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299页
-
壮瑶特色促进广西中医药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将其纳入医改的特色重点工作总体部署,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等地方法规和重要文件,2012年5月召开了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大会。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卫生部签订《兴边固疆卫生惠民工程协议》、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广西药用植物园升级改造工程协议》。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乡中医药...
-
《金瓶梅》中的明末医药文化
在《红楼梦》面世前,《金瓶梅》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为鲁迅等大家所肯定。这部书表面上写宋代末年之事,实则写明朝末年的社会。其主要人物乃市井小民、下层官吏、商人、医生、僧道、地痞、无赖、娼妓、仆妇、三姑六婆等等,无不有生动的描绘,应该说它是明季社会生活风俗的画卷。 我们研究的不是迄今歧见甚多,久无定论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问题,而是鉴于《金瓶梅》充分暴露的社会现实状态,足以显示正史对底层百姓医疗状况记载如何的不足,从而论证明末医药文化的真实面目。 《金瓶梅...
-
以文化提升中医药无形价值
中医药无形资产市场价值的形成,内在为技术含量,外在于市场培育。举例来说,同样生产六味地黄丸,著名中医药老字号的产品就能得到社会更广泛的认可;而同样是医生,名中医也更容易获得患者的青睐。反之,如果社会大众对技术或产品不知道不了解,这项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开拓必定困难重重。 社会大众对中医药技术、产品的认可,或者说中医药产品市场的培育,应该通过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般的进行。 首先应加强宣传,培养大众中医意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中医文化。例如,前些年热播的《神医喜来乐》《大宅门》等影视剧,...
-
如何走好中医院特色发展道路
中医学是一代代中医人历经数千年经验积累的瑰宝,有着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切实的防治疾病功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现在全国范围内中医院经营却存在中医院西化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就要求管理者转变思想,与时俱进,要以中医特色作为立院之本、兴院之基,大力支持和宣传中医特色疗法,而不是盲从于西医院的发展模式。 中医院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医特色 中医院要坚持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是中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下,中医院面临着大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工作,一系列重大利好的制度和...
-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善用“云服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对完成中医药专业基础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的以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和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目前已经安排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网络管理系统,并正常投入使用,每年通过本系...
-
当代文化对中医发展的阻滞及对策
自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医学进入我国,中医地位日渐削弱;尤其是20世纪中期之后,伴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医在百余年间明显发展缓慢,医疗市场渐次萎缩。是什么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应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使古老的中医焕发活力?本文从文化视域关注中医的角度,从中医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探析中国当代主流文化对其产生的阻滞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中医的危机实际是文化的危机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自然科学中硕果仅存的一支,它的理论体系形成于古代,其框架中蕴含了中国古老的自然观、...
-
中医药教育莫忘传统文化
2015年,首届全国《黄帝内经》大赛开赛,更好地传播了中医经典、弘扬了中医文化,一些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也纷纷启动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像考四六级一样考察中医学子对于典籍的掌握程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在中医界由来已久,然而要让每个中医人真正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中医药教育方面,还需下更多功夫。 现代中医教育以院校教育为主体,规模化、规范化是其优势,多年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在实践中,中医学子传统知识素养不够高,对中医经典不够熟悉,重临床、轻理论的问题在一定范围...
-
不可忽视中药量效关系中的法律问题
中医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已被广泛关注,而且有关成果和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已大量接受和运用。作为中医师,笔者认为我们应重视中药量效关系中的法律因素。 如何使用和配伍大剂量中药?从法律或规范的角度上看,应当考虑加强研究,设立一定的适应症、分级使用的规范、疗效评价的标准、知情告知制度以及医疗保险的制度,以便规范和科学地使用。应处理好疗效和风险、使用和规范的关系,避免对中药剂量随意使用,杜绝风险集中的问题。 在量效关系研究实际工作中,应区别对待中药使用的不同情况。首先,中医学领域必须首先建立技术规范。现阶段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