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45页
-
慢性盆腔炎怎么治?名医治方
慢性盆腔炎怎么治(脾虚湿盛)方 处方:白芍、车前子、山药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乏力、下腹坠胀明显者,合补中益气汤;少腹痛伴浮肿者,合当归芍药散;病久白带如崩者,加乌贼骨、芡实、煅龙骨、煅牡蛎等。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渗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症见小腹坠胀,或隐隐作痛,经量增多或周期紊乱,白带清稀量多,绵绵不断,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不华,遇劳加重,舌质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慢性盆腔炎怎么...
-
山东名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方
山东名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瘀热互结)方: 处方:炒蒲黄、炒五灵脂、益母草、炒桃仁各12克,茜草、仙鹤草各15克,炮姜、大黄炭各9克,三七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泄热逐瘀,活血止血。用于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辨证属瘀热互结型。症见阴道流血量多、色红、有血块,小腹隐痛,血块排出后小腹隐痛略减,口干,无乳胀,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专家点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学“崩漏”范畴,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重症。现代医学认为功血的病...
-
子宫脱垂的中医药物治疗 通便消胀
宋某,女,48岁,2010年2月5日初诊。少腹坠痛,腰酸乏力半年有余,经医院妇科检查诊为子宫Ⅱ度脱垂,先后服用补中益气丸10余盒,效不佳。近几日腰痛加重,少腹胀满,大便不爽,食欲不振,时有呕恶,观其神疲消瘦,按之腹部胀满,虑其必有肠胃积滞,湿浊聚于下焦,重浊之气必累及子宫,岂能复旧,即投以消胀散加减:大黄9克,枳实9克,厚朴10克,佛手9克,青皮6克,木香9克,乌药6克,炒莱菔子12克,陈香橼10克,炒苡仁15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大便2次,量多,腹部顿感舒适,有饥饿感,舌淡苔白...
-
中医妙治高泌乳素血症阳痿
性功能障碍是男科常见病,病凶复杂。因高泌乳素血症而致阳痿足原因之一。采用中药治疗60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 22~45岁,平均32岁;病史2月~6 年,平均18月;血清泌乳素25~50纳克/毫升20例,51—100纳克/毫升30 例,1 01~200纳克,毫升10例,平均值为53纳克/毫升。 诊断标准:符合阳痿诊断,但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大于25纳克/毫升。排除垂体瘤,以及长期服用氯丙嗪、吗啡、西咪替丁等药物所致。 临床表现:患者多因情...
-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候群
当女性步入更年期后,有些人的月经周期开始不规律,也有人逐渐出现各种不适症。女性在四十五岁后,由于卵巢功能渐渐退化,同时女性荷尔蒙分泌也跟着减少,最后很可能就产生更年期症候群,这种情况跟人的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妇女更年期的症状有很多种,例如精神上常出现情绪不稳定、很容易激动、紧张、多虑、神经过敏、抑郁、睡不着、产生倦怠感等。此外,有的人会出现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乳房萎缩下垂、阴道干燥、阴部发炎、搔痒、频尿等,造成个人生活上很大的困扰。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脾胃具有生血、统血、摄血等功能,而女司女月经为气血生...
-
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附件炎
盆腔炎、附件炎是由女性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脓肿、卵巢脓肿和盆腔膜炎。患者多以小腹疼痛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等并发症,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气滞血瘀型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时加重;白带多,色黄,月经先后不定,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方药生地黄15克,柴胡、牡丹皮、延胡索、莪术、牛膝、安痛藤、桂心、连翘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寒湿瘀滞...
-
内蒙名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方
内蒙名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肝气郁结)方 处方:熟地、枳壳、白芍、生地、白术各12克,当归15克,柴胡8克,薄荷10克,路路通25克,夏枯草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舒肝解郁,理气止痛。用于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症见少腹两侧胀痛或坠痛,乳房胀痛,胸闷肋胀,精神抑郁,时叹息,或乳房内有一触痛的硬结,至月经前一天达高峰,月经后疼痛迅速减轻或消失,舌苔薄白,脉弦数。 专家点评: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妇科病,多见于25—40岁的...
-
阳痿中医药酒方
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生殖管道、附属腺及外生殖器组成。睾丸能 产生精子,分泌雄激素。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碌道是运输精子的生 殖管道,附睾还有暂时贮存精子和促进精子成熟的作用。附属腺包括 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它们的分泌物称精浆,连同精子构成精液。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多是指男性的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尿道 及附属腺体受到不同病原体的侵犯,导致这些器官功能损害,出 现阳痿不举、举而不坚、滑精、早泄、梦遗等症状。男性生殖系 统疾病危害严重,不仅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殃及家庭,使患 者饱受煎熬。为解除人们的痛苦,下面提供了...
-
阴道流大量豆浆似的白色脂液 中医处方
王某,女,45岁,1995年3月30日来诊。 诉半月余前突然从阴道流出大量豆浆似的白色脂液,顿时将内外裤浸透。仔细察看该白色膏液上悬浮大、小不等的油珠,并无其他颜色夹杂其中。既非白带又非月经。病者羞不就医,拖延8日,病情加剧。 刻诊:腰部酸痛,头目昏眩,四肢怕冷,略有气短乏力,面色苍黄,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平时有白带,但不严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 此系奇经空虚,带脉不束,冲任不固所致,病名乃“白崩”。故用张锡纯氏固冲汤治崩漏,按其法加附子、阿胶去棕榈炭。 处方:炒...
-
根据中医阴阳相互依赖的理论 医治阳痿
中医认为阳痿大多是由肾精亏虚、肾阳不振所造成。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省中医医院男科主任孙一鸣教授介绍,阳痿之类的病人往往兼有面色不好、精神萎靡、头昏眼花、腰痠腿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症状。 孙一鸣主任的临床经验是,阳痿治疗应以滋补肾精为主,温肾壮阳为辅。验方可用:熟地黄15克,山萸肉6克,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各10克,韭菜子、杜仲各15克,水煎服,每天1剂。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全鹿丸、人参鹿茸丸、龟龄集等。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 黄连根方
组成生晒人参(研细末)3g,黄芪60g,桂枝10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2g,桃仁12g,三棱15g,莪术15g,远志15g。 功效补气活血,消癥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用法先用清水500ml,泡浸30分钟,保留原清水煎开后15分钟即可一天当茶饮,日1剂。生晒人参研细末汤药送下,日2次。 方解本方是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用生晒人参和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以助血行,再用桂枝、赤芍、茯苓、丹皮、桃仁祛瘀生新,三棱、莪术行气止痛又能助破瘀通经除恶血。远志祛痰开窍,安神...
-
中医狐惑症 治宜调经养血解毒化湿方
师某,女,40岁,2001年3月3日初诊。 主诉:每次月经前后发热,伴口腔、外阴部溃疡3年余。就诊时月经将行,腹痛腰酸,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辨证属中医狐惑症,属血分有热,肠胃湿热,消化不良。治宜调经养血,和中安神,解毒化湿。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生地30克,金石斛12克,川牛膝10克,鸡血藤10克,木香5克,香附6克,川断6克,炒薏仁12克,车前子12克,土茯苓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5剂,水煎空腹服。 二诊:月经适来,外阴、口腔糜烂,头晕失眠,腹胀腰酸,脉细苔薄黄...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外治疗法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绝经期是从40岁以后至60岁,可长达20年左右。在这一阶段中妇女所出现的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及机体衰老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统称为绝经期综合征。双侧卵巢切除或经放射治疗后双侧卵巢功能衰竭者可导致内分泌失调,也可出现精神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本病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妇女49岁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
-
青海名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方
青海名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心脾两虚)方 处方:炙甘草、当归、白术、党参、麦芽、茯神、酸枣仁、柏子仁、陈皮各12克,黄芪24克,小麦、龙骨、牡蛎各30克,大枣15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甘润滋补,养心益脾。临床用于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中医辨证心脾两虚型。症见腰及少腹骨关节酸痛,失眠,多梦,心悸,气短,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似饥非饥,似饿非饿,手指发紧,舌淡,苔白,脉细弱。 青海名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血虚肝旺)方 处方:熟地20克,白芍、菊花、淮山药、淮牛膝、丹皮、桑叶、女贞子、...
-
中医保胎:胎动不安、滑胎
今年39岁的李女士,体质虚弱,常年卧床,15年前曾怀孕50天,之后行人流术。术后调养不当,经常头晕,腰酸,疲劳,自用肾气丸等药。在之后十几年中,李某先后怀孕5次,都在3个月左右无任何缘故而发生自然流产。 2008年中旬,李女士停经47天,尿妊娠试验阳性,经友人及家人的劝说后动了保胎之念,于是到医院求治。经过两个半月的诊治,李女士接受B超检查,结果提示:宫内见胎动,胎心良好,医生嘱其再服汤药10剂,而后用保胎丸,每日3次,每次1丸,连服1个月。最近,李某通过剖腹产,产下一男婴,母子平安。 医生解释,胎动不...
-
不能正常受孕 中医治疗处方
不孕症案 张某,女,30岁,2017年1月16日初诊。患者一年来不能正常受孕,检查发现垂体泌乳素(35.78ng/ml)增高,为受孕转中医治疗。患者纳眠好,二便调,月经规律,末次月经的时间为2016年12月25日,经色、量、行经时间均正常,经前经期无不适,妇科检查正常,近半月来晨起轻感头晕,活动后消失,舌暗淡,苔白,脉弦细。处以苁蓉牛膝汤加减:肉苁蓉20克,制远志20克,怀牛膝20克,宣木瓜15克,炒白芍15克,西当归15克,大熟地12克,生姜9克,炒乌梅20克,鹿角胶5克(烊化),8剂,水煎服,日1...
-
不孕症案例 中医诊断组方
不孕症案例 2:患者,女,34 岁,2013 年 6 月 12 日初诊。 2005 年曾宫外孕 1 次,后未避孕至今未孕。3 个月前做试管婴儿移植未成功。主诉平日思虑过多,月经量少,易激动烦躁,妇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舌尖红,苔薄白,脉细促。 诊断:继发性不孕症。辨证属肝脾不和。治当疏肝和脾,方予当归芍药散加减。 组方:白芍 20 g,当归、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 15 g,牡蛎(先煎)30 g,川芎 6 g,女贞子、墨旱莲、地骨皮、炙甘草各 10 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