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98页

中 第298页

  • 完善机制助中医药再立新功

    完善机制助中医药再立新功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观念、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医学思想等,都彰显了中医学的先进性。医学界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中医学中可得到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中西医之争并无意义,谋求提升疾病防治的疗效才是“医间正道”。 •我们要不拘一格地选择方向、选择课题、资助人才,要完善在市场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提倡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就要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性,崇尚首创,把集体和个人的作用结合好,建立更灵活、更多...

  • 腾飞吧,中医

    腾飞吧,中医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彰显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 复兴国体; 路线正确, 方针清晰, 发展中医的苦心孤诣。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终于让沉睡了近200年的中医雄狮, 惊闻震天春雷, 睁开智者慧目, 再现杏林魅力。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必将促进中医药进入快车道, 形成医药文教的创新格局。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颁布于中医已经走向世界183个国家和...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医
  •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标准化先行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标准化先行

    日前,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传出喜讯,该所中药中心主任果德安领衔完成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获得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喜的是这一成果与当前人们尤其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中医中药现状紧密相关,对中医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及未来走向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同凡响。据介绍,构建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并促其应用,为解决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毋庸置疑,传统中医药以其“简、便、廉、验”的显著特点,在国内一...

  •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由于文化差异、中药难以标准化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中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容易。中药行业正迎来一系列利好。   “虽然受干旱影响,三七等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但从整体来看,中药材的价格是处于稳定并下滑趋势。”4月12日,中药材天地网王姓工作人员表示,这预示着以中药材为上游原料的中药企业的成本压力开始有所缓解。   另一个消息来自成都地奥制药集团。近日,地奥制药心血康胶囊以治疗性药物身份通过了荷兰健康保护检查局的注册,获准在荷兰上市,成功推开了进入欧盟医药市场的大门。   在...

  • 医学典籍与方药《金瓶梅》读名著品中医之

    医学典籍与方药《金瓶梅》读名著品中医之

    医学典籍与方药 医学典籍 《金瓶梅》(第六十一回)赵太医诌出的所读书谱,基本反映了明季医人喜读的医书。以《素问》《难经》、王叔和《脉经》为基础,临床应用的方术主为宋金元及明代早中期颇具影响的著作。如《脉诀》似指崔嘉彦所作,虽内容较粗,但四言韵语,便于习诵。《活人书》为宋·朱肱所撰(1118年)。“洁古老”为金·张元素(12世纪),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东垣”为“洁古老”弟子李杲(11...

  • 我对中医的思考《三国志·华佗传》有感

    我对中医的思考《三国志·华佗传》有感

    近日,我阅读了《三国志·华佗传》,文章通过一系列故事,称赞了华佗精湛的医技。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医治病重视望闻问切 华佗作为一代名医,对患者病情判断,有“望而知之”,如“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中宿死。”...

  • 探秘台湾中医药发展之路

    探秘台湾中医药发展之路

    •台湾中医药的发展与大陆中医药的境遇相比稍显不足,但随着中医界人士的努力,台湾在中医医疗、中医药教育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台湾作为兼具中、西医学形式,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医疗政策不断完善的地区,建设中小型医疗机构、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与优势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台湾医疗水平稳步发展,在肝肾移植、心血管外科及人工生殖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而其自1995年开始实行的“全民健康保险”不仅全面惠及民众,更引起世...

  • 浅说代煎中药弊端

    浅说代煎中药弊端

    生病吃药司空见惯,有的选择西医有的选择中医。然而,由于对民族文化缺乏自信,中医逐渐论为养生保健的“代名词”。中医发展动力不足,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笔者认为“代煎中药”也是一大原因。它使患者浪费金钱,也会一定程度降低药效。 众所周知,中药一般要先用凉水浸泡半个小时以上,让中药饮片充分吸收水分之后,用浸泡过的水煎(不必换水),先大火煮开再调小火保持沸腾状态15~20分钟即可。 如此反复可以煎两到三次,将所得的药汁混匀了分次服用。然而代煎中药由于药物的性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药
  • 中医药“走出去”需顶层设计

    中医药“走出去”需顶层设计

    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发布,为中医药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制定了相对实际的发展目标。 但在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外向推进的路线图方面仍显空泛,缺乏有力度的行动方案和综合措施,同时在整体协调方面也显不足。 因此,在具体细节和实施环节,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妥善规划好具体实施方案,长远而有效地推进国家战略的达成。 我们欣喜地看到习主席外事活动时中医药人员的随访,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医药主题论坛等一...

  • 排除“反常” 创新中医理论

    排除“反常” 创新中医理论

    中医学是通过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用药过程中,反馈于机体外在的征象(症状、体征),把握生命和疾病所处的状态,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医学科学。 然而,随着无症状性疾病和早、中期无明显症状疾病被揭示,“无形(症状)却隐藏着重大疾病”的科学事实,造成了中医理论“无形无患”和“司外揣内”背景知识内不可能解决的科学问题,揭示出与中医现有理论不相容的反常事实。中医科学共同体,应解放思想,排除理论的“反常”问题,改变中医...

  • 道生四诊仪在中医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道生四诊仪在中医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时间长,且以慢性病为主,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大。长寿不健康,会导致消耗大量医疗卫生资源,继而增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成本。长此以往,如果老年人健康水平得不到提升,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巨大冲击,老龄问题将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国计民生最为严峻的问题。 2015年10月26~28日,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在福州举办。本届研讨会经全国老龄办批准召开,由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和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共同举办,以“服务、融合、创新”为主题,...

  •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名单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名单

    2015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8项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果德安 吴婉莹 侯晋军 笪娟 钱勇 谢天培 姜宝红 杨敏 刘璇 姚帅 龙华丽 蔡录影 屈华 王秋蓉 冯瑞红 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 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完成人员:杨跃进 赵京林 李向东 张海涛 尤士杰...

  • 重视经典,推进中医基石学科发展

    重视经典,推进中医基石学科发展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课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们与《医古文》《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为主体构成了中医基础课程体系,涵盖了中医发展脉络、基本理论框架及辨证论治精华,决定了这些课程的基础性质及课程所在学科的基石地位。近年来,河南中医学院认识到中医基石学科建设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在深入分析目前中医基石学科发展的严峻形势和主要原因基础上,进行了中医基石学科建设综合模式...

  •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包括白宫、国会、公共卫生服务部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决定发展补充替代医学,在美国现代医学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补充替代医学的范围涵盖除西医以外的各种医学和疗法,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规范的“传统医学”,补充替代医学正在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医学早已成为补充替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在美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如果说,西方现代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保健起了决定性的保障作用,那么补充替代医学的兴起则为保健系统增添了新的重要举措。它...

  • 乱服中药的伤害

    乱服中药的伤害

    如今,中药已经成为药物滥用的“重灾区”。 主要是因为很多人都轻信中药能起到养生保健效果。 但专家指出,任何药物对于健康或不具备适应症的人来说都像是“毒药”,只有当药方与病症高度吻合时才能确保疗效和安全。 因此乱服中药不仅起不到保健的效果而且还会对肝、肾等器官带来严重的伤害。...

  • 中医药在国家战略层面迈上新台阶

    中医药在国家战略层面迈上新台阶

    周金凤是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一名普通医生。2009年夏天,她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海盐县中医院工作。到医院报到当天回家之后,她找到没人的角落大哭了一场。“那时候医院太差了。”周金凤告诉记者,“整个针灸科只有一张诊疗床,窗子很小,玻璃被熏得黑乎乎的,都不用挂窗帘。” “十二五”期间,海盐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2014年,斥资8070万元兴建的中医院新楼拔地而起,业务用房面积扩展...

  • 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中医科学院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中医科学院全体干部职工并向全国中医药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奋斗在中医药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总书记的贺信和总理...

  • 医院建设不可厚“西”薄“中”

    医院建设不可厚“西”薄“中”

    •建设好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当然重要,但必须明确“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最大优势和基本特色。 •县级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首要工作是办好县中医院。政府对公立综合医院和公立中医院至少应一视同仁,而不能怠慢中医院。 近几年来,浙江中医药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省三级中医院36家,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87%的县级中医院改善硬件和软件条件后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以上。但另一方面,浙江省内中医发展不均衡,部分公立医院未将...

  • 看中医“伸舌头”

    看中医“伸舌头”

    看过中医的朋友都做过“伸 舌头”这一动作。医生之所以要 看舌头,是因为舌体与肝、心、 脾、肺、肾等内脏经络相连,内脏 若有病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舌 头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舌头 变化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正常舌象可概括为6个字: 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就 是舌色淡红,舌质滋润,舌体大 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 白而润。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 舌中、舌根和舌侧。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俞和大肠,舌两 侧属肝胆。 健康人舌质淡红润泽,表明体内气 血调和。淡白舌,即舌色...

  • 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

    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

      应当说,医学诊断学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二大部分,一是研究身体的主观感觉,可简称为感知的身体;二是研究身体的客观检测,可简称为测量的身体。如果这样划分,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与知识积累在于前者,西医诊断学的关注点与知识积累在于后者。   关于身体测量的知识,经过近二三百年的发展,已经从大体解剖、细胞、亚细胞、分子进入到基因时代,取得了令人眩目的进步,戴上了“科学”的桂冠。   而感知的身体,虽然曾是身体测量的基础,却一度被忽略了,导致其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理念,近现代医...

  • 中医陷入“中医西化”的误区

    中医陷入“中医西化”的误区

      作者简介   原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后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长庚大学执教中医,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教务长、平心堂主任医师。   ●中医西化,就是在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导致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扭曲、解体的做法。当中医的基本概念被扭曲、肢解到“非西非中”、“似西似中”的时候,中医的基础科学与临床技术体系就被颠覆了。   ●组合中西医两种主流医...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医
  • 宣明往范昭示来学 读《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有感

    宣明往范昭示来学 读《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有感

    医案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是医家诊治疾病的客观记录,是总结和传授临床经验的重要方法。因此,具有十分鲜明的纪实性和可靠性。由于中医学源于家传师授,世代沿袭,形成了历代名家在学术上见仁见智,各有所长,具有很强的个体性,故中医医案学不仅使历代医家的宝贵临床经验得以保存和传世,同时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充实的源泉。一向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 近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专家团队编纂的《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一书,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付梓出版。全书共收集近300位名医医案15000余例,800余万...

  • 瑞士中医教育在民间

    瑞士中医教育在民间

    一个国家的发达与文明程度,可在教育状况上反映出来。一个学科也一样,其专业教育的规模、水平和内容形式,能映射出这一学科和行业的基本情况。 现今的瑞士中医教育,一是属于民间性质,二则归于职业教育。民间易于理解,即非官方所为,而是私人兴办。有关瑞士的职业教育,需要加以说明,因为这与我们国内的概念有一定区别。 与我们国家一样,瑞士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后,学生有两种选择,一是升读普通高中,目标是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二是进入职业教育,学习某种技能,为就业做准备,也就相当于我们的职...

  • 岳冬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岳冬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十年来,岳冬辉系统开展了温病学证治规律探讨与理论研究,并率先在总结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黏膜免疫机制研究,取得前沿性研究进展。 在近十年的研究工作中,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团队主要学术骨干岳冬辉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院士的实验室为研究平台,围绕中医《温病学》学科和中医药防治流感的科学研究为研究内容,开展了文献整理、理论探讨、科学实验、临床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于创新,已形成稳定的科...

  • 谋划“十三五” 开启中医药新篇

    谋划“十三五” 开启中医药新篇

    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对今年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从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规划制定与实施等10项任务进行部署。 今年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增强自信、抢抓机遇,勇担重任、奋发有为,全面推进深化中医药改革,全面推进中医药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全面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全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 “六位一体”引领中医药上新台阶

    “六位一体”引领中医药上新台阶

    2014年,全国中医医院诊疗人次达5.3亿,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比综合性医院低12%和24%。“十二五”期间,共有36项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建设了471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培养了2300余名中医药学科(后备)带头人。中药工业总产值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2014年超过73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总值近三分之一。 一组组鲜活的数字,折射出中医药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

  • 中医药发展得民心

    中医药发展得民心

      11月22日,正值小雪,寒风中的北京展览馆显得格外温暖,展厅内人头攒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团体、群众纷纷前来参观“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图片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及辉煌成就。中医药作为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项目之一,向公众展示着这十年来取得的成绩。   从事行政工作的刘女士仔细观看了中医药事业板块的每一张照片,她说“我对中医药非常信服,一般都是先西医检查后中医治疗,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方面效果很好,中药也不是单纯针对某一个症状而是整体的调...

  • 累,是一个中医药古籍中特有的量词

    累,是一个中医药古籍中特有的量词

    累,是一个中医药古籍中特有的量词。因为后世较少使用,所以有可能被误解。 如《肘后备急方》卷二第十二:“生姜一两累,擘破,以酒半升,煮合三四沸,顿服之,差。” 有一校注本注谓:【一兩累】《外台》作“三两”,《医心方》作“三累”。累,同“絫”,古代计量单位名。《广韵·纸韵》:“絫,十黍之重也。累絫同。” 另一注本校注者不知道“一两累”...

  • 中医药学熔铸传统文化之根本

    中医药学熔铸传统文化之根本

    自中医药科学体系形成至今2000余年,无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历朝历代,东西南北,都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献身中医药事业。据李经纬教授主编的《中医人物词典》收录,从古至上世纪中叶,对中医发展做出卓著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就有6200余人。 同时,以《黄帝内经》等四部经典为代表,形成了中医药学的文献体系。据2007年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1949年前中医古籍为13455种,加上台湾现存的690种,合计14145种。在反映古代中华文明成果的三部大型丛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中,中医...

  •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700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治未病”概念,并从养生、延年、益寿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述。唐代医家孙思邈进一步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将疾病明确划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类。医圣张仲景运用五行乘侮规律开展“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