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减 第31页

加减 第31页

  • 熊继柏治乳癖 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熊继柏治乳癖 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李某,女,23岁,门诊病例。   2009年3月13日初诊:双乳肿块2个月,伴月经前乳房胀痛,心烦,经血色暗,舌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查:双乳外上象限各有1~2枚小结节,质地中等,边界清,可推移,与表皮无粘连。   辨证:肝郁化火,兼有血瘀。   治法:疏肝清热,活血散结。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组方: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桃仁10克,红花5克。15剂,水煎服。   2009年3月27日二诊:自觉乳中...

  • 裴晓华治疗乳腺增生验案 方以逍遥散加减

    裴晓华治疗乳腺增生验案 方以逍遥散加减

    裴晓华,中医外科学乳腺方向临床专业博士生导师,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外科教学、临床医疗、科研工作19年。擅长乳腺、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对乳腺急慢性炎症、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康复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下介绍其治疗乳腺增生验案。 验案 刘某,女,49岁,2012年6月19日初诊。患者体检发现乳腺增生,遂来就诊。刻下:双乳偶有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月经规律,经期头疼明显,睡眠欠佳,烦躁易怒,舌淡少津,苔白,脉弦。彩超...

  • 月经期间夜间发热 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月经期间夜间发热 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刘某,女,27岁,2001年3月求诊。   诉:近半年来,每于月经期间夜间发热,测体温常在38℃左右,晨起体温即恢复正常。曾服中西药治疗罔效。家父详问病情,云其结婚5年,尚未生育。月经后期,量少,色黑,有块。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历5~6日,经净痛减,夜间发热也退。观舌质紫黯,间有瘀斑,脉弦涩,按之有力。   此实属血瘀少腹,治当活血化瘀,“血活则热自除也”。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组方:桃仁10克,延胡索9克,没药5克,肉桂3克,炒干姜6克,当归18克,川芎6克,小茴香...

  • 陈宝贵临床治疗带下病 选易黄汤完带汤加减

    陈宝贵临床治疗带下病 选易黄汤完带汤加减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分为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引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为生理性带下。《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带下》:“如其太多,或五色稠杂及腥秽者,斯为病候。”为病理性带下,即带下病。   陈宝贵教授指出:带下病的形成与任带二脉关系密切,而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主要由于肾、脾、肝诸脏病变及外邪侵犯所致。如肾气不固、脾虚湿滞、肝郁化火、湿...

  • 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笔者在临床中使用经方,成功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一例,现整理如下。   李某,女,52岁,2012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夜寐不安半年。患者夜寐不安,早醒,潮热汗出,体胖肤白,时有心慌;已停经2月,胃口可,二便调。既往有甲亢、颈腰椎病病史。查:脉沉弱,舌胖大,暗红。   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龙骨(先煎)20克,牡蛎(先煎)20克,甘草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

  • 阴道出血1月 加减四物汤立方

    阴道出血1月 加减四物汤立方

      邓某,女,25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阴道出血1月,加重2天。患者新婚后月经来潮,延日不止,已1月余,经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均无异常,曾服多种中西药效不佳。近2天血下暗红,时断时止,渐成崩漏之势,少腹不适伴腰酸,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弱。   辨证:脾肾双亏,血不归经,加减四物汤立方。   组方: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30克,芥穗炭5克,山茱萸12克,川断6克,焦白术15克,生黄芪18克,升麻6克,海螵蛸10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

  • 月经期则阴部坠胀疼痛 丹栀八味逍遥散加减

    月经期则阴部坠胀疼痛 丹栀八味逍遥散加减

      1992年5月,平遥城内潘某,24岁,中午门诊。诉其每月经期,则阴部坠胀疼痛,甚时痛如刀割,胀如坠石。经来血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常伴有胸肋、乳房胀满疼痛。其形消体瘦,烦躁易怒,经来更加情绪不畅,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多眠。察其舌淡苔白,脉沉而弦。   余诊以气滞血瘀,肝郁不舒。立方以丹栀八味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云苓10克,焦白术15克,柴胡6克,薄荷5克,丹皮9克,栀子9克,香附6克,枳壳6克,川郁金9克,川牛膝10克。3剂水煎服。   患者药后有血块排出,但前阴胀痛...

  • 情绪不畅致经闭 投以逍遥散加减

    情绪不畅致经闭 投以逍遥散加减

    汪某,女,37岁,2012年3月初诊。患者主诉月经6月未行,腹胀胸闷,周身不适。患者言一年前“人流”术后,情绪不畅,致经闭。经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经来量少,停药经闭依旧。也曾服中药活血化瘀调经未果。刻诊:停经半年有余,胸闷腹胀满,舌淡红,脉细弦。 诊后认为肝气郁结无疑。投以逍遥散加减:当归18克,炒白芍12克,云茯苓10克,焦白术15克,柴胡6克,薄荷5克,川郁金10克,丹参10克,红花6克,泽兰叶9克,元胡10克,川牛膝9克,甘草3克。患者连服...

  • 经期呕吐腹泻半年余 立方以逍遥散加减

    经期呕吐腹泻半年余 立方以逍遥散加减

      刘某,女,18岁,2004年春求诊。   主诉:经期呕吐、腹泻半年余。患者月经周期37天,行经5~6天,经量中等,有少量紫血块,痛经不甚明显。每遇经行第1天,即开始呕吐,频繁发作,难以进食。且伴有腹泻,日3~4次,多属稀烂便。患者呕吐甚时,除吐出食物残渣外,多伴有胆汁,甚至有血样呕吐物。故经期常发生脱水而入院治疗。其家人四处延医,终难获效。   刻诊:患者正值经期第2日,面色萎黄,倦怠神疲,时有烦躁,呕吐频作。舌淡苔白,六脉弦细。   辨证:呕吐者肝胃不和也,其心情急躁易怒,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故也...

  •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生...

  • 解痛经立方以四磨汤加减

    解痛经立方以四磨汤加减

    史某,女,32岁,2013年11月8日初诊。患者主诉每月月经来潮,则脐下剧烈疼痛,痛连胃脘两肋,胀痛交作,难以忍受,每有休克之象。曾住院治疗,疼痛缓解,但遇经水来潮,疼痛又发。观其面黄消瘦精神倦怠。月经推后而至,约40~50天一行,经色黯如黑豆汁,质清量少,夹有血块,约5~7天方净。经期食纳不佳,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六脉沉弦而细。 详辨此症,实乃肠腑不调,下焦气滞。多属寒凝瘀阻,冲任不调,致经来血行不畅,不通则痛。立方以四磨汤加减。 处方:槟榔9克,沉香5克,乌药6克,吴茱萸6克,元胡9克,香附...

  • 治妇女经闭典型医案 辨证中医方加减治疗

    治妇女经闭典型医案 辨证中医方加减治疗

    张锡纯原解 理冲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中,主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此方亦治室女月闭血枯,还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方药组成为:生黄芪三钱、党参二钱、于术二钱、生山药五钱、天花粉四钱、知母四钱、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生鸡内金三钱。煎服法为:用水三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加减法为: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一钱。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四钱。热者,加生地...

  • 三痹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

    三痹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

    产后关节痛,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关节酸楚、疼痛、麻木、屈伸不便,也称“产后痹症”“产后痛风”等,属于妇科“产后身痛”病中的一种。“三痹汤”源自南宋医学家陈自明(字良甫)所著《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其曰“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笔者曾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或三痹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患者数十例,而以三痹汤化裁治疗获得良效。 三痹汤原方组成为: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

  • 产后病多虚多瘀 方用归蒲散加减

    产后病多虚多瘀 方用归蒲散加减

    产后病多虚多瘀。其虚为骤虚,虚中复虚(因气血未复,同时还要泌乳授乳),又为气血同虚,阴阳同虚,虚与瘀并存;瘀为新瘀,为血的离经之瘀,故其治应与他病有别。 协调子宫与乳房的开阖 产后生理为下有恶露排出,上有乳汁泌出,突显子宫与乳房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协调子宫与乳房的开阖,上得疏通乳络,用橘核、柴胡、荔枝核、王不留行等;下促子宫排出恶露,祛瘀生新,用川牛膝、桃仁、三七辈。 虚瘀兼治 平衡气血 产后骤虚者,必速治,方能快速使之达到平衡气血。用药要及时、足量;虚中复虚者,补其不足,固护其胃,气血兼顾...

  • 排卵期腹痛 温经止痛自拟山楂瓜子丸加减

    排卵期腹痛 温经止痛自拟山楂瓜子丸加减

    排卵期腹痛是女性的一种生理性疼痛,主要是因为排卵时卵泡及出血刺激腹膜引起的,多为一过性的轻微疼痛,故不需特别治疗。但对于严重的排卵期腹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应给予治疗。目前认为,排卵抑制法是治疗排卵期腹痛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不易接受,并且门诊有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很好地治疗。为此,我们自拟山楂瓜子丸加减治疗排卵期腹痛,取得较好效果。 典型病案 患者,女,32岁,已婚育1男,带环2年,发现月经中期起腹部疼痛,至经前自行消退,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冷汗,面色苍白,每月如此,反复不已,长达10年之久,多次...

  • 白带量多带下色黄 处方以柴枳败酱汤加减

    白带量多带下色黄 处方以柴枳败酱汤加减

    带下案 吴某,女,24岁,于2014年9月6日初诊。自诉白带量多已达数月之久,带下色黄,微有气味,月经量少,口干喜温饮,食欲欠佳,便溏,睡眠尚可,小便色黄。舌质红,散在芒刺红点,苔白略厚,脉弦细。此因肝郁脾弱,湿热蕴阻,故带下量多色黄。 处方以柴枳败酱汤加减:柴胡6克,枳壳10克,败酱草30克,苍术、白术各10克,萆薢20克,金钱草20克,生蒲黄20克(包煎),黄芩20克,车前草、车前子各20克,旱莲草20克,生甘草20克,7剂,水煎服。另以制霉洗剂一瓶,每日2次,每次30毫升,外洗。 二...

  • 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产后缺乳

    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产后缺乳

    肖承悰为萧龙友的嫡孙女及学术经验传承人,燕京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经验丰富,勤求古训,勇于创新。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女性疾病的影响,治疗主张平调肾中阴阳,认为女子阴柔之体,用药宜平和,组方精巧,擅用对药,衷中参西。历代医家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以脏腑辨证为主,药食同用;基于“乳房乃宗经之所”的特点,注重引经药物的应用,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尤其强调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的补泻。肖承悰治疗本病,从...

  • 治痛经处方加减运用

    治痛经处方加减运用

      处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元胡15克,五灵脂10克,没药15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加减运用:阳虚寒甚者加附片30克;气血虚甚者加人参10克,黄芪30克,首乌15克,枸杞15克;伴气滞肝脉者加柴胡10克,郁金15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月月经来潮八天开始服用,连服1周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   说明:本证型的痛经多见少腹喜暖喜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甚者如黑豆水汁样,苔白腻、脉沉弦,临床上...

  • 重度子宫脱垂应用大补元煎加减

    重度子宫脱垂应用大补元煎加减

    徐某,女,65岁,2006年12月16日前来就诊。患者子宫脱出阴道口外,行走困难。诊其两脉,脉浮而虚,笔者认为其年迈体虚,中气不足,治以补气升陷,应用大补元煎加减。 处方:山茱萸15g,熟地黄15g,枸杞子15g,怀山药15g,杜仲15g,当归15g,人参10g,升麻10g,炒山药10g,鹿角胶10g。水煎3次,兼并药液,分3次服用,隔日1剂。 服药42剂,加之合作针灸医治后,发现其宫体已收回。后嘱其服用大补元煎丸剂,共医治近10个月左右,病情得以稳定,20多年的病痛得以消除。随访5年,未见复发...

  • 女性性功能障碍 方用七子益肾理冲汤合二仙五子汤加减

    女性性功能障碍 方用七子益肾理冲汤合二仙五子汤加减

    余某,女,39岁,2021年12月19日初诊。主诉:性欲低下4年。现病史:患者21岁结婚,婚后性生活协调。4年前,患者顺产2胎后出现性欲低下,性生活中阴道干涩伴白带量少,无烘热汗出、潮热盗汗等不适。曾多次就诊,激素六项、妇科彩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心理障碍所致,给予对症治疗后改善不明显而迁延至今。既往史:2021年10月26日行卵巢囊肿剥离术,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月经正常。生育史:G5P2(妊娠5次,分娩2次),2次顺产史,3次人工流产。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持续时间2~3天,量偏少,色暗红...

  • 卵巢早衰药用七子益肾理冲汤加减

    卵巢早衰药用七子益肾理冲汤加减

    国医大师肖承悰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家学渊源,精研经典,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科研工作,对卵巢早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 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岁之前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月经失调、性欲减退、性功能降低、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卵巢早衰的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化疗、手术损伤等有关。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免疫抑制剂治疗、诱导排卵等,但上述药物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其疗效...

  • 乳腺癌的治疗处方 康泰汤合二陈汤加减

    乳腺癌的治疗处方 康泰汤合二陈汤加减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中医急症、脑病、温病及诸多疑难病等领域,均有所研究,在防治恶性肿瘤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治乳腺癌疗效甚佳,现将其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病死率的首位。乳腺癌初期因患者不会出现特殊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易被发现,大多数患者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患有此病。乳腺癌的病因病机不离正虚邪实两个方面,但在不同阶段,正虚与邪实所占比重不同,所以治疗时扶正与祛邪各有侧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乳房内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

  •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

    患者贾某,女,17岁,2019年2月1日初诊。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在当地医院门诊检查均未见异常,今日来中医科求治。症见: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月经量适中,色红,无血块,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口苦、口干,怕冷,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多梦,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查体: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右脉沉细,左脉沉弱。 诊断:(心脾两虚证型)崩漏。 治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佐以止血。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5g,茯苓15g,远志1...

  • 乳腺增生“乳癖”中药方随证加减病案

    乳腺增生“乳癖”中药方随证加减病案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生性痛苦为特色。相当于祖国医学“乳癖”、“乳中结核”的领域。本病大多因为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造成的。《外科正宗》载,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曰:“有乳结核,形如丸卵,不痛苦,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 依据经络学说,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腺肿块与肝胃关系密切,尤其是肝,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

  • 月经不调的治则 方药加减和用药特点

    月经不调的治则 方药加减和用药特点

    月经不调是指女子月经的期、量、色、质发生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国医大师王绵之结合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理论和女子生理病理特点,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将综述王绵之治疗月经不调的治则、方药加减和用药特点,学习王绵之独到的临床治病经验。 辨证立法 治标先治本 王绵之集前贤观点,认为女子的月经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化为血,故只有肾精充盈才...

  • 粉刺性乳痈方用紫草阳和汤加减

    粉刺性乳痈方用紫草阳和汤加减

    粉刺性乳痈,是一种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多发生于非哺乳期,可表现为局部红肿化脓,脓肿溃破后可夹有粉渣样物质,对应现代医学中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病名。该病名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收入顾伯华先生主编的《实用中医外科学》中,顾伯华等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将本病命名为“粉刺性乳痈”,属于中医外科广义疮疡的范畴。 内外同治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在内治时,现...

  • 痛经(肝寒气滞)方药:吴茱萸汤合金铃子散合方加减

    痛经(肝寒气滞)方药:吴茱萸汤合金铃子散合方加减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临床患者多表现为剧烈痛经。笔者习惯于从肝经入手,治疗此病。今举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一例,具体如下: 患者,女,35岁。初诊时间:2017年2月28日。患者自述经前期及经期剧烈腹痛一年余。痛时有如大锤锤击,痛不欲生。伴头痛,畏寒肢冷,下腹坠胀,倦怠乏力,眼干,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曾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镇痛药稍有缓解,但是病情反复,效果不佳。查见舌胖大、尖红、...

  • 验方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验案

    验方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验案

    丹栀逍遥散出自《内科摘要》,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基础上加牡丹皮、栀子组成,药用炒白术、柴胡、当归、芍药、茯苓各一钱,甘草、牡丹皮、山栀各五分。该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清热凉血之功效,主治肝郁脾虚、化火生热而致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小腹作痛等。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肝主疏泄,又主藏血,故妇科疾病多从肝论治。肝体阴而用阳,劳役过度、郁怒及经、孕、产、乳等无不耗伤阴血,以致肝失血养、气失疏泄,或气郁日久化...

  •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乳痈或疮疡,自拟溃坚消痈汤加减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乳痈或疮疡,自拟溃坚消痈汤加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在某些诱因下迅速进展的乳房疼痛性肿块,内部可形成复杂性窦道及微小脓腔,严重者可波及全乳,部分患者可伴肢体结节性红斑、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绝大多数是已婚经产妇女,尤以产后数月或数年多见,少数可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极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经多年临床探索,首届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认为,本病以外治为重中之重,并据此提出运用...

  • 乳痈治疗以止痛如神汤为主 随症加减化裁

    乳痈治疗以止痛如神汤为主 随症加减化裁

    毕朝忠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毕朝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他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乳痈病的治疗方面,遣方用药具独到之处,疗效显著,临床经验丰富。 毕朝忠认为乳痈的病因病变机理多与湿浊,邪毒相关,故临床常运用止痛如神汤为主辨证论治,效果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乳痈的病因病机 乳痈病名最早见于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论述其病因病机为&l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