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 第296页

药 第296页

  •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每天早上,47岁的热汗古丽都会来到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进行药浴。双脚浸在盛有草药的木桶里,双腿盖上毯子,半个小时,药水由热变凉,一套药浴治疗完毕……这位农妇说,“我一年前开始感觉膝盖疼痛,就到这里来治疗,现在已经好多了。”她所使用的药浴即是哈萨克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布拉吾药浴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哈萨克医药起源于生活经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医道护佑草原人。哈萨克医药通过长期的民间流传发...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疗法
  • 家庭药浴 泥敷治病

    家庭药浴 泥敷治病

    泥敷也可治病 泥敷法是古人创造的一种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的方法,可使敷药部位相对密闭,延缓药物的消散,并使皮肤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从而起到促进身体康复的作用。 冷泥敷法用自来水调和黄泥、赤泥或灶心土泥,敷涂患部或穴位,每日一次,每次30 分钟,主治皮肤病。冷泥调醋治烫伤、烧伤;蚯蚂『泥调水敷于小腹,可治疗小便不通:燕窝泥调水治湿疹;灶心土泥调香油敷用,可治疗斑秃、秃头疮。 热泥敷法 以热水和泥涂于身体局部,外用纱布包扎,再用胶布固定后,裹上棉花以保温。每次30分钟,隔日1次, 15~20次...

  • 中药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加热敷熨于患部

    中药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加热敷熨于患部

    中药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加热处理后,敷熨于患部,药性借助温热之力,从表达里,透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起到疏经活络、温中散寒、通利气机、镇痛消肿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疼痛、骨伤、理疗等科室,它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简易安全,值得推广。由于使用药物的不同,又可将热熨疗法分为盐熨法、麸熨法、生姜熨法、吴茱萸熨法等。 盐熨法:将食盐放锅内用小火炒至极热,将其分别装入两个布袋内,扎住袋口,其中一个放患者疼痛处局部热敷,待冷后换另一个布袋,每次热熨1小时,每日1-3次,直至...

  • 小儿恶寒高热中医针药

    小儿恶寒高热中医针药

      李某,女,3岁,2014年2月4日初诊。   代诉:自2月1日因穿戴过少玩耍而始有恶寒高热(体温39.4℃),其母以其感冒而自予感冒清热颗粒服用。至2月2日,热未退,而伴见咳嗽无痰,夜间吐泻甚剧,吐出物为食物,甚则为痰涎清水。其母恐惧,遂携其于县中心医院诊察,做血常规、C反应蛋白化验、CT等一系列检查。仅提示C反应蛋白稍高,胸片见肺纹理稍增粗,其他未见异常。   医生予阿奇霉素1盒而劝归。后服用阿奇霉素2天诸症依旧,每于体温超38.5℃时喂服尼美舒利颗粒以降温。遂邀诊治。   刻诊:面目发红,咳...

  • 贵州名医石恩骏 验于临床详解各味中药

    贵州名医石恩骏 验于临床详解各味中药

    人物简介:石恩骏,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石玉书系贵州近代名医,生前系贵阳中医医院、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任院长;其兄石恩权生前曾任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石恩骏受父兄影响,曾系统学习西医,20岁开始中医临床。1979年以同等学历身份考取贵阳中医学院首批研究生,跟随多位名家学习。20世纪90年代初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石恩权教授学术继承人,不离左右,尽得其传,具有家传、自学、中...

  • 未辨清体质,莫乱喝药酒

    未辨清体质,莫乱喝药酒

    有关方面专家介绍,药酒并非人人皆宜,要因人而异。自泡药酒要讲究辨证施治,随意泡制和服用极易出问题。特别是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饮用药酒。 中医学上,人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分,而泡药酒的酒和药材也有寒热之分,如白酒属热性,黄酒属凉性。阳热体质的人适合喝阴虚的酒.而阴虚体质的人则相反.只有当寒热和谐才能达到补养身体的目的,否则适得其反。 国家有关部门曾出台政策,酒店、餐馆、商场等企业出售自制酒都将被禁止。因部分商场、酒楼根本没生产许可证,也没有进行销售备案登记,而标榜有滋阴壮阳、滋养容颜作用的自制酒....

  • 壮族药物熏洗疗法

    壮族药物熏洗疗法

    药物熏洗疗法是用壮族地区草药煎水,先令病人坐于围布棚中,趁热取药液熏蒸皮肤患处,等药液温度适宜后,再行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本法的适应症很广,对外感、内伤、麻痹、风湿、痧症等,壮医常以多种壮药、草药 组合煎水冼浴熏蒸。外用药 禁忌相对较少,取其药多而 力宏,运行气血,辟秽除病。 本法主要用于冶疗跌打损 伤、腰褪痛、风湿性关节炎、 皮肤病等。 常用药物:本法常用药 物依不同病情而定,对风湿 性关节痛、腰腿痛、陈旧性外 伤,可选用透骨散、海桐皮、 香樟草、两面针、柚子叶、柑 果叶、大罗伞、小罗伞、宽筋 藤等...

  •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中药药物,有动物、植物、矿物,其中以植物药最多,都是天然药物。在采集以后,应根据药品性质和治疗上的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处理,以供药用。这种加工处理方法,叫炮制,又名炮炙。 炮制目的 1.使药物洁净,便于药用。如蒲公英、马齿苋等,采集后必须洗净泥沙,拣去杂质。又如龟板、鳖甲等,需要漂去咸味和腥味,以便服用。 2.便于贮藏与制剂。 如植物药必须晒干或烘干,使药物干燥,以便贮藏,防止霉烂变质;植物药切碎,便下入汤剂煎煮或易于粉碎制成丸药;矿物类及贝壳类药物火煅,便于研粉。 3.消除或减少药物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 藏医“有毒就有药”的经验理论

    藏医“有毒就有药”的经验理论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根据藏医历史记载,雪域高原的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也逐渐寻找到了解除病痛和缓解疾病的药物。 藏医学专家在远古时代就总结出了“有毒就有药”的经验理论,而藏医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也逐渐成熟了起来。 公元8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编著了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在藏医学中,它的重要性相当于汉医学中的《黄帝内经》,奠定了藏医药完整的药理学理论基础,被西藏历代医家称之为“医家之宗&rdq...

  • 满族常用植物药

    满族常用植物药

    马齿苋(叶洛少给。满语,下同):满族民间常用马齿苋鲜茎叶煮食,用来止痢;生茎叶捣汁拌少许白糖,冷水冲服,治疗急性阑尾炎可以止痛;用马齿苋加蜂蜜少许煎煮,治疗肺结核。 土三七(贝兰拿旦):满族常用此药煎汤,并卧鸡蛋,食鸡蛋喝汤,治疗跌打损伤;或用鲜茎叶捣烂外敷;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黄芪(苏杜兰):满族民间常用黄芪煎水当茶喝或把黄芪放入白条鸡膛内煮食,吃鸡肉喝汤,能补中益气,增强体力。 细辛(那勒赛浑):满族民间将细辛鲜全草捣烂外敷治寒腿疼症;全草晒干研末漱口治疗牙痛:以干药面少许吹入鼻中冶感冒鼻塞不通气。...

  • 药浴疗法发汗适中

    药浴疗法发汗适中

      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更容易因为不适应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感冒。中医在治疗外感时多强调发汗解表之功效,多为内服中药,其实外治也可以发汗清热。那么如何外治感冒呢?下面介绍两个中药外治感冒的方子。   方一:取生麻黄70克,荆芥、防风、葛根、桑叶、菊花、桑白皮各50克,黄芩25克,桂枝50克,细辛25克。首先将上述药物放到锅里,加入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将药水倒进盆里。用药水蒸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脚(温度不要低于43摄氏度),为保持药水温度可以随时放入适量的温水或加温。每回浸泡通...

  • 以脉定汗症治法方药

    以脉定汗症治法方药

    《伤寒论》曰:“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汗出如流珠者,属于中医的多汗症。当代中医将多汗症分自汗和盗汗。在《伤寒论》中,并没有严格区分自汗和盗汗,同样一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很多经方学者既用其治疗自汗,又用其治疗盗汗,效果都很好。究其原因,盖自汗、盗汗二者皆有内外两因:外因如风暑湿热诸邪为患,内因则同关五脏阴阳偏虚——其原因和证象大体相同,故治法亦可互用。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乃因“卫气衰”,对于此条...

  • 泛油水又色中药用不得

    泛油水又色中药用不得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许多老年人家里都存有多种补药,平时泡个药酒、沏个药茶十分方便。但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不当时极易变质,变质的中药再吃对人体有害。 最常见的中药变质表现主要有两种。 泛油 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当归、肉桂(含挥发油)。后者如天门冬、孩儿参、枸杞等。药材“泛油”,除油质成分损失外,常说明药材已经开始变质了。防止“泛油”的主要方法是冷藏和避光保存。 变...

  • 完善中医壮瑶医药发展政策机制

    完善中医壮瑶医药发展政策机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颁布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在完善中医药政策,建立健全中医药协调机制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为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取得突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09年,广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为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11年,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系列文件,明确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十大重点工程,各地相继...

  • 中药敷肚脐效果很好

    中药敷肚脐效果很好

    近年来,中药脐疗治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事实上,中药脐疗治病并非现代才有,而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它使用历史悠久,在民间广泛流传。 肚脐,穴名神阙,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传统医学理论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脐疗的处方用药与内治法基本相同。清代的吴师机是一位专擅膏药...

  • 步行是最好的药品

    步行是最好的药品

    走步即散步,被人称之为“长寿运动”。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步行锻炼是人类最好的药品。”当然,健身走步不仅仅是指随便走走,而是应针对各自的体征和特点,做到怡情走步,其保健效果才会更佳。以下10种走法,您适合哪几种? 普通散步:散步时全身放松,双腿随意跨步,两臂自然摆动,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90步,每次20-30分钟。此法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 摆臂迈步:迈步时保持中等速度,抬头挺胸,两臂随步...

  • 回医药是如何形成的?

    回医药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届“北京中医药专家宁夏行”吹响了京宁协作的号角,也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于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7月8日在银川举办的北京—宁夏中回医学术论坛,更是让人们听到了来自回医药界的声音。回医药从何处传来,回医回药有哪些特色,回医药在发展过程中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今后回医药事业应当如何发展?《中国中医药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斌。 回医药是阿拉伯伊斯兰医的中国化 现代医药发展倡导中西医结合,而回医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中国古代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就...

  • 治老人疝气 敷药戴肚兜 灸脚脚趾

    治老人疝气 敷药戴肚兜 灸脚脚趾

    疝气是老人常见病症。我国60岁以个人群中疝气的发病率约6%,以老年男性居多,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导致老人疝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人腹壁肌肉逐渐萎缩、腹壁变薄,再加上经常有咳嗽、打喷嚏、前列腺增生、便秘等问题,导致腹压增高,使腹内器官不正常突出腹壁,外表看起来像一个肿包(医学上称疝气袋),并且伴有压痛等症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包块大小也不同。 老人最常见的疝气发生于下腹部与大腿之间的腹股沟区域,医药上称为腹股沟疝。另外,小腹以及阴囊部也可发生疝气。中医认为,疝气的发生与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从发病原因来...

  • 畲族医药详解

    畲族医药详解

    畲族历史悠久,在唐朝即已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生息、劳动、繁衍,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俗习惯、服饰,但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畲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大多数住在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畲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畲族医药。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医疗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色: 1.畲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组成部分畲医药在总结本民族医药经验的同时,吸收了中医学等医药学理论,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畲医临床主要用草药,在服药同时常配以银针刺疗...

  • 喝汤药别一味去渣

    喝汤药别一味去渣

    生活中,有些人喝中药时,往往会将药液多次过滤,以求除“渣”务尽。殊不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中药汤剂所含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溶液、胶体、混悬液和乳浊液的混合体。中药汤液在放置后温度降低,常会有许多沉淀物产生,这些沉淀物不宜去掉,因为它不一定是无效成分,而很多正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 中药多用水煎煮,某些难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往往不可能完全溶解,因此静置后会有沉淀析出。如甘草与黄连共煎多半苦味消失,同时产生沉淀。又如穿心莲内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化合物,用水煎煮,其提取率本身就很低,假如又将其...

  • 吃中药品药味识药效

    吃中药品药味识药效

    一提起中药的味道,您的反应肯定是“苦”。其实中药有多种味道,像甘草是甜的,乌梅是酸的,生姜是辣的。这些味道构成了中药治病的基础。 目前,临床上虽然常用的中药有数百种多,但其味道主要分为五大类,这也被中医称为“五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由于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所以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我们的味蕾对苦味特别敏感,接触到苦味时把其他味道都掩盖了,所以吃中药的感觉通常是苦的。 中药药味的确定,最初是由古人凭借自己的味觉,口尝而得,并在药书中予以记载、流传...

  •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刘保延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刘保延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医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等,牵头开展了2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过程中,魅力独具,普及度和共识度极高,全球有183个国家都在应用针灸。不久前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第八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l...

  • 防暑常用十药

    防暑常用十药

    无极丹: 能清热祛暑,镇咳止吐。主治受暑热后头昏脑胀、心烦口渴、恶心呕吐,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每天口服20粒,儿童酌减。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此药当成止咳药。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并非胶囊。 诸葛行军散: 含有姜粉、冰片、麝香、牛黄、珍珠等成分,具有开窍辟秽、清暑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头晕、暑痧等症。一次用温开水吞服0.3~0.6克。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可服用。 痧气丸: 此药芳香化浊、辛凉清热。主治中暑、腹痛吐泻、牙关紧闭、...

  • 中药熏蒸的治疗方案

    中药熏蒸的治疗方案

      不惑之年的周先生近2年来总感觉腰酸、腰部疼痛,并放射到腿部,经CT检查诊断为第四、第五腰椎间盘突出。在朋友的建议下,周先生来到绍兴市中医院接受中医药保守治疗,该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沈灏给出推拿结合中药熏蒸的治疗方案。   中药熏蒸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有上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指出“其有邪者,渍行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里提到的“渍行”即熏蒸疗法;《外科正宗》指出“使气血得疏,患者自然爽快,亦取瘀滞得通,毒气得解,腐肉得脱,疼痛...

  • 代煎中药冷藏别超过7天

    代煎中药冷藏别超过7天

    中医师开中药通常一次要开4~7天的药量,若是慢性病患者可能一次开出两周的量,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然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代煎中药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呢? 研究表明,温度越高时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保存7天不会有变质现象。另外,不同方剂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变质程度差异也较大,若药液内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含量较多,则变质更快。 因此,建议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范围内保存,保存...

  • 傣医药 记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李朝斌

    傣医药 记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李朝斌

    多年来,李朝斌怀揣着一个“梦想”:傣医药的产业化开发。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好摩雅(好医生)”,仍步履匆匆——编撰傣医药本草类辞书,研发傣医新药和保健品,推动举办民族制药企业、创建民族医药博物馆。 作为民办的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的李朝斌,常自言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医药工作者。但在傣医药现代研究者群体中,他的成绩却是难以掩去的“亮色”。他先后主编了《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傣医传统医药方剂》,参与编著《傣医中专班临...

  • 加快褥疮愈合 试试中药外敷

    加快褥疮愈合 试试中药外敷

    褥疮主要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局部软组织受到持续压迫造成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为加快褥疮愈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试试中(成)药外敷。 1、马勃取马勃适量,研成极细粉末状,经干热灭菌后,留置消毒容器中备用。治疗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拭干后将适量马勃粉末直接撒在创面上,敷盖上消毒纱布,每天换药4-6次。 2、凤凰衣凤凰衣为鸡蛋壳内的一层薄皮。先用生理盐水将疮口清洗干净,露出新鲜组织,再将凤凰衣蛋清的一面贴敷于褥疮上,使褥疮创面全部被敷盖即可,隔日更换一次,直至结痂为止。 3、双黄...

  • 美丽的“京族三岛"独特的京族医药

    美丽的“京族三岛"独特的京族医药

    美丽的“京族三岛”,海风阵阵, 树影婆娑。本报记者有幸跟随中国 民族医药学会原会长诸国本等民族 医药专家,多次前往这个风光旖旎、 琴韵幽幽的南疆边陲滨海之地,探 寻那独具民族特色的京族医药。 民间常用艾灸疗法治病 进入历尾村,记者首先探访了 京族乡村退休医生冯满洲,一位出生 于民间医学世家,祖辈为当地草药名 医,其为第三代传人。冯满洲向我们 讲述了他的医学世家。其祖父冯子杏 在解放前从事医疗工作,善于运用中 草药治疗疾病,其中最擅长艾绒点 灸,对于治疗中风、痘麻、斑疹、风湿 病、不育症及...

  • 积雪草:佤族民间药方

    积雪草:佤族民间药方

    积雪草又名马蹄草、崩大碗、大马蹄金、美人扇。佤族民间将其称为得别、得士荣,有清热解毒、利尿健胃的功效。利用积雪草来食疗,可以经常食用蘸水积雪草: 取积雪草鲜品300 克,洗净用凉开水浸泡后捞出放人碗中,另取碗加入酱油、辣椒油、蒜泥、芝麻等原料配成蘸水,取积雪草蘸食。每天1次,佐餐食用。可用于防治慢性咽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疾病。 (刘雨林)...

  • 药食同源名录

    药食同源名录

    食品安全的概念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卫生部曾经三次公布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品种名录,第四次公布的是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名录。这些物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也就是说它们对人体是安全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维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第一批名录:八角(大料)、刀豆、姜(生姜、干姜)、枣(大枣、酸枣、黑枣)、山药、山楂、小茴香、木瓜、龙眼肉(桂圆)、白扁豆、百合、花椒、芡实、赤小豆、佛手、青果、杏仁(甜、苦)、昆布、桃仁、莲子、桑椹、榧子、淡豆豉、黑芝麻、黑胡椒...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