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功 第10页

功 第10页

  • 慢性肾功能衰竭 朱良春治方改善微循环

    慢性肾功能衰竭 朱良春治方改善微循环

      临床常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但疗效多不满意。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该病肾虚为本,但湿热、水毒、浊瘀为标,尤其在尿毒症阶段,更不能只治本,不治标。因为此时血中非蛋白氮的指标明显升高,故降低非蛋白氮为治疗的关键。他在温肾、补肾的同时,必配合化湿热、利水解毒、泄浊瘀之品,降低非蛋白氮,以利于危机的逆转。   相关研究也表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有抑菌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解除肾小动脉痉挛,增加肾血流量,抑制或减轻变态反应性损害的作用。   朱良春认为,在尿毒症阶段,由于非蛋白氮、肌酐持续升高,浊阴上干,出现频...

  • 刘启廷治功能性水肿典型病例解读

    刘启廷治功能性水肿典型病例解读

    功能性水肿又称特发性水肿,是指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综合征,因其发病原因不明,理化检查无明显异常,临床亦称之为原因不明性水肿。该水肿以中年女性患者为多见,水肿往往局限于两下肢或眼睑等部位,重者可扩展至全身,呈轻度或中度浮肿,有些病人间歇或持续数年,可伴有头晕、乏力、纳差、失眠等症状。应用西药利尿剂水肿可暂时缓解,但缺乏根治的有效方法,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 功能性水肿属中医的水肿范畴,古代医籍有“肿满”、“水病”、“胕肿”记载。中...

  • 神疲乏力肾功能差 中医疗法

    神疲乏力肾功能差 中医疗法

    基本情况蒋某,男,78岁,于2013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神疲乏力1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 初诊2013年7月10日,患者就诊时诉乏力、脘腹胀满、恶心欲呕、腹胀、腰膝酸痛、小便少、大便稀溏。查体见下肢浮肿,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弦细。实验室检查结果:尿素氮12.64mmol/L(毫摩尔/升)(正常值3.2-7.1mmol/L),血肌酐567umol/L(微摩尔/升)(正常值88.4-176.8umol/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期),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胃气上逆,治以健脾...

  • 慢性肾功能衰竭 温阳为治 典型病案

    慢性肾功能衰竭 温阳为治 典型病案

      迁延而成 温阳为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所致的慢性肾功能减退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发病原因很多,如各种肾脏病变持续发展,最终均会导致慢性肾衰,其中首要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约占64.4%,其次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占19%,其余为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先天性多囊肾、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性肾病等。   甘肃省肿瘤医院教授裴正学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以擅治糖尿病、肾病、白血病著称。笔者现将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

  • 主治肾功能代偿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 祛毒汤

    主治肾功能代偿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 祛毒汤

    王国柱,男,1948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担任研究生院学位课程《黄帝内经》、《中医各家学说》主讲教授,研究生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尿毒症课题组长,科技部肾病尿毒症攻关项目课题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学师承班导师。 从事临床、科研及中医研究生教学工作45年。熟读经典,有丰富的临证治验。首创“益肾祛毒法”,擅于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IgA肾病、尿毒症等肾系疾病;以及肿瘤、血液病、脾胃...

  • 常按揉中极穴 改善泌尿功能

    常按揉中极穴 改善泌尿功能

    中极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 脐下4寸。膀胱的气化作用正 常,则排尿正常,如果膀胱气化 不利,就会出现尿频、尿失禁等 症状,尿频、尿失禁的患者可选 择按揉中极穴。如果配合膀胱俞 (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一 起使用,效果会更好。 按摩的时候可以不用拘泥 于按摩的方法和次数,有空的时 候就多揉揉,时间长了,不知不 觉就能改善泌尿功能。除了按 摩,还可以对这两个穴位进行艾 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天 1~2次,经常艾灸,能显著改善尿 频、遗尿等泌尿系统方面的疾 病。 不仅如此,中极穴还能辅助 治疗男子遗精、阳...

  • 邵朝弟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邵朝弟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1], 其多呈进行性发展, 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或肾移植维持患者生命。该病西医治疗存在医疗费用昂贵、不良反应众多、肾源严重不足的现象, 而运用中医药早期介入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邵朝弟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全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 从医50余载, 对肾脏病的诊治颇有心得, 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思想。...

  • 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建中理劳汤

    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建中理劳汤

    陶汉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自然基金课题多项。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九老”之刘献琳教授,从医40余年主要研究仲景学术思想及中医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对于温病学亦研究颇深。 组成:党参30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生地黄15克,菟丝子15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功效:建中补肾,化瘀泄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部色诊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部色诊研究

    《灵枢·五色》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色诊的发展是对其进行客观化、仪器化、智能化及定量与半定量化[1],使经验转化为参数表征。目前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面诊研究均是建立在可靠的科学数据与图形的基础上,同时整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分析,为其中医药临床诊治评价体系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客观指标[2]。本课题从面部色诊参数着手,试图找到具有中医诊断价值的特征参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虚兼湿浊证的中医临床诊断和“病后态”的健康管理[3]提供参考依据。...

  • 肾病综合征 五味异功谷麦芽 黄芪山药白蔻加

    肾病综合征 五味异功谷麦芽 黄芪山药白蔻加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汉族,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继承作业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当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作业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历辑要》《国医大师周信有医学精华》等著作。 组成:蜜炙黄芪10~15克,党参15克,麸炒白术12克,茯苓10~15克,炒山...

  • 下元不固尿失禁 昆仑三阴交建奇功

    下元不固尿失禁 昆仑三阴交建奇功

    尿失禁在临床上以神志清醒时尿液不能自控而流出为特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虚、肾气不足、下元不固、膀胱约束无权,或脾肺气虚、脾失健运、上虚不能制下,或火热郁于下焦、湿热蕴结、脉络遇阻、膀胱气化失司、开合失职而致小便失禁。 辨证要点 肾气不足:畏寒肢冷,白天尿频,夜尿尤频并逐渐加重,下元不固,气化失司,开合失职,小便失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肺脾气虚:脾失健运,上虚不能制下,尿频以致失禁,每遇咳嗽、打喷嚏、惊吓,尿液不自主流出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

  • 肾主藏精辨证分型 其生理功能较多

    肾主藏精辨证分型 其生理功能较多

    肾是极为重要的脏器,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其生理功能较多。 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 所谓精即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且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运化吸收而生。先天与后天之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出生之前,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出生之后,后天之精不断供养先天之精,使之得到不断补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主生长生殖 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人的生殖和生长发育能力。肾藏...

  •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对论治”临床思维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对论治”临床思维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在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基础上,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是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最终结局,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国医大师吕仁和学验俱丰,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上,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并有独到的经验,临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立肾病“微型癥瘕”病机理论,提倡运用“六对论治”临床思维,本文就吕仁和教授运用灵芝、红景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灵...

  • 中医学对排尿功能障碍的认识

    中医学对排尿功能障碍的认识

    石学敏调神理脬针法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经验 石学敏 ( 1938—) ,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老师。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40 余 年,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 系。临床坚持 “中西结合、融西贯中” 、针药并用、形神兼 备。所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率 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使传统针刺手...

  •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药处方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药处方

    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 2010年10月18日10时科别:二沙三楼特诊 姓名:杨某某 性别:男年龄:41岁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主诉:发现双肾实质慢性损害一月余。 现症见:偶有疲倦,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细。 辅助检查:2010.9.3B超:考虑双肾实质慢性损害,左肾小囊肿,小结石,左室假腱索。2010.9.524小时尿蛋白:456mg/24h。2010.8.3甘油三脂:4.77ummol/L,肌酐277ummol/L,尿酸680ummol/L。 西...

  • 瘀浊内蕴之慢性肾功能不全 组成方药加减

    瘀浊内蕴之慢性肾功能不全 组成方药加减

    作者:沈晓昀 张忠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周富明,男,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40年,致力于肾脏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善于辨治内科疾病,尤擅诊疗肾脏疾病,学验俱丰。   组成:   熟附子6克,白术10克,生黄芪20克,生大黄6克(先浸后下),生薏苡仁30克,茯苓12克,炒川芎10克,...

  • 慢性肾功能不全方解加减运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方解加减运用

    周富明,男,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40年,致力于肾脏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善于辨治内科疾病,尤擅诊疗肾脏疾病,学验俱丰。 组成:生黄芪30克,生大黄6克(先浸后下),仙灵脾30克,紫丹参15克,制附片6克,煅牡蛎30克。 功效:益气温阳,化瘀解毒。 主治:脾肾气虚、瘀浊内蕴之...

  • 探究五禽戏功法中虎戏和鹿戏的强腰固肾作用

    探究五禽戏功法中虎戏和鹿戏的强腰固肾作用

    在中医保健防病的发展历程中,强腰固肾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腰部是身体承受力量的主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大多都需要依靠腰部力量才可以完成,说明腰部强弱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腰部也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腰痛、腰肌劳损等腰部疾病。腰为肾之府,肾精、肾气的充足与否也决定了腰部是否强健。五禽戏作为一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创编的传统导引功法,其中的动作体现了躯干和四肢的全方位运动,包括前俯、后仰、侧屈、扭转、折叠等姿势,尤其是对腰部进行有效的锻炼,具有良好的强腰固肾作用。 1 五禽戏概述...

  • 慢性肾功能衰竭 元气为生命之本元气亏虚

    慢性肾功能衰竭 元气为生命之本元气亏虚

    张星平运用元气理论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发展至晚期的共同归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疑难病证之一。国外文献报道,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1,2]。中医学中原没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记载,一般多归属于“水肿”“癃闭”“关格”“虚劳”“溺毒”等疾病范畴[3],现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m...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套功能锻炼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套功能锻炼操

    根据临床理论结合多年经验,南京市第二医院介入科编排了一套功能锻炼操,该操以床上锻炼为主,具有实用、科学、全方位的特点,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患者。 第一节:直腿抬高 采取平卧位,全身放松,单腿伸直抬高,从0°开始,反复锻炼,逐渐达到90-100°。 目的:练习髋关节直腿屈曲和腰髋肌及大腿肌群。 第二节:屈膝分合 体位采取平卧位,双膝屈曲90°,进行有节奏的双膝分展合并,逐渐分膝贴近床面。 目的:锻炼...

  • 排尿功能障碍,尿频或尿失禁,龟板灸的治疗特色

    排尿功能障碍,尿频或尿失禁,龟板灸的治疗特色

    龟板灸治疗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特色浅析 排尿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诸多后遗症之一,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较多,其中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患者脑部可以发出正确指令,但膀胱无法自如收缩,由此产生尿频或尿失禁症状。如果排尿困难症状持续不改善,日久可能导致膀胱括约肌损伤,膀胱收缩功能变差,从而进一步加剧尿频、尿失禁症状[1]。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排尿功能障碍属于“癃闭”“淋证”等范畴,《素问·宣明五气》记载:“膀胱不利为...

  • 寒痉汤的组成及功效 治颈椎轻度增生案

    寒痉汤的组成及功效 治颈椎轻度增生案

    □ 张再康 河北中医学院 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他说历代医学大家的经典名方、验方如繁星点点,饱含了医家智慧的光芒。如果能够领会这些经典名方的精神实质,灵活应用,在面对临床纷繁复杂的病证时才能胸有成竹。李士懋临床常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有时甚至直接用原方不增减一药。也正如此,李士懋一生仅自创了两首方剂,一首是新加升降散,一首是寒痉汤。下面笔者谈谈对寒痉汤的认识。 寒痉汤的由来 寒痉汤是由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止痉散两方组合而成。 桂枝去芍药...

  • 艾叶泡脚功非小补 祛除颈肩腰腿痛

    艾叶泡脚功非小补 祛除颈肩腰腿痛

    艾草,纯阳之物,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成艾条供艾灸用。 祛除颈肩腰腿痛 气候寒凉的时节,很多艾友的老毛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还有老寒腿都会时不时的冒出来。这时很多人会随意吃点止痛药。 其实很多人都不懂:一吃就好的止痛片,副作用就大了去了。想要止痛,告诉大家一个超简单的方法: 艾叶 + 酒 材料:艾叶60克、生姜15克、生...

  • 强直性脊柱炎合理饮食 加强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合理饮食 加强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将其归属“大偻”的范畴。在汉朝之前中医就已经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大致说明了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病机。 《黄帝内经》中首次对痹证进行了描述,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病因上强调了风、寒、湿三邪合至而为痹,即说明多种外邪的共同作用是痹证发生的条件。对于其病因,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多...

  • 抻筋伸腰功图片详解
  • 桡骨远端骨折血肿内麻醉 手法复位外固定 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血肿内麻醉 手法复位外固定 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6%~11%。临床上多采用中医正骨方法治疗,很少采用手术固定处理。不论骨折粉碎与否,在具体操作中,只要全面理解正骨要领,采用以下治疗步骤,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血肿内麻醉 虽然在伤后1~2小时内复位较易成功,有些甚至可以不用局麻,即可复位或基本矫正。但疼痛会造成患者恐惧,甚至影响复位效果,所以应当使用麻醉,最简单的方法是:常规消毒后,5%利多卡因注入骨折处的血肿内,约1~2分钟左右,将血肿内血性液抽出,既起到麻醉作用,又减轻局部肿胀...

  • 龟鹿二仙胶的性味及功用 对症治疗骨关节炎

    龟鹿二仙胶的性味及功用 对症治疗骨关节炎

    龟鹿二仙胶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 “痹证” “痿证” 等范畴, 该病最 早记载于《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认为本病的病机是肝肾亏 虚、 长期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素问·痹证》记载: “风 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 ; 《素问·刺节论》记载: “病在骨, 骨重不可举, 骨髓酸痛, 寒气至, 名曰骨痹” ; 《素问·脉要精微 论》记载: &ld...

  • 颈椎病防治颈部练功 按揉风池穴肩井穴百会穴

    颈椎病防治颈部练功 按揉风池穴肩井穴百会穴

    专家简介:张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当选首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 当今社会,“手机族”的部队正在壮大,天天垂头看手机不只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严重影响本身健康,颈椎病便是其引发的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从中医视点看,颈椎病属于“项痹”“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中医以为,颈椎病是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一起...

  • 抻筋强腰功治腰部不适

    抻筋强腰功治腰部不适

    抻筋强腰功,源自隋朝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治疗腰部活动不利的导引法。该书在论述疾病治疗时不载方药和针灸,仅介绍导引术,这在中医古籍中可谓空前绝后,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导引术临床疗效的信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导引术的青睐。 功法特点:上下用力,腰部松柔 《诸病源候论》凡50卷,涉及67大类、1739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而与腰部活动不利相关的导引法主要出现于风冷候、风痹候、虚劳候、腰痛候,涉及20余条操作方法。这些导引法多从姿势动作角度入手,其操作要求做到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在操作达...

  • 治痿经验方 组方及功效 方论解析

    治痿经验方 组方及功效 方论解析

    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承人、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省皖南医学院终身教授李济仁,毕生致力于新安医学和疑难重症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提出了痹病的寒热辨治理论,创立了“痹痿统一论”新说,治病注重培补肾本,强调辨治痹痿同病,建立了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治则治法,并总结出以清络饮、温络饮、治痿方为代表的一系列经验方,现将治痿方介绍如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