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减 第29页

加减 第29页

  • 四物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经验

    四物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经验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型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色鲜红或苍白且大小不等的风团, 泛发全身, 也可在四肢处、胸腹部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 24 h内风团消失不留痕迹, 但常反复发作, 难以治愈, 病程在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影响、饮食多样化的改变, 导致荨麻疹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现代临床研究证明, 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的核心环节[1], 在物理或精神因素的刺激下肥大细胞易发生脱颗粒反应, 引起组胺及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 导致...

  • 黄褐斑方用归脾汤加减 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黄褐斑方用归脾汤加减 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黄褐斑 毛某,女,36岁,2009年初诊。患者诉近1年无明显透因而部起黄褐斑,尤以两侧面颊部为甚,伴面色少华,肢冷,纳呆,腹胀,夜寐不安,二便调。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辨证属心脾两虚。 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 g,黄芪30 g,甘草10 g,茯神10 g,酸枣仁5 g,龙眼肉10 g,大枣10 g,远志10 g,当归10 g,熟地10 g,白术10 g,木香10 g,益母草15 g,桃仁0 g,红花10 g。 服药7剂,斑色即明显变淡,但仍诉肢冷,上方加穿山甲5 g,佐当归、桃仁、红花活血通络...

  • 健脾除湿 清热除湿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湿疹

    健脾除湿 清热除湿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湿疹

    清热除湿 加减龙胆泻肝汤(湿疹一号) 组成:龙胆草 青连翘 干生地 车前子 淡黄芩 生栀子 粉丹皮 泽泻 苦木通 生甘草 功用:泄肝胆火,清利湿热。 主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健脾除湿 1.健脾除湿汤 组成:生薏苡仁五钱~一两 生扁豆五钱~一两 山药五钱~一两 芡实三~五钱 枳壳三~五钱 萆薢三~五钱 黄柏三~五钱 白术三~五钱 茯苓三~五钱 大豆黄卷三~五钱 功...

  • 中年人痤疮案 治则方药:清营汤合银翘散加减化裁

    中年人痤疮案 治则方药:清营汤合银翘散加减化裁

    李某,男,56岁。面部起红色丘疹半年余。患者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额头、两面颊及下颌部位起红色丘疹,开始呈点状,进而向四周扩展成片状,伴见瘙痒,抓破后流黄水,用力挤压可见白色如“油”粉物溢出。先后求寻多位医生行中药间断治疗,未见好转,后因工作忙碌,未予以继续服药。2021年3月16日前来我处求治。刻诊:额头、两面颊及下颌部位起红色丘疹,呈片状融合,按之不褪色。伴见口干苦,面部阵发性发热、动则汗出,小便时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患者形体偏胖,有吸烟饮酒爱好。 诊断:(营血热炽...

  • 银屑病方药 予甘露消毒丹加减

    银屑病方药 予甘露消毒丹加减

    全国名中医吴光炯擅长中西医结合,并运用和合论思想及复杂性诊疗模式治疗疾病,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临床效果确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经老师指导,整理总结,将吴光炯治疗银屑病经验进行探析,介绍如下。 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与遗传、免疫系统、环境、感染等因素相关的疾病。目前发病机制未清,且缺乏特效治疗方案。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皮肤红色或粉色斑块、皮损、鳞屑,不典型皮损可进行皮损病理学检查。现代医学对于轻症的治疗以外用药为主,重症可选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抗生素等。 中医...

  • 临床中以阳和汤加减治疗冻疮

    临床中以阳和汤加减治疗冻疮

      冻疮好发于冬季,特别是“数九寒天”时节,寒主收引,受冻部位的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造成局部皮肤组织缺血缺氧,损伤甚至坏死。常表现为局限性暗紫色隆起的水肿性斑块或结节,表面紧张而光亮,严重时表面出现水疱,糜烂,溃疡,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   冻疮好发于肢端及暴露部位,如手、足、面颊、耳廓等处,自觉瘙痒,受热后加剧。笔者在临床中以阳和汤加减治疗,疗效较好。   组方:熟地黄30克,鹿角霜20克,生姜皮10克,麻黄6克,淫羊藿30克,白芥子12克,桂枝10克,伸筋草20克。...

  • 油风,反复脱发,斑秃,予双乌生发汤加减

    油风,反复脱发,斑秃,予双乌生发汤加减

    唐某,女,41岁,反复脱发7年,脱落处呈硬币样大小缺失,脱落处瘙痒,可自行再生,舌淡红,苔白,脉细。西医诊断:斑秃;中医诊断:油风(肾虚血少,血热携风)。以“养血补肾,凉血祛风,生发乌发”为大法,予双乌生发汤加减,方药:乌豆衣10g,何首乌10g,连翘15g,金银花10g,夏枯草15g,生地15g,赤芍15g,蝉蜕5g,陈皮10g。水煎服,日一剂,复煎,分2次早晚服。服药10剂后脱发处瘙痒减轻,脱发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续服上方40余剂而愈。随访1年余,未见再发。   【组方】乌豆衣1...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绣球风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绣球风

    绣球风是指以阴囊皮肤潮红、起疹、湿润或有渗液,瘙痒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病名阴囊湿疹。治疗及时容易痊愈,但是不少患者发病时间较长,治疗不当,缠绵难愈。中医治疗此病有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患者齐某,男性,52岁,常年以清洗油烟机为工作,接触化学物质较多,阴囊及肛门周围皮肤瘙痒3年多,夜晚加重,外涂膏药、口服西药止痒疗效不佳,阴囊皮肤增厚。西医诊断为阴囊湿疹,中医诊断为绣球风。患者舌胖大,苔白厚腻,脉弦滑数。考虑阴囊部位为肝经所过之处,属肝胆湿热,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 黄褐斑亦称肝斑 方取平胃散加减

    黄褐斑亦称肝斑 方取平胃散加减

    黄褐斑亦称肝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西医认为本病与内分泌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有关,并有相应的治疗法则与方药。临床也有相关报道,笔者今年在辨证治疗胃炎时,偶尔发现本病与湿郁也有一定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李某某,女,34岁。诉胃脘常隐隐作胀,三月有余,食欲不振。早上经常有恶心的感觉,口内时有涎水,睡觉时可将枕头浸湿,常感乏力,带下清稀,腰酸腿无力,不敢吃生冷食物,舌淡苔白腻,脉沉而无力。观其面部,双眼周围、鼻部、颊部,有色呈淡褐或深褐色,点状或片状分布的斑点。其境界...

  • 艾儒棣圣愈汤加减治疗女性气血亏虚型黄褐斑经验总结

    艾儒棣圣愈汤加减治疗女性气血亏虚型黄褐斑经验总结

    黄褐斑为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 皮肤病。 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斑, 亦可累及前额、 鼻、 口周或颊部。 皮损为大小不一、 边缘清楚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 受紫外线照射后 颜色加深, 常在春夏季加重, 秋冬季减轻。 无自觉症 状。 病程不定, 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1-2] 。 相当于中医的 “面尘” “黧黑斑” 。 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对黄褐斑 有了描述。 《素问· 至真要大论》载: “岁阳明在泉, 燥淫所胜, 则露...

  • 当归饮子二妙散合方加减治疗干性湿疹

    当归饮子二妙散合方加减治疗干性湿疹

    柴胡桂枝汤、当归饮子、二妙散合方加减治疗干性湿疹 患者女,57岁,2016年11月9日初诊。患者患干性湿疹多年,现以双手为著,干裂、脱屑、痒,腰冷,冒风,大便偏干,舌质淡,脉弦细。辨证:太少不和,血虚风燥。治宜补血和血,太少双解,方选柴胡桂枝汤、当归饮子、二妙散合方加减。 处方:当归20g,白芍20g,川芎15g,熟地20g,柴胡10g,桂枝10g,炒黄芩15g,法半夏15g,黄芪20g,荆芥10g,蝉蜕10g,制首乌30g,刺蒺藜20g,蜈蚣1条,苍术20g,黄柏15g,炒槐花15g,制附片1...

  • 五味消毒饮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痤疮,疖,口疮

    五味消毒饮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痤疮,疖,口疮

    五味消毒饮合青蒿鳖甲汤加减临床应用3则 秦镜, 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 0余年, 荣获“ 郑州市名中医” 称号, 其中医理论扎实, 具有深厚 的基本功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诊疗, 尤其治疗痤疮、 疖、 口疮效果明显。笔者曾有幸随师跟诊学习, 得其谆 谆教诲, 获益匪浅, 现将秦镜老师运用五味消毒饮合青 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痤疮、 疖、 口疮 3 则病例总结如下。 1 痤疮 患者, 女, 2 6岁, 2 0 1 6年4月2 0...

  •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小儿泄泻四季常有,以夏秋多见,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外易为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使脾胃受损而发泄泻。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消食止泻为法。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泄泻常用其师柳学洙先生的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每多获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藿香3~5克,乌梅3~5克,扁豆5~10克,通草2~5克,槟榔2~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具体据患儿年龄及体质调整用药量。   方解:方中藿香芳香化浊,醒脾开胃为主药,扁豆健脾,乌梅...

  • 自汗阴虚潮热 玉屏风散合人参三甲散加减

    自汗阴虚潮热 玉屏风散合人参三甲散加减

      张某,男,29岁,门诊病例。   2011年1月13日初诊:诉潮热,自汗半年。伴乏力,尿频。舌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气虚自汗,阴虚潮热。   治法:益气养阴,固表止汗。以玉屏风散合人参三甲散加减。   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炒龟板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7剂,水煎服。   1月20日二诊:自汗稍减,腰背潮热,头晕,咽红、咽干,乏力,尿频。舌薄白,脉细。以加参玉屏风散合玄麦甘桔汤加减。   组方:党参10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

  • 验方加减治盗汗

    验方加减治盗汗

      盗汗隶属汗证范畴,《金匮要略》首提“盗汗”这个名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确指出自汗、盗汗的区别:“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睡著汗出,即明盗汗。”对于盗汗来讲,大多是由于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精被绕,不能自藏而外泄为汗。盖“汗为津液”所化,且根据“气血津液同源”理论,故过度的汗液外泄则可产生伤津耗气损阴的证象,失治或不治日久,必然会导致“气阴两亏”...

  • 小儿反复低热 方用柴胡达原饮加减

    小儿反复低热 方用柴胡达原饮加减

    反复低热   某女,9/12岁,持续低热3月余。患儿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院内查血象、心肌酶谱、风湿四项、结核实验等均无异常,给予抗生素、清热解毒、补液及对症处理,不效;热势始终不减,后求治于我处。详细询问得知患儿每到下午4时许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期间患儿精神疲惫,哭闹,水乳不进,到晚6时后不用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随后精神、纳乳均恢复正常。小便黄,大便糊状黏腻,肛门处不易擦净(家长描述)。舌质红,苔黄根稍厚腻,指纹紫滞风关。因思该症基本定时发作,均在午后日晡...

  • 处方桑菊饮加减 水痘的辨证施治

    处方桑菊饮加减 水痘的辨证施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以轻度发热、身上起水疱为特点。细胞免疫有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皮疹泛发,病程长,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本病好发于小儿,有终生免疫力。中医学文献亦称为“水痘”。 如《婴童百问》中记载:“又有发热一二日而出水疱即消者,名为水痘。”《幼幼集成》水痘露丹中记载:“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喷嚏、涕唾稠黏,身热二三日而出,明净如水疱。” 病因病机...

  • 孙浩治小儿双下肢反复浮肿处方加减调治

    孙浩治小儿双下肢反复浮肿处方加减调治

    孙浩,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尤精于儿科疾病的诊治,擅长用黄芪四君汤治疗小儿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选取典型案例与同道共享。 病案 孙某,女,10岁,2014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反复浮肿一年余加重一周。现病史:患儿一年多前因下肢浮肿,小便检查示:尿蛋白(++++),生化示:白蛋白:25g/L,总胆固醇:10.36mmol/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一直口服泼尼松治疗,症状基本控制,白蛋白及总胆固醇检测正常,但尿蛋白...

  • 小儿抽搐 滋阴息风以大定风珠加减

    小儿抽搐 滋阴息风以大定风珠加减

      曾某,男,2岁。门诊病例。1991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抽搐半年,加重一月。患者半年前患乙脑,经抢救治疗后,诸症已平,惟抽搐不止,且近月来抽搐愈频,呈阵发性,每日约发作30余次,每次约数分钟。曾去几家大医院诊治,结论均为癫痫。观其抽搐发作时,四肢抽搐明显,手足指(趾)僵直,牙关紧闭,甚则角弓反张。抽搐时神志亦不清醒,但口中并无痰涎。伴手足心热,大便较干,舌红,舌苔花剥而薄,纹紫。   辨证:阴虚风痫。   治法:滋阴息风,以大定风珠加减。   处方:生地10克,白芍12克,火麻仁6克...

  • 中成药加减治盗汗

    中成药加减治盗汗

      “盗汗”隶属于“汗证”一病范畴,早在《灵柩·五癃津液别论》中就有“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的记载,《金匮要略》首提“盗汗”这个名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自汗、盗汗的区别更是明确指出:“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睡著汗出,即明盗汗”。对于自汗、盗汗,病因主要有营卫不和,肺卫不固,里热迫蒸,心血不足和阴虚火旺。   对于“盗汗”来讲,大多是由...

  • 多发性抽动治验 主方银翘散加减

    多发性抽动治验 主方银翘散加减

    杜某,男,11岁,河南杞县人,2013年3月初诊。患儿自3年前不自主喉中“吭吭”发声,并伴见不自主挤眼,努鼻,每遇感冒后加重,西医诊断为“多发性抽动征”,经口服“氟哌啶醇”治疗后,患儿症状未见好转,家长考虑该药副作用较大,拒绝继续服药,随来诊试试中医治疗。刻症见舌红,苔黄,脉浮数。喉中不自主“吭吭”发声,挤眼、努鼻,咽红,大便干结。 中医辨证:风热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加减。 处方:金...

  • 婴幼儿泄泻用资生健脾丸加减

    婴幼儿泄泻用资生健脾丸加减

      资生健脾丸载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参苓白术散去大枣,加藿香、橘红、黄连、泽泻、芡实、山楂、麦芽、白豆蔻。笔者用资生健脾丸加减治疗婴幼儿泄泻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案一:患者王某,7个月女孩,2008年6月20日初诊。便溏10余天,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等效不明显。大便仍每日5~6次或7~8次,最多达10次,有泡沫,酸臭,纳呆、多汗。两天前鼻流清涕,无发热,无咳嗽。足月顺产,人工喂养。无明显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咽稍红,心律齐,肺呼吸音无殊,腹平软,无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较活跃。舌淡...

  • 盗汗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盗汗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盗汗为临床常见病症,病因较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引起盗汗的发生,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审因论治。中医常见盗汗有阴虚盗汗、血虚盗汗、气虚盗汗等。临床中,阴虚盗汗最为多见,此类患者常伴有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治疗选用滋阴降火的方药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如知柏地黄丸、当归六黄汤等。 此外,临床还有一类胆热脾寒兼有水湿内停的患者,亦会出现盗汗症状,治疗可选用医圣张仲景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147条云:&ldqu...

  • 盗汗,心阴亏虚,柏子仁丸与炙甘草汤加减

    盗汗,心阴亏虚,柏子仁丸与炙甘草汤加减

    黄某,男,49岁,衡东县人。 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一直未予系统治疗,现症见:盗汗,时轻时重夜寐多梦,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脉来弱小无力,偶有间歇。 中医诊断:盗汗 中医辨证:心阴亏虚 西医诊断:盗汗查因 治疗:滋阴养心 处方:柏子仁丸与炙甘草汤加减 人参10克、地黄15克、麦冬15克、麻仁1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8克、白术10克、牡蛎15克、灸甘草15克、阿胶15克、桂枝10克、大枣5枚、生姜5片。 连服10帖,脉转饱满,律齐,汗渐止,又服10帖,诸症平...

  • 小儿抽动症 方药:龙齿汤加减

    小儿抽动症 方药:龙齿汤加减

    2019年9月,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新生接受了这样一名 患儿小星(化名),男,9岁,陕西眉县人。据其母亲讲,小星从7岁开始出现不由自主地频繁眨眼,随着病程的发展,小星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喉中发出尖叫声,不能自制。很多时候小星都是在课堂上发生这样的行为的,这严重影响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大家对小星的行为纷纷无法理解,很多同学因此和小星也慢慢疏远了。母亲无奈之下含泪多次向老师以及同学解释小星不是故意的,只是生病了,但随着小星病情的日益严重,身边的人越来越难以接受他。孩子心理越发的委屈,情绪也日渐消沉。在当地医院,以...

  • 顽固尿床方用五苓散合闭泉丸加减

    顽固尿床方用五苓散合闭泉丸加减

    顽固尿床 某女,10岁,尿床2年。患儿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尿床一次,家长以为是日间贪玩晚上睡得太沉所致,故未在意。后渐发展成每夜必尿床2次,冬夏无阻,白天控制饮水、活动量均无效。曾就诊当地医院查骶尾部X片、脑部CT均无异常,口服“缩泉丸”、健脾益肾、收敛固涩等汤剂收效甚微,家长、患儿均苦恼不已,转诊我处。 刻诊:精神可,不热,不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无异常。因思患儿已除外引发尿床的器质性病变,健脾补肾类汤药亦无效果,应从其他方面考虑。中医学认...

  • 盗汗 中药用自拟方定志止汗饮加减

    盗汗 中药用自拟方定志止汗饮加减

    女性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更年期综合症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女性更年期一般在45—55岁,其中15-25%的妇女无明显异常感觉,75-85%的妇女可出现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临床症状,但只有15%的人因症状严重需要治疗。各人就诊的症状不一,但涉及到身体各个系统,故称为更年期综合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生殖系统功能失调可出现月经周期及经期不规则直至完全停止,月经量改变;阴道分泌物减少,干枯,瘙痒等不适;性欲减退,性生活困难,...

  • 半身不出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半身不出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赵某,女,36岁。主因半身汗出,半身不出汗10年,于2019年6月21日首诊。患者10年前产后,时值炎热之夏天,因当窗而卧,右半身着风受凉,致10年来左半身汗出,右半身畏风怕凉,再热的天也从不出汗。 患者冬春畏寒,总觉脚心凉,易感冒。伴疲乏无力,吃饭中间竟需要休息一会才可继续吃完,纳食尚好。月经提前3~4天,量中,无痛经。查见脉沉弱,右侧更甚。舌质较淡。就诊时正值夏天,左半身皮肤潮润,右半身无汗,且皮温较低。 诊断:半身不出汗(阳虚寒凝,经脉痹阻,营卫不和)。 治则:温通经脉,调和营卫...

  • 泻黄散加减治小儿口流涎 流口水

    泻黄散加减治小儿口流涎 流口水

    文仲渝主任医师是重庆市名中医,儿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全国第五、第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仲渝从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笔者跟师临证中治疗滞颐验案介绍如下。 滞颐是指小儿口中涎液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一种病,俗称流涎、流口水。其病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滞颐候》。书中记载:“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滞渍于颐下。”病因多为食...

  • 盗汗自汗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

    盗汗自汗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

    案一 肝郁脾虚、郁而化热证 肖某,女,51岁。2021年7月4日初诊。诉盗汗、自汗2个月。近2个月意志消沉,盗汗、自汗,以上半身为主,动则加剧,浑身燥热,入睡困难,面部出疹、瘙痒,双目干涩,小便色黄,大便稀溏。舌红苔白,脉沉弦。 诊断:盗汗、自汗(肝郁脾虚、郁而化热型)。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清热。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牡丹皮10g,栀子10g,当归20g,赤芍20g,炒白芍10g,柴胡10g,薄荷8g,炒白术10g,茯苓10g,生姜10g,炙甘草8g,川芎10g,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