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 第28页

产 第28页

  • 消化道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脱证脱证医案

    消化道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脱证脱证医案

    卢永兵主任医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五十年来卢永兵多次用大剂量高丽参救治虚脱病人,屡屡奏效,可见中医传承经验之可贵。现介绍二例卢永兵在临床实践中用高丽参抢救大出血脱证病例,以飨读者。   消化道大出血脱证医案 1993年12月23日诊。邓某,男,78岁。刻诊:面色苍白,休克额汗,肛门出血如注,已输血4000毫升,呼吸微弱,四肢冷,脉微欲绝。 处方:高丽参50克,黄芪60克,仙鹤草、侧柏叶各30克,荆芥炭15克,田七20克。嘱立即煎后鼻饲,傍晚巡诊,病者血止神清。再调治一周出院...

  • 痰的产生 痰的鉴别 痰的治疗

    痰的产生 痰的鉴别 痰的治疗

    第二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教授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对“痰”的认识介绍如下。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出自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症》,指出脾系痰证的发病、病机及治疗的根本。这一命题的提出,实际是《内经》对脾胃病理,尤其是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据此,杨春波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痰皆有形” 及“大脾...

  • 产后频频咳嗽 随即中医处方

    产后频频咳嗽 随即中医处方

    2005年9月15日,有李姓产妇求诊。患者主诉,产后三月余,频频咳嗽、时有痰液咳出、咳痰不爽、伴气急而喘、周身汗出、夜间盗汗更甚、食纳不佳等。3个月来,四处延医求治,病情总难缓解。观其面色淡白、头汗很多、舌淡苔白、六脉细滑、精神萎顿等。 嘱患者耐心服药,少食油腻,注意增减衣服,做到寒温适宜,随即处方:生黄芪20g,太子参9g,北沙参6g,炒杏仁9g,瓜蒌仁9g,紫苑6g,冬花9g,前胡6g,川贝母6g,半夏5g,茯苓10g,黄芩9g,地骨皮9g,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咳嗽为什么要用补...

  • 小儿夜咳 产后咳嗽 医案二则

    小儿夜咳 产后咳嗽 医案二则

    咳嗽一症,临床最为常见,其分为内伤外感二大类,尤以内伤咳嗽缠绵难愈,其治疗多难以速愈,病程冗长。余近年来对咳嗽一症以活血化瘀法收效颇良,今摘医案二则以示同道。 小儿夜咳 李姓小儿,男,5岁,09年2月5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咳嗽二月余,初起发热,鼻塞,咽部红肿,时有咳嗽,少痰,经当地卫生所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输液及抗菌素治疗,热退,感冒症状减轻,但持续咳嗽不止,尤以夜间入睡为甚,也曾服中药治疗,给予桑菊饮,清燥救肺汤,止嗽散等治疗,罔效。近些日来,咳嗽持续不停,每遇夜间加重,呛咳少痰,影响睡眠,...

  • 痰乃病理产物 先言望诊 再言问诊

    痰乃病理产物 先言望诊 再言问诊

    痰乃病理产物,然其性质有别,痰色有黄、白、红、黑之异,痰质有稀稠清浊之殊,痰味亦有甜有咸,故从望、闻、问三诊以辨痰之形色气味,实具有重要之临床诊断意义。 先言望诊 辨痰之色泽、稀稠以察病之机转。 白色痰:初病吐痰,清稀色白,为病在表,属风寒。若外证已解,痰由清稀转浊,是病将愈矣。 痰白滑易出者属湿痰;白痰稠浊而冷为里寒甚。若无力作咳而咳白沫者,则属肺气虚。 黄色痰:主里热。新病不久,痰见黄白相间,清稀者,属温病之邪由卫转气。若转深黄而稠黏,唾出有热气,则为膈上...

  • “二实二虚”中医认为产生耳鸣的原因

    “二实二虚”中医认为产生耳鸣的原因

    耳鸣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有50%-80%的高血压患者会有耳鸣。中医认为“耳鸣为耳聋之渐”,意思是说耳鸣久了就会造成耳聋,因此,耳鸣绝非小事。除了血压高会引起耳鸣外,中医认为产生耳鸣的原因大致可用“二实二虚”来概括。 第一个“实”是指肝火上亢,高血压患者容易肝火旺盛,上扰耳窍而致耳鸣;第二个“实”是痰湿,痰湿郁久化火,上攻耳窍也会产生耳鸣。这类耳鸣的特点是发病时间不长,每次持续时间短,声音高亢...

  • 产后声音嘶哑 治则处方

    产后声音嘶哑 治则处方

    许某,女,31岁,2012年6月5日初诊。主诉:产后3月余,大便溏薄,日3~4次,有时呈水样便,少腹不适。继之声响嘶哑,屡经中西医医治,作用不显。起初音哑,发音尚能听到。后则音调逐渐卑微,说话多时,症状加剧,言语卑微,含糊不清。时感咽部枯燥,喜饮热水。 刻诊:身形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乃肺阴亏本,脾失健运,胃肠不固也。 治则:滋补肺阴、宣肺开音、健脾固肠。 处方:太子参10g,南沙参10g,生地18g,金石斛10g,枸杞子9g,茯苓10g,桔梗5g,蝉衣6g,煨柯子9g,乌梅9g,...

  • 治结膜炎 溃疡 慢支 产后头痛验方

    治结膜炎 溃疡 慢支 产后头痛验方

    治结膜炎验方 茵陈20克,藿香10克,薄荷6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地肤子10克,金银花10克,栀子1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滑石10克,甘草4克。将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两次。15岁以下儿童酌减药量。适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患者。 治溃疡病 白头翁200克,炙黄芪150克,蜂蜜300克。前2味药煎取药液,与蜂蜜调匀,浓缩为500克,每次服20克,每日3次。 治慢性支气管炎 牛胆1个,黑豆250克,橘红100克。橘红研极细末,与黑豆放入牛胆内调匀。置通风处吹干,每次服7粒黑豆,早晚各服1次。...

  • 治肺气肿 产后头痛 眩晕 3验方

    治肺气肿 产后头痛 眩晕 3验方

    治肺气肿 紫苏子15克,白芥子15克,莱菔子15克,山药100克,玄参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治产后头痛 当归9~15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克,干姜(炒透)1.8~2.1克,炙甘草3克,荆芥穗1.8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 治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 旱莲草、女贞子、桑葚各60克,研细做成蜜丸,如黄豆大,每次服20丸,早晚各服1次,盐开水送服,以愈为度。...

  • 产后尿闭 鼻炎 风疹 小儿水泻方

    产后尿闭 鼻炎 风疹 小儿水泻方

    治产后尿闭方 处方:半夏15 克,大蒜2瓣.加水少许,共捣烂成糊状,敷于脐中及关元穴,覆盖胶布,用热水袋敷其上方,觉热气入腹,即有尿意。 功效:温中利窍,治产后尿闭(尿潴留),小便不通,腹胀如臌者。 (邹平山) 治过敏性鼻炎 白芍15克,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子、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风疹 金银花、连翘各30克,土茯苓20克,芦根18克,淡豆豉、生地黄、猪苓、黄芩、沙参各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 治小儿...

  • 枳实与芍药配伍 产后瘀滞腹痛

    枳实与芍药配伍 产后瘀滞腹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雷辉 成肇仁   枳实与芍药配伍成方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仲景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另外,排脓散,以及《伤寒论》中的麻子仁丸、大柴胡汤、四逆散均有两药的配伍运用,现将其整理如下。   产后瘀滞腹痛   枳实芍药散,理气活血以治产后气血壅结之腹痛。《金匮要略浅述补正》(下简称《补正》)云:“烦满腹痛,虽是气滞,然见于产后,则其滞不在气分,而在血分之中也。故用芍药以利血,用枳实必...

  • 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中医称为“滑胎”。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等。 习惯性晚期流产常为子宫颈内口松弛所致。多由于刮宫或扩张宫颈所引起的子宫颈口损伤,少数可能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此类病人在中期妊娠之后,由于羊水增长,胎儿长大,宫腔内压力增高,胎囊可自...

  • 产后缺乳(秘方数:9)

    产后缺乳(秘方数:9)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也称“乳汁不足”、“乳汁不行”,为产科常见病之一。乳汁过少可能是由乳腺发育较差,产后出血过多或情绪欠佳等因素引起,感染、腹泻、便溏等也可使乳汁缺少,或因乳汁不能畅流所致。对前者西医尚无特殊处理方法,对后者可用催产素肌肉注射,以促使乳汁流出;或用吸奶器等方法。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一般以乳房柔软而无胀痛为辨证要点。实者则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一般以乳房胀硬或痛,或伴身热为辩证要点。临床需...

  • 产褥中暑(秘方数:2)

    产褥中暑(秘方数:2)

    产褥中署是产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以致体内产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的急性热病。本病常有先兆症状,如大量出汗、四肢乏力、口渴头昏、眼花、胸闷、心悸。如未及时处理则体温上升,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现象,面色潮红,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加重,脉细数,血压下降,严重者体温继续上升可达40℃以上,出现昏迷、谵妄、抽搐、皮肤转为干燥、全身无汗,如不及时抢救,数小时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即或幸存,也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产生本病的原因已如上述,产妇产后体质虚弱,又逢夏季室温过高、湿度过大而引起。产褥感染发热...

  •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数:2)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数:2)

    产后细菌侵犯感染子宫静脉,进而扩展到卵巢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阴道静脉、下肢静脉,尤以卵巢静脉为多见的疾病称户后立拴性静脉炎。发热寒颤和患红、患、热、痛是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产后1至2周继发生殖系感染后出现弛张热,持续数星期之久为其特点。其他临床症状随感染程度及静脉血拴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髂静脉栓塞时出患侧疼痛;压痛;累及股静脉者,下肢栓塞部位肿胀,皮肤发白,局部温度升高,有时可触及硬索状静泳;当感染的血栓化浓时可脱落成为栓子散布在血循环中,引起脓毒血血,常常并发感染休克和迁及性脓肿,最常见的是肺脓肿。本病有...

  • 产后尿潴留(秘方数:18)

    产后尿潴留(秘方数:18)

    产妇产后6-8小时不能排尿,子宫底高达脐以上水平或在子宫前方扪及囊块者为尿潴留。产后尿潴留原因可由于产程延长,胎先露压迫膀胱时间较久,膀胱三角区粘膜充血、水肿,膀胱肌肉收缩功能发生暂时障碍对膀胱内压力增加敏感引起。部分产妇因会阴切口缝合局部疼痛,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而使排尿困难。有时产妇也可因恐惧心理而不敢排尿。临床处理首先解除产妇恐惧心理;可帮助下床排尿,或用温开水冲洗外阴,诱导膀胱收缩。不能自行排尿者可采用肌肉注射卡巴可0.25毫克,使膀胱肌肉收缩,如无效则予导尿,如尿量超过800毫升,则应保留导尿管,并给予抗生...

  • 产后发热(秘方数:5)

    产后发热(秘方数:5)

    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有一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者,称产后发热。引起产后病理性发热的最多见原因是产四感染即生殖道感染,泌尿道、乳腺以及呼吸道感染也易引起产褥期发热。产褥感染有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开伤口感染、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及栓塞性静脉炎,全身可出现不同程度发热,甚至寒颤、头痛、神态不安等中毒症状。会阴或阴道感染者出现局部组织器官红肿热病、白细胞浸润以及脓性分泌物等;炎症在子宫时还可出现内膜坏死现象,恶露多、混浊而有臭味,子宫有压痛或恶露不多;子宫...

  • 产后恶露不绝(秘方数:5)

    产后恶露不绝(秘方数:5)

    正常情况下,产后3周左右恶露即净,若超过3周恶露仍不净,则为病理现象。量或多或少,色或淡红或深红或紫暗,或有血块,或有臭味或无臭味;产妇常伴有腰酸痛、下腹坠胀疼痛,有时可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复旧不良。产生产后恶露不绝的原因很多,如子宫内膜炎;部分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肌炎或盆腔感染;子宫粘膜下或肌壁间肿瘤;子宫肌腺瘤;子宫过度后倾、后屈;羊水过多,胎盘过大使子宫肌肉收缩力弱而影响子宫复旧,等等。户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也可引起子宫出血。诊断方法:注意分娩中有无宫腔内操作,胎盘、胎膜是否经过检查,子宫...

  • 先兆流产(秘方数:5)

    先兆流产(秘方数:5)

    妊娠早期阴道少量出血,伴有轻度下腹疼痛,存在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子宫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月份相符者,称为先兆流产。其出血量一般比月经量少,初为鲜红色、淡粉红色,渐变为深褐色下腹疼痛常伴腰痛下坠感、小便次数多等。现代医学认为,胚胎成胎儿在20周以前终止发育,排出母体,称之为流产。近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调查,估计大约有15~20%的孕卵发生自然流产,而实际上未觉察到的流产也为数不少,如临床上只表现为一次“月经过期”或“经血过多”,而实际上曾有过精卵结合。而发育异常,这种初期尚未查觉的不正常孕卵的排出称为妊娠废物,是一种非...

  • 产后便秘

    产后便秘

    【简介】产后便秘由于产褥期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慢,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造成大便干结。 经过妊娠腹部过度膨胀,使腹部肌肉和盆底组织松弛,排便力量减弱。 【疾病】治产后便秘 【组成】杏仁、桃仁各12克,火麻仁、当归各15克,生地18克,枳壳9克 【制用】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剂即显效。 产后便秘的防治: 1、注意饮食结构,要多吃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2、加强产后锻炼,不要产后1个月不下床,这样使新陈代谢减慢,也容易引起便秘。要适当活动,坚持做产后保健操,养成定时大便的好习惯。 3、大便已秘...

  • 治疗产后出血验方

    治疗产后出血验方

    1.芹菜根60克。先将芹菜根煮水去渣,用汤煮鸡蛋2枚共食,每日1次。 2.荷叶15克,炒干姜 1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藕节20克,槐花20 克,生姜12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4.大枣6个,生姜10 克,阿胶30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2次。 5.老姜18克,老彭蜞 180克。共捣烂,水煎服。本方有驱风祛瘀之效。用于产后出血,小腹痛。 6.生姜30克,归身60 克,羊肉(去脂肪)250克。炖服。用于洽疗产后出血,腹中虚痛。 7.木耳250克,烧灰存性为末,入麝香3克,煨...

  • 引产(秘方数:5)

    引产(秘方数:5)

    引产是指中、晚期妊娠,由于病情需要而结束妊娠所使用的方法。(曹玲仙) 方 名 天花粉方 甘遂方 参归引产方 益母芎归汤 复方黄芪煎...

  • 产后胎衣不下治疗方

    产后胎衣不下治疗方

    【辨证简介】胎衣不下,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指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尚未排出者。指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尚未排出者。 【治法】 1   [药物] 葱白适量。  [制法] 取上药浓煎,药液备用。  [用法] 取药液乘热熏洗外阴,此方较稳。用于胎衣不下产妇。  [出处]《理溣骈文》。 2   [药物] 石灰一块。  [制法] 置石灰于净盆中,以沸汤泼之即成。  [用法] 扶产妇蹲盆上熏之即下,此方较峻。用于胎衣不下。  [出处] 《理溣骈文》。 3   [药物] 小白菜500...

  • 产后汗多 治疗验方

    产后汗多 治疗验方

    处方:炙甘草10 克,熟地20克,阿胶 20克(烊化服).麦冬15 克,生晒参10克(另炖服);桂枝10克,大枣 12克,煅牡蛎20克(先煎),黄芪20克, 当归 12克,附子10克。 用法:水煎浓缩,日夜频服;汗止后上方加白芍30克,继续调理3天即可。 主治:产后大汗不止,多见于产程较长;失血过多者,多自汗、盗汗并见,心烦失眠,喜热饮,小便短少,四肢欠温,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办或结代等。 (国志) ·产后便秘·产后胎衣不下治疗方·产后恶露不绝(秘方数:5)·...

  •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病颇多效验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病颇多效验

      女子产后,气血骤虚,易出现诸多病症。因哺乳,应尽量避免口服药物治疗。中医外治方对产后病颇多效验,以下介绍对几种产后病的外治方法。   产后发热桂枝50克,竹叶、白薇、山栀、黄连各15克,赤芍、黄芩、丹参各20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分装在2个纱布袋内,略洒白酒,放锅内蒸半小时,取出后略放置10分钟,当温度适合皮肤温度时,放在双侧涌泉及肚脐处,在外敷前,先在穴位表皮上涂上香油以免药物刺激皮肤,产生药疹,每日换1次。或取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各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

  •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其共同性,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在研究中,类别的划分和个体项目的特异性都至关重要。 •个体项目由文化内涵、项目核心思想以及项目的具体构成要素三个层次组成。其项目三要素为核心要素、主体要素、外围要素。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首先是保护理念和思想。保护的关键在于通过项目的“有形性”和“无形性”认识,把握个体项目深层次特征,即三层次、三要素。 传统医药保护已有十余年历程,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医药...

  • 中医药为养生产业保驾护航

    中医药为养生产业保驾护航

    当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步兴起的健康养生产业倍受关注。近年来,国家在关心人民健康的同时,加大了养生行业的发展,中医特色调理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但现在很多人的健康意识不强,健康生活习惯不够好,亚健康人数不断增多。为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2013年,喜颐健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调理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给千家万户送去了健康幸福,探索出养生新模式。 扁鹊大哥“治未病”的启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 《济阴纲目》中医学妇产科专著

    《济阴纲目》中医学妇产科专著

      《济阴纲目》系著名的中医学妇产科专著,为明末医家武之望所辑著。该书在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基础上改编而成,全书包括调经、经闭、崩漏等14类病症。每症先论后方,引述诸家之说,次列脉证,后附方药,内容丰富,选方实用。该书原为五卷,初刊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后经清代汪淇(字憺漪)于康熙四年(1665年)笺注并改订为十四卷,成为广泛流传的中医妇科专著。   武之望,字叔卿,陕西临潼武屯人。青年习举子业,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吏部文选司主事、南京太常寺少卿等职。公余研究医学,著有...

  • 来自越南的特产药

    来自越南的特产药

    元代蒙古铁骑纵横天下,人间罕有敌手,可还是不能胜天。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于“神风”,南攻安南、占城(均属今越南一带)、爪哇(今印尼)则败于一个老问题——“士卒多瘴疠,多死伤者”(《续资治通鉴》)。后来元成宗征讨“八百媳妇国”(今泰国缅甸交界,据说国王有800个媳妇而得名),大军“远冒烟瘴,未战士卒死者已十七八”,也是铩羽而归。大臣痛陈:“自征伐倭国、占城、交、缅诸夷以来,近三十年,未尝有...

  • 为谋国产药物之改良

    为谋国产药物之改良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药市之设,并有将所兜售药品摆设出来以吸引购买的惯例与传统,但将药材按照一定的规范与要求制成标本进行陈列展示,以便观瞻及普及者,首推1936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国药展览会”。 积极筹备 1935年11月,陈存仁就任中国医学院总务主任后,就积极筹设药物标本馆。本来打算在设立之初,先举行一次药材展览会。不曾想在1936年新年前后,收到了上海市立植物园请求合作筹备国药展览会的信函,陈存仁马上递呈上海国医公会议决。1936年1月18日召开的临时执行监督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