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302页
-
创新才能让中医药飞向新高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高尚在于化蛹成蝶、化梦成真。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没有未来,没有生存。说创新关系事业的命运一点也不为过。屠呦呦老师奉青蒿素给世界的科学实践,恰恰展示了创新的重要性,也给中医药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潜心传承,着力创新。 众所周知,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其浩如烟海的经典蕴藏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取之难尽,用之难竭,作为中医人应该沉下心去学习、研究这些宝典,古为今用,获益无限。屠呦呦老师及其团队恰恰是汲取前人的智慧,在对古典的挖掘中获得了灵感和精华,因此中医药工作者必有中医药经典的&l...
-
中药的服用方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呢?
生活中,使用中药的患者很多,但中药是不是煎好后,趁热喝下去就行了呢?中药的服用方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呢?其实,中药的服用方法是很有讲究的,根据不同病证采用不同的服用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如果服药的方法不当,则很可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那么,中药有哪些服用方法呢? 热服法 热服法指药液趁热服用,以利发汗解表,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发散之剂。中医认为,欲驱风寒出之于外,必热服且暖覆其体,令药气行于营卫,热遍周身,挟风寒而从汗解。 寒服法 寒服法指将药液放凉或冷藏服用,适宜内热证或暑天外...
-
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发布
11月26日,中医药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等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进一步规范中医药临床诊疗、基本术语及评价方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等32项标准。其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编制完成的国内第一部指导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的技术规范性文件,注重突出中医神志病学学科优势,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中国中药协会发布...
-
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药质量优化的典范
2015年12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在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和李克强的批示并讲话。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被感振奋,应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加强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推动中医药原始创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独特贡献。 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药质量优化的典范 中医药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其中传承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动力,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中医药的...
-
肯定中医药应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编者按:历经20多年修订,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于2012年10月26日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高票通过,并在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发展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于11月30日委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中医药行业《精神卫生法》普法培训班”,充分说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在中医药行业实施《精神卫生法》...
-
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
中医药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一是数据量巨大。如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4所医院全年的门诊量达到698万,仅广安门中医院1天的门诊量就超过1万人次;每年还有将近6万多的住院患者。如果将这些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部数据化,每人次就诊产生的医学数据以10M计,那么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高达70TB,如果把全国中医院的临床数据都汇聚起来,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中医医院,每个患者不但要经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还会经过各种理化检测进行疾病及其预后的诊断,所以不光有病历资料中包含的信息,还会有生化检查、多种...
-
成功的中医药知识传播活动
温长路,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专家、科技期刊审读专家、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等。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文史、政论、科普等各类文章1000余篇,出版著作60余种。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关系中医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任务。既不能将学术与文化对立起来、隔离开来,也不能宣传唯文化论,用文化淹没学术、替代学术,要解决好二者间...
-
过分分化危害中医学科特色
与西医擅长针对局部、靶向的医疗方式不同,中医能够发挥的特色正是在于它整体、系统地处理疾病,即使学科分化得再细、再精准,作为中医的学科不论是在教育、临床的过程中都应当保持整体系统、辨证论治的特色,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具备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技术手段。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当侧重于中医学思维培养、中医学知识储备以及增加临证实践机会。如果仅仅是模仿西医医学偏重于实验化、技能化的培养方式,最终我们的人才也会遗憾地在中医学中浅尝辄止,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具备优秀中医素养的中医人才。 中医千年以来所积累的丰厚医...
-
《精神卫生法》给中医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中医药行业在精神与心理障碍的防治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已经为《精神卫生法》实施后中医药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与动力。面对问题,笔者认为中医药行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应对。 加强《精神卫生法》普法培训 增强法律意识,充分意识到《精神卫生法》实施给中国人精神生活层面带来的影响,包括给予医生与患者的权利、义务,才能妥善应对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 加快建设精神与心理障碍防治体系 中医药行业精神卫生服...
-
中医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已经让中医精神卫生和中医心理学的人才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如果没有人才,中医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艰巨任务将难以完成,如果不能建立这样一个全新服务体系与模式,中医药行业最终将会损失至少三分之一的医疗市场份额,而且也会不可避免地使中医院在能否诊治、如何诊治精神与心理障碍方面陷入繁杂的医患纠纷之中。 业内人才的培养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培养专业化高端人才。学习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有中医背景、又懂现代精神病学和中医心理学的双料人才,解决中医心理学基础性人才瓶颈...
-
努力提高中医药市场核心竞争力
最近,吉林省辽源市全面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做好区域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健全中医医疗集团四级网络,辽源地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几年,辽源市紧紧围绕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不断加强中医药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各级中医医院的医改工作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出台以政府名义下发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1年4月11日,辽源市出台《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辽源市第一个以政府名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