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63页
-
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 健脾益胃
生津止渴利脾肺, 润肠止泻兼养胃。 细嚼慢咽易饱腹, 身患溃疡少光顾。 【注解】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城市生活节奏十分紧张,职业人群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忧郁,这时拿起一个苹果闻一闻,不良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同时还有提神醒脑之功。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帮助消化。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富含镁,镁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一个苹果中含有5克的膳食纤维,也就可以满足人体一...
-
中医心理临床应用举隅
笔者曾治一女病人,19岁,未婚。问其病由不答默默抽泣,精神萎靡,情绪极度抑郁,目光少神,面色萎黄无华,形体瘦弱。脉细弱。由于患者始终不答话.乃改问其父,只知其女半月前在会计培训班学习时被诬为考试作弊,当即生气回家,数日后返校.一昼夜不知去向.次日找回时见情绪不佳,精神疲乏,以后极少言语.仅流露过悲观厌世轻生想法,食量明显减少,曾多方求医无效,医生和家属皆不知病因由何而起。 根据以上所得,按郁证予逍遥散治之。经过分析,考虑内心可能有难言之隐,故而笔者与之交友谈心,谈思想及人生,谈社会、工作及生活…&he...
-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1.急性腰扭伤:搬重物姿势不当或突如其来的外力袭击等原因引起的肌肉、韧带、筋膜等损伤,使腰部发生剧烈疼痛。 外用方:红花15克,乳香、没药、栀子各10克,桃仁、当归尾、毛姜、地鳖虫各12克,碾碎,加酒拌匀后炒热,布包敷患处。内服方:桃仁、红花、独活、赤勺、川断、地鳖虫、木瓜、小茴香、破故纸各10克,杜仲15克,当归尾9克,水煎服。 2.腰肌劳损:是一种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腰部可出现长期酸痛。 外治方:醋糟500克,炒热后布包敷患处。食疗方:威灵仙15克,杜仲20克,猪腰子一对。将猪腰子切开去血膜,再把药物碾碎后...
-
从中西医看泥鳅 泥鳅粘液莫搓掉
泥鳅虽然生活在泥浆中,很多人都觉得它可能很脏,不愿意食用,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其情有独钟。那么,食用泥鳅有什么好处,食用前该如何处理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何盈犀。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何盈犀 记者殷鑫通讯员吴远团 从中西医看泥鳅 何盈犀表示,泥鳅在中西医中都有很高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从中医角度,泥鳅性味甘平,具有健脾暖胃、祛湿利水、解毒补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自汗盗汗、肝炎等有良好疗效。从西医角度,泥鳅不但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而且具有好消化、易吸...
-
关于邀请两位美国土著医药专家的信
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组委会: 第八分会“民族医药的研究与发展”是现代化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课题。在中国,民族医药是指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在国际上,与此相应的学者是谁?是需要我们认真物色和热情对待的。 我有幸作为第八分会的执行主席,并受第八分会秘书处的委托,负责物色第八分会的外方主席,明确给我两个全免(全部费用由会议负责)名额。年初,我们联系了美国著名草药专家Roy UptonHeraqlist,因迟迟未发邀请信而未遂所愿。之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到美国南达科他州Lakota ORl...
-
中医目诊之主要内容 中医经典对眼神表情的论述
“读眼术”是运用中医思维打开情志疾病的大门 中医认为情志疾病多与肝主疏泄及心主神志功 能密切相关, 临床上常从肝与心论治, 但仍无法客观 测量情志异常。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笔者认为对眼神 表情的观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新思路与新领域。 眼 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眼 神是无法伪装的, 它能真实、 准确的反映人内心的情 绪体验。 研究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与异常情绪体 验关系, 开创眼神表达内心情绪体验研究新领域, 寻 求直接、 真实、 准确地测评情绪体验的方法是医学、...
-
基于《伤寒论》阳明探讨脑肠相关与中医通下的关系
学习方剂的人都知道, 《伤寒论》为历代方书执 牛耳者, 方剂教材中的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方 都来源于张仲景的这本书, 书中审证辨因、 据证立 法, 用药之精妙常令人抚掌击节。 《伤寒论》中对通 下法的应用遍及六经病, 全书397条, 与通下有关的 条文就有90条, 其中, 阳明病最为广泛。 邪入阳明结 成腑实为 “可下证” , 故有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 也” 的论述。 张仲景发现在阳明病中, 常出现神志症 状, 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精神、 心理的改变, 而阳明又...
-
中医“病”的认知甚至早于对“证”的认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建英 李小茜 何建成 编者按:病、证、症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层次有别的对人体疾病的反映,对于病证的诊断均不可或缺。综合病、证、症三位于一体的诊断思维模式,逐渐发挥出中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优势,意在厘清病、证、症的概念,以辨证为核心构建诊病-辨证-识症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勾勒中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全方位、多层次地体现中医学的诊疗特征,充实了中医诊断的内容。本版特分上、下两篇刊发全文。 病、证、症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含义不同,可从不同层次反映疾病的特征,作用不可替代又互为...
-
中医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塑造功能和熏陶功能,能够把各种个人的、主观的精神产品变成社会的和客观的意识和精神,传统文化对中医教育亦是如此。尤其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已经几乎成为一种另类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所谓非主流文化充斥着浮躁、奢靡的气息蚕食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全面提升中医学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大有裨益。 01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教育的关系 中医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医教育理论的思想源泉。孙思邈的&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