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 第77页

药 第77页

  •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 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 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亦为小儿临 床常见病证。西医多采用对乙酰氨基酚 类、解热镇痛药,虽可取到短期的退热效 果,但副作用多。中药外洗治小儿外感发 热3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用本方治疗儿童外感高热320例。 年龄1个月一8岁;其中咽喉炎82例, 急性扁桃体炎64例,感冒160例,急性 支气管炎14例。 治疗方法:青蒿、白薇各100克,地 骨皮50克,薄荷20克。先将洗澡用水烧 开,加入以上中...

  • 中医治疗多汗症 几则方药

    中医治疗多汗症 几则方药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关。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为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   1.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

  • 中成药加减治盗汗

    中成药加减治盗汗

      “盗汗”隶属于“汗证”一病范畴,早在《灵柩·五癃津液别论》中就有“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的记载,《金匮要略》首提“盗汗”这个名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自汗、盗汗的区别更是明确指出:“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睡著汗出,即明盗汗”。对于自汗、盗汗,病因主要有营卫不和,肺卫不固,里热迫蒸,心血不足和阴虚火旺。   对于“盗汗”来讲,大多是由...

  • 小儿盗汗中药敷贴

    小儿盗汗中药敷贴

    盗汗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睡时汗液出,醒后即收为主症。笔者采用“止汗贴”外敷神阙及膻中穴治疗不同证型的盗汗10余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将五倍子、龙骨、郁金按2:l:1碾粉备用。随机用药,睡前将患儿神阙穴及膻中穴擦净,再将药粉与陈醋调成泥团如蚕豆大小敷于神阙穴及膻中穴,然后用4厘米×4厘米胶布一块贴在放好药团的神阙穴及膻中穴上,胶布中点对准脐中及双乳中穴,每次敷6~12小时,一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河北石家庄周华国 点评:中药外治是中医学的独特治疗方法,它...

  • 手足口病中药防治有好效

    手足口病中药防治有好效

    5-7月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温病”范畴,用中药防治有较好成效。 可用蒲公英、板蓝根各2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左右,分次饮服。或取白菊花、金银花、生甘草等开水冲泡,加适量冰糖或蜂蜜,代茶饮。此外,令孩子佩戴中药香包(内含藿香、艾灸、肉桂、山柰等粉末)、用艾条熏蒸房间,都有一定预防作用。 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可用白茅根、马蹄各100克,胡萝卜2个,甘蔗1根,加水7500毫升,煲出汁液约500毫升左右,分次饮用,一日饮完。 马蹄...

  • 小儿腹泻_中药方集

    小儿腹泻_中药方集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综合症。根据病因不同可分 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2岁以下婴儿,消化功能尚不成熟, 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尤其容易发生腹泻。夏秋季节是病菌多发期, 多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可随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玩具、用 品等进入消化道,很容易引起肠道感染性腹泻。表现为每日排便 5-10次不等,大便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似蛋花汤,或夹 杂未消化食物,或含少量粘液,有酸臭味,偶有呕吐或溢乳、食欲 减退。患儿体温正常偶或有低热。重者血压下降,心音低钝,可发 生休克或昏迷。 1.胡椒粉饼治疗小儿腹泻...

  • 孩子高烧不退 不妨试试中药

    孩子高烧不退 不妨试试中药

      前几天,刘女士带着孩子到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就诊的时候,孩子正发着高烧,孩子今年4岁,一天一夜高烧不退,寒战,吃一点就吐,体温39.9℃,消炎药、感冒药、退烧药都用上了,可孩子的体温只是在输液或服用退烧药的当时降一点,但过不了多久,体温就会再次升高到39.5℃以上。刘女士无意中听小区里其他的家长说吃中药能退烧,就赶紧抱着孩子来到淮安市中医院。该院儿科中医师孙南详细了解孩子的病情之后,开了一服中药,嘱咐刘女士分6次给孩子服用,一日3次。孩子在未使用任何西药的情况下,只吃了两次中药,就彻底退烧了。   这是怎...

  • 中医汗证方药 治反复汗出一年余

    中医汗证方药 治反复汗出一年余

    患者陈某,女,49岁。2021年6月19日初诊。诉反复汗出一年余。患者1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头面汗出、不分昼夜,伴见面红烘热,头晕失眠,恶风,全身肌肉酸痛不适,言语喋喋不休,时欲悲伤落泪,舌红、苔白腻,脉细。 诊断:(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型)汗证(西医称为多汗症)。 方药:桂枝10g,白芍15g,大枣15g,甘草6g,生姜2片,酸枣仁30g。4剂。每日1剂,水煎(或用煎药机按规范煎煮,或按要求煎煮2次后混合),早、晚饭后15~30分钟各温服1次,每次约200mL。 6月2...

  • 治小儿腹痛中药敷脐

    治小儿腹痛中药敷脐

    积滞型 症见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口臭、口舌生疮、便秘,方用焦三仙30克,槟榔10克,生大黄10克,芒硝20克。 虚寒型 症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稀薄、四肢发冷,方用藿香、吴茱萸、白胡椒各6克,苍术15克。 方法 上药研细为末,每次取1-2克,用白酒调敷于脐部,先用热水袋热敷15分钟,撤去热水袋后,将药物覆盖纱布,胶带固定,继续外敷24小时。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程怀孟...

  • 免煎中药颗粒巧治小儿腹泻

    免煎中药颗粒巧治小儿腹泻

    笔者采用中药颗粒剂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取免煎中药颗粒苍术、黄连、苦参、石榴皮、葛根、炮姜、焦山楂各1包,上药和匀装入小纱布袋中贴敷在脐部(神阙穴),每次贴敷20小时,换药每天换药1次,3 天为1个疗程。颗粒剂吸湿性强,能自行潮解,外敷时无须加赋形剂。 本方选用了清热燥湿、健脾止泻的中药配伍组方而成。其中苍术味厚气雄,运脾化湿为君;黄连、苦参性寒味苦,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为臣;炮姜一则用于温阳止泻,再则因其辛热,热能佐制黄连、苦参之寒,辛能助他药透皮吸收,为佐使之品;石榴皮涩肠止泻,葛根升举...

  • 孙浩:健脾四药在儿科的运用

    孙浩:健脾四药在儿科的运用

    山药、芡实、薏苡仁、白扁豆四药,虽同是健脾之品,亦有药食两用之长,但各有特性。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在运用这四味药时,善于根据证候表现取其所长,现简述如下。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善治小儿脾虚泄泻、胃弱食少、形体瘦弱,可配米炒太子参、茯苓、土炒白术、陈皮、炒谷芽等,其健脾作用为平补气阴,且性润不燥;对小儿肾气虚弱,表现为小便频数或遗尿者,可配覆盆子、益智仁、山茱萸、桑螵蛸等。因其入肺,虽可“治肺虚久嗽”(《药品化义》),但功效不如治脾肾虚证...

  • 宝宝驱虫 看虫下药

    宝宝驱虫 看虫下药

    各种体内寄生虫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敌人”,宝宝一旦遭遇它们的入侵,就会变得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爱发脾气、体重下降。年轻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赶快去医院或药店开点驱虫药回来喂给宝宝吃,一些家长恨不得让宝宝多吃几片药把肚子里虫子彻底杀死。其实,给宝宝吃驱虫药前有很多事情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否则虫子没消灭,宝宝反倒真的会得病。 2岁前的幼儿最好别吃 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而2岁以下儿童的肝脏还在发育之中,驱虫药中所含的一种叫甲苯咪唑的物质会对孩子造成肝功能损害,引起转...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 小儿患“秋泻"用白药敷脐

    小儿患“秋泻"用白药敷脐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指小 儿在10。11月这个季节发生 的腹泻,多数是由于轮状病毒 感染导致的,其临床表现为感 冒、呕吐以及腹泻。小儿秋季 腹泻起病比较急,目前还没有 针对小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 的特效药。如对此病处理不当 会引发患儿脱水、酸中毒和电 解质紊乱,严重时会危及患儿 的生命。临床在常规治疗基础 上联合云南白药敷脐,疗效较 好,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秋季腹泻患儿40 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 龄6~24个月,病程2~10天。 二、治疗方法 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 基础上,对脐部进行消毒,将...

  • 小儿抽动症 方药:龙齿汤加减

    小儿抽动症 方药:龙齿汤加减

    2019年9月,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新生接受了这样一名 患儿小星(化名),男,9岁,陕西眉县人。据其母亲讲,小星从7岁开始出现不由自主地频繁眨眼,随着病程的发展,小星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喉中发出尖叫声,不能自制。很多时候小星都是在课堂上发生这样的行为的,这严重影响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大家对小星的行为纷纷无法理解,很多同学因此和小星也慢慢疏远了。母亲无奈之下含泪多次向老师以及同学解释小星不是故意的,只是生病了,但随着小星病情的日益严重,身边的人越来越难以接受他。孩子心理越发的委屈,情绪也日渐消沉。在当地医院,以...

  •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称“盗汗之圣药”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称“盗汗之圣药”

    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各等分,黄芪加倍)专为阴虚火炎者立法。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称其为“盗汗之圣药”。 方中当归辛甘温润,为阴中之阳,入心生血之上品,能补心之体,以汗为心之液故;生地黄味甘性寒,沉重多汁,可滋阴壮水,能制三焦火迫;熟地黄甘而微温,沉阴重浊,乃天一所生之源,能益肾水而治精血,充五脏之真阴。盗汗多属火旺迫阴,水不济火之象,黄芩秉天秋凉之金气,中枯而飘,味苦气寒,可祛上焦火邪,以宁肝肺;黄连根黄、花黄、实黄,皆具土色,四月开花,六月结实,七月...

  • 常用西药

    常用西药

    1.史克肠虫清:每次2片,能杀灭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的成虫、虫卵和幼虫。   2.驱蛔灵:①驱蛔:成人每日3-3.5克;儿童100-150毫克/公斤/日(最多不超过4.0克),连服2日。②驱蛲:成人每次1.0-1.2克,一日2次;儿童50毫克/公斤/日,每日总量不超过2.O克,早晚分服。连服7-10天。   3.灭虫宁:成人每次半空腹服3.0克,儿童每岁0.2-O.3克(一次至多不超过3.0克)。严重感染区可连服2日,主要用于驱钩虫。   4.驱虫净:驱蛔:成人150毫克,儿童3毫克/公斤,睡前一次顿服,便秘...

  • 小儿遗尿 药膳调治尿床

    小儿遗尿 药膳调治尿床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小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醒后方觉。其病因多责之肾气不固。经临床观察,本病属肺。肾气虚者较多。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尿不禁。糯米味甘性温,益肺气,缩小便:黄芪、山药、莲子协助糯米补益肺气,肺气充足,通调有权,则肾水能摄;猪脬甘咸,以脬补脬;益智仁益肾缩小便,为治标之用。诸药能益肺固脬,治疗本病效果好。 方法:取糯米50克,黄芪、山药、莲子各10克,益智仁5克,猪脬(猪膀胱,俗称猪小肚)1个。将糯米及药物装入猪脬内,内加水500毫升,将脬口扎紧,装入笼内...

  • 黄汗治则方药

    黄汗治则方药

    芒果甘酸性温,中医谓之“发物”,多食易引起皮肤瘙痒,皮疹及胃肠不适等湿热症状,但出现黄汗较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介绍如下。 陈某,女,10岁,于1997年5月20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大量嗜食芒果,出现汗出色黄来诊。症见汗出色黄染衣,伴手掌及前额皮肤黄染,巩膜无黄染,口干,口苦,纳呆,欲呕,脘腹胀满,小便黄赤短小,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 辨证:脏腑湿热,胆液外泄所致黄汗。 治则:清热祛湿,通腑利胆。...

  • 汗证,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中医药方

    汗证,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中医药方

    汗证是指因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反常的病证。其间,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不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患血液耗伤的患者,不可再发其汗。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凹凸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可,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r...

  • 老人遗尿药茶可调

    老人遗尿药茶可调

    中医认为,肾与膀胱同在躯干 下部,其脏腑互为表里,依靠肾气分 为清浊。清者上升于肺,散布周身; 浊者由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肾气不 足,则不能正常贮尿和排尿,就会导 致遗尿,甚至小便失禁。所以,治疗 遗尿的根本在于补肾温脾。 具体方法:取枸杞子9克,葡萄 干12克,桂圆肉、甜杏仁、核桃仁各 2颗。将以上食材放入茶杯中,沸水. 冲泡加盖,20分钟后即可代茶饮。 反复冲泡后,可将药材吃掉,每天1 剂。 本方中葡萄干、桂圆肉有健脾 作用,可补气;核桃仁、枸杞子温肾 益肾;老人遗尿在一定程度上还与 肺气有关,杏仁可开肺气。...

  •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1)虫积症见腹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大便不化等。   治宜:驱虫消积导滞。   可服用:磨积散、胎儿丸、乌梅安蛔丸、化虫丸等。   (2)虫疳症见长期食欲不振,时时腹泻,面黄白无华,毛发枯稿,形体消瘦,精神不振,手足心热,烦躁不安,甚则心悸气短,肢体浮肿,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佐以杀虫。   可服:补血杀虫丸、人参启脾丸、人参健脾丸等。...

  • 绦虫病怎么治 中药处方

    绦虫病怎么治 中药处方

    绦虫病,又叫做“寸白虫”病。多因为吃了染有绦虫幼叭的生牛肉,生猪肉或生羊肉而引起的。它的症状是从大便中排出约1寸长、一片一片的白色虫体为特征。它排出肛门时,在肛门周围能作短时间的活动,使病人感到瘙痒,不舒服。病轻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病重的就会感到腹部隐隐作 痛,大便时干时稀,有时恶心,有时呕吐,饭后腹中胀闷, 消化不良,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日子久了就会出现 身体消瘦,面色萎黄,脚手无力等症。舌质淡红,脉细无力。 治疗宜以驱虫为主,佐以调补脾胃。 处方 (1)槟榔30~60克 水煎...

  • 小儿遗尿中药敷脐二方

    小儿遗尿中药敷脐二方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经常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采用中药敷穴位治疗小儿遗尿效果不错,现提供二方。 1. 麻黄34g,益智仁17g,肉桂17g,五倍子17g,五味子17g。共研细末混合均匀,每次取10g,临睡前用食醋调成糊状备用。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脐部,再放入调好的药糊,用塑料布覆盖,外包纱布,胶布固定即可。24小时取下。间隔24小时再如法敷用,连敷4次之后,隔1周敷脐2次,时间同前,连续2周以巩固疗效。若患儿少气自汗加党参;畏寒肢冷加附子。在治愈(36...

  • 中成药辨证治疗小儿遗尿

    中成药辨证治疗小儿遗尿

      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不能控制,醒后方知,白天能控制排尿,称为遗尿症。无泌尿系统疾病,尿常规检查正常。究其原因:3岁以上小儿因白天活动过度,夜晚不易觉醒偶有遗尿者,不为病态。可用中成药辨证治疗,往往可奏效。   肾气不足   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醒后方知。尿清量多,天寒加重,兼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智力迟钝,舌质色淡。治宜温肾固摄。方药:龟龄集、夜尿宁丸等。   脾肺气虚   睡中遗尿,面色萎黄或苍白,身倦乏力,气短懒言,汗出,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治宜培元益气,固涩小便。...

  • 盗汗 中药用自拟方定志止汗饮加减

    盗汗 中药用自拟方定志止汗饮加减

    女性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更年期综合症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女性更年期一般在45—55岁,其中15-25%的妇女无明显异常感觉,75-85%的妇女可出现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临床症状,但只有15%的人因症状严重需要治疗。各人就诊的症状不一,但涉及到身体各个系统,故称为更年期综合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生殖系统功能失调可出现月经周期及经期不规则直至完全停止,月经量改变;阴道分泌物减少,干枯,瘙痒等不适;性欲减退,性生活困难,...

  •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形性红斑 强调虚热瘀的病机特点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形性红斑 强调虚热瘀的病机特点

    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治学严谨,擅长辨证,精于遣药,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形性红斑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虚、热、瘀”的病机特点,注重分阶段辨治,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以高出皮肤呈靶形的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紫癜,甚至糜烂、出血等多形性损害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综合征。本病多累及儿童和青年女性,具有发病急、易反复等临床特点。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定,多认为与病毒或细菌感染、药物过敏、遗传因素、肿瘤...

  • 自幼患汗闭证,烦热不汗出,中药治方

    自幼患汗闭证,烦热不汗出,中药治方

    李某,女,17岁,湖南株洲人,因烦热,不汗出16年入院。 首诊:2013.05.24 患者自幼患汗闭证,暑天烦热难忍,皮肤灼热、干燥、粗糙,低热,口干,肢体麻木,甚则疼痛,食纳可,小便不黄,大便一日一行,质软。在西医院诊断为鱼鳞病,经中西治疗无效,长期使用润肤膏外涂。体查:颜面潮红,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双下肢可见密集红色皮疹,摸之碍手,皮温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肺热亢盛,腠理闭塞。 桑白皮10g 地骨皮10g 茯苓10g 甘草3g 黄芩9g 玄参10g 天花粉10g 石膏20g 葛根30g 石斛1...

  • 开腠发汗 方药:麻黄汤

    开腠发汗 方药:麻黄汤

    郭某某,女,24岁。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mm/h,其他如白细胞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2次,体温在37.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1976年3月1日初诊:晨起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

  •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为少儿心理健康护航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为少儿心理健康护航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出应关注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笔者认为,在少儿心理健康方面,中医也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所倡导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观点,对于构建有利于儿童...

  • 一听流水 小便自遗 中药方

    一听流水 小便自遗 中药方

    李某某,男,47岁,2013年4月13日就诊。 患者主诉一听到流水声,则小便自遗2年加重3月。患者2011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偶尔听到滴水声音就想去排小便,渐渐加重,凡听到水声,即小便不能控制,尿液排出,十分苦恼,影响正常生活。平时喜饮酒,性情急躁,梦多,睡眠深度不够。饮食、大便均可,体重无明显改变。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此乃肝经湿热,治以泻肝经湿热。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猪苓10克,山药10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