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减 第45页

加减 第45页

  • 痛风方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疾病

    痛风方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疾病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有祛风除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之效。中医“痛风”,并非单纯现代医学的“痛风”,是指由风、寒、湿、热、痰、血瘀等引起,以周身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疾病,疗效满意。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由黄柏、苍术、桂枝、防己、桃仁、红花、川芎、羌活、白芷、威灵仙、天南星、龙胆草、神曲等组成。中医...

  • 面瘫 牵正散加减对症治疗

    面瘫 牵正散加减对症治疗

    前日一妇女来就诊,见其口角向右侧歪斜,左侧眼睑闭合不紧,遂开牵正散加味,处方:白附子、僵蚕、全蝎、薄荷、羌活、蜈蚣、甘草,水煎服,2剂中药服下后,所述症状基本消失。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有祛风化痰之功效,主治风中经络证,症见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与现代医学所称面神经麻痹(面瘫)症状相同,加减对症治疗,用法得当两剂可见效。如寒邪并袭,加羌活、防风;有痰延内盛,加胆星、法半夏;有风湿,加蜈蚣。 湖南新化县上梅镇卫生院 刘建民刘美兰...

  • 治疗湿热淋证常用八正散加减

    治疗湿热淋证常用八正散加减

      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木通、车前子、瞿麦、大黄、扁蓄、滑石、栀子、炙甘草、灯心草组成,全方有清利湿热,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尿频尿急,尿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赤尿血,小腹满急,口干咽燥而痛,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症状为主的湿热淋证。陈宝贵在治疗湿热淋证也常用八正散加减,介绍如下:   处方组成:通草6克,车前子10克,瞿麦10克,大黄6克,扁蓄10克,滑石10克,栀子6克,生地10克,灯心草6克,甘草6克。水煎,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日1剂。   方解:方中瞿麦、萹蓄、滑石、栀子清热利湿...

  •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防风通圣散出自“风门”,而凉膈散一方在“伤寒门”中。   凉膈散“以意加减,退表里热”。伤寒“发汗不解,下后前后别无异证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两感仿此而已”。   在凉膈散方后加减中,有“咽喉痛,涎漱,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嗽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血衄呕血,加当归半两、芍药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去皮);风眩,加芎半两、...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里证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里证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后人通常认为大柴胡汤组成中有大黄。   《伤寒论》第104条:“伤寒十三...

  • 平胃散加减 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加减 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始见于北宋《和剂局方》,由陈皮10克、厚朴9克、苍术20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厚朴能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苍术能健脾燥湿、祛风除湿、散寒解表;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开胃止呕,可收健脾行气和胃之效;大枣调补中气。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 溃疡病患者腹痛较急、且甚,喜按者加党参;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姜;吐酸水者加黄芩;大便秘者加大黄;便溏者加藿香、茯苓。 急性胃炎小儿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胀痛、食欲差,或哭叫不安,或吐...

  • 予银翘贯众饮加减治紫癜

    予银翘贯众饮加减治紫癜

    彭某,男,31岁,1994年4月5日初诊。 患者素嗜辛辣烟酒之物,年初感冒风热,头痛咽肿,便秘尿黄,稍后胸、胁、背、手臂泛起紫斑,中西医治疗未见疗效。诊时见其胸、胁、背、手臂均有鸡蛋或拇指大小黑褐色成片紫癜,其边缘杂有紫色或鲜红色如针尖大小皮下渗血点,时而略有痒感。述心中常感烦热,口渴,夜眠不宁,咽部痒痛,齿龈常有鲜血渗出,便秘,小便黄而量较少,舌红苔黄,脉弦数。查血小板35×109/L。 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属热壅脉络,迫血妄行,宜清热解毒凉血,予银翘贯众饮加减。 处方:芦根4...

  •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上一个储存尿液的袋子,俗语叫“尿脬”。实际上,这只说对一半,膀胱不仅仅只扮演着一个尿袋子的角色,中医对膀胱的功能认识的更深一些。中医认为,膀胱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所储存的不是简单的尿液,而是“津液”,也就是说,...

  • 陈宝贵治阳虚水肿 用五苓散加减

    陈宝贵治阳虚水肿 用五苓散加减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其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现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各种阳虚水肿等证。陈宝贵教授治阳虚水肿,也常用五苓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   基本方: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炒车前子15克,附子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祛湿,更加炒车前子以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走,湿去...

  • 治当温散寒饮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治当温散寒饮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冯某,女,42岁。2012年12月8日初诊。   咳嗽3月余,渐进性加重。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咽痒则咳,有少许白痰,咳则气紧,有汗,近日咳嗽夜甚,影响睡眠,平素易汗出,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食冷易胃脘不舒,大便日一行,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表寒里饮,治当温散寒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炒杏仁12克,桂枝6克,生白芍6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5日二诊:咳嗽偶作,较前为轻,不影响睡眠,周身舒适很...

  • 四物汤 剂量加减 辨治加减

    四物汤 剂量加减 辨治加减

    四物汤乃妇科要方,对妇人经、带、胎、产诸症,临床均可加减使用,其方为历代治疗妇人病之良方,故称其为血家要方。王氏妇科集前人经验,治疗时使用四物汤灵活辨通,加减适宜,很有新意,成为王氏妇科的奠基之方。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或生地组成。方中当归补血、养血、和血,白芍柔肝、舒肝、养血养阴,熟地滋肾大补阴血,三味药共起补血养阴人之病首重之功,立方即应“妇人阴类也,以血为本”的特点。方中川芎,活血化瘀,与当归、白芍、熟地组方,则使四物汤补阴血而不滋腻,也说明了妇人之血,宜动而不宜...

  • 治疗中焦虚寒理中丸加减

    治疗中焦虚寒理中丸加减

      治疗中焦虚寒而兼有气滞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载有两方:一方是治中汤,即理中丸加青皮、陈皮;一方是枳实理中丸,即理中丸加枳实、茯苓。   “治中汤: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并宜服之。人参、甘草(炒)、干姜(炮)、白术(剉)、青皮(炒)、陈皮(洗,去白)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或霍乱后气虚,未禁热药者,尤宜服之。”   &ldq...

  • 名方加减运用范围相当广

    名方加减运用范围相当广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15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炙甘草和柴胡各6克,陈皮5克,升麻3克,当归9克组成,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表面视之,本方在于补中益气,而实则可以调畅气机,交通上下,此方加减运用范围相当广。 精神分裂症长期不愈 此类疾病,多因痰浊内阻,血流不畅,以致心窍壅塞、精神不明,若久治不愈,可致正气亏虚而痰瘀不化,用补中益气汤加法夏、胆星、菖蒲、丹参、桃仁,效果很好。 癫痫久发难愈 此疾顽劣频发,必伤五脏正气,而补中益气汤中人参可“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

  • 宫廷中加减化裁应用经方

    宫廷中加减化裁应用经方

      《伤寒杂病论》出自汉代张仲景之手,书中方剂经过千年流传至今,被尊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回顾清代,宫中御医潜心古训、擅用经方者亦不在少数。纵观当时之医案,其遣方用药、辨证论治,法度严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清宫医案中用过之经方,方类甚为齐全,涉及《伤寒论》113方及《金匮要略》25个篇章中之大要者。笔者通过记录分析宫廷中加减化裁应用经方的案例,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光绪遗精用桂枝汤   桂枝汤为《伤寒论》开篇第一方,被誉为“仲景群方之魁”...

  • 肾着汤加减辨治腰痛

    肾着汤加减辨治腰痛

      “腰痛”是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中医学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   “肾着汤”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

  • 调和肝脾 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调和肝脾 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李某,女,34岁。2012年3月6日初诊。   因月经未行5月余就诊,平素月经后期。喜食冷,大便干。舌质暗红,舌苔白润,脉细弦。   笔者思,证属肝脾不调、腑实瘀热。   治以调和肝脾、通腑逐瘀为法。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桂枝6克,桃仁12克,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益母草15克,生甘草3克。5剂水煎服。   2012年3月11日二诊:服上药后便泻日2~3次,余无明显变化。上方去芒硝,加丹皮...

  • 发热16天时有寒颤 治以小柴胡汤合清营汤加减

    发热16天时有寒颤 治以小柴胡汤合清营汤加减

    程某,女,28岁,1975年4月初诊。 患者发热16天,时有寒颤,口苦口渴,头昏身痛,心烦不安。问其病史知起病时恶寒发热,达39.2℃,头身痛,心烦乏力。前医曾给服柴葛解肌汤3剂,诸证不解,且热型驰张,口渴欲饮,妄言乱语。患者发病时正值月经来潮,近两日因高热经水已断。六脉弦数,舌红苔心黄。四诊合参,诊为热入血室。治以小柴胡汤合清营汤加减。 组方:柴胡9克,黄芩9克,党参12克,秦艽9克,鳖甲10克,知母6克,地骨皮10克,丹皮9克,玉竹12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午后稍有低热,体温38℃以下。已无...

  • 逍遥散的著名加减方之一为加味逍遥散

    逍遥散的著名加减方之一为加味逍遥散

    “无所待而游无穷”是我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在其著作首篇《逍遥游》中所表达、所追求的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然而在世皆凡人,想达到此“逍遥”恐怕是很难的。倒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个调和肝脾的方子,名“逍遥散”,真的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令人身心轻松而自得。 逍遥散的著名加减方之一为加味逍遥散。所加两味中药,一为牡丹皮,凉血散瘀,有清解郁热之功;一为栀子,可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故此方又名丹栀逍遥散。 方中还以君药...

  • 固气汤方 加减运用于临床举二案书之

    固气汤方 加减运用于临床举二案书之

    “固气汤”源于《傅青主女科》,为明末清初医家傅青主先生治疗因元气不足、气虚血弱,而致崩漏的验方。余以此加减运用于临床,每获良效,特试举二案书之,以享同道。 固气汤方:人参一两,白术五钱,熟地五钱,当归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杜仲三钱,山萸肉二钱,远志一钱,五味子十粒,水煎服。 案一 患者李某,女27岁,已婚。月经点滴不净20余日,腰酸、乏力、小腹微冷,舌淡苔薄,脉细滑。证因元气不足而至,治宜调补气血以养元气,兼以温经止血。 处方:...

  • 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临证加减

    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临证加减

    国医大师徐经世尤以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现将其运用黄连温胆汤化裁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浅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黄连温胆汤即温胆汤加黄连而成。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6味药组成,温养胆气为其主要功能,用于治疗胆寒所致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不断扩展,及至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原方加茯苓、大枣,指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症”,主症也扩...

  • 多发性抽动治验 银翘散加减

    多发性抽动治验 银翘散加减

    杜某,男,11岁,河南杞县人,2013年3月初诊。患儿自3年前不自主喉中“吭吭”发声,并伴见不自主挤眼,努鼻,每遇感冒后加重,西医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经口服“氟哌啶醇”治疗后,患儿症状未见好转,家长考虑该药副作用较大,拒绝继续服药,遂来诊试试中医治疗。刻症见舌红,苔黄,脉浮数。喉中不自主“吭吭”发声,挤眼、努鼻,咽红,大便干结。 中医辨证:风热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加减。...

  • 桃红四物汤其在杂病中的加减运用

    桃红四物汤其在杂病中的加减运用

    桃红四物汤是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由四物汤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加上桃仁、红花而成,因其有活血养血,化瘀止疼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杂病治疗中,应用灵活,效果突出,现介绍其在杂病中的加减运用。 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之范畴,肾虚为本,燥热为标,血瘀为病理表现,这是本病之主要病机,桂附地黄汤补肾为主方,苍术、葛根、元参、丹参降糖治标,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为兼治。 主方桂附地黄汤、桃红四物汤、降糖饮加减。 处方:桂枝10克,附子6克,生地12克,山药10克,...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体会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体会

    山东省枣庄市名老中医朱文元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各种热证,扩展了小柴胡汤的适用范围。运用此方时,遵循《伤寒论》101条所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结合脉证随症加减:若久热不退,邪气较甚,去人参、甘草,以防有助邪生热之弊,另加白薇、青蒿、元参、地骨皮等,治疗不同类型发热,均获良效。今将有关朱文元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经验作一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胆囊切除术后发热案 钱某某,女,28岁,2009年6月19日诊。病者因患胆囊炎、胆石症,月余内作...

  • 主治甲亢早中期伴甲状腺肿大 处方加减

    主治甲亢早中期伴甲状腺肿大 处方加减

    刘文峰,男,第四批全国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 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等内科疑难杂症。据其 自拟方所制“糖利平胶囊”、“降脂 抗凝颗粒”、“百部止咳糖浆”、 “骨质增生胶囊”等院内制剂,疗效 显著。曾参与著书两部,发表论文 20余篇。现将刘老治疗甲亢经验介 绍如下。 处方:黄芪18克,生牡蛎(先 煎)15克,浙贝母、生地各10克, 龟版(先煎)、夏枯草、...

  • 刘志明巧用酸枣仁汤加减异病同治经验赏析

    刘志明巧用酸枣仁汤加减异病同治经验赏析

    刘志明, 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首 届 “首都国医名师” , 第二届 “国医大师” 。从事中医临 床、 科研、 教学工作 70 余年, 学验俱丰, 临床疗效颇佳, 在心脑病证、 肾系疾病、 老年顽疾和外感热病等方面, 颇有研创 [1 ] 。笔者有幸侍诊于刘老学术传承人刘如秀 教授左右, 每听闻刘如秀教授讲授刘老传道之训, 亲炙 之言, 受益颇多。现笔者兹不揣鄙陋, 浅述刘老应用酸 枣仁汤的几点经验。 酸枣...

  • 临床中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

    临床中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血管壁渗透性、脆性增高所发的皮肤病变,风湿型紫癜属其中一种类型,贯发于青少年及下肢。为略隆起的大小不一瘀斑,色呈紫红,边缘隆起,间有瘀点,或有风团、水肿性红斑表现。除皮疹外,由于滑膜水肿,症状为关节痛及肿胀,伴有低热乏力的症状。对于此类病症,在临床中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 病例:王某,女,17岁,2012年11月9日初诊。双小腿、踝足部起针尖、栗粒、至黄豆蚕豆大紫红色瘀点、瘀斑,膝踝关节胀痛10余天。其间某院诊为过敏性紫癜(风湿型),经服醋酸泼尼松、葡萄糖酸钙、...

  • 温热病真阴耗损 加减复脉汤由复脉汤

    温热病真阴耗损 加减复脉汤由复脉汤

    【 真阴耗损 】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唇焦,心悸不宁,神倦欲眠,甚则神昏,或见耳聋舌强,舌质绛而干,脉虚大或迟缓结代。 病机分析 本证乃温热病后期,邪气深入下焦,损伤肝血肾精,而致真阴耗损,虚热内生,邪少虚多之候。因其邪少虚多,乃阴虚而生内热,故一般呈低热。夜间卫阳之气入于里,则阴不制阳更甚,故其身热夜甚于昼。阴分之虚热必循阴经而发散于外,而腧穴即虚热外散之途径。手厥阴心包经之劳宫穴在手心,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在足心,阴分虚热由手、足心腧穴外散,故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阴亏...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疾病总结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疾病总结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炙甘草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并治下》第177条“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且方后悉数列举了方药组成、剂量和煎服方法。原方组成为炙甘草四两, 人参二两, 生地一斤, 麦冬半斤, 桂枝三两, 麻仁半升, 阿胶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1], 广泛应用于各种辨证属阴血不足, 心气虚弱者[2]。现将笔者近5年运用本方加减治疗疾病做一总结, 简述如下。 1 心脏疾病 1.1 心律不齐 患者, 女, 65...

  • 刘清泉教授辨证分析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刘清泉教授辨证分析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张某,女,32岁。2014年11月6日请导师刘清泉教授会诊。 患者主诉间断发热伴皮疹1周。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身痛,随即出现发热,体温至39℃以上。自服解热药物可汗出热退,退热后热势再起。伴见恶心,食欲不佳。因发热反复不愈,遂就诊于某医院感染科,发热原因未查明,考虑存在感染性休克,遂转入ICU治疗。既往体健。否认疫区旅行史,否认传染源接触史。 患者入住ICU后,病情变化如下: 2014年11月2日晚上入ICU,完善病原学等相关检查。WBC >20&tim...

  • 王绪前教授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

    王绪前教授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

    湖北中医药大学王绪前教授从医执教3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上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兹介绍如下。 热淋 黄某,女,50岁。2013年9月11日初诊。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有下坠感,尿色黄,头昏乏力,舌淡红,苔白厚,脉沉滑。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法夏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15克,车前草15克。5剂水煎服。 2013年9月19日回访,已愈。 按:此乃气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