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减 第32页

加减 第32页

  • 黄土汤加减治疗崩漏验案1则

    黄土汤加减治疗崩漏验案1则

    崩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女子在非月经期间发生阴道异常出血。出血量多,暴下不止,称为“崩中”;出血量少,淋漓不尽,称为“漏下”。两者虽名字不同,但常互相转换,交替出现,故称为“崩漏”,是一种月经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1]。《素问·阴阳别论》提出:“阴虚阳搏谓之崩。”从阴阳角度阐释了“崩”的发病机制;“漏”首见于《金匮要略》,其言:“妇人有漏...

  • 乳腺癌以软坚散结验方加减治之

    乳腺癌以软坚散结验方加减治之

    庞某,女,44岁。2013年11月19日,右乳癌术后2月余,浸润性导管癌,LN 4/18,ER-,PR-,CerB2-,舌暗苔少,脉沉细。处方如下:橘皮10g,竹茹10g,清半夏10g,补骨脂10g,丹皮10g,炒山栀10g,炒柴胡10g,赤芍15g,白芍15g,当归15g,炒白术15g,薄荷8g,六月令30g,生蒲黄10g,蜂房5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山慈菇10g,五味子6g,地龙10g,三七5g,重楼15g,生甘草10g,代赭石15g,鸡内金30g,生麦芽30g。3...

  • 子宫脱垂,阴挺,方药:逍遥散加减

    子宫脱垂,阴挺,方药:逍遥散加减

    2020年11月5日,68岁的韩阿姨面带愁容走进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裴瑞霞主任诊室,自诉3月前于西安交大二附院检查,发现“子宫脱垂”,未重视,未治疗。3天前自觉阴道下坠感加重,伴便溏,遂至裴瑞霞主任门诊就诊。 现症见:阴道下坠有异物感,小腹坠胀,大便溏稀,2~3次/日,双膝关节以下瘙痒难耐,平素心情烦躁郁闷,易紧张、焦虑,自觉全身不适,沉重乏困,莫可名状,食纳可,夜眠可,小便正常,舌红,苔白厚,脉沉弦。 既往史:4年前因胃脘及全身不适,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胃息...

  • 经行腹痛,痛经,方药,温经汤加减

    经行腹痛,痛经,方药,温经汤加减

    李某 女 25岁 湖南常德 职员 主诉:经行腹痛五年 首诊:2013年5月10日。患者于5年前经期贪凉饮冷后出现经行腹痛,经前感觉小腹不适,行经期及饮冷后少腹疼痛,伴恶心,心悸,腰痛,白带多色白。肌肤紫斑淤块,色暗红。近2月来上述症状加重,经期腹痛难忍,不能正常上班。现症见:月经第一天量少,色暗红,夹淤块,少腹冷痛,腰部坠胀,恶心、心慌气短,腹胀拒按,脉沉缓,舌质淡红,苔薄白。 诊断:痛经 气滞血瘀 寒凝胞宫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暖宫 方药:温经汤加减 处方:当归12g 川芎10g 白芍15g 香附...

  • 月经不调给予中药验方加减治疗

    月经不调给予中药验方加减治疗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月经不调是妇科临床常见病, 患者出现月经量过多、月经量过少或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本研究选取80例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患者, 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 旨在进一步研究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患者应用逍遥散加减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平遥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80例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20~39岁, 平均...

  • 老年性阴道炎经验处方辨证加减

    老年性阴道炎经验处方辨证加减

    作为绝经期妇女常 见妇科疾病的一种,老 年性阴道炎的主要临床 症状为白带增多、阴道灼热痛、阴道 不适等,多发于绝经后妇女或卵巢 切除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为阴道 黏膜水肿、充血、绝经、阴道分泌物 增多以及外阴瘙痒、灼痛感等。老年 性阴道炎疾病治愈困难且易反复发 作,对病患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 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中药治疗有 较好的临床价值,结合中医体质辨 识进行治疗有效提升了I临床疗效及 预后情况,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收治的29例老年性 阴道炎病患,病患的年龄在56~69...

  • 慢性乙型肝炎 陈永灿拟蚕矢汤加减治之

    慢性乙型肝炎 陈永灿拟蚕矢汤加减治之

    陈永灿治疗慢性肝病临证治法举要 陈永灿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30余 年,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在辨治慢性肝病, 如 慢性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肝 等方面, 实践积累较丰, 中医思维明晰, 理法方药有 其自身特色。 笔者曾随陈师侍诊多年, 现结合案例举 要介绍陈师辨治慢性肝病的临证经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利湿热,解毒邪,扶 肝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慢性肝病中占有相当比 例, 也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 。 陈师认为, 中 医辨证论治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恢复肝功能以...

  • 痛经治则温经散寒健脾 方用安中散加减

    痛经治则温经散寒健脾 方用安中散加减

    痛经 患者,女,30岁,以“脐腹作痛伴月经量多4月”为主诉,于2018年10月17日求诊,末次月经2018年9月18日。经行脐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得热痛减,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腰膝冷痛,少气懒言,便溏,舌苔薄白润滑,脉弱无力。 诊断:(脾肾阳虚,冲任虚寒型)痛经。 治则:温经散寒健脾。 方用安中散加减:小茴香10g,高良姜10g,炮姜10g,延胡索10g,肉桂6g,芍药12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早晚分服。...

  • 大柴胡汤加减治胁肋下胀痛

    大柴胡汤加减治胁肋下胀痛

      张某,女,47岁。2011年09月19日来诊。因“反复发热3月余”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乏力纳差,右上腹及胁肋下胀痛拒按,时有呕恶感,当地医院B超怀疑肝脓肿,迭用抗生素多种,体温未降至正常,病情控制不佳,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刻诊:发热,体温38℃,伴乏力纳差,右上腹及胁肋下胀痛拒按,时有呕恶感,口腔见散在黏膜白斑,口干,大便色黄质溏,日2~3次,小便可,夜寐一般。起病以来...

  • 治跟痛症方用八仙逍遥散加减

    治跟痛症方用八仙逍遥散加减

      王某,女,63岁。2012年11月6日初诊。主诉:站立时右足足跟部疼痛3月。3月前劳累后引起足跟部承重时疼痛逐渐加重,局部压痛明显。行走时因鞋的摩擦致右足跟部下面酸胀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不敢着地承重,行走一会儿疼痛减轻,但行走时稍长,疼痛又加重,痛点固定不移,上午轻,下午重,遇冷加重,得热则舒。舌质暗,苔薄白,脉紧。治以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方用八仙逍遥散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川乌10克,干姜10克,白及10克,宽筋藤3...

  • 郭剑华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给予膝舒汤加减

    郭剑华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给予膝舒汤加减

      该患者患右膝关节疼痛1年余,舌淡,苔白腻,脉沉涩。四诊合参,郭剑华辨证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阻之膝痹病;给予膝舒汤加减,共达补益肝肾、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功效,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胡某某,女,67岁,退休教师,2012年3月5日初诊。   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1年余”前来就诊。患者诉右膝关节酸软疼痛,尤以上下坡时疼痛加重,下蹲困难,站起时疼痛如刺,膝关节活动时有骨擦声,不能久站久行,运动及遇冷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稍减轻,双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右膝关节核磁共振片示:右膝关节退行...

  • 痛风临床自拟祛痹痛风饮加减

    痛风临床自拟祛痹痛风饮加减

      痛风,中医又称“痛痹”、“白虎风”、“历节风”等。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脾气虚,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血脉瘀阻,经络凝闭,气血运行不畅,痰、瘀、湿、热交结关节、骨骼,而致关节肿痛红热、皮下结节形成。本病以中老年男子多见,病变部位在四肢关节,常侵犯第一跖趾关节或踇指关节,猝然红肿热痛,逐渐加剧,昼轻夜重。该病急性发作持续数日或数周,多次发作后可形成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病久可造成肾脏损害。崔公让在治疗时以中医...

  • 腰及左臀腿痛 方药 蛇蝎散加减

    腰及左臀腿痛 方药 蛇蝎散加减

    李某,男,51岁,2013年12月19日初诊。 主诉:腰及左臀腿痛6天。患者6天前扭伤腰部,感腰部及左侧臀部、左大腿至小腿后侧抽痛,伴足背麻木。不能下地行走,咳嗽、翻身、坐起则疼痛加重。CT示:“腰5-骶1椎间盘中央偏左型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甘露醇”、“英太青”脱水抗炎止痛治疗3天,疼痛如故,因拒绝手术,转中医治疗。 刻诊:腰部及左侧臀部、左大腿至小腿后侧抽痛,伴足背麻木。咳嗽、翻身时左下肢出现...

  • 右胁下疼痛 方以一贯煎加减

    右胁下疼痛 方以一贯煎加减

    金某,男,47岁,2014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右胁下痛3个月。患者右胁下疼痛,时有头晕,两目干涩,口干咽燥,晨时口苦,每因劳累或情志不遂而疼痛加重。曾先后去过多家医院就诊,经查各项理化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服西药治疗其效不显。后来服用疏肝理气中药20余剂,初服疼痛缓解,继服疼痛如初。 刻诊:右胁下隐隐作痛,其痛绵绵不休。头晕,两目干涩,口干咽燥,晨时口苦,心中烦热,胃胀,大便干,数日一行。苔薄黄中剥,脉弦细数。 辨证:肝阴不足,血虚不能濡养肝络而致胁痛,再进...

  • 治类风湿关节炎 方用中药方加减

    治类风湿关节炎 方用中药方加减

    胡某,女,50岁,2009年 10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四肢关节反复疼痛半个多月。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曾间断服用过多种药物,病情时有反复。就诊时发现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 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部分关节变形,遇到寒冷则病情加重。舌质暗红,舌苔白微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弦滑。笔者辨证其为寒湿痹阻,气虚血瘀。治宜温经通脉止痛,益气活血化.瘀。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薏苡仁30克,地龙15克,当归12克,赤芍12 克,桃仁12克,川芎9克,红花9克,附子8克,细辛3 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 2次服...

  • 治疗肋软骨炎 加减仙方活命饮

    治疗肋软骨炎 加减仙方活命饮

      肋软骨炎是指发生在肋软骨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软骨增生病。此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西医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劳损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肋软骨炎疗效显著。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仙方活命饮加味:药用金银花20g,防风12g,白芷6g,当...

  • 葛根汤辨证加减治肩颈综合征

    葛根汤辨证加减治肩颈综合征

    肩颈综合征虽然可以说是一种小病,但如果发展下去,也会造成肌肉的萎缩和颈椎病变。所以大家出现了这种经常性的肩背不适症状,就应该及早到医院去就诊,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在临床中,可用葛根汤辨证加减治疗肩颈综合征。葛根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具体方法如下:葛根20克,炙麻黄6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赤芍12克,红花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一起水煎。前两煎混匀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有条件的可以再煎第三煎,用来泡浴或者泡脚。剩下的药渣也不要浪费,可以筚出来包裹在大毛巾里,趁热敷在肩背部...

  • 骨质疏松症治验 骨关节病方选中成药加减

    骨质疏松症治验 骨关节病方选中成药加减

    近几年,笔者以补肾为主佐 以补钙及维生素A、D治疗老年 性骨质疏松,收到较好的疗效。 举例介绍如下。 病例1.祖某,男,73岁,工 人。该患者因腰及左下肢疼痛1 年余前来就诊,入院治疗。诊见: 走路蹒跚,左下肢压痛,舌紫,苔 白,脉弦。X线摄片为第3j4、5 腰椎骨质疏松呈退行性改变。诊 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方用:山 药25克,熟地20克,泽泻15 克,山萸肉15克,续断20克,狗 脊20克,杜仲20克,枸杞子20 克,女贞子25克,龙骨50克,牡 蛎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 嘱服鹿茸片,每次1片,每日3 次...

  • 土茯苓徐长卿加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土茯苓徐长卿加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例:患者,女,46岁。 主诉 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5年余。经西药 治疗后,病情仍不断反复,关节疼痛 加重,手关节轻度变形,晨起出现手 关节发僵。症见面色黧黑,形体消 瘦,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 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 结,舌红,舌上有瘀点,脉细涩。双 手关节正位x线片提示类风湿性关 节炎改变。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 30毫米/小时。诊断为“类风湿性 关节炎”。证属痹证日久,肝肾两亏, 气血虚弱,痰瘀痹阻。治以调补肝 肾,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搜风通 络。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 骨性关节炎 方药“瘀方”加减

    骨性关节炎 方药“瘀方”加减

    骨性关节炎 姚某,女,42岁,2013年12月12日初诊。 患者间歇性双膝关节肿痛5年余,行走时间较长或上、下楼梯时症状较重,左膝腘窝囊肿,活动受限,疼痛逐渐累及左踝关节,严重时行走困难,某三甲医院行双膝关节、双下肢血管彩超诊断为“双膝骨关节炎、双膝滑膜炎”,给予玻璃酸钠、激素等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病情不缓解,求中医治疗。刻下患者动辄感冒,易生口疮,此起彼伏,经年不愈。舌质淡红而暗,苔薄白,脉沉涩。 中医诊断:顽痹。病机为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络脉失养...

  • “瘀方”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瘀方”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武威汉代医简》是我国最古老的医方书,简牍共92枚,其中记载活血化瘀治法的有9枚,其中一首“瘀方”:“干当归二分,芎穷(即川芎)二分,牡丹(即丹皮)二分,漏芦二分,蜀椒一分,虻(即虻虫)一分”,并载当“以醇酒和饮”,是治疗血瘀证的最早方药之一。 “瘀方”加减治疗顽痹,效果显著,现分享其中两例病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 李某,女,67岁,2014年5月16日初诊。 患者间歇性多关节...

  • 坐骨神经痛 中医辨治加减方

    坐骨神经痛 中医辨治加减方

    坐骨神经痛 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也可以选用中医中药治疗,现提供治疗验方: 组方:桂枝10克,白芍30克,威灵仙10克,独活8克,徐长卿20克,苏木15克,川牛膝10克,炙甘草8克,生姜7克,大枣15克。 加减:气虚体弱者,加黄芪15克;寒凝痛甚者去徐长卿,加制川乌6-10克(先煎);腰痛者加川续断、川杜仲、桑寄生各10克;服药后偏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

  • 腰痛方选补肾壮筋汤合止痉散加减

    腰痛方选补肾壮筋汤合止痉散加减

    基本情况 全某,女,63岁,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2周,加重1天入院。 病史 患者半年前出现腰部胀痛,右下肢反复疼痛发作,外院CT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曾间断服药治疗,但效果不佳,因疼痛可忍,从未经系统治疗。3个月前因疼痛加重,遂来我处就诊。 初诊 患者右下肢疼痛,翻身、行走困难,伴下肢怕冷、乏力。精神倦怠,面容痛苦,胃纳可,睡眠欠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查体:腰椎棘突及右臀部压痛,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侧4字征阳性。经辨证为年...

  • 治腰椎问盘突出症 中药处方加减用法

    治腰椎问盘突出症 中药处方加减用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 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有 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 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破裂,髓核组 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 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 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 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 列临床症状。在临床中运用中药汤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好, 现介绍如下。 选取医院门诊及住院80例腰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2 岁;病程0.5~5年。 一、诊断标准 疼痛好发于下腰,且向下肢放 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发 作期、有局限性压...

  • 李发枝用之加减化裁治疗多种内外科病证

    李发枝用之加减化裁治疗多种内外科病证

    李发枝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善用“经方”、“古方”治疗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病。黄芪赤风汤(生黄芪、赤芍、防风、升麻)便是李发枝擅用、常用之方,笔者有幸侍诊,常见李发枝用之加减化裁治疗多种内外科病证,得心应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病案1 痔疮下血 尹某某,女,42岁,2013年8月15日首诊。 患者主诉肛门...

  • 腰痛有肿胀感 拟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腰痛有肿胀感 拟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周某,男,48岁,于2016年7月24日初诊。主诉:腰痛1周余。1周前开始出现腰痛,有肿胀感,夜间翻身尤甚,伴有腹胀、嗳气、肠鸣,倦怠乏力,常自觉有气从上腹上冲,气出则舒,平素乘车便晕车,大便常年不成形,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思索之际,问之喜饮水否,答曰素不喜饮水,多之则欲呕。此当痰饮为患,饮停肠胃出现腹胀腹泻,水气上冲则眩晕,水饮横逆故腰痛肿胀。以上脉症相参,辨证为太阴水饮证,拟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处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炒白术15克,防风6克,陈皮15克,姜半夏9克,黄芩9克,柴胡10克,炙...

  • 小儿功能性便秘 中医辨证治疗加减方

    小儿功能性便秘 中医辨证治疗加减方

    便秘不仅是成人易发的疾病,小儿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尤以功能性便秘为多见。 小儿便秘症状类似,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坚硬,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 小儿便秘原因多 脾虚肝旺常见 小儿便秘与饮食和习惯有关,病位在大肠,关键还在于小儿脏腑功能特点,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小儿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

  • 痹即痹阻不通 尪痹予上中下痛痹方加减

    痹即痹阻不通 尪痹予上中下痛痹方加减

    痹,即痹阻不通,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1]。现代医学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 旷惠桃教授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长期专攻风湿类疾病,善于活用经方治疗各种顽痹。自创独步汤、养血通痹汤、上中下痛痹方等经验方,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旷师学习,感受颇深,现总结旷教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常用药对的临床经验,并附临床案例2例,供广大临床医师借鉴。 常用对药...

  • 消便秘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消便秘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候某,女,53岁,2012年8月初诊。   主诉:便秘1年。患者近1年来,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脘腹胀满,便时用力大便难出,汗水淋漓,痛苦不堪。四处求医,多方治疗,终难收效。观前医多用四磨、 承气、平胃散之属,也有用麻仁丸之类,药后时有小效,但停药后便秘如故。   笔者观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烦不欲食,六脉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此属气虚之候,气虚则大便无力推送,致使浊气在下难以升提,故气滞肠胃, 腹胀满闷,大便艰涩,断然治以补气为法。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方:黄芪50克,党参15克,白术...

  • 双腕双肩背部冷痛予以养血通痹汤加减

    双腕双肩背部冷痛予以养血通痹汤加减

    患者刘某,女,33岁,分娩后1年余,主诉:双腕、双肩、背部冷痛8个月余,加重2周。 诊见:双腕、双肩、背部冷痛,怕风,怕冷,时有汗出,遇寒后症状加重,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外院确诊为产后风湿病。诊断:产后风湿,阳气亏虚。予以养血通痹汤加减, 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白芍15 g,桂枝5 g,小通草5 g,细辛3 g,威灵仙10 g,浮小麦30 g,仙茅10 g,雪莲花5 g,淫羊藿10 g,附片10 g,甘草5 g,大枣8枚。1剂/d,水煎服。 服7剂后患者全身...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