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82页
-
自制药包治疗盆腔炎
情绪抑郁,劳累过度,房事不节,贪食生冷,以及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可导致痰湿之邪郁滞体内,从而引发盆腔炎症。利用自制的药包来热敷小腹,可通过其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治疗作用,缓解小腹疼痛、下坠、发胀等不适症状。 药包的制作方法是,取当归、红花、艾叶、元胡各30克,研成粉末,分成两份装入布袋中缝好口。使用时,将食醋倒入锅中烧热,然后放入药包,待药粉浸湿之后取出,外敷于小腹疼痛部位。温度下降后更换另一个药包热敷。每次30分钟,每天2次。当归、红花活血止痛,艾叶温通经络而能止痛,元胡则是止痛的专用药物。 (华岩)...
-
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简便验廉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由于这种病变多局限于盆腔器官,尤以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炎性改变,致局部神经纤维受到激惹和压迫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而且每当月经期盆腔充血则症状加重。中医认为,盆腔炎乃湿热瘀结,蓄积胞中,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经络受阻,不通则痛。一般抗菌药物不易达到局部,或机体可能有抗药性而影响疗效,因此治疗颇感辣手。 中药外用川芎、赤芍,三棱、莪术、黄柏、元胡、红藤、败酱草、半枝莲、蛇床子、甘草,浓煎保留灌肠,对急性炎症或有包块的患者,效果更显。一般经灌肠后,患者都觉精神、食欲等较...
-
中药内服外敷治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慢性盆腔炎症,单纯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应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57例,疗效较好,临床常分以下四型辨治: 1.气虚血瘀型:下腹部隐隐作痛,缠绵不愈,腰酸,劳累后或性交后加剧,伴头晕、纳差、口干、乏力,占质黯淡,苔薄白,脉细弱。 2.气滞血瘀型:下腹部胀痛或刺通拒按,经前痛甚,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伴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弦。 3.湿热瘀阻型:症见下腹疼痛拒按,腰痛,肛门坠胀不适,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
-
卵巢囊肿怎么治疗:中药方
王某,女,24岁,2008年5月6日因妊娠胚胎停育而行人工流产术,术后腹痛,血下紫黑块,量仍多,B超检查宫内有少量残留物,并提示左侧卵巢有4.2cm×5.7cm囊肿,因其惧于再行清宫术而求治于中医治疗。刻诊:精神欠佳,时有腹痛,面白唇淡,饮食减少,舌淡少苔,脉虚弱无力,此乃流产之后瘀血尚未散尽,瘀血不去,新血难安,当务之急应以祛瘀生新以复其旧。 方用生化汤加减,当归24g,川芎5g,炮姜炭6g,益母草10g,红花3g,桃仁10g,生黄芪18g,升麻3g,甘草5g。3剂水煎服,日1剂。 五日后复诊,出血量...
-
常用妇产科的中药应用
几千年来,中药是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妇科领域,中药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人类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中医药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新挑战。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妇女,特别是孕妇及胎儿,中药的禁用,忌用以及其毒副作用尤为需要关注。这就要求中药的成分研究、复方研究及中药药理研究和毒理研究需要更全面、更科学地加强研究整理,尽快使许多已广泛应用但药理作用尚未清...
-
单味中药巧治妇科病
1.产后尿潴留:蝉蜕(去头足) 9克,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去渣,加入红糖适量,一次服用。若服药5-6小时后仍不能排尿,可重复给药1次。 2.产后腹痛:益母草30克,水煎,加少许黄酒内服,每日2次。 3.妊娠水肿:玉米须30克,加水 lOOO毫升,煎取300毫升药液,每日1 剂,分早晚2次服,连服5日。 4.赤白带下:银杏叶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天。 5.外阴溃疡: 生大黄适量,研极细末,装瓶备用。外阴处先用1:500的高锰酸钾水清洗, 取大黄粉撒于溃疡处,每日2次。 6.急性乳腺炎:...
-
刘敏如临床用药经验分析
研究方法:将刘敏如教授指导诊治病例中随机抽样100例,将其中符合中医妇科病种统计要求标准的92份,采取实数累计方法求得92份病例中总诊次为407次、服用处方共计2576剂、其中所用药123味,分类共计11类。 所用药物类中补益类占26.83%,清热解毒类占13.82%,软坚散结类占10.57%。反映了刘敏如选用药物不多,每剂药的药味结构精当,使用频率高。如白芍用药频率最高,刘敏如说这正是白芍既有养血止血又有柔肝缓急止痛之效,适合妇女属阴,易伤于血、滞于气的生理病理特点之用,妇科多见血虚肝郁证、血证、痛证等...
-
早泄湿热肝郁型 李佃贵治则方药
高某某,男,50岁,2018年10月6日初诊。患者以早泄来就诊,多次去医院检查和就诊,久治不愈,检查身体无器质性病变,服用补肾壮阳药物后,反而愈加难受,口腔简单上火,特来找中医就诊。刻诊:早泄半年多,近半个月来加剧,心境郁闷,失眠多梦,口干口苦,食纳欠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确诊:湿热肝郁型早泄。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方药:柴胡12g,香附12g,郁金10g,茵陈15g,枳实10g,赤芍12g,大黄6g,红曲10g,生麦芽15g,合欢花10g,甘草3...
-
巧用成药治妇科病
1.退乳:产后及大月份引产后需退乳的产妇,采用口服维生索B。片效果明显,而且无不良反应。用法是60~80毫克/次, 11日3次,口服,连服3日,另可根据泌乳情况增加服药日数。 2.催乳:口服维生素E胶丸200毫克饮 2~3次,连服5日,可使乳腺分泌增加,对产后缺乳有良好的疗效。 3.外阴瘙痒:局部涂搽冰硼散,每日 2次,溃破者先用1:1000新洁尔灭液洗净,拭干,然后外涂用香油调好的冰硼散油,短时间内可明显改善外阴瘙痒症状。 4.慢性宫颈炎:外敷西瓜霜治疗慢性官颈炎有良效。敷药前先用无菌干棉球拭净糜烂面及阴道...
-
中药方中成药治妇科病
妇女产后多因分娩时产创和失血,导致血虚和血淤。产后多用阿胶、益母草 产后血虚多表现为头晕、发热、大便困难、缺乳、手足抽搐等。阿胶为补血佳品,可用阿胶15克配以其他补气血、活血安神的中药如党参15克、红枣15克、龙眼肉20克使用。注意阿胶应烊化后加入药液中服用。也可选用驴胶补血冲剂、阿胶当归合剂。 注意,阿胶应烊化后加入药液中服用。也可选用驴胶补血冲剂、阿胶当归合剂。 产后血淤型有腹痛、发热、恶露不尽等症。益母草是产后最好的中药,取20克加丹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煎水服。或可选用中成药益母草膏...
-
治妇科病用中药药蛋
白果仁5粒,捣碎研成细末,鸡蛋2个打入碗内同药末调匀,蒸熟后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白带过多症,疗效显著。 何首乌、黄芪各30克,水煮去渣后放入鸡蛋2个,煮熟后去壳再放入煎煮片刻,吃蛋喝汤,早晚各1次。可预防和治疗子宫脱垂症。 当归、坤草各20克,煎汤去渣,然后放入去壳的熟鸡蛋2个,煮10分钟。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服7日。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艾叶30克,鸡蛋1个,同入砂锅内煮。待蛋熟后喝汤吃蛋,每日1次,从妊娠后开始,连服7日,以后减至每隔半月1次,至妊娠足月。可预防和治疗习惯性流产。 杜仲、...
-
老年女性警惕尿路感染(中药方)
说起尿路感染,人们总会想到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然而在临床上,有些老年女性患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尿路感染,即患者虽有菌尿,但却无尿痛、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此种尿路感染在医学上称为“无症状菌尿”。 无症状菌尿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据统计,该症约占尿路感染病人总数的 17%,因在临床上多无膀胱刺激症状和其他异常表现,故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从而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致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继发尿毒症而危及生命,故应引起老年女性的高度重视。 目前主张对尿路感染的治疗采取...
-
排卵期出血如何选择中成药
排卵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有周期性的阴道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痛,中医称为“经间期出血”,中医认为多由于肾阴虚、湿热内蕴、血瘀引起,可以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肾阴虚: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左归丸。 湿热内蕴:经间期出血,色红质黏,带下黄稠臭秽,胸脘痞满,口中黏腻,纳差,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可以选用龙胆泻肝丸、八正合剂、固经丸。 血瘀: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40岁前 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医源性损 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称为卵巢 早衰。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 素为特征,表现为继发性闭经,常 伴不孕及围绝经期症状等一系列 健康问题。为探讨治疗卵巢早衰 的有效治疗方法,对90例卵巢早 衰患者给予口服中药配合腹部敷 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 如下。 选取收治的90例卵巢早衰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 35.8岁,闭经时间最短6个月,最 长4年。 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40 岁,均符合卵巢早衰的西医诊断 标准及中医辨证。月经停闭,乍寒 乍热,烘热...
-
闭经前更年期综合征 中药治方
病例:患者,女,50岁,干部。月经紊乱半年,闭经3个月。患者闭经前半年出现月经不规则,并伴有心烦自汗,睡眠不佳,乏力头晕,偶有血压升高。近3个月闭经,随之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全身窜痛,胸闷气短,心悸失眠,乍冷乍热,汗出,心情烦躁,食少,有时耳呜,腰膝冷痛。曾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改善。诊见患者面色无华,精神焦虑不安,舌质淡暗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血虚肝郁,阳气不足。治宜疏肝解郁,养血温阳,用逍遥散加减。 处方:生牡蛎30克.当归15克,赤芍、白芍、茯苓、白术、五味子各12克,柴胡、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各...
-
中成药对症治早泄
中医认为,早泄以肝经湿热、心脾亏盛、肾气不固、相火炽盛为多见。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中成药对症治疗。 肝经湿热:症见两胁撑胀,口苦胸闷,阴茎虽能勃起,但人房不久即泄,阴囊潮湿瘙痒,小便黄赤涩痛,舌苔黄腻,症属肝经湿热,可选用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1袋,一日两次,开水冲服。 心脾亏虚:症见面色无华,头晕健忘,纳呆腹胀便溏,行房着体即泄,症属心脾亏虚,可选用:①归脾丸,蜜丸9克,口服,每次1丸,一日两次。②人参养荣丸,蜜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肾气不固:症见性欲减退,朋茎虽能勃起,勉强行房,短暂...
-
解密古代房中药物 防早泄吃“镁”食
关于房中药物。准确地讲,房中药物与中医临床的补肾药物有所区别,前者内服则激发肾火以壮阳,外用则靠刺激性具以勃起;后者则通过滋补肾阴以养阳。前者欲求速效以满足情欲,不惜伤阴以壮阳;后者欲求养生健体,不惜缓效以固本。目的不同,功效迥异。 民间传统对此认识颇多误区。例如,认为某些哺乳动物的雄性生殖器如虎鞭、鹿鞭、牛鞭等具有强力的壮阳作用。这些物品的滋补壮阳效果,并非中医和民间俗信讲的那么强大。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现代药理学证明,这些动物的阳具,除了睾丸中含有一点点动物的雄性激素外,绝大部分只是普通的肌腱纤维和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