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减 第36页

加减 第36页

  • 肝炎从脾论治 药用精萆补化汤加减

    肝炎从脾论治 药用精萆补化汤加减

    国医大师杨春波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他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学验俱丰,对脾胃学说、温病学和“证”均有较深研究,擅长内科,尤精于消化系统、发热性疾病。 肝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能出现异常。病因有病毒性、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和不明原因等。临床表现为:脘胁不舒、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手足心热、黄疸等,主要呈中医脾的病象。据此,杨春波指出肝炎之治主在“脾”,临床上从脾论治,获得良效。现将杨春波的理论认识...

  • 大便经常秘结不通 增液汤方药加减

    大便经常秘结不通 增液汤方药加减

    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称便秘。一般表现为大便燥结,排出困难,经常三五日或七八日才1次,有时甚至更久。便秘日久,常可引发其他症状,轻则可见腹中胀满,甚则出现疼痛、食欲减退、头晕脑涨、睡眠不安等症。长期便秘,还会引起痔疮、肛裂等。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张恩树主任医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喜用中草药望江南通便,效果较理想。 望江南,味苦,性寒,入肝、胃经有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作用,主治咳嗽气喘,头痛目赤,大便秘结,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现代实用中药》有云:“(望江南)健...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辨阴阳定脏腑 治则祈福饮加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辨阴阳定脏腑 治则祈福饮加减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多年,对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于白细胞类疾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众多疑难复杂血液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髓系细胞发育异常为其主要特点,临床多以无效造血、病态造血、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并具有较高的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倾向。西医主要以成分输血支持治疗,同时考虑免疫调节与免疫抑...

  • 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水肿 方用独活寄生汤五苓散加减

    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水肿 方用独活寄生汤五苓散加减

    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水肿为临床常见病,症多见膝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临床上除手术治疗外,中医保守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笔者曾以中药治疗为主治愈数例患者,疗效甚显。兹举一例典型验案如下。 胡某,女,60岁,2023年5月4日初诊。患者左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肿大,行走困难。患者自述1个半月前膝关节受伤,去医院就诊,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患者要求保守治疗,予以活血止痛胶囊、独一味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服用后疗效不显,肿胀未见减轻。又在附近诊所输液15天(具体用药不详),输液时疼痛和肿胀有所...

  • 小儿急性肾炎血尿 予三仁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小儿急性肾炎血尿 予三仁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攻补兼施法”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恢复期血尿的临床应用 小儿急性肾炎起病急骤,伴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有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症状的肾小球疾患[1]。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肾炎病名的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水肿”“血尿”等范畴。小儿急性肾炎恢复期若调治不当,可致疾病迁延难愈,临床多见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并伴有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药辨证施治疗效确切,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1 病因病机...

  • 痿证处方以黄芪生脉饮 右归丸合三妙丸加减

    痿证处方以黄芪生脉饮 右归丸合三妙丸加减

    康某,男,69岁。主因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2年,于2013年10月17日就诊。患者起病初自觉双下肢无力,平衡力差,走路摇晃,到外院就诊,磁共振检查示小脑萎缩,诊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多方求治效果欠佳,遂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刻下症:行走时身体向右侧倾斜,不易维持直线行走,双下肢无力,走路摇晃不稳,伴有腰部胀痛,无头晕耳鸣症状,口干眼干夜间明显,口不苦,汗出多,以头汗为主,排尿欠畅,有尿不尽感。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查体:无眼球震颤,双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

  • 慢性胆囊炎“胁痛”方拟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慢性胆囊炎“胁痛”方拟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或长期存在胆囊结石的后果,会致使胆囊萎缩、囊壁增厚、内含胆结石、胆囊功能不良,超过90%的慢性胆囊炎病人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常不典型,多数有胆绞痛病史,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和厌油腻饮食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可有右上腹和肩背部的隐痛。慢性胆囊炎中医属于“胁痛”范畴。 正因为慢性胆囊炎患者大多数有胆结石,因此平常除了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外,频繁出现疼痛也是患者重要就诊原因。大多数医生接诊时由于受到西医理论影响...

  • 腹直肌压痛──四逆散加减

    腹直肌压痛──四逆散加减

      腹诊乃为中医四大诊法“望、闻、问、切”中切诊的内容,在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属于按诊的内容。七版教材对按诊定义为: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疼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关于运用腹诊法诊查疾病,早在《内经》、《难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灵枢·...

  • 治疗痫证“羊痫风”加味磁朱丸加减

    治疗痫证“羊痫风”加味磁朱丸加减

      痫证是一种常见的神志异常病证,中医学称其为“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身体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本病治疗比较困难,多发于儿童。笔者治疗本病习用加味磁朱丸加减,颇多效验。今介绍如下:   磁朱丸(原名神曲丸)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朱砂、磁石、六神曲三味药组成。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在原方基础上加代赭石、半夏两味药,取名为加味磁朱丸。   方药组成:朱砂30克,磁石60克,代赭石60...

  •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编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甘草、茶叶组成。其功效为疏散风寒,通络止痛。常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风寒头痛,日久不去或恶寒发热,头重头痛,鼻塞等症。陈宝贵教授治疗头痛也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   方解:川芎为头痛要药,其辛温香窜,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故...

  • 中药加减巧治呼吸道感染

    中药加减巧治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若见发热恶 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气 急、舌质偏红、脉数等症,中医辨证属 肺热型,用中药加减治疗有较好疗效。 处方:沙参30克,金银花15克, 菊花、杏仁各10克,薄荷(后下)6 克,甘草2克。 加减:咽喉肿痛去杏仁,加玄参 15克,桔梗、蝉蜕各6克;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加黄芩12克,蒲公英20克;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浙贝母各 12克;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 (包)12克,地龙10克;痰多去薄荷,加半夏、茯苓、芦根各12克。 用法:...

  • 中医治疗胸痹 人参汤加减

    中医治疗胸痹 人参汤加减

      郑某,女,49岁,2010年10月17日初诊。   主诉:胸闷,阵发性心前区隐痛、心悸半月余。患者1周前经西医诊断为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经服药治疗,诸症不减。   刻诊:心前区隐痛阵作,日发作3~5次,胸闷、心悸、气短。周身乏力,腹部胀满。症状每以下午为甚,食欲不振,精神委顿,头晕,易恐惧。观其面色萎黄,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数。   辨证属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治当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以《金匮》人参汤加减。   组方:红参12克,焦白术15克,炒山药15克,莲肉12克,茯神12克,麦冬10...

  • 下肢痿软无力 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

    下肢痿软无力 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

      2011年初冬季节,一个34岁的张姓女子,因下肢软弱无力,由家人搀扶前来就诊。患者诉其半月前与人恚怒争吵后,渐感下肢麻木无力,两腿发软,不能步履行走,甚则站立也难。病后急送医院,经神经内科全面检查,诊断为癔病性瘫痪。经服中西药,效果难显。   笔者见患者下肢痿软无力,触之无疼痛感,双手颤动,易惊,精神不振,面色晦暗。饮食二便尚正常。舌边红,苔薄微腻,脉弦细。思此病起于情志不遂,必与肝郁有关。   观前医遍用补气益血及养肝肾之品未果,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当归、炒白芍、柴胡、焦白术、龙骨、牡蛎、珍珠母、...

  • 心悸心烦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心悸心烦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唐某,女,27岁,2012年10月5日初诊。   主诉:心悸不适2月余。患者2月前自觉心悸、心慌,时作时止,休息时不减,伴恶听声音,易惊。患者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史。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曾服用疏肝理气,重镇安神的中药,效果不明显。   刻诊:心悸、心烦,胸闷气短,口苦,夜寐不安,偶有腹痛腹泻,小便尚可。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左关尤甚。时值中秋,笔者发现患者已穿羽绒服、毛衣等,故问之畏寒否?答曰:十分怕冷。   脉证相参,六经辨证当属少阳、太阴同病,拟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 崔公让用四妙活血汤加减治动脉栓塞

    崔公让用四妙活血汤加减治动脉栓塞

      概述   动脉栓塞是因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血栓、动脉硬化性斑块脱落,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被血流冲向远侧造成远端动脉管腔堵塞,引起肢体、脏器及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   此病起病甚急,疼痛剧烈,易造成指(趾)端坏疽。中医学历代典籍中没有动脉栓塞这一名词,根据其发病特点,当属于“脱疽”、“脱痈”、“榻中毒”、“瘀血”及“熛疽”等范畴。   《神医秘传》中载:“此症发生于手...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心脏神经功能证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心脏神经功能证

    计某,男,29岁, 2004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自述心悸气短,睡眠不佳,胸部疼痛,有时几秒钟的刺痛,有时几个小时的隐痛。疼痛的部位多为左胸乳房下心尖附近,疲劳后出现症状,做轻度的体力活反而觉得舒适。经西医诊断为心脏神经功能症,服用谷维素、普萘洛尔、地西泮、维生素 B.,效果不佳。患者面色胱白,舌质黯淡、边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沉数稍涩。辨证为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镇静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丹参30克,珍珠母15克,桃仁12 克,当归、红花、生地、怀牛膝各9克,赤芍、川芎、枳壳各6克,桔梗、生甘...

  •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患者2013年5月14日初诊,自述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心悸、抑郁症。服药四月余,效果不佳,故来求诊。   阅其原来的处方,皆是疏肝解郁安神为主的方剂。其主诉凌晨3~5点会自觉心悸不安,晨起时,满口黏腻的感觉,白腻苔布满全舌,食欲不佳,上午9~11点会自觉四肢酸懒无力,咽喉部有痰,咳之不爽,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自觉怕冷,性欲淡漠。因久病求医效果不佳,所以精神萎靡,不欲与人交流。诊其脉弦滑不齐有间歇,舌质淡白,白腻苔,舌下静脉稍长。   此为水饮痰湿内蕴,阳气失于温化。治以健脾利湿,温阳益气。用五苓散、...

  • 心中悸动临床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心中悸动临床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此病常见于心阴阳气血不足引起,临床上可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功效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方药为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在多用于心阴阳不足,气阴两虚导致的心动悸,虚羸...

  •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脑部神经疾病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脑部神经疾病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状可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诸药相配,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表里同治、清升降浊、气机通畅,补泻兼施,具有芳香醒脾,化湿和胃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灵活应用此方加减治疗脑部神经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医案如下。   医案1   孙某,男,56岁,2012年6月26日就诊。   患者2天前起床后感头晕昏沉,次日症状加重,天旋地转,如坐舟车,闭目减轻,心悸神疲,恶心欲呕,食欲不佳。急送当地医院经输液等治疗...

  • 脱疽(腘动脉栓塞后)四妙勇安汤加减

    脱疽(腘动脉栓塞后)四妙勇安汤加减

      田某,女 ,72岁 ,于2008年11月3日以右下肢发凉、疼痛、麻木15天为主诉来诊。患者于15天前,突然出现右下肢疼痛、发凉、麻木、苍白,在当地医院诊为“右下肢腘动脉栓塞”,给予抗凝溶栓类药物治疗,疼痛已有所缓解。刻诊:右下肢麻木、发凉、疼痛,右下肢贝格氏征(+),右足各趾指压有苍白反应,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涩。双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右下肢腘动脉闭塞。既往史:患者有房颤史5个月。   诊断:脱疽(腘动脉栓塞后),证属血脉瘀阻。药用四妙活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以滋阴益气,活血化瘀,健...

  •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用小柴胡汤加减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用小柴胡汤加减

      笔者治病毒性心肌炎喜用小柴胡汤,原因有二:其一,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达邪的名方,少阳是表里间之枢机,往往也是逐邪外出的枢纽,该方疏通中、上焦气机的作用也是历代医家所公认的;其二,笔者多年临证体会到,运用小柴胡汤治多种病毒感染类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加减得宜,疗效比较可靠。   很多病毒感染都可引发心肌炎,其中尤以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为常见。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变异很大。约半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咽痛,困乏,胃肠炎...

  • 彻夜难眠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彻夜难眠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华某某,男,42岁。2009年7月4号初诊。患失眠2年余,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每日睡眠不足4个小时,甚者彻夜难眠。曾中西药并进,针灸按摩,见效甚微。刻诊:眼结膜充满血丝,食欲不佳,偶有心慌胸闷,自觉胃脘胀满,胃中之气时时上逆欲呕,头晕,脉沉弦。心电图、肝功、血压正常。查前医多治以养心安神、镇心安神、养阴清热、涤痰清心、消食和胃等。虑及失眠病因虽繁,但总属阴阳失调,阳不交阴,治疗亦当着眼于调和阴阳。遂治以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柴胡24克,半夏12克,黄芩12克,生晒参15克,甘草10克,大山楂9克,茯苓...

  • 眩晕一症 中医处方 加减用法

    眩晕一症 中医处方 加减用法

    眩晕一症,中医辨证属肾精不足、督脉亏损、瘀血内结的患者,治疗上从补肾养督,活血化瘀人手,经临床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79 例,女5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 76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35~40 岁7例,4l~65岁98例,66~76岁33 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 临床症状:头晕目眩,枧物旋转,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仆倒,气短神疲,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耳呜如蝉,食欲不振,大便易溏,舌质淡红,多带紫色或有瘀点,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或沉缓。 1...

  • 脏躁者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

    脏躁者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

    耿某,女,34岁,2009年3月3日初诊。 因婚姻纠纷,情怀不畅,渐现胸闷叹息,饮食不思,近几天见头晕,口干口苦,心烦意乱,精神恍惚,时悲时笑,呵欠频作,噩梦纷纷,甚则昼夜无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前医多用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之品,未果。此乃肝郁化热,肝胆郁热上扰清窍之故,立方以温胆汤加减。 处方:竹茹12克,枳壳9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栀子10克,黄芩9克,石菖蒲9克,远志5克,麦冬10克,生姜10克,三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诸...

  •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患者因长期伏案,又不注意姿势,渐觉颈项酸楚,经常头晕,又因工作繁忙劳累病情加重,其舌质淡苔白,舌边少许齿痕,脉细。四诊合参,郭剑华辨为“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之眩晕病,结合颈椎MRI检查,确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以针刺加推拿手法,再配以补中益气汤调理,共达健脾养胃、益气升阳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袁某,女,44岁,行政办公人员,2009年03月28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颈项酸痛伴头晕5年余,加重2天”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因工作原因长期久坐伏案,又不注意...

  • 头痛病因复杂 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

    头痛病因复杂 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

    头痛病因复杂,临床分类繁多。应用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头痛67例,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7例, 女性50例;年龄21~64岁;病程3个月~20 年;其中9例为初治者,其他均为反复发作 者;轻者数月发作1次,多数间隔数周发作 1次,重者数日发作1次;大多接受过药物 或针灸治疗而效果不明显,或需长期服止 痛药以缓解头痛。 二、治疗方法 处方:羌活、防风各5克,黄芩、独活、 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白菊花、细 辛、麦冬、甘草各3克,生姜3片。 加减:偏头痛者,...

  • 胃炎胃溃疡 保和丸加减治疗

    胃炎胃溃疡 保和丸加减治疗

      笔者近日治一46岁患者,自述因进食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后即感脘腹胀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吐腐酸臭,泻下急迫,里急后重,痛苦难耐。自服保济丸、健胃消食片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现除上症外,伴有泛吐酸水,胃脘灼热,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查体剑突下压痛(+)。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   本病例属食积化热,郁于胃腑,胃火夹带食积之物上逆,故泛吐酸水,胃脘灼热。食积胃脘,故剑突下压痛;酸腐之食积于胃腑,损脾碍胃,脾胃功能失常,脾不升清,故泻下;胃不降浊,故嗳吐泛酸。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为食积不化之象。证属食滞...

  • 治失眠方用酸枣仁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治失眠方用酸枣仁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方由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组成。可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即肝血不足,阴不敛阳,虚火扰心,心烦失眠症。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多种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特选病案于后。   李某,女,48岁。   主诉:失眠24年,加重6天。患者24年前,因郁怒伤肝,出现情绪不稳,心烦易怒,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入夜难眠,碾转反侧,2~3小时难以入睡。入眠多梦,梦境惊险,每夜睡眠不足4小时。虽多次求医疗效欠佳。...

  • 治疗腹泻经验方 平胃散加减

    治疗腹泻经验方 平胃散加减

    萸连平胃汤:肋痛腹泻,口苦泛酸,嗳腐腹鸣,水泻残渣,舌红苔白,脉象细数。乃脾弱肝旺,清浊不分。治宜调肝健脾,分消水谷之法。药物组成:吴茱萸9克,炒黄连5克,杭芍9克,青皮9克,苍术9克,厚朴 9克,泽泻9克,焦楂9 克,谷芽9克,榔片9 克,甘草6克。 芩半平胃汤:肋胀干呕,腹痛泻黄,口干渴饮,脘闷食少,脉象弦数,舌苔白润。乃寒热不调,胃气上逆,治以调和寒热,消积降逆之法。药物组成:法夏9克,炒黄芩9克,藿香6克,厚朴 9克,苍术9克,青皮9 克,石斛9克,泽泻9 克,神曲9克,焦楂9 克,甘草3克。 丁桂平胃...

  • 不寐失眠治以予温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不寐失眠治以予温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吴某,男,27岁,2013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6年前因情感问题患头痛,睡眠不佳,多处求医,症状无改善,身材发胖,多梦,自觉头皮酸痛,胃口可。既往有轻度脂肪肝病史;大便偏稀,现二便正常。自觉无法工作,已辞职在家休息。诊时舌紫暗,苔滑,脉沉滑。   诊断:不寐。治以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予温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法半夏2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熟附子5克(先煎),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磁石20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