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亦称肝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西医认为本病与内分泌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有关,并有相应的治疗法则与方药。临床也有相关报道,笔者今年在辨证治疗胃炎时,偶尔发现本病与湿郁也有一定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李某某,女,34岁。诉胃脘常隐隐作胀,三月有余,食欲不振。早上经常有恶心的感觉,口内时有涎水,睡觉时可将枕头浸湿,常感乏力,带下清稀,腰酸腿无力,不敢吃生冷食物,舌淡苔白腻,脉沉而无力。观其面部,双眼周围、鼻部、颊部,有色呈淡褐或深褐色,点状或片状分布的斑点。其境界清晰,边缘不整,晦暗无华。证属脾胃虚寒,寒湿中阻,治宜燥湿运脾,芳香化湿。方取平胃散加减。方药:苍术20g,陈皮20g,厚朴20g,桂枝20g,茯苓10g,干姜10g,砂仁10g,白蔻仁10g,草果15g,扁豆30g,木香10g,藿香10g,佩兰10g,连服7剂。
二诊见食欲增加,胀满消失,偶尔时有恶心,涎水较前减少很多,白腻苔变薄,脉同前。意外的是患者的黄褐斑,不仅颜色变浅,范围缩小,部分点状斑消失,患者高兴至极,以前因黄褐斑服了很多中药,也没有收到效果,尤在夏季还得防晒,要求原方七剂,药后黄褐斑全部消失。
按:黄褐斑病因复杂,目前中西医皆无成熟的治疗体系,本案从湿论治胃炎,偶尔治愈,虽属个案,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病与寒湿有一定的关系。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为六淫之一,除体质因素外,一切生冷食物、甜食、啤酒是其滋生集结的场所。湿为阴邪,湿性缠绵,脾喜燥而恶湿,湿滞脾胃,运化不及,输布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湿蒙清阳,头重如裹;湿滞经络,关节肿痛;湿阻胸胁则胸胁胀痛;湿气下注则脚汗不止;同样湿蕴面部,晦暗不润,色素沉结,形成褐色。而燥湿运脾,芳香化浊,脾运则湿除,气行则湿化,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升降如一,阳复其能,湿邪退却,斑失依附,褐失色源,面复如初。(牛国莲)
相关文章
- 2024-03-09治疗脚气民间老偏方大全
- 2024-03-09三个民间老偏方治疗女性贫血效果好
- 2024-03-09甲鱼白鸽汤治疗女性偏头痛效果好
- 2024-03-09斑蝥槟榔治疗脚气偏方
- 2024-03-09治疗宝宝消化不良十二个有效偏方
- 2024-03-09两个民间偏方防治胰腺炎效果好
- 2024-03-09食疗偏方中常用的水产类食品
- 2024-03-09四天就能治愈小儿疝气的偏方
- 2024-03-09老中医推荐两个治疗牙周炎偏方有奇效
- 2024-03-09民间巧用莴笋治疗老年便秘偏方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