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
-
败酱草治白血病及血小板减少症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属于中医学的血证、虚损、肌衄等范畴。系阳盛火亢,热邪伤阴,灼伤营血,正虚邪盛;或热毒内蕴,壅遏脉络,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养阴凉血,滋阴降火。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芽或白花败酱的根茎及根或全草,又名鹿肠、苦菜。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医认为,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凉血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败酱草“苦寒,主治五脏邪气”记载,久服可以安心、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败酱草对金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慢性粒细...
-
重用败酱草治前列腺增生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带根全草。味苦,性平。入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来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等疾病。笔者临床上重用败酱草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症多例,疗效满意。 刘某,男,76岁,2010年9月12日因“脑梗塞”诊断入院,既往前列腺增生症病史4年余,时轻时重。在治疗脑梗塞的同时,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加重,夜尿频,尿痛,纳食可,眠可,大便正常,舌暗淡,苔薄,脉弱缓。尿检红细胞(+++),白细胞(++)。查前列腺体B超示:3.5cm&ti...
-
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常发生于女性输卵管、子宫、盆腔腹膜及子宫旁结缔组织, 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 病情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而引发[1]。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月经紊乱、下腹部及腰骶部酸痛, 严重者可发生异位妊娠或不孕。研究显示, 急性盆腔炎后不孕率高达25%,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优势, 在慢性病治疗中疗效显著。本研究将红藤败酱汤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许昌医院治...
-
白带量多带下色黄 处方以柴枳败酱汤加减
带下案 吴某,女,24岁,于2014年9月6日初诊。自诉白带量多已达数月之久,带下色黄,微有气味,月经量少,口干喜温饮,食欲欠佳,便溏,睡眠尚可,小便色黄。舌质红,散在芒刺红点,苔白略厚,脉弦细。此因肝郁脾弱,湿热蕴阻,故带下量多色黄。 处方以柴枳败酱汤加减:柴胡6克,枳壳10克,败酱草30克,苍术、白术各10克,萆薢20克,金钱草20克,生蒲黄20克(包煎),黄芩20克,车前草、车前子各20克,旱莲草20克,生甘草20克,7剂,水煎服。另以制霉洗剂一瓶,每日2次,每次30毫升,外洗。 二...
-
白花蛇舌草配败酱草 含漱治口腔疾病
近年来,笔者用白花蛇舌草配败酱草,煎水含漱,治疗口腔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方法:白花蛇舌草50克,败酱草30克,上药煎水2次,取液约200~300毫升,待冷,分3次含漱,每次含10分钟,每日1剂,连用1~2周。 病案1 口腔溃疡案 患者李某某,女,30岁,平素喜食辛辣肥甘之品,患口腔溃疡,时作时愈5年多,每遇食辛味刺激食品发作。诊见下牙龈及两颊散发性溃疡,舌红苔厚黄,脉数。辨为胃热证。 治疗方法:1.用上方含漱,每日1剂;2.内服方:白花蛇舌草50克,败酱草15克,白及15克,浙贝母粉10克,黄连1...
-
治肠痈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加减
张某,男,68岁。2005年4月16日急诊入某县医院。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血常规: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90%。心电图:频发室性早博,前壁心肌缺血。因患者既往有10多年高血压病史,1年多前曾因脑出血住院抢救,基层医院外科手术风险大,西医运用大量抗生素,并延会诊。刻诊:体温39.2℃,右下腹痛渐波及全腹,腹胀,恶心呕吐,便秘,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阳明腑实,热盛伤津。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处方: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加...
-
治慢性阑尾炎 四逆散合方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用
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用辨治慢性阑尾炎案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阑尾 慢性炎症病变, 为外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 具有 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下腹 疼痛或压痛, 伴有胃部不适、 食欲不振、 腹胀、 便秘或腹 泻, 或有发热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 “肠痈” 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 识, 早在 《诸病源候论》 中就记载有“肠痈者, 由寒温不 适, 喜怒无度, 使邪气与荣气相干, 在于肠内化热, 加之 血气蕴结, 聚成痈。热积不散, 血肉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