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87页
-
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是产科常见病,临床多用镇静解痉等西药治疗,病情易反复发作,效果不理想,临床用中药治疗 21例,取得了显著疗效。 资料:治疗21例中,年龄25-32 岁,妊娠3-6个月,病程3-5天。 方药:当归、茯苓各12克,白芍 20克,白术9克,川芎6克,甘草3 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21例患者中,服3剂治愈者18例,服5剂治愈者3例,治愈后的孕妇,再无复发,安全度过妊娠期。 体会:妊娠腹痛,一般由脾胃虚弱,肝气郁滞,气血不调而引起。因此,在治疗中以健脾、调理气血,敛阴止痛为主。方中当归味甘辛,补...
-
乳痈 乳癖 选方用药佐以理气通络
乳房属肝络胃,与冲任关系最为密切。乳汁为血之所化,而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汁,下行则为经水。乳房之病,有因外邪侵袭,也有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冲任失调、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痰浊凝聚、瘀血阻络;更有乳络损伤、乳汁蓄积等。 笔者认为,“气”是引起乳房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妇人情志不畅,多愁善郁,肝气不舒,则乳络易壅,血脉易滞,痰浊易凝。乳房诸病,多由此诱发。故对乳房病的治疗,不论病之虚实新旧、温凉攻补,选方用药均要佐以理气通络之品,使乳络流通,气血通畅。达到乳络通畅,郁者可达,积...
-
异位妊娠 应用中医药治疗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少部分患者由于症状、体征不典型,可能被误诊或延迟诊断,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而卵巢妊娠是异位妊娠的少见形式(占异位妊娠的3.2%),是指受精卵在卵巢内着床和发育;因卵巢血供丰富,早期容易发生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且术前诊断率低,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马堃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此病,现结合病案,简介如下。 病机认识 古代文献中未见有卵巢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l...
-
产后缺乳 乳汁不通无乳 中草药
产后缺乳多是由于气血虚亏或肝郁气滞引起。肝郁气滞所致的缺乳是因为乳汁不通,而非本身无乳,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或有硬结,这类缺乳用蒲公英治疗有良效。 取蒲公英15克(鲜品用60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两次服,连服2-3剂。蒲公英属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药,它能治疗缺乳,可能与其能调节神经、扩张血管、疏通经络、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有关。 一般来讲,婴幼儿母乳喂养8-10个月后需要慢慢断奶,此时母亲需要及时回乳,否则会因乳汁瘀滞而引发乳房胀痛等不适,多见于体质较好、乳汁较多的产妇。蒲公英煎水服可有效回乳。...
-
中药明矾治妇女哺乳期断奶
采用中药明矾用于妇女哺乳期断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取明矾6克,溶于1500毫升开水中,待水温不烫手时,用此水揉洗乳房3分钟,再用干净毛巾浸热明矾水在乳房局部做湿热敷15分钟,每晚1次,连续3日,乳汁可明显减少,乳房胀痛消失。回奶期间少食荤腥。 二、治疗效果 将此法用于50例哺乳妇女断奶,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三、体会 明矾为酸、寒之品,归肺、肝、脾、胃、大肠经,有解毒消肿、收敛清热、消痰止泻之功。用于妇女哺乳期断奶需溶于开水之中,以减其酸寒之性,采用湿热敷可被有效地透皮吸...
-
因流产胎坠致冲任损伤 立方用药
余与家父同处一诊室多年,有机会总结记录家父临床经验。临床中见妇女行人工流产后腰骶疼痛患者很多,若不及时治疗,多转为慢性或反复发作。其主症是腰骶部隐痛,遇劳加重,卧床休息则痛减。伴有小腹坠胀,或有少量血性分泌物。神疲乏力,头晕气短,面色huang(白+光)白,脉见沉弱。 此多因流产胎坠致冲任损伤,肾气疲惫。故家父立方用药,以益气补肾为先。药用:炒山药、生黄芪、党参、熟地、焦白术、杜仲、金毛狗脊、巴戟天、海螵蛸、川断、鹿角霜,补肾固冲,温补督脉,填精益肾。多服药数剂,而获显效。 家父云:女子腰者,肾...
-
中药敷脐疗法治妊娠呕吐
发生在妊娠早期。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因早孕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功能旺感,使胃酸减少,胃蠕动减弱,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强所致。 剧烈呕吐,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称为妊娠剧吐。 丁香、砂仁各15克,半夏20克,共研成细末,再将30克生姜捣烂如泥,用适量蜂蜜将它们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上,用纱布和胶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 对妊娠及妊娠后的早孕反应有正确的认识。在妊娠早期出现的轻微恶心呕吐属于正常反应,不久即可消失,不应有过重的思想负担,保持情志的安定与舒畅。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 凤...
-
安胎中药也要辨证选用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
-
孕妇是不能服用益母草类药物
益母草,从名字不难看出它应该对女性身体有益。的确,益母草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味良药。 市场上的益母草制剂名目繁多,包括益母草颗粒、益母草膏、益母草含片等,这些中成药能够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瘀血的排出,可以促进子宫复原,减轻产后腹痛,减少阴道出血时间,非常适合产后妇女服用,且不会影响哺乳。 虽然益母草及其制剂对女性身体有益,但不可以把它当做保健品长期服用,尤其是脾胃虚弱者,一些消化不好、经常腹泻的患者,可以选择当归膏或当归丸。另外,因益母草可促进子宫收缩,有活血作用,故孕妇是不能服...
-
产后不适药膳调治
一、体虚: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产妇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中药膳食可以帮助产妇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子、山药、桂圆肉、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二、多汗: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产妇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超过一周仍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调理法: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汤,即取浮小麦50 克,用纱布包好,羊肚0.2公斤切片,加水后...
-
月经不调对症选中药
月经提前:表 现为月经提前,甚 则一月两行,量多, 色深红或紫红,黏 稠,心烦胸闷,面红 口干,尿黄,大便秘 结,可选用固经丸。 若月经提前,量多, 色淡,质清稀,心慌 气短,神疲乏力,或 纳少便溏,小腹空 坠,可选用归脾丸、 补中益气丸等。月经拖后:表 现为月经推后七天 以上,甚至每隔四 五十天一次,若经 量少,色黯红,小腹 冷痛,得热则减,或 畏寒肢冷,腰酸无 力,小便清长,大便 稀溏,可选用艾附 暖宫丸、当归浸膏片等;若月经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可选用乌鸡白凤丸、当归浸膏片、当归丸...
-
治经漏上药服完月经即止
张某,女,32岁。2012年11月20日就诊。月经淋漓不断2月余。患者既往月经正常,近2个月来,月经不止,量少色淡质稀,伴下腹部隐痛。B超示:无肌瘤,诊为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经用西药、止血中成药无效。刻诊:经期如前,腰酸怕冷、乏力、面色白光白,纳食尚可,二便调。察其舌质淡,苔薄白,脉三部皆沉迟无力。证属元阳不足,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治以扶阳益气,固冲摄血。方用四逆汤合固冲汤加味:川白附片(先煎1小时)25克,炮姜30克,炙甘草20克,生黄芪30克,台党参25克,生白术15克,生龙牡30克,乌贼骨30克,茜草1...
-
中药外洗治阴道炎
基本处方:苦参、蛇床子、白鲜皮各30克。 具体加减:霉菌性阴道炎,加龙胆草10克、去皮大蒜15克;滴虫性阴遒炎,圳百部15克,马齿苋25克;老年性阴道炎加黄柏、黄芩各10克。 制法及用法:诸药用纱布包好,人大沙锅加足水量,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先熏,待温后,用小块纱布淋洗阴部。一般每日1剂洗2次(第2次煮沸后待温使用),每次洗10-15分钟,以7天为1疗程。 本方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功效,对于多种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色黄有一定效果。可在基本处方基础上,根据不同病情灵活加减...
-
闭经选用下列药粥疗法
女子年逾十八岁,月经仍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现代医学将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所为,当以养肝益肾,补血调经为治,药粥疗法对继发性闭经有一定治疗效果,可选用下列药粥疗法。 八珍益母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炙甘草、白术、益母草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5~7个...
-
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中药案例
素常中医临证所治肿瘤患者多属晚期患者,和贵章认为:肿瘤病情复杂,从潜证到显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者绝不是寒、热、气、血、痰、毒、虚、劳、外感等单一因素所致,往往是多种因素胶着互结促成,故治之就要审时度势、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舒气畅中、固先天之本而益后天或益后天而固先天之本。要对因、对症、对证、对病、对位、对时、对地域、对人等兼而顾之,要主次有序,最根本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时限。这里保命是根本,祛邪是为了保命。至于邪祛多少,还要看生命的承受力,不能不要命地祛邪。尤其对于放疗、化疗或手术后的病人,...
-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治围绝经期综合征药膳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 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 出、心胸烦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 失眠、烦躁易怒、腰酸骨楚、皮肤麻木刺痒 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浮肿便溏甚或 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围绝经期 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 率为8S%左右,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成年进 入老年的转折点,也是妇女易发病的“多事之秋”。 食疗药膳对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 特殊生理时期和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 状,均有益处。其辨证食疗如下。 一.肾阴虚型症见绝经前后月经紊 乱,月经提...
-
治急性乳腺炎“乳痈”中药单方
中医称急性乳腺炎为“乳痈”,选用单味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1.生半夏适量,晒千,研成细末,入瓶备用。以药棉包裹生半夏粉0.5 克,塞患乳对侧鼻孔。每日2次。 2.新鲜野葡萄根适量,将根之内皮切碎;捣 烂,加入适量食醋拌匀,外敷患处,1日2次。 3.白僵蚕15.克,研细末,陈醋调匀,涂乳房发炎处,日数次,直至肿块消失。急性乳腺炎一般用药2—3天症状缓解,5-8天肿块消失。 4.槐花15克,炒至黄褐色。研为细末,用黄酒与开水各半冲服,每日1 次。急性乳腺炎一般用药1-2次可治愈。 5...
-
崩漏血下淋漓3月余中药验方
1975年秋,有一患崩漏患者,找家父求诊。患者刘某,女,38岁。主诉血下淋漓3月余,贫血貌,经诸医诊治,病情未见起效。刻诊: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血下淋漓,量少色红,少腹隐痛不适,精神不振,伴腰酸乏力。观其形消体瘦,舌红口干,苔薄少津,六脉细数。 此阴虚症状明显,辨证当属无误。观前医所用方药,多属益气养血止血之品,也有养阴之方。诸如参麦散、益气汤、八珍汤等加减化裁,多用阿胶、麦冬、元参等养阴之品。何而未建寸功?余疑之,细观家父立方。父以四物汤加龟板一味,即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2克,生地24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