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 第18页

产 第18页

  • 脾胃论治妇产科疾病的特色

    脾胃论治妇产科疾病的特色

    《陈素庵妇科补解》系以南宋高宗时名医陈沂(素庵)所著《素庵医要》中的妇科部分为蓝本(全书),为其十九世裔孙陈文昭补充解说(补按)两部分组成。全书分调经、安胎、胎前杂症、临产、产后众疾五门,共一百六十七论。书中对于脾胃后天诸多理论的运用及颇具特色的组方用药,贴近临床,素为医家所推崇。本文就书中从脾胃论治妇产科疾病的特色作一初步探讨。 病机必以气血失调, 脾胃虚弱为先 女子以血为本,其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均以血为用。同时,气与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两者息息相关。气的功能减退无力...

  • 临床证治流产与习惯性流产

    临床证治流产与习惯性流产

      临床上导致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者,多由肾虚、脾弱、气血不足、冲任二脉受损所致。肾气的盛衰在妊娠后起着重要作用,医家张锡纯说:“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肾旺自能萌胎也。”《女科经论》也云:“女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系也,若肾气亏损,便不能固摄胎元。”故古人有“肾以载胎”之论。肾气不足或纵欲伤肾是致流产的重要原因,《女科证治》指出:“保胎以绝育为第一要策,若不知慎戒,而触犯房事,三月以前,多患暗产,三月以后常致胎动小产。...

  • 流产后遗症 经方治疗

    流产后遗症 经方治疗

      王某,女,27岁。2010年8月15日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自诉病起于今年4月流产后,失于调摄而致身体不适。刻下症见:腰困,背痛,脚凉,畏寒,周身憋胀。昼不精,神疲乏力;夜难寐,梦多眠差。纳食一般,大便尚调。平素易发“口疮”。舌质暗红,苔白,脉细弦。证属太阴、少阳合病,寒滞营卫。治以温经解表,调和营卫。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处方:生麻黄5克,制附子6克,细辛3克,桂枝6克,赤芍10克,生甘草3克。7剂,水冲服(用免煎颗粒剂)。   8月22日二诊:服上药后,...

  • 预防产后病 月子泡药浴

    预防产后病 月子泡药浴

      对产后女性来说,坐月子攸关一生健康。在坐月子的6~8周内,除了膳食营养的补充外,身体清洁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女性可以通过泡药浴,解决产后的不少“麻烦”。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产后1个月内不宜洗头、洗澡,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中医专家表示,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妇女产后会通过药浴达到调养保健的目的。泡过药浴的女性,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专家表示,由于产妇分娩时大量出汗,产后下身的恶露以及溢出的乳汁会污染皮肤,还会散发难闻的气味,令产妇浑身不适,精神状态差。时间...

  • 产后奇病妙治

    产后奇病妙治

    产后奇病妙治 产后摇头 一少妇产后半年来,一直摇头不已,唯在倦怠无力时,方得小休。入夜乱梦纷纭,呓唔喃喃。先用甲方:铁落、煅龙骨、煅牡蛎、山羊角各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丹参15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全蝎1.5克,每日1剂。后用乙方:生地12克,红花、桃仁、赤芍各9克,当归6克,枳壳、柴胡、桔梗、川芎、牛膝各4.5克,生甘草3克,每日1剂。两方交叉服用,29日后症状消失。   产后高热 一妇女分娩后12日,畏寒、寒战,体温39℃~41℃,且有心烦、尿频、尿痛、食欲不振、腰腹部疼痛、白带多。应用小柴胡汤...

  • 产后康复经验方法

    产后康复经验方法

      24岁那年,我顺产了宝贝丫头,今年12岁,健康活泼。我是从医的,下面从医学角度和女性视角,结合自身经历体验,说说我的产后康复经。   女性大都要经历怀孕、分娩、哺育这一人生阶段。期间,孕妇、产妇不但要注意自身养生调治,以确保本人康复和强健,还要为胎儿正常发育、婴儿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令其先天富足。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养生原则。要劳逸有节、睡眠有常、慎防风寒、不妄喜怒、慎戒房事等。   产褥期饮食宜遵循补气养血和活血化瘀两大原则。妇女产后常因创伤和出血等导致气血两虚,百节亏空。补气养血类食物一...

  • 产后病方十二

    产后病方十二

    山楂糕300克,淀粉、精白面粉各50克,白糖150克,蜂蜜3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50克)。淀粉、面粉加水调成糊,山楂糕切成手指粗条放入糊中抓匀,将其逐个下入烧至六七成熟的植物油中(不能粘连),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另锅内少许水,人白糖、蜂蜜,文火熬至水尽将成块时,与山楂条倒入,翻炒匀,待冷装瓶,日服2--3次。本方适用于产后瘀血腹痛。...

  • 治疗先兆流产方

    治疗先兆流产方

    处方:黄芪50克,白及30克,阿胶10克(冲服),日1剂,水煎服。 功效:止血、安胎,治先兆流产,阴道少量流血,腰酸,头晕,脉弱者。...

  • 中药热敷治产后乳房胀痛

    中药热敷治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的常见问题,它是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导不到及时排出致乳房过度充盈及乳腺管阻塞所致,单纯的乳房胀痛一般在产后2~3天发生。乳房胀痛时因乳房变硬,乳头相对缩短,母亲在婴儿吸吮时因为疼痛、手臂活动不便而不愿喂奶。 对于乳房胀痛,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温热水湿热敷、按摩、吸奶器抽吸乳汁等,减轻产妇疼痛,但处理时间长,效果也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药热敷治疗乳房胀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路路通、青皮、丝瓜络、王不留行、桃仁各20克,乳香、川芎各10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粉,用棉布制成 22厘米×22...

  • 产后不适 中医恢复及调养

    产后不适 中医恢复及调养

      体虚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妈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多汗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妈妈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者超过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调理法:可以服用玉屏风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

  • 产后病方二

    产后病方二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各10克,当归15克,川穹7.5克,肥母鸡1只,猪肉、杂骨各500克,葱、姜少许。用常规整理鸡,猪肉切碎,杂骨打碎,余药洗净用于净纱布包裹浸湿,将鸡、猪肉、骨、药包放人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沫,加入姜、葱,再用文火烧至鸡肉烂熟,去药包,食肉及汤。本方适用于血虚气弱之产后腹痛。...

  • 产后病方五

    产后病方五

    生牛膝200克,酒3000毫升。用酒煮取生牛膝1200毫升,去渣。若用干牛膝根,酒渍宿后煮,随个人酒量分次服。本方适用于产后腹中苦痛。...

  • 治产后恶露不尽经验

    治产后恶露不尽经验

    经验方:土茯苓、薏苡仁、王不留行各20克,萆薜、威灵仙、赤芍各15克,车前子、鸡血藤各30克,苍术、黄柏、防已、牛膝各10克。湿热偏盛加金钱草、忍冬藤各15克,寒湿偏盛加海风藤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服药期间须禁酒,取低嘌呤低热量饮食。 疗效:本方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30例,治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 产后不语 中医辨证

    产后不语 中医辨证

      孙某,女,34岁,2009年10月5日初诊。产后28天,表情呆滞,双目无神,终日面壁不语,呼之不应,夜眠不安,喉中有痰鸣,二便不利,饮食少进,产后恶露已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曾在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而诊为“癔病”。中医辨证属痰热乘心,清窍闭塞,治宜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药用半夏6克,胆南星6克,陈皮6克,竹茹9克,硃茯神12克,石菖蒲10克,郁金9克,远志6克,甘草3克。3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二诊:药后神志时有清醒,大便4日未解,咯吐痰涎,质稠。原方加枳实9克,瓜蒌15克,生...

  • 先兆流产 食疗有方

    先兆流产 食疗有方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常伴有腰痛,小腹坠胀者,称为先兆流产。本病属中医 “胎动不安”范畴。多为脾肾亏虚,胎元不固所致。当以健脾固肾,护冲安胎为治。本病常用食疗方有: 1.鸡肝菟丝子汤:雄鸡肝2具,菟丝子15克。将菟丝子水煎取汁,去渣,下鸡肝煮熟,食肝饮汤,每天1剂。可补肾壮阳安胎。 2.山药杜仲粥:鲜山药90克,杜仲6 克,苎麻根15克,糯米100克。将杜仲和苎麻根用布包好,粳米洗净,共煮成粥,食用.每天1剂。可补益肝肾,养血安胎。 3.杜仲山萸粥:...

  • 菟丝子治习惯性流产

    菟丝子治习惯性流产

      方药菟丝子。   用法压粉,炼蜜为丸,6克重,每服1丸,日服2~3次。   说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流产为妇人恒有之病,而方书所载保胎之方,未有用之必效者,诚以保胎之药,当注重于肾,以变化胎之性情气质,使之善吸其母之气化以自养,白无流产之虞。”故用以菟丝子为君的寿胎丸治之,每获卓效。菟丝子蔓延于草木之上,善吸它物之气以自养,大能补肾,《神农本草经》谓“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服后脾、胃、肾三经俱实,固摄有...

  • 自然流产中西医诊治 调经 助孕 保胎 验案

    自然流产中西医诊治 调经 助孕 保胎 验案

    闫某某,女,32岁,已婚。广元市苍溪县人。2014年3月10日初诊。患者诉原发不孕,2010年于华西二附院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及左侧卵巢打孔术、试管婴儿术助孕,失败。男方重度畸精症。月经规律,量中。末次月经:3月1日。孕0产0,现有生育要求。 治疗:先用“新加苁蓉菟丝子丸”为主方加减调经,取其补肾益精,养血活血,调理冲任之功。 借助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动态监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指导患者在排卵期白带呈拉丝状时交媾试孕。 本案早孕期虽未有先兆流产的迹象,但根据患...

  • 预防产后胀奶良方

    预防产后胀奶良方

      胀奶是不少刚做妈妈的女性碰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乳房内乳汁及结缔组织中增加的血量及水分所引起的。   让宝贝及早开始吸吮,在出生半小时内开始哺喂母乳,这样乳汁分泌量也会较多,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胀奶。   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宝贝吃不了,应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吸空。这样既解决产妇乳房胀痛,又能促进乳汁分泌。   一般情况下,及时多次吸吮l~2天后,乳腺管即可通畅。但是乳房过度肿胀,妈咪往往疼痛难熬,此时可采取以下办法舒缓不适——   热敷 热敷可使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块变得通畅,乳房循环状况改善。...

  • 治产后四肢麻木

    治产后四肢麻木

    川断、牛膝、干姜、白芷、红花各10克,桂枝6克。将上药用纱布包好,放入已宰杀的母鸡腹腔内,文火煮熟,再加黄酒250毫升煮片刻,取汤1碗,吃鸡喝汤。三天后,将鸡骨烤黄研细末,再用黄酒250毫升冲服,1剂可愈。 治老年性尿失禁 黄芪、山药各30克,党参、薏苡仁各15克,山萸肉、桑螵蛸、乌药各10克,炙甘草6克,肉桂(后入)3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获痊愈。 治病毒性角膜炎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各15克,羌活、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野菊花、决明子各10克,荆芥、防风、...

  • 三味中药研末治习惯性流产

    三味中药研末治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在学术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指连续两次以上在同一妊娠期内发生胎停育或死胎的现象,属不育症范畴,是许多影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中医称之为滑胎,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饮食、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气伤血,都可导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不能载胎养胎,故使屡孕屡堕而为滑胎。每遇此症,余均投以《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治之,其效不同凡响。 方药:菟丝子125克,桑寄生、川断、阿胶各60克。气虚者加人参100克;中气下陷者加生黄芪15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100克;凉者加炒补骨脂100克;热...

  • 产后血崩 产后血晕 中医疗法

    产后血崩 产后血晕 中医疗法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PPH)。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两小时以及产后两小时至产后24小时3个时期,临床以前两期为多见。PPH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已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所在。   本病可见于中医妇科的“产后血崩”及“产后血晕”等病中,为产后危重急症之一,属于“三冲”。   病因病机   气虚:产妇素体虚弱,或因...

  • 如何预防产后腰痛

    如何预防产后腰痛

    近年来,患产后腰痛症的妇女日渐增多,究其原因是保养不当或劳累过度。 专家提醒,患了产后腰痛,轻的可以自行调理,重的可以采用推拿、针灸、理疗和药物外敷等治疗。内服消炎镇痛药物需慎重,因为有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宝宝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肋。 自我治疗,可通过矫正姿势来进行。因为,多数的产后腰痛,是孕期腰痛的延续。产后哺乳姿势的不正确和过度劳累也会导致产后腰痛。产后腰痛患者,一般是腰部前凸明显,腰部肌肉力量不足,难以保持腰部的正确姿势,这些在医学上部属于姿势性腰痛,即不合理姿势导致的腰痛,所以产后腰痛应以矫...

  • 耳针毫针疗法治产后缺乳

    耳针毫针疗法治产后缺乳

      母乳喂养对婴儿益处很多,但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产后缺乳却困扰着哺乳期的母亲。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量过少或全无,或在哺乳期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不能满足哺乳需要的病症。中医认为本病的原因在气血虚弱或肝气郁滞。气血虚弱致乳汁化源不足,表现为产后乳少,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面色无华,舌淡少苔,脉细弱;肝气郁滞致乳汁运行不畅,表现为产后乳少,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苔薄,脉弦细。   毫针法   治法:补气益血,疏通乳络。   处方配穴:膻中、乳根、少泽。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肝气郁滞...

  • 黎族妇女的产后护养

    黎族妇女的产后护养

    黎族产妇母乳率很高,也十分重视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母婴同室,婴儿出生 半小时就喂养,婴儿想吃就喂,不限时不限次。研究证明,早期哺乳能促进产妇子宫 复原,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产后恢复,早哺乳对儿童生长发育也十分有益。 产后营养调补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黎族产妇普遍有足够的母乳喂养婴儿,这与她们的产后饮食有关。产后常用食疗调补方有: ●木瓜汁煮饭分娩后48/小时就口乞木瓜饭,木瓜是木瓜树上结的果实,可作菜类食用,含有丰富的乳浆,产妇食用能促进乳汁分泌。食用方法:将木瓜洗净,用刀对半切取半个,去...

  • 产后缺乳自拟方

    产后缺乳自拟方

      产后缺乳多因气血虚弱,或肝气郁结,或乳络不通而致,木瓜入肝经,具有疏肝通络,和胃消食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木瓜含有凝乳酶,具有通乳作用,故为产后缺乳良药。近年来,笔者用自拟方,即以木瓜为主,加鸡血藤、当归、黄芪、王不留行等补气补血,通络下乳药物治疗产后缺乳,取得明显疗效。   方药组成:木瓜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黄芪10克,王不留行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产后缺乳。   病案举例   侯某某,女,32岁,2010年9月10日初诊。经产妇,自然分娩,体质偏于消瘦,...

  • 女性产后病 瑶医妙方解

    女性产后病 瑶医妙方解

      在中医纷纷提倡“治未病”的时候,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以下简称仁爱分院)瑶医门诊副主任医师董明姣却提倡“治欲病”。   “治欲病”即在将病未病之时,用最简单最安全的瑶医治疗方法,如药浴、药蒸、药灸、药罐、药酒外擦、药膏贴敷、瓷针或针刺放血等为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董明娇说,女性在产后由于身体虚弱,容易被病邪入侵,如“月子风”和“奶疮”。这些可以用瑶医特色治疗有效缓解和治愈。...

  • 中医产妇缺乳效果好

    中医产妇缺乳效果好

      中医认为,产妇缺乳主要有两种发病机理:气血虚弱以及肝郁气滞。其中,气血虚弱型缺乳多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乳汁由气血化生,血不足,乳汁化生无源,则表现为奶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少华,指甲颜色暗淡,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等。可用传统方剂“通乳丹”治疗。该方出自《傅青主女科》,由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猪蹄组成,方中人参、黄芪补气,当归补血,麦冬滋阴养血,猪蹄养血通络。目前临床应用中,常把人参换为党参或太子参,并把木通换为通...

  • 从脾胃论治先兆流产

    从脾胃论治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 是指妊娠 28 周内, 临床以腹痛、 阴道 少量流血、 无妊娠物排出为主要症状, 妇科检查宫颈口 未开, 胎膜未破, 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1 ] 。中医属 于 “胎漏 ” “胎动不安” 范畴。其中发生在 12 周以前称 为早期先兆流产, 发生在 12 周以后称为晚期先兆流 产。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表现常为停经后有早孕反应, 以后出现阴道少量流血, 或时下时止, 或淋漓不断, 色 红, 持续数日或数周, 无腹痛或有轻微下腹胀痛,...

  • 先兆流产“胎漏”宜用补气安胎等法治之

    先兆流产“胎漏”宜用补气安胎等法治之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究其病因,有气血两虚、肾虚、血热、外伤等,治疗主要以养血安胎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宜用补气、固肾、养血、清热安胎等法治之。 气血两虚 妊娠初期,阴道有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伴神疲肢倦、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滑。 治疗原则补养气血,固肾安胎。处方:黄芪5克,升麻、桑寄生、白芍、白术、熟地各15克,川断、党参各25克,艾叶10克,杜仲、当归、阿胶各20克(烊化冲服)。水煎服,每日2次。...

  • 治产后乳少症经验

    治产后乳少症经验

    经验方:当归、北芪各20克,川芎、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路路通各10克,柴胡、通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妇女产后乳少症患者76例,显效45例,有效24例,无效7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