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 第22页

产 第22页

  • 产后误补反受其害 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

    产后误补反受其害 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

    陈某,女,32岁,2012年6月初诊。患者产后一月余,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四肢倦怠乏力,脘腹不适,经服药治疗未果。时有亲戚送来红参,其自认为产后体虚,服而补之,以求康复,以红参30克分两次炖服。 服后出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胁肋胀痛。观其唇红口干,双目充血,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此症实乃滥服人参之故。误补反受其害,故嘱其停药,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 药用:生地20克,沙参9克,麦冬10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6克,茵陈12克,神曲10克,菊花9克,丹皮9克,栀子9克,甘草3克。患者服药3剂,诸症...

  • 产后出血“崩漏”

    产后出血“崩漏”

      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产后出血的患者,不少人是西医看不好才找中医看的,但是一些中医为这些患者开的几乎都是具有止血功效的中药,似乎出血就应该从止血入手。然而事实证明,不但效果有限,还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入辨证,以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产后出血属于中医妇科“崩漏”的范畴,因为其属于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认为,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

  • 产后三审

    产后三审

      产后,也叫产褥期。由于分娩时耗气伤血,故产妇身体较虚,抗病力弱,应注重休息调养身体,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以促进全身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为此,前人提出了“产后三审”的说法。   清张璐所撰《张氏医通》卷十中记载,“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必先审此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脉证相符,虽异寻常,治之必愈;脉证相反,纵无危候,必多变端。”即...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产后
  • 治产后泌乳不足方

    治产后泌乳不足方

    方药:党参、当归各20克,生黄芪 30克,通草6克,益母草15克,麦冬、王不留行、川芎各10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产后泌乳不足。 疗效:治疗192例,服药后24小时内泌乳 42例,48小时内泌乳70例,72小时内泌乳80例。 江志昆...

  • 治产妇急性乳腺炎

    治产妇急性乳腺炎

    方法:初起乳汁积滞,可继续哺乳。用木梳向乳头方向梳理,然后用手轻轻按摩肿块,自上而下顺乳头方向挤出淤积的乳汁。炎症明显时,应停止哺乳,有肿块者,应用薄荷、陈皮各 30克,煎汤热敷患处,热敷后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再用仙人掌90克,白矾15克,捣烂后和匀外敷。 主治:产妇急性乳腺炎。 苗延贺...

  • “先兆流产”可以选择食疗

    “先兆流产”可以选择食疗

    是药三分毒,特别是“准妈妈”,对中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如果身体没有不适,没有必要服用中药来调养。而一旦身体上有不适,也不能自找偏方或听信于人而服用中药,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经医生诊断、处方,才可服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相同,稍有不慎,可能会对胎儿和孕妇产生不利影响。 对中药的态度 怀孕期间的准妈妈对于中药,要特别谨慎。如果是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并没有必要服用中药来安身养胎,准妈妈所需的营养完全可以从常规食物中获取,所以对于中药的选择不能有盲从心理,要依循“有病服药,无病不服...

  • 治产后尿潴留 乳腺小叶增生经验方

    治产后尿潴留 乳腺小叶增生经验方

    治产后尿潴留经验 方法:让产妇蹲坐在便器上,操作者用左手扶在产妇的腰部,右手以拇指按压产妇脐下3寸处(即关元穴),向后向下的按压,指力由轻到重,同时嘱产妇将下腹部放松,屏气,用力解小便,直至小便解完后方放松按压。一次未成功者,可再次施术。 主治:产后尿潴留,表现为分娩后6~8小时后不能自主排尿,检查时可触及胀大的膀胱,压之有胀痛。 朱小宇 治乳腺小叶增生经验 方法:取制乳香、制没药、附子、天南星、半夏、磁石、白芷、白僵蚕、三棱、莪术、橘叶、香附、川芎、当归各7克,制穿山甲4克,麝香l克。诸药除麝香外共研...

  • 主治缺乳方 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痛

    主治缺乳方 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痛

    治缺乳经验三则 一法:取蒲公英、夏枯草各 15克,白酒1杯。前两味研粉,用 酒炒热,敷乳房上,外盖纱布,胶 布固定,每日1换。 二法:取葱白10根。洗净,捣 烂,加少许食盐,煎成饼,贴敷乳 房,每日1换,连贴敷3 H。 三法:取三棱15克。水煎2 次,混合,洗乳房,每FI洗2~3次, 以乳汁出为度。 主治:缺乳,中医辨证为肝郁 气滞型,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 痛,胸胁胀闷不舒,情志抑郁,苔 薄黄,脉弦细或数。 李芳明 治产后缺乳方 处方:党参20克,当归12克, 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各6克, 通草...

  • 防治产后 养血为先防变生他病

    防治产后 养血为先防变生他病

      妇人产后特点:由于分娩时产伤出血,产时用力、出汗而致阴血骤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或因产前阴血不足,产后调摄失宜,以致亡血伤津,阳气浮散,而出现产后诸疾。如产后三病:痉病、郁冒、大便难,皆因产后血虚阴亏,筋脉失养,孤阳上越,肠燥失濡及亡血伤津所致。所以,养阴血是防止产后疾病传变的重要手段。   饮食调理   产后阴血不足,脾胃也虚,当以饮食调理脾胃,养护胃阴,使阴血有生化之源。临床中笔者自创产后小米红枣汤对产后恢复有良好作用。   组方:小米20克,红枣3枚,核桃仁2枚,桂圆肉9克,莲子10枚。...

  • 中医防治流产与习惯性流产

    中医防治流产与习惯性流产

      凡妊娠不到20周,胎儿体重不足500克而中止者,称流产。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其临床症状以阴道出血,阵发性腹痛为主。临床上导致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者,多由肾虚、脾弱、气血不足,冲任二脉受损所致。   病因病机   首先,肾气不足或纵欲伤肾是致流产的重要原因。肾气的盛衰在妊娠后起着重要作用,医家张锡纯说:“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肾旺自能萌胎也。”《女科经论》也云:“女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系也,若肾气亏损,便不能固摄胎元。”故古人有&ldquo...

  • 产后乳肿胀 包心菜外治

    产后乳肿胀 包心菜外治

    妇女产后2—3天,常出现乳房周围皮肤毛细血管充盈,两乳膨胀、疼痛。由于乳腺导管乳汁积聚,触诊乳房可有触痛明显的硬块,乳汁分泌少,同时伴有体温上升;因静脉及淋巴管淤积,甚者可出现两腋下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压痛;个别产妇有副乳腺同时增大、胀痛,体温上升至39度以上。产妇常因畏痛而拒绝实施热敷、按摩、挤奶等措施,故易并发乳腺炎。 方法是:取磨盘型包心菜一棵,将每片菜叶完整剥下,沿着腋下胸大肌、整个乳房,将菜叶全部覆盖,另用胸罩略加压,使菜叶与皮肤充分接触,持续24小时即取下。 点评:包心莱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茎叶...

  • 产后血虚阴虚发热 滋阴降火方

    产后血虚阴虚发热 滋阴降火方

      吴某,女,24岁。产后四肢发热麻木1月余。患者产后出血多,恶露50余天才完。从产后20余日开始肘膝关节以下就感发热麻木,早轻夜重,活动加重;发热著时温水洗则轻,不敢用凉水,伴全身无力,纳差,睡眠差梦多;苔白,脉浮细弦。   治则:产后血虚阴虚发热;治当养血活血,滋阴降火。   处方:当归15克,生地30克,炒白芍15克,鸡血藤15克,白薇10克,丹皮12克,知母12克,合欢皮15克,乌药12克,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3剂,日1剂。   方解:产后血虚濡养不足,则肘膝以下经络...

  • 产后良方生化汤

    产后良方生化汤

    怀了宝宝后,妈妈们的子宫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从最初的拳头大小到新生儿大小,“膨胀”了数倍之多。一朝分娩,宝宝出来了,可“气球”却不能迅速复原,必须经历一个慢慢收缩到孕前大小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差错,比如最常见的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可致胎盘滞留,或产后3~4周而恶露不绝,那么这样不仅不利于新妈妈身材的恢复,而且有可能发生大出血危险,西医称之为“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中医称之为“产后恶露不绝”。“恶露”就...

  • 补气养血通络治产后乳少

    补气养血通络治产后乳少

    张某,女,35岁,2012年10月15日诊。 产后10天,乳汁少,伴有气短乏力,汗出,腰酸。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亏虚,乳络不通。 治则:补气养血,益精通络。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当归15克,炙山甲5克,王不留10克,通草6克,鹿角片10克,熟地15克,陈皮3克。3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另,食猪蹄1个,饮汤。 二诊(10月18日):药后乳汁增加,气短乏力及汗出减轻,腰已不酸。又取3剂。...

  • 妇女产后盗汗 江淑安验方

    妇女产后盗汗 江淑安验方

    处方: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6克,泽泻6克,五味子15克,茯苓20克,知母10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麻黄根10克,浮小麦60克,甘草6克,大枣6枚。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多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 说明:妇女产后盗汗是指生产后出现入睡全身或局部出汗,醒后出汗自止的为盗汗。盗汗是因产后气血阴亏所致,一般服用1~2个疗程即可。如产妇动则出汗或醒时出汗不止者则为阳虚所致之自汗,则治宜温阳益气固表止汗,可去方中的丹皮、泽泻、知母,加入防风10克,人参10克,黄芪30克...

  • 治疗产后乳房结块方

    治疗产后乳房结块方

      梁某,女,32岁,2010年12月初诊。   患者产后36天,主诉:喂乳受凉,右侧乳房胀痛,乳汁滞留难出,继则红肿,触之乳房有小结块,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困,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   辨证属产后阳气不足,加之复感风寒,寒邪痹阻乳络,发而为乳结。治疗当温经散寒,通络散结。立方:麻黄3克,附子6克,细辛3克,羌活9克,香白芷6克,王不留12克,六路通9克,丝瓜络9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热退,乳房肿块明显变小,患者仍倦怠乏力。前方加黄芪30克,以益气通乳,...

  • 孕产妇注意保健方法

    孕产妇注意保健方法

    24岁的小芳怀孕1月余,近期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差,小芳以为是妊娠反应所致,未引起重视。这几天,她又出现胸闷、气促及持续发热等不适,到医院检查后得知患了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侵犯身体各脏器,主要侵犯肺,临床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妊娠合并结核在发达国家已少见,但在发展中国家并非罕见,大约占妊娠妇女的2%-7%。 为什么孕产妇易患结核病呢?这是因为孕产期妇女体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降低;卵巢激素增加,肺部呈充血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率增加等,从而易引起...

  • 缓解孕吐偏方 防先兆流产

    缓解孕吐偏方 防先兆流产

    年前结婚的年轻人很多,但这一段时间却不是怀孕的最佳时机。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要想生一个可爱的宝宝,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在冬天和早春,以及蜜月期。 首先,冬季大气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浓度最高,出生缺陷率也较其他季节为高,尤其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工业城市更应注意。同时,冬季取暖、家庭生活用燃料的相对增多,对出生缺陷也有影响。 其次,早春怀孕的胎儿发生畸形的主要因素是孕妇病毒感染。春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各类病毒的复制和生长,病毒性疾病在人群中广泛迅速的流行增加了孕妇的感染机会。如早孕期内患风...

  • 常做人工流产患乳腺癌

    常做人工流产患乳腺癌

    经常做人工流产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较多。人工流产突然中止妊娠,卵巢分泌激素骤然下降,乳腺突然停止生长,腺泡萎缩。这是一种逆生理状态,除了有卵巢功能失调外,还可能造成乳腺淤滞,引起肿块,发生多种乳腺病,乳腺癌的可能性也就增多。因此,多次人工流产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对乳腺癌发病也有关系,应该注意搞好主动避孕避免多次人工流产。...

  • 陆曮用红花救产妇的事

    陆曮用红花救产妇的事

      宋代有个名医叫陆曮(yǎn),浙江奉化人,以医术名于当时。他用红花救产妇的事,传为千古佳话。   据宋·顾文荐《船窗夜话》载,那年,绍兴新昌有位徐姓的妇女产后发急病,神昏口噤,四末硬凉。延请当地的医师都束手无策,家人焦急万分,慕名长途跋涉二百余里找到陆曮门下。陆遂往诊,到病家,见患妇气已将绝,但胸膛仍有微热,脉涩而有力。察思片刻,陆曮当机立断:“此乃血闷之病,可救”,即刻令病家速速购红花数十斤。很快,红花购来,陆命病家置大锅,加水熬煮红花,煮沸后,将药汤倒入大木桶内...

  • 补气养血、祛风散寒治产后受风

    补气养血、祛风散寒治产后受风

    王某,女,28岁,2007年10月10日诊。 产后1月,头痛及关节疼痛,汗出,乏力。舌淡,苔白,脉浮缓。 证属:气血亏虚,风邪侵袭。 治以:补气养血,祛风散寒。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荆芥10克,当归15克,防风10克,细辛3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3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10月13日):诸症减轻明显,又取3剂。药后病愈。 按:受风之后汗出,为桂枝汤主症之一;头痛及关节疼痛,说...

  • 产后左下肢疼痛 辨证治法处方

    产后左下肢疼痛 辨证治法处方

    黄某,26岁,会计,1993年2月20 日初诊。 产后左下肢疼痛,阴道流血未净1 月余。自诉于J993 年1月4日因滞产而行剖宫产分娩,手术经过顺利,产后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甚时痛连髋部,以掣痛为主,活动、翻身受限,曾用青霉素治疗、中药外洗不效。左下肢疼痛不能行走,触地尤甚,右腕关节疼痛,自汗,恶露时有时无,量少,色暗红,迄今未净,纳少,夜寐欠佳,二便正常。望其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形胖,由夫扶来就诊。左下肢被动体位,皮色如常,无明显触痛,外形与右下肢无异,脉虚细,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①恶露不绝;⑦...

  • 产后身痛散寒除湿为治 粥疗可止

    产后身痛散寒除湿为治 粥疗可止

    中医认为,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关窍,故见产后身痛。当以养血祛风,散寒除湿为治,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雪莲乌蛇肉粥雪莲花5克,乌蛇肉、大米各lOO克,调味品适量。将乌蛇肉去皮骨,洗净,切碎,放人碗中,用淀粉、酱酒、料酒、川椒粉等淹制备用;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调人雪莲花、乌蛇肉等,煮至粥熟,人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适用于产后身痛,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防风二活粥防风、独活、羌活各10克,大米100...

  •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诸病颇有效验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诸病颇有效验

    女子产后,气血骤虚,易出现诸多病症,危害母子健康。中医外治方对产后诸病颇有效验,以下数方供选用。 产后发热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各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 产后恶露不净益母草、红花、桃仁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黄酒调糊,外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产后遗尿桑螵蛸5克,研为细末,清水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外用纱布胶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

  • 双补气血而固胎元治习惯性流产

    双补气血而固胎元治习惯性流产

      方某,女,36岁。2008年2月16日就诊。自述以前曾两次怀孕,每次都在2~4个月时出现胚胎萎缩不长,虽然经过保胎治疗,但均流产。此次又怀孕2个多月,表现为脉象细弱,舌胖淡苔少,面色无华,乏力,饮食一般。治以补益气血,固肾安胎。处方:熟地15克,红参、当归、炙黄芪、白术(炒)、白芍(炒)、续断、黄芩各9克,炙甘草、砂仁各2克,糯米5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2次服用。   服药10剂后,再每月分服3~5剂,临产前一个月停服。后足月顺产一婴儿。   本方经八珍汤化裁而来。加黄芪补气、砂仁理气...

  • 治习惯性流产 调先天补后天

    治习惯性流产 调先天补后天

      近年来习惯性流产多发,给女性带来很大的身心伤害。习惯性流产原因复杂,中医对此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习惯性流产强调未孕先调,以固肾为本,故治疗应本着调先天补后天的原则,健脾、补肾、养血、固冲是关键。   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且每次流产的时间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现代医学认为,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免疫性因素、遗传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内分泌性因素、解剖因素等等,常见的如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子宫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此外,习惯性流产还和思想压力...

  • 中医怎样预防习惯性流产

    中医怎样预防习惯性流产

    中医中药秘方网: 我妻子已怀孕过三次,每次都是在孕后3、4个月时出现流产,请问该如何服用中药治疗? 江苏南京 秦贵 秦贵网友: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为“滑胎”。 本病的治疗重在未孕前的调理,夫妻双方检查流产原因,排除器质性原因和男方因素后,宜采用补肾、健脾、养血、清湿等法,或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气虚肾亏型:患者体质虚弱,腰膝酸软,精神不足,夜尿频数,舌质淡嫩,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补肾安胎。 处方:红参3克,炙黄...

  • 过期妊娠 薏仁引产

    过期妊娠 薏仁引产

    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分娩则称为过期妊娠,其发生率为3%~15%。近年用中药薏苡仁口服引产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引产的过期妊娠者 40例,其中初产妇16例,经产妇 24例,年龄22~41岁,B超提示胎儿胎盘成熟,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引产禁忌证。 引产方法:用薏苡仁150克煮糖水,熟透后水与渣一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3天,煮服第1天或第2天引起规则腹痛者不需继续服用。 疗效标准:72小时内临产者为成功,大于72小时未临产为无效。 治疗效果:服用薏苡仁后,引产成功29例,无效...

  • 治产后诸疾 多虚未必尽虚 方用

    治产后诸疾 多虚未必尽虚 方用

    产后多虚,未必尽虚。正常 分娩,瓜落蒂熟,适当调养,自 无它恙。若因产程较长,或失血 过多,或将息失宜,气虚血亏, 必然恒多虚证;至于恶露未尽, 忧思郁怒,致气滞血瘀,或饮食 不节,使食滞内停,又为虚实错 杂。故治产后诸疾,要在详察细 审,切不可拘泥于一个“虚”字。 曾诊治初产妇武某,产后2 天即出现泄泻,已3天,每日10 余次水样便。医生诊断为脾虚, 予参苓白术散罔效。急邀余诊 治,问知大便色黄味臭,便前腹 痛,肠鸣辘辘,得食则干呕,时 时嗳腐,口气臭秽,恶露色紫有 块;诊其脉舌,舌质暗...

  • 治产后腹泻 桂枝汤健运脾胃

    治产后腹泻 桂枝汤健运脾胃

      李某,女,31岁,2011年7月初诊。   患者产后18日,腹痛肠鸣腹泻,大便稀溏。周身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食纳不佳。刻诊:面色萎黄,脉缓而软,舌淡红,苔白润。   笔者诊后认为,此患者产后气血双亏,脾胃不足,加之病起于盛夏之时,饮食不节,故致腹泻。此当为时行腹泻,医者习惯用藿香正气散治疗。然病起于产后,恐用正气散表散太过,故用桂枝汤,其发中有收,健运脾胃,振奋中焦,调和营卫。   组方:桂枝5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5克,木香10克,神曲10克,砂仁6克,生姜3片,红枣3枚。日1剂,水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