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135页
-
便秘 中医称便闭 临证常用简便小方
便秘,中医也称便闭,泛指大便秘结不通畅,大便坚硬而难排,排便时间延缓,或间隔时间过长。一般指超过三天一次,或每周少于三次大便可视为便秘。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便秘是常见症状。 按照中医观点看,年迈体弱者,气血亏虚,阴液溃乏,或因宗气不足,鼓动无力可以引起便秘,偶有因肠内癥瘕积聚阻塞肠道引起便秘,但大多数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多由气血津液不足引起。老年人体力活动偏少,饮食过细或多食温补之品,易引起胃热炽热,煎熬大肠津液,也有因使用利尿剂、止痛药、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颠茄之类等也会引起便秘。 笔者临证时常使用简便小方效...
-
中医辨治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为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中医认为,其早期属热证、实证,为湿热、毒火阻滞肝脉;后期则伴有肝肾不足。根据症状,体征,结合舌脉,一般将本病分为三型,即湿热下注、毒热蕴结、肾气不足。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1.湿热下注型:常见生殖器疱疹部位水疱成簇,周边有红晕,或有糜烂,有轻痒,可见小便黄赤,口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多由于平素喜肥甘厚味,湿热之邪下注肝经所致。冶宜清热除湿,方药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 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 10克,车前子(包) 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木通 1...
-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调成稠糊状敷脐内
孔某,女,33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诉自1995年1月始肠鸣腹痛腹泻,受寒后加重,大便呈稀糊状,兼有黏液脓血,腹痛时即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曾服消炎止泻中西药多次,效果不佳。后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橫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均有糜烂及溃疡,距肛门6~7 厘米较严重,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曾经中西药物内服和保留灌肠,方能暂时维持。若3日不灌肠,每日数次泻下黏液脓血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辨证属脾胃寒湿,下注肠间,日久而发。治应健脾渗湿,温阳散寒,涩肠止血愈疡,收敛止泻。 取炒苍术30克,炒白...
-
骨性关节炎中药涂擦进行治疗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 病,是以软骨退行性病变为核心,累 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 其他结构的慢性炎症。其病理特点 为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和继发性退 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其病因是各种因素致关节长期劳 损,积劳成疾,外伤筋骨,内耗肝肾, 筋骨失养而衰退,产生骨性关节炎, 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 临床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涂 擦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 F。 一、临床资料 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其中男 15例,女25例;最...
-
中药调理 顽固性便秘治验二则
患者,女,67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 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时轻时重,重时自行口服通便灵、三黄片等通便泻下药及中药番泻叶代茶饮治疗,症状暂时缓解。近1年来便秘症状加重,服上药效果亦不显,遂要求服中药调理。症见大便秘结,5~6日一行,但大便并不干硬,肛门内有物坠感,数至厕而无便或大便量极少,伴有胸脘满闷,身疲乏力,声低懒言,纳食乏味,舌质暗淡,少苔,脉细弱。辨证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宜健脾益气,升阳助运。方用:黄芪30克,白术12 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 12克,柴胡12克,山药15克...
-
中老年便秘患者药粥调理
秋季气候干燥,老年人对渴的感觉不敏感,身体经常处于缺水状态,因此秋季是老年人便秘的高发季节。以下四款药粥以“润下”为原则,可滋润肠道,促进排便,又不会导致腹泻,是中老年便秘患者的最佳选择。 杏仁粥 用甜杏仁20克,以热水泡软去皮捣烂,与粳米100克共煮粥,煮沸后再放入冰糖适量,同煮成粥即可。此方适用于肺虚喘咳的老年便秘者食用。 肉苁蓉粥 取肉苁蓉15~30克,入砂锅加水煮烂,然后去渣,再放入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姜少许,再煮沸即可。《本草经疏》就肉苁蓉指...
-
中医整脊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脊柱运动力学理论
中医整脊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以调曲复位为主要技术,对人体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为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进行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诊断;依据脊柱和脊神经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开具药物辨证论治处方,制定调曲复位治疗方案;运用中医外治法,以理筋、正脊骨法、四维调曲复位为主,并配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运用强身健脊十八式方法,指导患者治疗后护理和预防保健;书写病历,记录病案。 “一个完整的整脊过程需要多个中医整脊师的通力...
-
中医治肛门脱垂 中药内服和外洗法
脱肛又称肛门脱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中医认为肛门脱垂者皆因中气下陷所致,可用中药内服和外洗法治疗。 内服法:炙黄芪80克,红参(另炖)、升麻各10克,乌梅3枚。将黄芪、升麻、乌梅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合并两次药液混合参汤,早晚两次分服。脱肛严重者将升麻量加至15克。治疗期间,避免负重,宜卧床休息。 外洗法:乌梅、五倍子各20克,金银花、黄柏各30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置于盆内,待温,坐浴洗肛部,早晚各1次。 广西桂林监狱...
-
6种可治痔疮的中成药
中医以为,痔疮的病因多为脏腑衰弱。此病患者若利用一些可调度脏腑功效的中成药举行医治,可改进或消弭肛门痛苦悲伤、大便带血等症状,同时在服用药物时代忌食辛辣燥热的食品。下面先容6种可医治痔疮的中成药: 1.地榆槐角丸。地榆槐角丸由地榆、槐花、槐角、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等药物构成,拥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能,合适有便血、赤色鲜红、肛门肿痛或痒痛、大便干燥、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等症状的痔疮患者利用。用法是:每次服1丸,逐日服2次。 2.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
-
软组织挫伤常用中成药小汇
日常生活中,.磕磕碰 碰在所难免,尤其是经常 参加运动锻炼健身的中老 年人,不慎造成软组织(是 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 滑膜囊、神经、血管等)损 伤、扭挫伤的事时有发生。 为了帮助早日康复,这里 介绍几种软组织扭挫伤常 用中成药,以便大家选用: 一、外用中成药: 1.治伤酊:能活血祛 瘀、消肿止痛。主治扭伤、 挫伤。使用时,涂擦患处, 每日数次。本品为外用药 物,切忌内服。 2.吊筋药:能活血化 瘀、舒筋活络。主治跌打损 伤后伤处疼痛、屈伸不利 等症。使用时,取药粉15 克,以鸡...
-
中药熏洗巧治痔疮
笔者用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处方:五倍子25克,白矾20克,艾叶30克,芒硝、花椒、白芷、车前子、金银花各15克,升麻6克。 方法:将以上药物装入纱布袋,放入搪瓷盆中,加水 3000毫升,文火煎煮至沸10~20分钟。趁热气盛时坐在盆上熏洗患处,当药液不烫时,再行坐浴或以纱布蘸药液熏洗患处15~20分钟,每日1剂,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熏洗完毕后侧卧位用痔疮膏涂于嵌顿的痔核上用手轻轻按摩,使嵌顿在肛门外的痔核全部进入肛门,必要时用纱布卷压迫、胶布固定以免脱出。连续熏洗,直至症状消失。 此外,痔核脱...
-
中医“脱肛”升阳益气为第一大治法
脱肛,又名直肠脱垂,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用力时直肠脱出肛外,部分患者还伴有粘液血便、便秘、肛门部位坠胀等症状。本病中医也称“脱肛”,升阳益气为第一大治法,临床研究发现,以下方法对治疗该病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供参考。 方一 云南白药8克,五倍子、煅牡蛎、煅龙骨各12克,枳实3克,共研细末。先以3%温盐水坐浴,再外涂石蜡油,然后取药粉均匀地外扑直肠粘膜面,手法复位后卧床休息1小时,一般连续使用3-5次可治愈。 方二 取鱼腥草60克,野菊花根50克,赤石脂、伏龙肝各4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
-
骨折后腹胀中药敷肚脐
骨科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所致的神经损 伤、术中神经阻滞,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 及体位固定而致胃肠蠕动减弱,即中医之 血瘀阻滞经络,阳气不振,气机升降失 常。传统方法以泄为主,但易伤阴劫液, 或灌肠因体位活动受限而不方便护理。采 用中药敷脐治疗骨科患者术后腹胀,有活 血化瘀,行气止痛,培元固本、和胃理肠 之功效。 方法:大黄、肉桂各40克,枳实、 元胡各30克。诸药共研为细粉,瓶装密 封备用。使用时先洗净脐部,取药粉20 克用热醋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5 厘米×5厘米麝香止痛膏封贴,24小时更 换1次,连...
-
痹即痹阻不通 尪痹予上中下痛痹方加减
痹,即痹阻不通,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1]。现代医学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 旷惠桃教授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长期专攻风湿类疾病,善于活用经方治疗各种顽痹。自创独步汤、养血通痹汤、上中下痛痹方等经验方,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旷师学习,感受颇深,现总结旷教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常用药对的临床经验,并附临床案例2例,供广大临床医师借鉴。 常用对药...
-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药治方
腱鞘囊肿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患者多因扭伤起病,初起症状不显,然日久疼痛愈重,致影响正常生活。针灸门诊用多针围刺,起针后挤出透明黏液的方法有效,但有时也挤不出黏液,致患者病程缠绵。四物汤加味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伤科学》认为多因用力扭转或跌扑所致,其表现为腕部微肿,疼痛逐渐加剧,在桡骨茎突部阳溪穴处有显著压痛,且可牵引至手指、手掌以及前臂。初起时活动略有障碍,患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腕向尺侧屈曲时疼痛增加,拇指运动乏力。如在掌部用力扭转则疼痛加剧,旋转腕部可听到筋腱摩擦音。书中提出治法主...
-
三型痔疮宜用中药外敷治疗
对于外痔,除了内服中药外,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 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 10克,皂刺10克,水蛭10 克,地龙20克,枯矾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克...
-
中医验方治疗肛门瘙痒效果很好
肛门瘙痒虽然不是大病,但发作起来奇痒无比,难以忍受,该病男女老少均可罹患,男性多于女性,痔疮、肛裂、肛瘘、脱肛、肛乳头炎、肛窦炎、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蛲虫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引发。中医验方治疗该病,效果很好。 1、皮肤湿润者,可用枯矾粉干撒患处,每日3次。 2、皮肤干燥者,可用黄连膏或青黛膏外敷患处,每日3次。 3、如为蛲虫引起者,可用保留灌肠的方法,取百部30克,加水250毫升,煎成8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连用1周;或用大蒜头捣汁加水200毫升,煎至70毫升,每晚以温药液保留灌肠,连用5日。...
-
消便秘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候某,女,53岁,2012年8月初诊。 主诉:便秘1年。患者近1年来,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脘腹胀满,便时用力大便难出,汗水淋漓,痛苦不堪。四处求医,多方治疗,终难收效。观前医多用四磨、 承气、平胃散之属,也有用麻仁丸之类,药后时有小效,但停药后便秘如故。 笔者观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烦不欲食,六脉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此属气虚之候,气虚则大便无力推送,致使浊气在下难以升提,故气滞肠胃, 腹胀满闷,大便艰涩,断然治以补气为法。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方:黄芪50克,党参15克,白术...
-
治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方
方药:党参15克,黄芩20克,木香、地榆、砂仁、炙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剂,每日1次。如泄泻甚者加薏苡仁、马齿苋;食滞者加炒山楂、麦芽;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巴戟天。 方法: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下塑料布;选用14-16号导尿管或细肛管,用石腊油润滑管头,轻轻插入肛门约20-25厘米,将药液缓缓注入肛门,药液在肠道内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 注意:药液的温度以38℃-40℃为宜,温度太低,易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加快,将药物排出,达不到保留灌肠目的。...
-
肛门下坠“直肠黏膜松弛移位症”中药治方
边某,女,48岁, 1984年1月23日初诊。 主诉:肛门下坠2个多月。诉在综合医院诊断为“直肠黏膜松弛移位症”,医生说除了手术,无有效治疗办法。患者不愿手术,请中医治疗。来诊时,感肛门下坠有欲便感,行坐不安,非常不舒,伴腹痛,口苦,大便日1次、不利,口苦,苔白,脉沉细左尺实。 病机与治则:中气下陷,大肠气滞;治宜益气升阳,理气导滞。 组方:红参10克(另包久煎单服),白术12克,茯苓10克,升麻4克,荔枝核12克,橘核12克,香附12克,枳实10克,肉桂4克,淫羊藿12克,炒山...
-
中药治癌性便秘疗效好
在临床工作中接触的肿瘤患者,多为 中晚期,因其久病体弱加之手术、放化疗后 及镇痛剂的应用,便秘就成为临床常见症 状之一,目前临床多应用泻药对症治疗,由 于泻药长期采用使肠黏膜应激性减退,常 易导致顽固性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采用补肾健脾、润肺之法治疗癌 性便秘,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 最小3l岁,最大78岁,31~49岁12例, 50~59岁8例,60~69岁13例,70岁以上 19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肺癌19例,胃 癌11例,肝癌4例,食道癌5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