同处一诊室多年,有机会总结记录家父临床经验。临床中见妇女行人工流产后腰骶疼痛患者很多,若不及时治疗,多转为慢性或反复发作。其主症是腰骶部隐痛,遇劳加重,卧床休息则痛减。伴有小腹坠胀,或有少量血性分泌物。神疲乏力,头晕气短,面色huang(白+光)白,脉见沉弱。 此多因流产胎坠致冲任损伤,肾气疲惫。故家父立方用药,以益气补肾为先。药用:炒山药、生黄芪、党参、熟地、焦白术、杜仲、金毛狗脊、巴戟天、海螵蛸、川断、鹿角霜,补肾固冲,温补督脉,填精益肾。多服药数剂,而获显效。 家父云:女子腰者,肾...

  • 治产后恶露不绝内服敷脐方

    治产后恶露不绝内服敷脐方

      内服方丹参60克,桃仁、红花各3克,乳香、没药各9克,茺蔚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敷脐方益母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急性子各20克。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20克,用黄酒少许调为糊状,敷于肚脐处,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5~7天为1个疗程。...

  • 产后恶露淋漓 燥湿止带治方

    产后恶露淋漓 燥湿止带治方

    黄某,25 岁,干部,1991 年12月14日初诊。 1991 年 11月9目足月分娩,产后恶露淋漓持续近40日干净,继出现带下量多,稀稠不一,腥臭,日换纸垫2~3次,无阴痒。乳汁稀少,腰脊胀坠,纳便尚正常。曾经妇科检查无特殊发现。面色眦白,形体赢弱,舌淡,苔薄白,脉细。 诊断:带下量多。 辨证:脾肾阳虚,湿浊下注。 治法:温肾健脾,燥湿止带。 处方:补骨脂10克,党参2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黄柏10克,苍术6 克,忍冬藤lO克,炙甘草6克。4剂,每日 l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12月18日...

  • 习惯性流产“滑胎”典型病例

    习惯性流产“滑胎”典型病例

      习惯性流产属于中医学“滑胎”的范畴,所谓“滑胎”,是指坠胎或小产连续3次以上者。“滑胎”的治疗中医多从补气养血、固肾健脾、清热方面入手,也有用化瘀法合固肾法治疗者。陈宝贵教授治疗“滑胎”以补肾为主,常用“寿胎加味丸”,通过母子同治,临证收到满意的效果。   “寿胎加味丸”基本方:菟丝子30克,桑寄生30克,川续断30克,阿胶10克,炒杜仲30克,补骨脂15克,生...

  • 女人保健康 产后防护

    女人保健康 产后防护

    湖南省“单独两孩”政策即将落地,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可着手备孕工作了。那再次生育前要注意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日前,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杨微涛特针对再生育的一些特殊情况做出提醒。 高龄我们把分娩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定为高龄。单独二胎放开后,35岁以上的孕妇应该会有所增加。高龄孕妇因受精卵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机会增加,胎儿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所以,高龄孕妇建议直接进行羊水或胎儿血细胞培养做染色体检测。其次,高龄孕妇发生妊娠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的几率是增加的,...

  • 产后身痒 治身痒良方

    产后身痒 治身痒良方

      王某,女,28岁,2013年3月初诊。   患者产后25天全身瘙痒,抓挠后局部起红线状痕迹,数日后方可消失,痒甚时苦不堪言。曾服过抗过敏药无效。近日来,每遇活动则感周身发热,随之瘙痒加剧。刻诊:观其面白,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缓和无力。   笔者诊后认为,此患者产后阴血不足,风邪犯表,营卫不和。治疗当调和营卫,佐以疏风止痒,桂枝汤加减。   组方:桂枝10克,白芍12克,炙甘草5克,桑白皮15克,地肤子12克,路路通10克,生姜3片,红枣3枚。5剂,水煎温服。   患者服用后,自感瘙痒明显好...

  • 郁冒一症 新产妇常见的综合病症

    郁冒一症 新产妇常见的综合病症

    《金匮要略》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对于妇人新产郁冒,平遥王氏妇科常以益阳敛阴、补血益气为法,立方以《千金》生脉散加减进行治疗,疗效可靠。 所谓郁冒者,《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篇》中指出:“出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又在各论中进一步阐述:“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必冒,冒家郁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新产妇喜汗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

  • 产后不适药膳调治

    产后不适药膳调治

    一、体虚: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产妇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中药膳食可以帮助产妇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子、山药、桂圆肉、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二、多汗: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产妇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超过一周仍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调理法: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汤,即取浮小麦50 克,用纱布包好,羊肚0.2公斤切片,加水后...

  • 治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经验

    治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经验

    经验方:当归10克,熟地、白芍、党参、白术、茯苓、益母草各12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阿胶10克(烊化)。 用法:水煎分3次服,1—2日服1 剂。20日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人工流产术后闭经患者45例,治愈42例,无效3例。...

  • 治妇女产后乳痈(急性乳腺炎)方

    治妇女产后乳痈(急性乳腺炎)方

    乳痈是发生于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中医乳痈。痈肿之发于乳房者。又名妬乳、乳毒、吹你、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等。多因肝气郁滞,胃热壅塞,乳汁瘀积,兼感风寒之邪结聚而发。初起者,证见乳房部出现大小不等之硬结,始觉胀痛,乳汁吮吸不畅而郁滞,渐感全身恶寒发烧,或头痛,肢节不适。继则肿块增大,焮红痛加,寒热不退,甚则疼痛加剧,全身酸痛乏力,局部肿块由硬而软变,有波动感,为脓已成。 中药方剂: 用法:蒲公英30克,忍冬藤50克。水煎,日 1剂,加少量米酒一起饮服。连服3 剂。 功效:清...

  • 治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验方

    治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验方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组方:石榴皮30克,红花20克,路路通12克。  用法:水煎两次取汁混合,分两次服,每日1剂。至月经来潮后,再隔24天服1-2剂(即下次月经来潮前三天)。  注:此方适用于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一般有月经征象前服用二剂为妥,然后在下次月经前继服,效果良好。 做好计划生育,尽量减少宫腔手术,能有效预防闭...

  • 产后脱证 医案赏析

    产后脱证 医案赏析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有产后病证(包含小产)医案37则,涉及产后病种类包括脱证、温病、头痛、抽掣、满闷等。其论治灵活多样,处方用药善于化裁。兹择选数则医案赏析如下。 产后脱证——升阳举陷 “ 患者,女,产后四五日,大汗淋漓,数日不止,形势危急,气息奄奄,其脉微弱欲无。问其短气乎?心中怔忡且发热乎?病人不能言而颔之。知其大气下陷,不能吸摄卫气。而产后阴分暴虚,又不能维系阳分,故其汗若斯之脱出也。 遂用生黄芪18 g,玄参30 g,山茱萸、白芍药...

  •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生...

  • 王瑞霞治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经验

    王瑞霞治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经验

    王瑞霞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妇科及生殖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丰厚的中西医妇科及生殖医学理论基础,熟悉中西医妇科及生殖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师从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生殖专家连方,全面继承了连方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不但继承发扬古人学术经验,突出中医特色,使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并且与时俱进,将现代医学技术应用到中医四诊之中,提升了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且疗效显著。现将王瑞霞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早期先兆流产是指妊娠12周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小腹...

  • 产后腹痛 产后恶露不下治法方药

    产后腹痛 产后恶露不下治法方药

    全国名中医杜惠兰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中医妇科临床当中,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兹撷取杜惠兰临证中治疗产后病的代表性医案,总结其治疗产后病的指导思想和处方用药特点。 医案一:产后恶露不下 患者某,女,27岁,2019年1月7日初诊。患者于2018年12月10日足月顺产一男婴,现母乳喂养。患者诉顺产时,胎盘不能顺利娩出,胎膜残留在宫腔,出血约800mL。后予手取胎盘。遵医嘱,定期复查B超。2018年12月23日(产后14天)B超示:子宫大小10.1cm×...

  • 产后缺乳中医有妙招

    产后缺乳中医有妙招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后缺乳”已成为妈妈们想急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奶粉,母乳中的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其中母乳中的免疫物质还能提高婴儿的抗感染能力,同时,母乳喂养还可以增加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因此,母乳是全球公认的最佳的喂养方式。 产后缺乳的原因 中医认为身体因素导致的缺乳有虚实之分,产后缺乳的妈妈们常见的证候分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气血虚弱型表现为...

  • 改善痛经 调理产后身痛

    改善痛经 调理产后身痛

    与往年的冬病夏治相比,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出现了一些“新面孔”,这些新面孔是专门针对女性朋友而制定的。“冬病夏治”能够激发人体正气、扶正祛邪,治疗多种病症,每年三伏天,全国各地中医医院都会吸引大批人前来贴敷。女性朋友此时可别忘了冬病夏治这位老朋友,记得在三伏天里与其来个“甜蜜约会”。 改善痛经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

  • 痛经能随产子后消失吗?

    痛经能随产子后消失吗?

    不少女性朋友反映来例假时,总是伴有痛经,为此感到很烦恼、痛苦。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缓解和治疗痛经的办法,究竟是否可行?笔者近日特采访长沙市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凌文,她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 患者佟某:我一个好朋友,有痛经十余年,自从前年顺产下一子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痛经的现象。请问是不是生了小孩以后就不会痛经? 答:对一部分病人而言,结婚生育之后痛经确实有所缓解,甚至痊愈。这是因为生育会改变体内结构,也会改变体内激素的状态。不少痛经的女性朋友,在结婚生孩子之后会得到抑制,疼痛明显缓解。当然,一些未成年的、或条件不...

  • 产后身痛 治疗中医处方

    产后身痛 治疗中医处方

    产后身痛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以全身关节酸楚、疼痛和肢体麻木重着为主证,兼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延至数月、数年甚至痿痹残疾。 产后身痛属痹证范畴 该病临床多见于严寒季节分娩后产妇,因发于产后,气血津液俱虚,纵有血瘀与外感亦可致病。根据产后多虚夹瘀的病机特点,临床往往多见本虚标实证。多因产后失血耗气,体虚未复,四肢百骸、经脉关节失于营血灌溉充养,不荣而引发疼痛;或因产后气血亏虚,腠理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不通则痛;也有因产后瘀血排出不畅,稽留关节经络,气血运...

  • 产后乳少 中医临证验案

    产后乳少 中医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滋乳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中,主治由于气血亏虚或经络瘀阻所致的少乳。其方药由生黄芪一两、当归五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穿山甲二钱(炒捣)、路路通大者三枚(捣)、炒王不留行四钱组成。另外,要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若用猪前蹄两个煮汤,用以煎药更佳。张锡纯在书中只载其方,未做论述,原解中我们不做解析,以免曲解张锡纯原意。 陈宝贵心解 少乳一证,陈宝贵临证治之甚多,其病因以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为主。其治疗或益气养血,或疏肝化瘀。但无论何种治法,常伍以通乳之药...

  • 陈自明认为 医学中妇科和产科最难

    陈自明认为 医学中妇科和产科最难

    宋代医学家陈自明(1190—1270),字良甫,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一个中医世家,其祖父、父亲是当地的名医。陈自明家中藏书很多,从小受到医学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之下,对医学发生了兴趣。成年之后,为了开阔眼界,他游学东南各地。除了继承家传医疗技艺和良方外,陈自明还广泛收集方书,带回家后闭门细细研读。陈自明善于吸收众家的长处,成为通晓内、外、妇、儿各科的名家,尤其擅长妇科。陈自明曾在建康府明道书院任医学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授。 他对当时医界存在的种种弊端极为不满,同时对妇科不受社会重视深深不安。他目睹...

  • 妊娠失眠 产后腹痛 治验

    妊娠失眠 产后腹痛 治验

    例1:妊娠失眠 莫某,女,30岁,工 人。 平素夜难人寐,寐 则多梦。孕后四月余,经 常失眠,每晚仅能入睡 2~3小时,头晕目眩,心 烦心悸,口苦咽干,但不 多饮,脉细数,苔少,舌 红。证属阴虚于下,阳亢 于上,心肾不交之变,仿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 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 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之意。川黄连3克,黄芩 5克,白芍10克,阿胶 (烊化)12克,鸡子黄 (冲)2枚,夜交藤15 克,麦冬10克。 按心火肾水.水 火相济,心肾相交,则寐 寤正常。今肾阴不足于 下.心阳独...

  • 三痹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

    三痹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

    产后关节痛,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关节酸楚、疼痛、麻木、屈伸不便,也称“产后痹症”“产后痛风”等,属于妇科“产后身痛”病中的一种。“三痹汤”源自南宋医学家陈自明(字良甫)所著《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其曰“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笔者曾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或三痹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患者数十例,而以三痹汤化裁治疗获得良效。 三痹汤原方组成为: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

  • 妇科概要 经带胎产 幼承家学 少年成名

    妇科概要 经带胎产 幼承家学 少年成名

    早在《史记》中就有“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的记载,其中“带下医”就是最早的妇科医生。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医书对妇人病症多有涉及,至唐代妇科已成为专科独立发展,并有《经效产宝》等产科专著问世。宋代,妇科学全面发展,陈自明所著的《妇人大全良方》,对妇产科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确立了妇产科的辨证论治体系。 幼承家学 少年成名 《妇人大全良方》以其精辟实用的内容成为妇产科的经典之作。该书作者陈自明曾经指出“世无难治之病,...

  •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例1 刘某,28岁,工人, 1992年6月12日初诊。 产后带下异常1月余。1992年4月1日足月顺产,产后恶露持续1个月干净。嗣后出现带下量多,质稀如水,不臭,外阴痒痛,纳少,大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口潮红,阴道左侧壁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余无异常。自带检查无特殊。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 诊断:①带下过多;② 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任带损伤。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处方:黄柏6克,苍术 6克,生苡仁15克,牛膝 10克,当归身10克,山栀子6克,鱼腥草10克,救必应lO克,佩兰6克,山楂...

  • 产妇夏天坐好月子 气温高湿度大

    产妇夏天坐好月子 气温高湿度大

    对于以前的人来说,女人坐月子要遵守种种不成文的风俗习惯,要不然会留下月子病,尽管现在已经更新了许多科学方法,但新妈妈也要十分谨慎,特别是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产妇坐月子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通风换气调节室温 经常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论是对新妈妈的康复还是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通风不要对流,以免受凉。最好的方法是新妈妈在一个房间,打开另一个房间的窗户,这样整个房间的空气都清新。 天气炎热适当开空调 夏天天气炎热,因为不能对着风扇吹,可以开空调适当降室温,室内温度最...

  • 产后病多虚多瘀 方用归蒲散加减

    产后病多虚多瘀 方用归蒲散加减

    产后病多虚多瘀。其虚为骤虚,虚中复虚(因气血未复,同时还要泌乳授乳),又为气血同虚,阴阳同虚,虚与瘀并存;瘀为新瘀,为血的离经之瘀,故其治应与他病有别。 协调子宫与乳房的开阖 产后生理为下有恶露排出,上有乳汁泌出,突显子宫与乳房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协调子宫与乳房的开阖,上得疏通乳络,用橘核、柴胡、荔枝核、王不留行等;下促子宫排出恶露,祛瘀生新,用川牛膝、桃仁、三七辈。 虚瘀兼治 平衡气血 产后骤虚者,必速治,方能快速使之达到平衡气血。用药要及时、足量;虚中复虚者,补其不足,固护其胃,气血兼顾...

  • 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外治法

    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外治法

    外治法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指凡妊娠28周或28周以上, 经剖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不包括经阴道切开子宫颈或者子宫下段分娩者。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 剖宫产率仅为5%~10%, 20世纪80年代后快速上升至30%以上, 大部分医院的剖宫产率为40%以上, 少数医院已超过60%, 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1]。剖宫产患者由于术前禁食、术中应用麻醉药、手术及疼痛刺激、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术后活动受限等原因易发生腹胀, 影响肛门排气。如何有效减少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